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脂肪干细胞外泌体是脂肪干细胞分泌的亚细胞结构, 是一种可以运输多种细胞成分并通过旁分泌作用于靶细胞的纳米级膜囊泡, 在细胞间的物质交换及信息交流中起着重要作用。瘢痕愈合是皮肤组织损伤后最常见的愈合方式, 病理性瘢痕不仅会造成运动功能障碍, 还会导致畸形, 影响患者外观, 给患者带来生活及精神上的压力。近年来, 许多研究表明脂肪干细胞外泌体内含有多种生物活性分子, 这些分子通过影响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与迁移及细胞外基质的成分, 从而对减少瘢痕形成及无瘢痕创面愈合起重要作用。该文主要对近年来关于脂肪干细胞外泌体在瘢痕形成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的文献进行综述, 并对未来脂肪干细胞外泌体在瘢痕治疗中的应用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脂肪干细胞外泌体作为细胞间通讯介质, 在整形美容领域日益受到关注。脂肪干细胞外泌体通过多种机制在皮肤、骨、软组织修复与再生的组织工程、创面与瘢痕处理、肥胖和乳腺癌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并可广泛用于皮肤的抗衰老治疗、创面与瘢痕的修复、皮肤炎症治疗、骨与软骨组织的修复、肥胖症防治、乳房整形和重建等整形美容相关领域, 在未来的治疗应用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脱发发病率逐年增加, 已有的临床治疗疗效欠佳, 亟需开发新的毛发再生方法以满足临床需要。近年来, 外泌体在再生医学领域研究较广泛, 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已在毛发再生临床前及临床试验中取得较好效果。本文从干细胞来源外泌体促进毛发再生机制、给药途径、工程化生产等多方面概述干细胞来源外泌体促进毛发再生的研究进展, 旨在推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研究在脱发治疗中的临床转化。  相似文献   

4.
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类来源于中胚层的成体干细胞, 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能力。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MSCs-Exo)是各类MSCs分泌至体液且具有生物活性的细胞外囊泡, 具有抗炎、修复、促进细胞增殖和分化、调节毛发生长周期等优势。毛发再生涉及多种细胞及细胞因子的共同作用, 其中毛乳头细胞(DPCs)被认为是一种独特的MSCs, 具有自体干细胞的功能特性;且作为毛囊的信号中心, 在调节毛发生长中发挥重要作用。MSCs-Exo可通过调节毛发生长周期促进DPCs增殖和分化。近年来, MSCs-Exo的研究为毛发再生提供了新策略, 该文对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 以期对脱发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甲状腺癌在我国发病率不断上升, 其发生发展机制一直是研究热点与焦点。外泌体在细胞间通讯中起重要调控作用, 研究显示外泌体参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过程。近年来, 有关外泌体在甲状腺癌中诊断和治疗的研究不断深入。本文对外泌体在甲状腺癌发生发展及诊断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慢性创面发病机制复杂且病程长, 其治疗一直是医学领域中最具挑战性的问题之一。近年来, 脂肪来源干细胞(ADSCs)疗法在慢性创面治疗中的研究得到了长足发展, 随着对细胞行为和信号通路的深入探究及衍生物提取技术的进步, 干细胞的应用不断得到创新。该文从创面正常愈合和难愈合的机制出发, 探讨ADSCs及其衍生物对慢性难愈性创面的影响, 对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中神经鞘胚素蛋白表达的变化及人脂肪干细胞(ADSC)外泌体对神经鞘胚素蛋白表达变化的调节作用。方法该研究为前瞻性观察性临床研究联合实验研究。将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本院)2022年5月—2023年10月收治的13例符合入选标准的DPN患者(男9例、女4例, 年龄32~68岁)作为DPN组, 将本院该段时间收治的5例符合入选标准的非糖尿病患者(男4例、女1例, 年龄29~61岁)作为对照组。采集2组患者清创或截肢后弃用组织中的趾神经或腓肠神经组织, 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后观察神经组织的病理学变化, 行免疫荧光染色后观察神经组织中S100β、神经鞘胚素的蛋白表达并对神经鞘胚素蛋白表达进行定量, 分别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法检测神经鞘胚素的蛋白和mRNA表达(DPN组样本数均为13, 对照组样本数均为5)。取12只雄性3~5 d龄C57BL/6小鼠, 提取施万细胞, 并将细胞分为常规培养组(常规培养)、单纯高糖组(仅用高浓度葡萄糖溶液培养)、高糖+外泌体组(用高浓度葡萄糖溶液和提取的人ADSC外泌体培养)。培养24 h后, 采...  相似文献   

8.
自研究者们发现间充质干细胞条件培养基、外泌体具有与间充质干细胞等效的生物学效应时, 间充质干细胞旁分泌效应的代表产物: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就成为间充质干细胞"无细胞"治疗的研究热点。但是, 目前多数研究者采用传统培养条件培养间充质干细胞, 分离外泌体用于治疗创面或者其他疾病。从理论上讲, 间充质干细胞的旁分泌效应与创面(疾病)微环境的病理状况或者体外培养条件直接相关, 其旁分泌的组分与生物学效应也会随着创面(疾病)微环境或体外培养条件的改变而发生改变。因此, 不考虑拟治疗疾病的实际情况, 仅仅采用传统培养条件培养间充质干细胞提取外泌体, 治疗不同疾病的研究方案是否可行值得商榷。由此, 笔者认为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的研究, 应尽可能考虑拟治疗创面(疾病)微环境因素, 否则提取的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可能不"精准", 或者说难以真正达到间充质干细胞的治疗效果。该文总结了笔者对目前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与创面微环境研究的相关思考与问题, 希望与研究者共同商讨。  相似文献   

9.
干细胞来源外泌体结合水凝胶可以形成外泌体缓释系统, 既规避了干细胞移植治疗的风险又持续发挥外泌体功能, 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该文简述了外泌体、干细胞、水凝胶的生物学特性, 总结了水凝胶装载干细胞来源外泌体的方式, 回顾了近年干细胞来源外泌体结合水凝胶在创面修复、骨软骨组织工程、神经修复等组织修复与再生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外泌体是一种具有细胞通讯功能的细胞外囊泡, 直径30~150 nm, 主要包括蛋白质、DNA、RNA、细胞因子等, 是细胞间信号传导过程的重要载体。许多研究显示, 不同细胞源性外泌体可调节伤口愈合中细胞增殖迁移、血管生成、胶原蛋白生成、细胞外基质重塑等过程, 在皮肤创伤愈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不同细胞源性的外泌体在创伤愈合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以期为创伤愈合提供潜在的无细胞治疗新策略。  相似文献   

11.
细胞外囊泡(EVs)是一类由细胞旁分泌产生的亚细胞成分, 能够向靶细胞递送蛋白质、核酸、脂质等多种生物活性分子来介导细胞间信号交流, 调控靶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并使其发生相应的功能和表型改变, 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在价值。然而非肿瘤细胞的EVs自然分泌量极低, 难以达到临床的治疗剂量需求, 并且随着供体细胞的衰老, EVs的分泌量急剧下降, 其内容物的生物学功能也会发生难以控制的变化。因此, 提高EVs分泌量并精确调控其生物学功能对于EVs在临床的应用推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要概述了细胞外囊泡的结构和形成过程, 并对目前影响供体细胞生物学行为, 促进EVs生成并强化所需生物学功能的方法及应用进行了详细阐述, 望有助于给提高EVs的提取效率及EVs疗法在临床的应用推广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外泌体作为稳定存在于体液且富含遗传物质的双层脂质小泡, 携载蛋白、核酸、脂质等活性物质, 在细胞间进行信息传递并进而影响靶细胞的生物学行为。胰腺肿瘤细胞与间质细胞均可释放外泌体, 存在交叉对话机制, 在介导胰腺癌细胞恶性表型、耐药、免疫抑制微环境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作为液体活检的手段之一, 外泌体在胰腺癌诊断方面具有广阔的潜在应用前景。此外, 外泌体表面分子具有可编辑性, 作为纳米级微粒具有穿透生物屏障的能力, 有望成为胰腺癌靶向及免疫治疗的载体。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红细胞来源外泌体对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增殖和分泌INF-γ的影响。方法储存时间为14~21 d的5袋红细胞,采用ExoQuick试剂盒分离外泌体。应用磁珠法和流式细胞仪分离、鉴定健康志愿者外周血NK细胞,以2×105个/ml分别接种于96孔板和24孔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18):对照组(C组)和外泌体组(E组)。E组加入外泌体,终浓度为5 μg/ml;C组加入相应体积RPMI1640培养液。置于37 ℃、5%CO2、饱和湿度培养箱中培养,分别于细胞培养第1和3天采用CCK8法检测NK细胞增殖水平,第5天采用ELISA法检测上清液INF-γ浓度。结果 2组培养第1和3天时NK细胞增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E组上清液IFN-γ浓度降低 (P<0.05)。结论红细胞来源外泌体对NK细胞增殖无明显影响,可抑制NK细胞分泌INF-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姜黄素预处理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外泌体对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增殖、凋亡以及关键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外科选择10例在2023年3月至2023年6月住院的患者, 在手术中提取人BMSCs(hBMSCs)和骨关节炎软骨细胞进行培养, 其中股骨颈骨折患者5例, 年龄(56.8±6.0)岁, 女3例, 膝关节骨关节炎5例, 年龄(54.6±5.9)岁, 女4例。在BMSCs培养基中加入10 μmol/L姜黄素培养48 h后, 从BMSCs培养上清中利用差速离心法和超速离心法提取姜黄素外泌体, 并对其进行鉴定。将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分为对照组、白细胞介素(IL)-1β组(1 ng/ml IL-1β预刺激)、IL-1β+姜黄素组(1 ng/ml IL-1β预刺激+游离姜黄素)、IL-1β+姜黄素外泌体组(1 ng/ml IL-1β预刺激+经过姜黄素预处理的BMSCs来源的外泌体), 并用噻唑蓝(MTT)法、半胱酰胺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3/7活性试验检测姜黄素预处理外泌体对骨关节炎软骨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外泌体环状RNA(circRNA)对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Ovid、Scopus和Cochrane library英文数据库以及中国知网(CNKI)、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中文数据库, 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23年4月;使用诊断性试验质量评价量表2(QUADAS-2)评估研究质量;采用混合效应模型合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PLR)、阴性似然比(NLR)、诊断比值比(DOR)和曲线下面积(AUC), 并计算可信区间(CI);以上所有分析基于Stata 17.0、Meta-DiSc 1.4和Review Manager 5.4执行。结果纳入18篇文献, 涉及24项外泌体circRNA, 包含1 563例胃癌患者和1 363例匹配对照。Meta分析结果显示, 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8(95%CI:0.72~0.83)和0.80(95%CI:0.75~0.84), PLR、NLR和DLR分别为3.80(95%CI:3.10~4.70)、0.27(95%CI:0.21~0.35)和14(...  相似文献   

16.
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情进展快、并发症多、病死率高, 目前临床治疗方法较为局限, 有效控制和治疗其导致的器官功能衰竭及远期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间充质干细胞可以通过促进组织再生、抗氧化、调节自噬、分泌抗炎因子等途径发挥作用。本文总结目前间充质干细胞干预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相关研究, 展望外泌体的应用以及巨噬细胞极化的调控, 为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新靶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鞘内注射人羊水外泌体对小鼠神经病理性痛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昆明小鼠18只, 7~8周龄, 体质量30~35 g, 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n=6):假手术组(Sham组)、坐骨神经选择性损伤组(SNI组)和坐骨神经选择性损伤+人羊水外泌体组(SNI+hAF exo组)。采用坐骨神经选择性损伤法制备小鼠神经病理性痛模型。另取3只小鼠, 制备神经病理性痛模型;于造模后1、2和3 d时, 鞘内注射PKH-26标记的人羊水外泌体7 μl;给药结束后10 h处死小鼠, 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损伤侧腰膨大脊髓背角摄取人羊水外泌体情况。于造模后第1、2和3天, SNI+hAF exo组鞘内注射1 μg/μl人羊水外泌体7 μl, Sham组和SNI组鞘内注射PBS 7 μl。分别于造模前1 d和造模后1、3、5、7 d时测定机械缩足反应阈(MPWT)。造模后7 d痛阈测定结束后处死小鼠取同侧脊髓腰膨大, 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损伤侧脊髓CD11b、IL-1β和IL-10的表达。结果荧光显微镜下可见, 神经病理性痛小鼠损伤侧腰膨大脊髓背角可以摄取羊水外泌体。与Sham组比较, SN...  相似文献   

18.
外泌体是细胞分泌的微小囊泡, 包含细胞内多种物质, 参与细胞间信息传递。缺氧是肿瘤微环境的显著特征, 缺氧可刺激血管生成, 促进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缺氧可促进肿瘤细胞分泌外泌体, 导致外泌体数量增加及内容物含量变化。研究表明, 肿瘤细胞可通过外泌体传递信息到受体细胞来克服缺氧微环境, 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本文就缺氧诱导外泌体在泌尿系肿瘤中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并展望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外泌体对骨肉瘤细胞MG63增殖与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贴壁培养法分离人BMSCs, 流式细胞技术对BMSCs鉴定。采用超速离心法分离BMSCs外泌体, 透射电镜观察外泌体形态、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外泌体特异性分子标志物CD81、CD63。将体外培养的MG63细胞分为BMSCs外泌体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细胞计数法、细胞增殖实验(CCK-8)和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外泌体干预后B淋巴细胞瘤-2蛋白(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ax)表达。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透射电镜观察到外泌体超微结构, Western blot检测到外泌体表面标志物CD81、CD63。BMSCs外泌体被骨肉瘤MG63细胞摄取24 h后, 实验组与对照组MG63细胞分别为(4.469±0.132)×106个和(2.445±0.673)×106个,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10, P<0.05)。浓度为200、400、600、800 ...  相似文献   

20.
外泌体广泛存在于细胞外微环境和各种体液中, 可通过传递微小RNA(miR)、mRNA和蛋白质等信号分子介导信号转导。miR-130a可作为细胞间信号传递的重要物质存在于某些病理生理过程中的外泌体中, 参与各种疾病的调控机制, 成为某些疾病的潜在标志物和治疗靶点。现综述外泌体miR-130a在非肿瘤性疾病中的作用和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