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脂联素是脂肪组织所分泌的活性物质,其通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抑制炎症、稳定纤维帽、减少斑块核心、抑制新生血管生成和斑块内出血、抑制增生和血管正性重构等多种途径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预防和减少斑块破裂。本文对脂联素及其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的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梁汉祥  李新春 《安徽医药》2020,41(12):1394-1397
目的 分析高分辨磁共振(HRMRI)评价年龄对动脉粥样硬化病大脑中动脉狭窄血管重构和斑块负荷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8年5月至2019年12月在茂名市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200例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年龄大小,将其分为中青年组(年龄<60岁)与老年组(年龄≥ 60岁),每组100例。两组患者均实施HRMRI检查,并在HRMRI T1加权成像轴位图像中测量大脑中动脉最狭窄部位、参考部位血管面积和管腔面积,同时计算两组患者大脑中动脉狭窄程度、斑块负荷百分比、偏心指数以及阴性重构情况。结果 老年组患者斑块负荷百分比为(41.00±13.00)%,高于中青年组,阴性重构率为14.00%,低于中青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与患者斑块负荷百分比呈正相关(r=0.581,P=0.013)。结论 动脉硬化患者大脑中动脉斑块负荷及重构方式与年龄有一定关联,通过HRMRI技术能够较好地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TCD在脑梗死患者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可靠性。方法分析2011年6月~2012年8月本科收治的45例脑梗死患者,住院期间均进行TCD与CTA检查(2项检查均在住院后1周之内完成,间隔时间在3d内)。结果以CTA作为金标准,TCD在诊断颈内动脉狭窄(闭塞、重度和中度狭窄)的敏感性为47.1%,特异性93.2%,符合率84.4%;在诊断大脑中动脉狭窄(闭塞、重度和中度狭窄)的敏感性40.9%,特异性86.8%,符合率75.6%。结论 TCD诊断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狭窄特异性较高,TCD与CTA结合使用能提高评估狭窄程度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1 一般资料 患者女性,65岁,左侧肢体无力1个月,2010年入院。CT:右侧颞叶、顶叶脑梗死。造影示:右侧颈内动脉起始段闭塞,右侧椎动脉开口处及左侧大脑前动脉A1段开口狭窄,左侧椎动脉颅内段动脉瘤。双侧椎动脉、左侧颈内动脉、右侧颈外动脉参与右侧大脑半球供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对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0例颈内动脉系统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TCD)和头颅CT血管造影(CTA)检查,以CTA检查结果为标准,分析TCD对ICA和MCA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本组患者TCD对诊断ICA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1.8%、100%、79%。对MCA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92.7%、97.6%和87.8%。结论 TCD检查对ICA和MCA狭窄与CTA检查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是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病变简单、有效、安全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颅颈动脉狭窄和斑块的诊断中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的应用价值。方法95例符合标准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实验组,以同期52例诊断为非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对照组,2周内行64层螺旋CTA扫描。结果实验组95例患者中存在斑块者81例,斑块检出率为85.3%,高于对照组36.5%,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颅颈动脉狭窄和斑块的检出率,混合斑块和软斑块的总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层螺旋CTA在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动脉狭窄和斑块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周敏  高宝山  邓东风 《中国医药》2011,6(6):766-767
随着后循环缺血发病率的增加且发现脑卒中患者中脑梗死的发生率为70%,而50%的梗死是因为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血栓疾病引起的,因此椎基底动脉狭窄伴硬化斑块的影像学研究对判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范围及严重程度以及斑块的成分有重要意义,为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8.
《中国药房》2018,(4):512-516
目的:探讨注射用血塞通对大脑中动脉(MCA)粥样硬化性血管狭窄伴微栓子(MES)阳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MES和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5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MCA粥样硬化性血管狭窄伴MES阳性TIA患者9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血塞通组,各49例。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血塞通组患者在常规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注射用血塞通(冻干)400 mg,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15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5 d及第3、6个月后MES各级分布情况和MES个数,治疗前及治疗15 d后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记录缺血性事件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5 d后,两组患者MES各级分布情况均显著优于同组治疗前,且血塞通组显著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3、6个月后,血塞通组患者MES各级分布情况均显著优于同期常规组,且治疗后6个月显著优于治疗后3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5 d及第3、6个月后,两组患者MES个数均显著少于同组治疗前,随时间延长逐渐减少,且血塞通组显著少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5 d后,两组患者三酰甘油、总胆固醇水平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且血栓通组显著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6个月后,常规组患者缺血性事件总发生率显著高于同组治疗第3个月后,血塞通组患者治疗第3、6个月后缺血性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同期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6个月后,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第3个月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注射用血塞通可减少MCA粥样硬化性血管狭窄伴MES阳性TIA患者的MES数量,降低缺血性事件发生率,进一步改善血脂水平,且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曲桂艳  董志领  韩芳 《河北医药》2013,35(3):368-369
目的 通过观察症状性颈内动脉起始部狭窄及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支架置入术后的再狭窄率、再闭塞率,以及新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率,以评价2组患者的术中、围手术期风险及疗效.方法 2008年9月至2010年2月,在沧州市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94例患者.其中颈内动脉起始部狭窄66例,大脑中动脉狭窄28例,记录术中、围手术期的风险及并发症、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次数,进行NIHSS评分,并对相应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颈内动脉起始部支架的术中、围手术期的风险小于与大脑中动脉支架置入术,1年的疗效优于大脑中动脉支架置入术.结论 颈内动脉起始部支架置入应积极推广,大脑中动脉支架置入术应慎重选择.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无症状与症状性粥样硬化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的预后和影响因素进行探析。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所收治的50例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作为观察组(根据情况又分为稳定组和复发组),同时随机抽取同期收治的50例无症状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作为对照组(根据情况又分为稳定组和复发组),进而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展开分析。结果 1无症状大脑中动脉狭窄组中,有4例患者出现缺血性脑卒中,所占比例为8.0%,对其出现卒中的相关因素加以分析发现,卒中与颈部超声存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糖尿病有极为紧密的关系;2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出现卒中,有11例复发缺血性脑卒中,所占比例为22.0%,对其出现卒中的相关因素加以分析发现,稳定组在规律抗血小板药的服用上与复发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引发脑卒中的其他影响因素和脑卒中疾病复发与否,无显著差异。结论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脑卒中疾病的复发率比较高,这与抗血小板药物使用规律与否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因此应当进一步加大对患者有关抗血小板药物使用的健康教育;无症状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的预后效果比较好,其脑卒中的发生和颈动脉斑块、DM有一定的关联,所以应当强化对患者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雷公藤甲素对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的抑制作用及对患者类风湿因子、脂联素(APN)水平的影响.方法:2020-02~2021-01于本院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选择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两组,每组均40例,对照组给予美洛昔康及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雷公藤甲素治疗.检测患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APN及类风湿因子的水平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IL-10水平比治疗前高(P<0.05),血清IL-6、TNF-α水平比治疗前低(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IL-10水平比对照组高(P<0.05),血清IL-6、TNF-α水平比对照组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类风湿因子、APN水平比治疗前低(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类风湿因子、APN水平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雷公藤甲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以通过降低血清IL-6、TNF-α水平、升高血清IL-10水平来抑制关节软骨损伤,还可缓解患者病情发展,抑制骨破坏,延缓患者骨质破坏进展.  相似文献   

12.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可使血管管腔狭窄,斑块稳定与否又可直接影响心脑血管临床疾病的发生。基质金属蛋白酶是降解细胞外基质成分的关键酶,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起重要作用。综合分析基质金属蛋白酶的结构、功能、活性调节以及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之间的关系,可为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提供有益信息。  相似文献   

13.
1病例报告患者,女,62岁。因发作性右侧肢体活动障碍1h于2009年8月30日入院。患者入院前1h无明显诱因突发右侧肢体活动障碍,右手不能持物,右下肢不能行走,持续20min左右自行缓解,  相似文献   

14.
许尊贵  刘丽军 《河北医药》2005,27(10):772-772
为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大脑中动脉狭窄与脑梗死的关系,取我院2002年至2005年收治的60岁以上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76例经颅多普勒(TCD)观察颅大脑中动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比索洛尔联合阿司匹林用来治疗高血压并发大脑中动脉狭窄的治疗的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选取60例高血压合并大脑中动脉狭窄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6个月后,进行TCD检查和血小板聚集率的测定,然后比较患者用药前后大脑中动脉收缩峰值流速(Vp)值的变化情况,以及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情况,整理分析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用药有效率为97%,高于对照组的73%,说明治疗组的药物治疗有效,效果优于对照组;并且治疗组大脑中动脉收缩峰值流速(Vp)值和血小板聚集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比索洛尔对控制血压,改善脑血流,预防脑血栓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半夏白术胶囊对"风痰瘀阻型"大脑中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对应用半夏白术胶囊联合基础治疗的65例(观察组)及仅应用基础治疗的35例(对照组)"风痰瘀阻型"大脑中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在随访期内终点事件发生情况、血流动力学改变及神经功能评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平均随访时间内观察组卒中再发率为4.61%,低于对照组的20.00%,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病死率1.53%,对照组为5.71%,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末次TCD显示观察组Vs1/Vs2比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与治疗前比较变化不明显;观察组Vs1/Vs2比值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随访结束时MRS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随访结束时观察组M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半夏白术胶囊可有效降低"风痰瘀阻型"大脑中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的卒中再发率,改善脑血流速度,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对大脑中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60例大脑中动脉狭窄患者作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时期7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常规进行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分值血流速度、搏动指数以及平均血流速度进行测量,同时对上述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平均流速、平均收缩峰值流速所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搏动指数上二者所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是一种有效的检查方式,适合于对可疑疾病进行诊断与检查,在大脑中动脉狭窄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王杏芬  高永红  孙萌 《河北医药》2021,43(7):1037-1039,1043
目的 探讨脂联素(APN)、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内皮素(ET)-1水平与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VH)的关系.方法 选择单纯高血压患者45例,高血压合并LVH患者45例,正常对照组4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MMP-9,采用放射免疫法测ET-1、AngⅡ、APN.采用Logistic进...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Enterprise支架治疗大脑中动脉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分析16例Enterprise支架治疗大脑中动脉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的近期疗效及支架内再狭窄发生情况。结果支架置入成功率为92.86%(15/16),术后6月NIHS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内狭窄率为6.6%,仅1例出现支架内狭窄。结论 Enterprise支架治疗大脑中动脉症状性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安全的,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0.
方良  张超  孙中武 《安徽医药》2015,19(12):2317-2320
目的:探讨分水岭脑梗死( CWSI)与颅内外血管狭窄的关系。方法选取65例急性CWS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脑MRI结果将CWSI分成皮质型(皮质前型、皮质后型)和皮质下型;采用脑CT血管成像( CTA)、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术( DSA)或脑MRI血管成像(MRA)等技术评价颅内外血管狭窄及其程度。结果65例CWSI中57例存在不同程度的颅内外血管狭窄或闭塞,占87.69%;轻度狭窄7例,中度16例,重度34例;38例(58.46%) CWSI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大脑中动脉( MCA)狭窄或闭塞,31例(47.69%)存在颈内动脉( ICA)狭窄或闭塞,大脑前动脉( ACA)和大脑后动脉( PCA)狭窄分别为19例(29.23%)和22例(33.85%)。皮质下型CWSI前循环血管的狭窄率显著高于皮质型(P<0.05),以及皮质后型(P<0.05);皮质前型及皮质下型ACA、MCA狭窄率均显著高于皮质后型(均P<0.05)。皮质前型及皮质下型前循环多支血管狭窄率均显著高于皮质后型(均P<0.05);且皮质前型ICA+MCA、ICA+ACA狭窄率均显著高于皮质后型及皮质下型(均P<0.05)。结论分水岭脑梗死发病可能与颅内外血管狭窄关系密切;皮质前型和皮质下型CWSI与前循环血管狭窄更加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