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介绍应用单外侧腱移位治疗手指钮孔畸形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4例14指钮孔畸形患者,在手指近侧指间关节侧方作弧形切口,将一侧外侧腱于关节囊水平切断,移位与损伤的中央束近端用5-0肌腱缝线做水平褥式缝合。术后掌指关节石膏托休息位固定,患指用夹板固定近侧指间关节伸直位,远侧指间关节屈曲位,4周后去除外固定进行功能锻炼。结果随访4个月~2年,平均14个月。14例患指近侧指间关节伸直受限5°~15°,平均改善30°~40°,钮孔畸形得到矫正。结论采用单外侧腱移位治疗手指钮孔畸形,操作简单,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2.
指浅屈肌腱束修复指间关节侧副韧带断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介绍应用指浅屈肌腱束加强修复近节指间关节侧副韧带断裂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自1987年以来,对23例23指近节指间关节侧副韧带断裂,采用部分指浅屈肌腱显微技术加强修复。用细克氏针在侧副韧带起点外向健侧钻两个相距2~3mm骨孔穿过钢丝,切开屈肌腱鞘,从指浅屈肌腱一侧近端切取所需长度肌腱束,此肌腱束穿过钢丝孔,保持肌腱束的合适张力,用5/0~7/0无创线缝合于浅腱止点,应用8/0针结将肌腱束缝合于  相似文献   

3.
介绍指浅屈肌腱腱条修复近节指间关节侧副韧带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23 例近节指间关节侧副韧带断裂, 采用部分指浅屈肌腱修复。用细克氏针在侧副韧带起点处向健侧钻2 个相距2-0 ~3-0 m m 骨孔并穿过钢丝。从指浅屈肌腱相邻侧近端切取所需长度肌腱条, 此肌腱条穿过钢丝孔, 调整好张力, 用5 - 0 或7 - 0 无创线缝合于浅腱止点, 用8 - 0 无创性针线将腱条缝合于韧带止点上。术后伸直位夹板固定4 ~6 周。结果: 优15 指, 良6 指,可2 指, 优良率91-34 % 。结论: 本手术损伤小, 就地取材, 是一种较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应用指浅屈肌腱套索腱性固定术矫正爪形指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1990年5月-2005年3月,收治5例单侧尺神经损伤致爪形指畸形患者.男4例,女1例;年龄28~37岁.左侧3例,右侧2例.3例腕部挤压伤,2例前臂绞伤.病程21~37个月,平均27.5个月.Froment征、Fowler试验均为阳性.依据Stevens标准分度均为重度神经损伤.经神经修复、松解治疗后,尺神经运动功能均无明显恢复.应用指浅屈肌腱套索腱性同定术,纠正爪形指畸形.结果 5例术后获随访,随访时间10个月~11年.掌指关节过伸、指间关节届曲的畸形均得到矫正,无复发及并发症发生.环小指伸屈功能良好,但各指内收、外展功能无明显改善.结论 指浅屈肌腱套索腱性固定术可矫正爪形手畸形,手术操作简便,损伤小,临床疗效较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垂直悬吊法治疗指伸肌腱中央束陈旧性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 我院采用悬吊重建法治疗伸肌腱中央束陈旧性断裂患者10例, 其中闭合性损伤9例, 开放性损伤延期治疗1例。采用垂直悬吊法治疗, 即取掌长肌腱穿过中节指骨基底骨孔, 与伸肌腱中央束交叉编织缝合, 将延长部分通过指伸肌腱侧束环绕编织缝合。采用手指关节总主动活动度(total active motion, TAM)标准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 时间为6~12个月, 平均8个月, 伸指功能恢复良好, 手指近指间关节屈曲范围达70°~90°, 伸直受限约为0~10°。采用手指关节TAM标准评定:优6例, 良2例, 可2例。结论采用垂直悬吊法治疗指伸肌腱中央束陈旧性断裂, 手术方法简单、易行, 缝合牢固, 术后可行早期功能锻炼, 伸指功能恢复佳, 预后好, 为治疗钮扣指畸形提供了一种新的术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阶梯状修复指屈肌腱Ⅱ区损伤后肌腱滑动幅度的实验效果,为临床治疗指屈肌腱损伤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2015年12月-2017年8月上肢损伤截肢成人患者新鲜手标本15例进行前瞻性研究。按抽签法随机分为三组制作指屈肌腱Ⅱ区断裂模型,每组5例,每例取示指、中指、环指、小指,共20指。A组模拟手指掌指关节、近指间关节和远指间关节屈0°伸直位时,切断指深屈肌腱和指浅屈肌腱;B组模拟手指掌指关节屈60°、近指间关节和远指间关节屈0°安全位时,切断指深屈肌腱和指浅屈肌腱;C组模拟手指掌指关节屈80°、近指间关节屈90°位和远指间关节屈10°握拳位时,切断指深屈肌腱和指浅屈肌腱。切断屈肌腱后,三组标本均屈曲手指至掌指关节60°,近侧、远侧指间关节屈曲0°安全位,用石膏固定。测量三组指浅屈肌腱远端断口和指深屈肌腱远端断口间的长度差,根据娄义忠提出将肌腱缝合处与损伤腱鞘错开,有利于肌腱愈合和塑形的观点,对远端肌腱进行修剪,使指浅屈肌腱的缝线和指深屈肌腱的缝线不产生重叠,减少粘连的程度和范围,采用MTang缝合法修复指深屈肌腱和指浅屈肌腱。肌腱修复后,观察手指标本被动屈伸活动。结果 (1)三组指深屈肌腱断口和指浅屈肌腱断口安全位长度差测量数据利用方差分析,P=0.000 0.05,即三组实验的指深屈肌腱断口和指浅屈肌腱断口间的长度差不全相等,可以研究三组实验。(2)肌腱修复后手指标本被动屈伸活动度与实验前相同,被动牵拉肌腱近端各关节活动度与实验前相同。结论不同指位下屈肌腱Ⅱ区断裂时,术中短缩0.6~1.0 cm远端指深屈肌腱或指浅屈肌腱,利用指深屈肌腱断口和指浅屈肌腱断口在安全位长度差为1.0 cm,保持两个断口位于正常组织环境包围,可以促进愈合。阶梯状修复法为临床指屈肌腱Ⅱ区损伤提供新的手术选择。  相似文献   

7.
王超明 《中国骨伤》1998,11(6):72-73
笔者自1988年~1995年7月,用手术修补方法治疗闭合性指伸肌腱中央束断裂20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0例中男12例,女8例;年龄50~70岁;伤后1天内就诊者15例,2~10天者5例。治疗方法于患指背侧以近侧指间关节为中心作弧形切口,暴露断裂的中央束和两侧腱束,将两侧腱束于近侧指间关节近端切断,将其远侧段于近侧指间关节背面交叉,在近侧指关节伸直位分别与对侧的侧腱束近端缝合,缝合时应注意适当张力,避免过紧和过松,关闭切口,伸指位石膏外固定3周。拆除石膏后功能锻炼。治疗结果经过3个月功能锻炼,20例均恢复伸指功能。讨论闭…  相似文献   

8.
微型骨锚在外伤性锤状指畸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指损伤形成的锤状指,是指伸终腱在末节指骨止点处或近止点处断裂,断端肌腱纤维往往呈抽麻样状态。如从止点处连同—小骨片撕脱,则外伤应力造成指伸肌腱或末节指骨基底背侧的连续性中断,由于指深屈肌腱的张力及掌板作用,远指间关节(DIP)往往掌屈移位,不能伸直呈锤状指畸形。锤状指的治疗主要分为保守与外科手术两类,其效果各家报道不一,特别是陈旧性锤状指的治疗,目前仍存在争论。  相似文献   

9.
手指伸肌腱止点的损伤在手外伤中很常见,常因外伤引起。手指伸肌腱在伸直位突然受到屈曲方向的暴力,远侧指间关节背侧伸肌腱断裂回缩,或伴有末节指骨基底部撕脱骨折,导致远侧指问关节主动伸直不能,引起远侧指间关节屈曲的手指畸形称为锤状指。此外伤不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会导致慢性并发症,造成疼痛、功能障碍,影响美观。由于指伸肌腱装置解剖结构及滑动时力学作用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0.
指背腱膜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指背腱膜的构成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在30只成人尸体手标本上,通过模拟手术,对指背腱膜的构成特点进行了应用解剖学观测。结果 指背腱膜的构成复杂,其中的外侧腱束、外侧束、外侧腱和中央束在手指畸形的发生中有着特殊的临床意义。外侧腱束主要形成伸近节指间关节的功能解剖机制;其与外侧束形成的密切纤维联系而具有协同外侧腱的功能;该腱束与屈肌腱鞘有联系又使其具有平衡屈肌和伸肌肌力的作用。中央束在指背腱膜的整体协调、畸形的发生及矫正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功能。结论 通过对指背腱膜的解剖研究,可以解释因指屈、伸肌腱平衡被破坏后所形成的畸形。  相似文献   

11.
骨性锤状指是伸肌腱终腱自末节指骨基底部背侧止点撕脱,且伴有撕脱骨折,伸肌腱终腱与撕脱骨块的连接是完整的.当末节指骨伸直且有纵向轴性应力的情况下,远侧指间关节过度背伸就会造成骨性锤状指,反之远侧指间关节过度掌屈则会造成腱性锤状指.此外,临床上比较罕见的同时伴有末节指骨背侧的撕脱骨折块、骨折块与伸肌腱终腱连接断裂的腱性、骨...  相似文献   

12.
自1991年1月以来,我们根据手指近侧指间关节伸肌腱中央束断裂钮孔畸形形成的原理,设计胶布粘贴固定治疗锤状指畸形,具体方法:取一宽约0.5cm,长约60cm普通胶布,将其平均分成三段备用。术者将患指远端指间关节固定于过伸位,近指间关节屈曲90°,掌指关节过伸30°~45°位。取一胶布条,从患指远端掌侧固定,再依次经过手指未端,指甲,在适度牵下经手指背侧跨越远指间关节及掌指关节固定于(将胶布粘贴)近指间关节及手的背面。再取第2条胶布,将其从患者未端掌偏尺侧粘贴固定,牵引胶布向手指未节桡侧再转向手背侧,经远指间关节背侧转向近指间关节及侧达掌指关节背侧。第3条胶布粘贴固定的方向与第二条胶布固定的方向相反,方法相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克氏针悬吊张力牵引加肌腱瘢痕重叠缝合治疗伤后4周以上的陈旧性腱性锤状指的疗效。方法自2011年11月至2013年4月,对25例受伤超过4周的腱性锤状指患者,采用克氏针悬吊张力牵引结合瘢痕重叠缝合的手术治疗。其中男20例,女5例;年龄2~60岁,平均36岁。受伤指别:均为单指,示指10例,中指8例,环指2例,小指5例。术后石膏托外固定伤指远指间关节于伸直位,近指间关节屈曲位,6周后拆除石膏,远指间关节继续以支具固定于伸直位,采用白天拆除、夜晚固定开始逐步行伤指主被动伸屈活动。结果该组25例切口均Ⅰ期愈合,随访8~24个月,平均14个月。按照TAM系统评定方法评定,其中优17例,良5例,可2例,差1例。结论对于陈旧性腱性锤状指伸肌腱断端间有瘢痕连接者,采用重叠缝合结合克氏针钢丝或者肌腱线张力牵引的方法治疗,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通过6具尸手解剖研究,设计了侧腱束延长术治疗轻、中度手内在肌挛缩。手术方法:阶梯形切断侧腱束,保持掌指关节伸直位屈曲指间关节,同时切断被绷紧的腱帽斜纤维直至指间关节屈至正常,拉紧侧腱束重叠缝合。1991年以来,9例29指行本手术,随访1~4年,9例手内在肌阳性畸形均消失,23指屈伸完全正常,6指欠屈10°~30°。手内在肌肌腱可分为止于近节指骨基底侧方的短腱及包括侧腱束、腱帽斜纤维和横纤维的长腱。内在肌挛缩的功能障碍即指间关节屈曲受限及掌指关节伸直受限,是长腱过紧所致,与短腱无关。因此,延长长腱就能解除内在肌阳性症状,且不妨碍内在肌残存功能的发挥。该手术创伤小,对正常结构影响小,效果可靠,优于传统手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介绍一种更简单、更经济、更方便的改良"钢丝抽出法"(以可吸收肌腱缝合线代替钢丝+打钩克氏针代替纽扣)治疗指伸肌腱终腱止点撕脱伤。方法行指根阻滞或臂丛麻醉成功后,取远指间关节背侧切口,开放性损伤清创处理后利用原外伤切口适当延长,暴露指伸肌腱止点断端,自指端逆行打入1枚直径0.8mm克氏针,固定远指间关节于伸直位,并将克氏针尾端打折成钩代替纽扣,以"3-0"可吸收肌腱缝合线缝合固定指伸肌腱止点于原位,并于克氏针尾端打钩处打结进行固定,术后2周拆除伤口缝线,术后6周抽出肌腱缝合线并拔除克氏针,开始进行远指间关节功能锻炼。结果 16例患者均痊愈,指间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改良"钢丝抽出法"(以可吸收肌腱缝合线代替钢丝+打钩克氏针代替纽扣)是一种有效、方便、经济的治疗指伸肌腱终腱止点撕脱伤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手的指伸肌腱Ⅰ区为中央束在中节指骨基底背侧抵止处至两侧束,中央束延续的终腱止点之间的部分,末节指骨基底背侧,接近止点的一段肌腱菲薄呈膜状,部分与远侧指间关节背侧关节囊融合。手指伸指肌腱Ⅰ区损伤多见于锐器切割伤或闭合性戳伤。手指末节下垂不能伸直,又称为“棒球指”或“锤状指”,常合并末节指骨背侧的撕脱骨折。此区由于其独特的解剖结构和功能特点,愈合能力较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保留指深屈肌腱止点部分肌腱腱条移位重建远指间关节侧副韧带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5年至2011年,对14例16指新鲜远指间关节侧副韧带中部损伤及陈旧性损伤的患者,采用保留指深屈肌腱止点部分肌腱腱条移位重建侧副韧带.结果 术后14例16指获得6个月至3年的随访,平均2.3年.按Saetta等评定标准评定疗效:优10例12指,良3例3指,可1例1指;优良率为93.8%.结论 该方法对于肌腱移位后的手指屈伸功能及肌力无影响,保留指深屈肌腱止点部分肌腱腱条移位重建远指间关节侧副韧带,是治疗手指远指间关节侧副韧带损伤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抽出钢丝悬吊法治疗指伸肌腱中央束止点撕脱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抽出钢丝悬吊法治疗指伸肌腱中央束止点撕脱伤的临床疗效,为其治疗提供新的方法.方法 采用抽出钢丝悬吊法治疗指伸肌腱中央束止点撕脱伤12例,患者平均年龄30岁.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14 d,均为闭合性损伤,其中3例合并中节指骨基底背侧撕脱骨折.术后石膏外固定6周后拔除克氏针并抽出钢丝,开始进行功能锻炼.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9个月(3~15个月),3例骨折片均获得完全复位,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平均为7周(6~8周).术后测定患指屈伸功能:远指间关节主动伸直平均-4°( - 10°~0°),主动屈曲平均45°(30°~70°);近指间关节主动伸直平均-9°(-20°~0°),主动屈曲平均8r°(72°~90°).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10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达91.7%.结论 抽出钢丝悬吊法是治疗指伸肌腱中央束止点撕脱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瘢痕折叠缝合和指伸肌腱侧腱束转位治疗陈旧性腱性锤状指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30例腱性锤状指患者,根据术中所见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其中8例采用指伸肌腱远、近断端瘢痕折叠缝合+克氏针内固定;22例采用指伸肌腱远端与近端伸肌腱单侧侧腱束转位后钢丝Kessler钮扣肌腱缝合+克氏针固定.术后均用石膏固定患指于远指间关节过伸位、近指间关节屈曲位6周.结果 术后30例患者伤口均Ⅰ期愈合,随访6~24个月,平均(13.0±4.5)个月,疗效评价采用Dargan功能评定法评分:优22例,良6例,可2例;优良率为93.3%.结论 陈旧性腱性锤状指断端间若形成松弛瘢痕连接,可采用瘢痕折叠缝合法强化;若断端分离短缩,可采用指伸肌腱单侧侧腱束转位治疗.依术中所见不同采用合适的方法治疗陈旧性腱性锤状指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修复手部肌腱缺损及重建屈/伸指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5年3月至2017年6月间,我科应用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修复手部肌腱缺损18例22指,男12例,女6例;年龄为20-45岁,平均(32.9±8.3)岁。其中伸肌腱缺损6例8指,屈肌腱缺损12例14指。手部伸肌腱缺损范围6-10cm,平均(7.8±2.1)cm;屈肌腱缺损范围5-8cm,平均(6.6±1.3)cm。患者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5-8个月,平均(5.0±2.8)个月。术前皮肤软组织缺损者行皮瓣转移修复,骨折及骨缺损者行切开复位或植骨内固定术,手部各指间或掌指关节积极行锻炼至被动活动正常,若关节挛缩则行关节松解术。伸肌腱缝合方法采用编织缝合法,屈肌腱缝合方法采用津下套圈或编织缝合法,屈肌腱滑车缺损者在手术同时重建滑车。术后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伤口定期换药,所有病例均没有使用免疫抑制剂。术后3d-4周伸肌腱移植者以主动屈曲、被动伸直锻炼为主,屈肌腱移植者以主动伸直、被动屈曲锻炼为主,每天活动3次。4周后逐渐增加活动次数及强度,以主动伸屈活动为主。采用国际手外科联合会制定的手指关节总活动度(total active movement,TAM)评定标准评价手部功能。结果 3例术后出现伤口脂肪液化,细菌培养证实为无菌性渗出,予以伤口定期换药后均于术后20d内愈合;其余病例伤口均一期愈合。3例5指因屈肌腱黏连行肌腱松解术。术后随访8-24个月,平均(14.7±4.8)个月。TAM评价结果,优9指,良7指,可3指,差3指,优良率为72.7%。结论同种异体肌腱移植是代替自体肌建移植修复手部肌腱缺损及重建屈/伸指功能的较好方法之一,具有手部功能恢复满意、临床效果显著等优点,但仍存在术后肌腱黏连导致手功能优良率降低,伤口局部存在无菌性渗出导致愈合时间延长等问题,上述问题需在日后的临床应用过程中加以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