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非同轴光照明下显微镜巩膜扣带术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了137例(137只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在显微镜下采用非同轴光照明进行巩膜扣带术,手术后随访6~13个月.结果 130只眼手术全程均在显微镜下完成,手术过程顺利,7只眼术中改用倒像镜进行手术.视网膜一次性完全复位123只眼.4只眼再次采用外加压后复位;3只眼因术后严重PVR接受玻璃体手术.12只眼手术后视网膜下片状出血,2个月内均吸收.手术后3个月视力提高73只眼;不变40只眼;下降17只眼.结论 非同轴光照明下显微镜巩膜扣带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术野清晰,手术操作简便等特点,在临床上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显微镜直视下视网膜脱离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显微镜直视下视网膜脱离手术的可能性。方法对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36例36只眼,预置硅胶块和/或环扎带后,在手术显微镜直视下经巩膜电凝排出视网膜下液、视网膜冷凝、最后顶起硅胶填压块检查裂孔是否封闭。术后观察视力恢复及网膜复位情况。结果视网膜完全复位35眼,再次外路手术复位1眼。视力提高32眼,不变2眼,下降2眼,矫正视力在0.3以上33眼。除电凝外排液穿透视网膜和引起视网膜下出血1例外,其它病例排液顺利。所有病例在显微镜直视下冷凝反应均清晰可见,并且轻度屈光间质混浊不影响观察冷凝反应和裂孔定位。结论显微镜下行视网膜脱离手术具有简单、方便、清晰、可靠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显微镜定位法在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显微镜定位法在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中定位和封闭视网膜裂孔的疗效。方法 56例(58眼)通过手术显微镜观察顶压与视网膜裂孔的位置关系作裂孔定位,冷凝。根据术前设计分别行环扎 巩膜外加压,或巩膜外加压。根据术中眼压情况决定是否球内注入消毒空气。结果 56例(58眼)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次日52例(54眼)视网膜复位,4例(4眼)术后次日手术嵴后有少许视网膜下液,2~3天后视网膜下液吸收,网膜复位。56例(58眼)视网膜裂孔均位于手术嵴顶,裂孔粘贴好。56例(58眼)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并发症有高眼压3眼,脉络膜出血4眼,视网膜出血2眼,视网膜脱离复发3眼。结论 显微镜定位法定位准确、操作简单、冷凝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探索了手术显微镜直视下视网膜裂孔定位和冷凝术。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38例38眼,其中男22例,女16例;年龄40~60岁;左眼20例,右眼18例。裂孔位于颞上25眼,视网膜下方13眼。术前经检眼镜和三面镜检查明确裂孔数量和位置,制定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5.
显微镜直视下巩膜外冷凝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对60例玻璃体切割观察显微镜直视下巩膜外冷凝在玻璃体切割术的应用。方法:60眼均行玻璃体切割,并在手术显微镜直视下冷凝所有的赤道部和赤道前的裂孔。结果:术后随访3-12个月,裂孔封闭率达95.3%,56眼(93.3%)视网膜复位良好。结论:应用手术显微镜直视下巩膜外冷凝简单而疗效可靠,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显微镜直视下巩膜外冷凝在视网膜脱离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手术显微镜直视下巩膜外冷凝在视网膜脱离手术中的应用。方法26眼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先予置硅胶条带和/或环扎带。在手术显微镜直视下行视网膜裂孔及变性区冷凝及硅胶顶压后,检查裂孔位置足否正确。结果23眼术后视网膜完全复位,3眼复发。结论应用手术显微镜直视下巩膜外冷凝具有操作简单且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7.
显微镜直视下巩膜外冷凝在视网膜脱离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显微镜直视下巩膜外冷凝在视网膜脱离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42眼在手术显微镜直视下冷凝所有的赤道部和赤道前的裂孔。结果:视网膜完全复位40眼(95%)。除1例放液时穿透视网膜外,其它病例排液顺利。结论:应用手术显微镜直视下巩膜外冷凝具有操作简单且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手术显微镜下微创巩膜扣带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7年6月手术显微镜下行微创巩膜扣带手术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72例(74眼)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历时、术后的眼底和眼表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结果手术平均用时(26.7±20.2)min。术后1周,68眼视网膜复位;3眼术后3 d视网膜下液仍未吸收,予以空气0.6 ml注入。2眼视网膜成功复位,1眼再次注入空气后视网膜复位。1眼加压脊前形成鱼嘴样缝隙,行玻璃体切除术后视网膜复位。随访期间,74眼中有2眼出现新的视网膜裂孔并引起视网膜脱离。再次手术后视网膜均得到复位。术前最佳矫正视力(LogMAR)平均为1.32±0.37;术后末次随访最佳矫正视力平均为0.12±0.16,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52,P〈0.001)。结论手术显微镜下微创巩膜扣带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术前三面镜裂孔定位联合显微镜直视下裂孔定位法在视网膜脱离外路显微手术中运用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01/2011-05因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而做视网膜脱离外路显微手术的患者45例45只眼.术前用三面镜检查确定视网膜裂孔位置和距离,作为手术中指导裂孔定位、术中放液和冷冻部位的的依据,放液后在显微镜下更精确的定位冷冻裂孔并360°常规检查周边部视网膜.硅胶局部垫压,随访6 ~18个月.结果 在45例45只眼中,一次手术视网膜完全复位42只眼(93.3%);矫正视力在0.3以上者31只眼,0.3以下14只眼;最终视力提高40只眼,不变3只眼,下降2只眼;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显微镜直视下裂孔定位准确不易遗漏,冷凝反应清晰可见.结论 术前三面镜裂孔定位法联合术中显微镜下裂孔定位更准确,操作简单,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角膜接触镜辅助显微镜直视下巩膜扣带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4年12月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连续病例40例(40只眼)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角膜接触镜辅助直视下显微巩膜扣带术。其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13—87岁,平均(34.48±16.47)岁。病程3—180d,平均(36.20±4.80)d。术后随访1年。结果全组40例术中均能准确定位裂孔。术后视网膜复位39例,复位率97.50%。1例(2.50%)因视网膜下液呈凝胶样,致裂孔边缘不能与手术嵴贴附,改行玻璃体切除术。1例术中放液后发现视网膜新裂孔,术中及时准确定位和冷凝。无其它术中并发症。术后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X^2=10.453,P=0.001)。结论角膜接触镜辅助直视下显微巩膜扣带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术中视野清晰,能准确定位视网膜裂孔,冷凝和垫压程度准确,并发症少,视网膜复位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显微外路和传统外路手术治疗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
  方法: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46例46眼,其中26例行显微外路视网膜脱离手术(显微组),20例行传统外路视网膜脱离手术(传统组),由同一手术者完成。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对比两组的临床情况及疗效。
  结果:显微组和传统组患者手术方式选择、冷凝反应、裂孔封闭情况和一次手术视网膜复位情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组患者术后1mo的最佳矫正视力情况较术前改善,其术后视力提高率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显微外路视网膜脱离手术与传统外路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效果相近,显微外路视网膜脱离手术在改善患者视力方面略有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中、术后巩膜扣带术的应用范围。方法:在玻璃体切割术中发现视网膜裂孔不能与脉络膜紧贴的患,或术后视网膜裂孔封闭不理想并伴有局限性视网膜脱离,按常规行巩膜扣带术。结果:87眼中,玻璃体切割术中行巩膜扣带术36眼,术后行扣带术42眼,玻璃体切割术中及术后各行1次扣带术6眼,术后行2次扣带术3眼,其中视网膜复位79眼,失败的8眼中,有6例行第2次玻璃体切割术,视网膜复位5眼。结论:巩膜扣带术适合于视网膜增厚及视网膜前后膜增殖不严重、裂孔小、视网膜脱离范围不大的患。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分析最小量巩膜外垫压术与巩膜环扎垫压术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09年3月收治的20例(20只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最小量巩膜外垫压术(A组)的临床资料,并在同期住院行巩膜环扎垫压术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患者中随机选择40例(40只眼)作为对照组(B组),术后随访比较两组的视网膜复位率、最佳矫正视力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视网膜首次复位率A组为90%,B组为95%;最佳矫正视力A组为0.48±0.33,B组为0.48±0.28;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进展者A组占5%,B组占10%,两组间均没有显著差异(P=0.4642、0.9662、0.5089)。术后A组出现复视1只眼,B组出现短期高眼压3只眼,黄斑水肿1只眼,复视1只眼;两组术后屈光度的变化有显著差异(P=0.0019),前房深度、眼轴长度及散光度的变化均没有显著差异(P=0.5444、0.8732、0.0582)。结论外加压手术是一种有效复位脱离视网膜的手术方式,最小量巩膜外垫压术对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能获得很好的疗效,而对眼球创伤小、仅改变眼局部形态结构,能避免传统巩膜环扎垫压术的一些并发症,但远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4.
巩膜扣带术治疗视网膜脱离1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原发怍(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行巩膜扣带术治疗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对118例118眼原发性视网膜脱离病人行巩膜扣带术治疗。术中直接检眼镜定位,放视网膜下液,巩膜外液氮冷凝,巩膜扣带或环扎术。结果 术后随访1周至半年,视网膜裂孔封闭、完全复位107眼(90.68%),视力提高90眼(76.27%)。结论 巩膜扣带术是治疗原发性视网膜脱离常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乔岗  代艳  王晓莉  曾健  余敏 《国际眼科杂志》2013,13(6):1192-1193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气术用于因裂孔遗漏、新发裂孔或垫压嵴不恰当等导致濒临失败的巩膜扣带术病例,分析其疗效。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以2010/2012年我院行巩膜扣带术后因各种原因濒临失败且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32例32眼,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单纯玻璃体腔注气的病例16例16眼为观察组,采用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注气16例16眼为对照组,对比分析患者术后视网膜脱离复位率,最终矫正视力、住院费用及患者满意度等。结果:两组最终视网膜复位率均较高,分别为93.8%(15/16),87.5%(14/16),平均视力分别为4.72±0.12,4.75±0.14,以上两指标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但观察组住院费用远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543±126,12367±138元,且观察组患者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3.8%,62.5%,以上两指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濒临失败的巩膜扣带术病例若满足玻璃体腔注气条件,通过单纯玻璃体腔注气可以提高手术复位率,避免玻璃体切除手术。可以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提高患者满意率。  相似文献   

16.
Within the scope of a Retinal Fellowship of one year, we evaluated the anatomic and functional results of scleral buckling operations in primary 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s. Eighty Consecutive non-selected patients with a primary retinal detachment were operated by one surgeon (Retinal Fellow-ELH). In 55 eyes an encircling band and radial buckle(s) were placed, the other 25 eyes were treated with a segmental buckle or a combination of both. In 62 eyes subretinal fluid was drained, and in 57 eyes air or SF-6 gas was injected. The anatomic success rate after one operation was 81% (65/80 eyes) and the final success rate was 99%. 38/65 (58%) of the eyes obtained a best corrected post-operative visual acuity of 0.4. The most important cause of re-detachment was 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 (PVR; 11%). Pre-operative variables that yielded an unfavourable outcome in this study were: PVR, pseudophakic eye, larger breaks, more than one break, longer duration of the detachment, and 3 or more quadrants of detachment. Our anatomic success rate and risk factors are in agreement with findings described in the literature, yet we had a high rate of PVR and many patients with a low visual acuity (58% 0.3) pre-operatively.  相似文献   

17.
视网膜脱离巩膜扣带术后的屈光状态改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巩膜扣带术分为局部巩膜扣带和环形巩膜扣带 2类。其共同目的是形成一个内陷的巩膜嵴。巩膜扣带术不可避免地会引起角膜形状、眼容积、眼轴长、前房深度、晶状体位置及厚度的改变 ,从而引起眼屈光的改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单纯巩膜扣带术治疗硅油填充眼复发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硅油填充术后复发性视网膜脱离 2 1例 2 1眼 ,采用单纯巩膜扣带术 ,术中放出少许硅油调整至正常眼压。结果2 0眼视网膜复位 ,1眼 2月后视网膜脱离复发 ,行硅油取出、膜剥离再次硅油填充术后视网膜复位。 2 1例最终视力较术前提高 ,随访 3~ 2 4个月 ,视网膜复位好。结论 单纯巩膜扣带术治疗硅油填充眼视网膜脱离中的部分病例具有一定价值 ,特别是对未合并广泛前部和 (或 )后部增生性视网膜病变的下方象限或周边部裂孔引起的视网膜脱离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不一定需再行玻璃体切割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巩膜扣带术后激光光凝封闭裂孔治疗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5年5月我科在巩膜扣带术后采用532nm激光经瞳孔光凝封闭裂孔治疗的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35例(35眼)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3~6月.结果 经一次治疗视网膜复位者33眼(94.29%).结论 巩膜扣带术后激光光凝裂孔治疗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安全可靠,术后并发症少,是治疗视网膜脱离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白内障术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本组23例(23眼),8例行最小量巩膜外垫压术,15例行玻璃体切除术,术后随访3~24月。结果本组23例中,20例视网膜复位,另3例视网膜脱离复发,经再次手术视网膜复位。术后视力提高20例,不变3例。结论最小量巩膜外垫压术或玻璃体切除术可有效地治疗白内障术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