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神经导航辅助显微外科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神经导航在手术切除颅内海绵状血管瘤中的作用和方法。方法 采用神经导航技术切除 4 4例共 4 8个颅内海绵状血管瘤 ,以额叶最为多见。结果 在神经导航系统辅助下 ,采用微创技术切除肿瘤 ,全切除率 10 0 % ,无手术死亡。应用微导管定位法纠正脑移位。术后症状改善2 6例 ,与术前相比无变化 13例 ,神经功能障碍较术前加重 5例 ,主要表现为偏瘫加重和失语 ,其中 2例在随访中症状改善。术后随访未见病灶残留和复发。结论 采用神经导航系统可精确定位较小的颅内海绵状血管瘤 ,避开功能区 ,减少手术创伤 ,是微创切除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有效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显微外科手术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海绵状血管瘤患者87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5例。观察组行显微外科手术,对照组行开放式手术,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等指标水平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外科手术用于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效果优于开放式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应用神经导航系统,手术切除幕上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效果。方法:17例幕上海绵状血管瘤患者术前行MRI扫描,应用SteahhStation神经导航系统建立肿瘤的三维模型,制定手术入路。术中以导航探针进行病变定位,切除肿瘤。结果:成功切除全部17例海绵状血管瘤,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无新发神经功能障碍。结论:应用神经导航系统可精确定位海绵状血管瘤,减少功能区损伤及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对于脑内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angiomas,CA)的治疗,手术切除病灶是首选的治疗方法,但术中定位功能区或脑深部的CA因病灶小或位置深的CA比较困难,这长期以来一直是神经外科面临的难题。神经导航技术能精确定位,合理设计手术方案和手术入路,避开功能区,寻找最佳路径,达到以最小手术损伤获得切除病灶和最大限度保留神经功能的目的。我科2002年12月至2007年2月应用神经导航辅助显微手术切除脑内CA共17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神经导航显微外科在脑肿瘤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Zhang X  Zhang J  Fei Z  Wu J  Fu L  Qu Y  Liu W  Wang Z  Yang L  He X  Zhen H  Gao D  Cao W  Liang J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4):219-221
目的 探讨在神经导航下脑肿瘤及其周围结构定位的准确性和显微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应用Stealth Station和Vector Vision神经导航系统,以显微手术切除65例脑肿瘤,分析导航定位的准确性与手术治疗效果的关系。结果 65个脑肿瘤,在满足神经导航注准确性和术中导航持续准确性的前提下,全切除63个(97.0%)、次全切除2个(3.0%)。出院时患者症状明显改善56例(86.2%),无明显变化9例(13.8%),无病情恶化及死亡。结论 使用神经导航系统,在术前可制定详细的脑肿瘤手术计划,术中可辅助术者追踪瘤体、准确定位,有 地切除肿瘤并降低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显微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总结31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特征及显微治疗方法。结果全切除27例(87.1%),大部分切除3例(9.7%),部分切除1例(3.2%)。结论显微手术治疗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是更为安全和有效的方法,未完全切除者术后给予放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显微外科治疗3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31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特征及显微手术治疗方法。全切除27例(87.1%),大部切除3例(9.7%),部分切除1例(3.2%)。30例患者术后症状明显改善。显微手术治疗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是更为安全和有效的方法,未完全切除者术后放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技术在颅内病变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2例颅内肿瘤和血管性病变患者,经术前MRI薄层扫描(2 mm/层)或加行fMRI检查,将影像数据输入BrainLab导航系统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和术前计划,标记病灶及其临近重要功能区.术中神经导航引导下确定病灶位置及范围,以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切除病变,术后进行临床学和影像学评价.结果:18例病灶获全切除,4例次全切除;1例术后新增偏瘫,其余21例无新增神经功能障碍.结论:神经导航能有效指导手术入路,对术前计划和显微手术的术中引导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内镜辅助神经导航系统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内镜辅助进行病灶定位及手术切除20例。其中海绵状血管瘤8例、动静脉畸形6例、脑膜瘤2例,室管膜瘤、神经鞘瘤、颅咽管瘤、静脉畸形各1例。结果注册误差为1.5~3.9m,平均为2.6m。全切16例,近全切3例,静脉畸形部分切除1例,无手术死亡者。除1例颅咽管瘤患者术后出现感染外,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内镜辅助导航可以使术中定位更准确,并实现实时动态导航,可降低手术中医源性损伤,减少术后合并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系统在神经外科显微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科在2009年7~10月应用美国美敦力神经导航系统辅助下进行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操作3例。其中,脑胶质瘤1例,脑囊虫1例,脑膜瘤1例。结果 3例神经导航手术操作均顺利完成,平均注册误差≤2mm。结论神经导航系统在颅脑手术中提供术中动态跟踪、实时导航,准确、直观,不仅可以确定最佳手术入路,而且可精确完成术中定位,有助于提高手术疗效,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Image-guided resection of cerebral cavernous malformation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avernousmalformations (CMs) generallycategorizedascerebralvascularmalformations ,andrepresentroughly9%ofallcerebrovascularmalformations 1 Themostcommonclinicalpresentationisseizureoccurringin 2 5 %to 5 0 %of patients Intracerebralhemorrhageisalsocommonlyseeninthese patients,withanannualhemorrhagerateof 0 2 5 %-2 3 %perpatient 2  Withtheadventofmagneticresonanceimaging (MRI) ,diagnosisofCMinmostcasesishighlyaccurate Dealingwiththeselesionsespeciallyintheso called“healthypatients” ,neu…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中动眼神经保护的方法。方法: 应用去颧弓颞下硬膜下入路对8例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进行手术切除。术中电生理监测诱发复合肌肉动作电位,观察动眼神经保护情况。结果: 8例患者中肿瘤全切6例,部分残留2例;肿瘤平均体积为(20.24±1.09)ml,其中体积最大(45.35±3.19)ml;8例患者的动眼神经均在术中得以确认和保护,电生理监测均可监测到诱发复合肌肉动作电位。结论: 应用去颧弓颞下硬膜下入路沿平行动眼神经假设走行路线的下方约2~3 mm处切开海绵窦,能很好地保护动眼神经。  相似文献   

13.
CT、MRI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MRI检查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20例颅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CT检查15例,平扫14例,平扫加增强扫描12例。20例均行MRI检查。结果:本组20例检出21个病灶,其中1例有2个病灶,其余为单发;脑内14个,直径1.0~5.1cm,脑外7个,直径0.5~2.2cm;类圆形14个,不规则结节状5个,分叶状2个;边界清晰19个,不清晰2个。CT检出8个病灶,平扫多数病灶显示为高密度,少有囊变,病灶无占位效应或占位效应轻微,病灶可发生钙化且呈斑点状,并位于病灶中心部,病灶强化多为不均匀性增强;MRI检出21个病灶,T1WI呈略低或低等混杂信号,T2WI呈高信号或混杂信号,病灶周围可见由出血所致含铁血黄素沉着而形成的环状低信号包绕。结论:MRI对病灶的显示较CT优越,CT和MRI结合检查是诊断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MRI、MRA和CT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颅内海绵状血管瘤26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 26例中,16例行CT检查,23例行MRI检查,12例行MRA检查。所有病例都属脑内型,可位于脑内任何部位,单发病灶多见,周围无或轻度水肿。脑内型海绵状血管瘤MRI T2WI表现为桑椹状混杂高信号,周围有低信号环绕,增强后病灶大都无强化;MRA检查未见异常血管;CT平扫为稍高密度影。结论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较有特异性,综合MRI、MRA和CT表现可明确诊断。在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方面MRI优于CT。  相似文献   

15.
眶尖部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特征和经颅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旨在探讨眶内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特征和总结经颅入路切除眶尖部海绵状血管瘤的经验。方法:对13年中经颅入路切除的16例眶尖部海绵状血管瘤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CT、MRI扫描结果和肿瘤大小及其所在眶内的间隙不同,选用单侧额部开颅或经额、经眶上缘入路行经颅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结果:16例患者的肿瘤均获全部切除,无手术死亡。术后4例有暂时性动眼神经麻痹,1例并发硬膜外血肿,无其他手术并发症。13例获得随访,无复发。结论:CT和MRI可使眶内海绵状血管瘤获得准确的定位和定性,经颅入路显微外科治疗是眶尖部海绵状血管瘤合适的选择。肿瘤通常可全部切除,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6.
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对颅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价值。37例患者中,T1WI序列上发现40个病灶,T2WI序列上发现41个,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上发现42个,SWI序列上发现病灶50个。SWI可以检测出常规MRI无阳性发现或更多微小病灶的颅内海绵状血管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显微手术切除颅内小病灶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采用CRW—FN脑立体定向仪或Vector Vision神经导航系统定位,显微手术切除颅内小病灶。结果:49例患者中,21例行有框架立体定向手术,28例行神经导航手术。全切病灶39例,次全切10例。仅4例患者出现暂时神经功能障碍,且均在术后3-6个月恢复,未遗留永久性功能障碍。结论:立体定向显微手术具有定位准确、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延髓位置较深,重要的功能核团及传导束较多,该部位病灶手术风险大,术后并发症多,是神经外科领域的难点。本文报道1例成功切除的延髓海绵状血管瘤病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