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颅高压心脏停搏类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殿华 《淮海医药》2003,21(5):359-360
目的 探讨急性颅高压患者心脏停搏类型。方法 对 2 5例急性颅高压患者进行 2 4 h连续心电监护 ,选择心肺复苏术前 5~ 30 s心电描记波形为心脏停搏类型。结果  13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有 12例表现为缓慢性心律失常—心室停顿。1例为心室颤动 ,12例急性脑中风患者有 11例表现为缓慢性心律失常—心室停顿。1例为电机械分离。结论 缓慢性心律失常—心室停顿是急性颅高压患者心脏停搏的最主要类型  相似文献   

2.
我院 1 998年 1 2月至 2 0 0 2年 5月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治疗老年及高龄老年严重缓慢心律失常31例 ,其中DDD型起搏器 1 0例 (DDD组 ) ,VVI型起搏器 2 1例 (VVI组 )。术后对这两组进行长期随访、对比 ,以探讨DDD型起搏器治疗老年及高龄老年严重缓慢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价值。1 资料及方法1 1 临床资料  31例患者中 ,男性 1 5例 ,女性 1 6例 ,年龄 6 0~ 88岁。其中DDD组 1 0例 ,VVI组 2 1例。原发疾病 :DDD组冠心病 5例 ,高血压心脏病 3例 ,窦房结退行性变 1例 ,房室结退行性变 1例 ;VVI组冠心病 1 1例 ,高血压心脏病 9例 ,…  相似文献   

3.
魏玲  杨丽霞等 《云南医药》2002,23(6):446-447
部分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合并阵发性房性快速心律失常 ,临床上常表现为慢快综合征的特点。药物治疗效果往往不佳。以往采用单腔心室起搏 ,只能解决过缓型心律失常 ,而对房性快速心律失常则无效果。近年来国内外采用生理起搏器 ,在治疗过缓型心律失常的同时也对房性快速心律失常起到一定预防作用[1] 。我院近年来安置了双腔起搏器(DDD型 ) 30余台 ,其中病窦综合征合并房性快速心律失常 5例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本组 5例患者 ,男性 3例 ,女性2例。年龄 64~ 76(平均 70 )岁。 5例均为伴有临床症状的严重窦性心动过缓、或窦房阻滞、…  相似文献   

4.
植入式人工心脏起搏器是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起搏和/或传导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一种重要方法,主要用于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如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二度Ⅱ型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反复发作的颈动脉窦性昏厥和心室停搏等,也可用于治疗异位快速性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者、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等,此方法成功救治了许多心脏病患者。随着起搏器治疗范围的扩大,植入式心脏起搏器的类型从单腔起搏器发展到双腔、三腔起搏器,起搏导线  相似文献   

5.
快速型室上性心律失常在临床上十分常见。本文报告11例经食道心房调搏治疗的快速型室上性心律失常。一、临床资料:男8例,女3例;年龄25岁~66岁,平均46岁。调搏治疗前绝大多数患者均使用过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而未效。其中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8例,心房扑动(AF)2例,心房纤颤(Af)1例。  相似文献   

6.
莲心碱衍生物抗实验性心律失常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健  罗顺德  陈怡 《医药导报》2003,22(11):758-760
目的:研究4种莲心碱衍生物抗心律失常的药理作用.方法:采用哇巴因、氯化钙、乌头碱3种抗心律失常模型.结果:4种莲心碱衍生物(5 mg•kg 1,iv)均能显著提高哇巴因致豚鼠、乌头碱致大鼠发生室性期前收缩(VE)、室性心动过速(VT)、心室纤颤(VF)及心脏停搏(CA)的用量,延长CaCl2诱发大鼠心律失常的出现时间,缩短生存大鼠的窦性心律恢复时间,减少死亡率.结论:4种莲心碱衍生物均有广泛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相似文献   

7.
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缓慢型心律失常的主要方法。我科自 2 0 0 0~ 2 0 0 2年已成功地为 31例缓慢型心律失常病人安装了人工心脏起搏器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一套完整的康复护理措施 ,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我科自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2年 10月共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 31例 ,其中右心室单腔起搏 (VVI) 2 7例 ,右心房、右心室双腔起搏 (DDD) 4例 ;男 15例 ,女 16例 ;年龄 37~ 88岁 ,平均 6 7 5 5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15例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13例 ,Ⅱ度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3例 ;伴阿斯综…  相似文献   

8.
我院自 1999年开展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手术以来共为 9例严重心律失常患者植入永久性起搏器 ,其中 1例为起搏除颤器 (ICD)。现将临床应用情况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9例患者中 ,男 4例 ,女 5例 ,年龄 2 9~ 69岁。临床诊断冠心病 4例 ,特发性房室传导系统疾病 4例 ,心肌病 1例。心律失常类型病窦综合征 4例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4例 ,阵发性室速 1例。 9例均有头晕、黑朦、心悸、胸闷、乏力等症状 ,有 8例反复发作阿斯氏综合征。起搏器选择 心室抑制型按需起搏器 (VVⅠ ) 5例 ,频率应答式心室按需起搏器 (VVIR)起搏器 1例。全自动型 (…  相似文献   

9.
重症肝炎常见合并症是出血、感染,肝昏迷及肝肾综合征.合并重度心律失常文献资料极少,现总结4例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4例均为男性,年龄30—63岁.既往都有肝炎病史.此次复发均力高度黄疸、腹水、出血.2例有神志改变。乙肝标志物2例HBsAg、HBcAg、HBeAg均(+);2例HBsAg、HBcAb均(+).肝病复发至心律失常发生20—57天.2 实验室检查血清总胆红素(TBIL)229.4—300.6umol/L(病例1、2、3、4);凝血酶原活动度(PTA)38%—48%(例1、2、3);血钾1.4—2.0mmol/L(例2、3);6.4mmol/L(例4);血钙1.6—1.7mmol/L(例2、2),3.07mmol/L(例4);血镁1.35mmol/L(例1);血清乳酸脱氢酶(LDH)400—405u/L(例1、3),LDH1,43—43.8%(例1、3);LDH_2,38.5%—42.6%(例1.3);血清肌酸激酶(CK)35—40u/L(例1.3);CK—MB65—74u/L(例1、3).所有检查均在心律失常发生时或发生前1—2天进行.3 心律失常类型例1:窦性心律不齐、高度房窒传导阻滞,偶伴心室夺获,房室交界性逸搏.一过性心室停搏.例2:室性自主心率,交界性逸搏.例3:单源多发成对室性早搏、暂短性室速.例4:窦性停搏。4 讨论肝脏病变同时发生心律失常机理有多种推测.但重症肝炎合并重度心律失常极少。本文仅就各种检查结果对发生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动态心电图在心源性晕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37例疑为心源性晕厥患者行24h不间断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 137例中有34例出现晕厥,其中24例与缓慢型心律失常有关,心室停搏大于3s者易出现晕厥,心室停搏小于3s者无一例出现晕厥。9例与快速型心律失常有关,1例晕厥未检出相关的心律失常。结论心源性晕厥与心律失常有关,动态心电图对心源性晕厥的病因诊断有重要价值,并为进一步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普罗帕酮(propafenone)致严重心血管不良反应8例。静脉注射普罗帕酮7例中,显著血压下降者6例;窦房结功能抑制3例;急性左心衰竭2例;心房扑动患者静脉给药后,心房扑动变为1:1传导,心室率显著加快1例;另1例心房扑动患者,口服普罗帕酮600mg/d,9d后发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呈缓慢室性自搏性心律伴显著血压下降。作者推荐先用最低有效量,逐渐加量,特别对左室功能受损,窦房结功能不全和有传导障碍者,尤须谨慎。  相似文献   

12.
生理性起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生理性起搏的临床应用。方法37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患者安置AAI型起搏器;46例心律失常患者和15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患者安置DDD型起搏器。所有患者均进行随访,并对HOCM患者进行血液动力学观察。结果经3个月至6年随访,所有心律失常患者临床症状均显著改善,37例AAI起搏患者无1例发生房室传导阻滞;15例HOCM患者左室流出道增宽,压力阶差减低,使流出道梗阻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结论AAI及DDD起搏可提供房室顺序起搏。对药物治疗无效的HOCM患者DDD起搏为一种能替代外科手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AAI起搏器为实用、经济、简单的生理性起搏。  相似文献   

13.
心脏永久起搏器的临床应用,为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提供了有效的方法。AAI型起搏器目前倍受重视,它即维持了正常房室收缩顺序,也不改变心室激动收缩顺序,是部分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病人的最佳起搏方式。我院自1996年1月~1997年12月共安置AAI型起搏器30例,其中4例术中发生房颤,在房颤发作时成功地进行心房电极定位,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4例住院患者,男女各2例,平均年龄63(61~64)岁,均为伴有临床症状的严重窦性心动过缓,或为窦房阻滞,或为窦性停搏,均发生阵发房颤。经窦房结功能测定,诊为SSS,房室结文氏点均>120次/分。起搏器为 B…  相似文献   

14.
我院自1981年2月~1990年10月心脏围术期发生心搏骤停10例(13次),全部复苏成功。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0例中男2例,女8例,占同期心血管手术总数的4.9%,9例为心脏瓣膜置换者,1例为PDA 合并SBE,心功能Ⅲ级4例,Ⅳ级6例。心室颤动型4例(5次),心室停搏型6例(8次)。骤停时间2~30分钟,平均10.5分钟,其中20分钟以上占5例。骤停原因:电解质紊乱3例,呼吸道梗阻及麻醉诱导期缺氧4例,异丙肾上腺素使用不当、心包压迫  相似文献   

15.
严重缓慢型心律失常是指病人心室率小于 4 0次 /min的缓慢型心律失常。其病人极易出现心脏停搏、心室颤动而危及病人生命。紧急心脏起搏是救治该类病人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总结了床边锁骨下静脉穿刺紧急心脏起搏 2 4例相关资料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自 1998年 3月至 2 0 0 2年 6月 ,床边起搏救治心动过缓心室率少于 4 0次 /min病人共 2 4例。其中 ,男 16例 ,女 8例 ,平均年龄 4 6 5± 14 4岁。急性心肌梗死合并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12例 ,急性心肌炎合并高Ⅱ度房室传导阻滞 6例 ,扩张型心肌病合并高Ⅱ度房室传导阻滞 2…  相似文献   

16.
为避免起搏器介导的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合并阵发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病窦或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常被迫放弃双腔起搏(DDD)而改行心室按需起搏(VVI),使患者丧失房室收缩的生理顺序,严重者发生起搏器综合征。最近问世的双腔自动模式切换(DDD AMS)起搏器可在DDD和VVI之间自动转换,满足了同一患者不同心律失常对起搏模式的动态需求。笔者自1998年3月以来应用6例,收到满意疗效,报告如下。资  料6例患者,男性4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612岁,均因反复心慌、晕厥入院,经验查确诊为5例病窦伴快速房颤,1例房室传导阻滞伴房速。所有6例…  相似文献   

17.
单腔心室按需型 (VVI)起搏模式是我国应用最为普遍的一种起搏方式 ,1990~ 1999年 ,我国共置入心脏起搏器约 5万台 ,其中VVI型起搏器约 3 8万台[1,2 ] 。因VVI为非生理性起搏 ,心房颤动和血栓的发生率较高。我们共随访VVI起搏器植入患者 4 6例 ,发生心房颤动者 19例 ,现将抗栓治疗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自 1994年 5月~ 2 0 0 1年 12月 ,我们共随访VVI起搏器置入患者 4 6例 ,均因窦性心动过缓、窦房传导阻滞和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Ⅱ°~Ⅲ°房室传导阻滞或双束支或三束支传导滞 ,并且伴有头晕、乏力、晕厥等症状 ,而安装VVI永…  相似文献   

18.
1病案摘要患者男,19岁,某部战士,因胸闷3小时余,突发意识丧失1小时于2008年2月5日16时许来院急诊。患者平素体健,发病前3日曾腹泻水样便。来院前1小时于休息时突然出现双眼上翻、意识丧失、四肢抽搐,数秒钟后意识恢复,部队立即将其送往我院。在急诊科反复出现发作性意识丧失和抽搐,心电监测见频繁出现心室停搏,停搏时间长达3~5分钟。心电图证实为:窦性心动过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室停搏(心电图仅见P波,无QRS波群)。立即予胸外心脏按压,肾上腺素、阿托品反复静推,按压后脉搏监测可见脉搏波随按压节律出现,患者意识恢复,表情痛苦。按压片刻后可出现室性早搏及室性逸搏,停止按压后心电监测再次呈现心室停搏,意识亦随即丧失,肢端紫绀。在持续胸外心脏按压下紧急行股静脉穿刺并安置临时起搏器,起搏成功后收住院进一步治疗。入院后予左卡尼汀、果糖二磷酸钠、黄芪等药物促进心肌代谢、调解免疫治疗,同时予甲基强的松龙静脉推注每日80 m g,连续使用3日。经治疗后患者病情逐渐好转,15日后拔除临时起搏器电极,心电图见QRS波群增宽;动态心电图提示室性早搏较频发,并可见数次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发作;心脏超声提示左室稍增大(左室内径:59...  相似文献   

19.
心律失常是心脏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 ,其中心搏骤停是最严重、最危险的心律失常 ,包括心室颤动、心室停搏或心室缓慢自身节律、以及心脏电与机械活动分离等[1] 。心脏排血功能丧失、组织严重缺O2 而致细胞新陈代谢停止 ,必须立即进行急救。1 临床资料本组共 9例 ,男 6例 ,女 3例 ,最小年龄 6岁 ,最大 5 2岁 ,平均 2 9岁。体重 14~ 6 4kg ,平均体重 39kg。其中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5例 ,法乐氏四联症 3例 ,室缺伴肺高压 1例。2 病因分析2 1 术前有器质性改变的大心脏和心肌缺血的患者 ,呼吸功能障碍而致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蓄积 ,以及酸…  相似文献   

20.
近年我科先后植入抗心动过速起搏器 (ATP) 2例 ,自动复律除颤器 (ICD) 2例 ,单导管双腔感知心室起搏器 (VDD) 5例 ,自动夺获起搏器 7例 ,双腔房室同步起搏器 (DDD) 2 7例 (含频率应答 8例 ,模式切换 7例 ) ,双心房右室起搏器 2例 ,其他频率应答起搏器 6例。通过 2月至 5年观察。结果显示新型起搏器可为不同类型心律失常患者提供比之VVI更具针对性、更符合生理、更高效、长效和安全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