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和评估奥希替尼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14例EGFR突变型肺腺癌脑转移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广州市胸科医院收治的伴有EGFR突变的肺腺癌脑转移患者共14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奥希替尼及贝伐珠单抗联合治疗,每3周为1个周期,观察其脑转移病灶疗效并评估不良反应.结果:14例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 贝伐珠单抗(bevacizumab,B)及厄洛替尼(erlotinib,E)作用于不同的靶点,在抗肿瘤机制中有相互补充的作用,本研究通过Meta分析比较贝伐珠单抗联合厄洛替尼(B+E)与贝伐珠单抗单药治疗(Bevacizumab,B)或联合化疗(B+chem)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Medlin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和EMbase等数据库,结合手工检索,检索时间至2016-12-18,收集比较B+E与B或B+chem治疗NSCLC的临床试验,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方法,采用 RevMan 5.3软件进行 Meta 分析,分析了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survival,PFS)、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不良事件(adverse event)等结局指标.结果 共纳入6项临床试验.B+E与B单药治疗相比,能够提高患者的PFS,HR=0.65,95%CI为0.57~0.74;两组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96,95%CI为0.83~1.11.对于EGFR突变的患者,B+E与B单药治疗相比,能够提高患者的PFS,HR=0.43,95%CI为0.30~0.61;而在EGFR野生型患者中,B+E与B单药治疗P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85,95%CI为0.70~1.04.而B+E与B+chem治疗相比,B+E组PFS(HR=1.88,95%CI为1.45~2.44)及OS(HR=1.36,95%CI为1.03~1.79)均显著低于B+chem组.EGFR突变的患者,B+E与B+chem相比,P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58,95%CI为0.22~1.55).而在EGFR野生型患者中,B+E与B+chem相比,PFS更短,HR=1.96,95%CI为1.37~2.82.B+E方案可能会增加患者发生3~4级皮疹及腹泻的可能.结论 在NSCLC患者中,B+E治疗方案与B单药治疗相比具有更好的疗效,然而与B+chem方案相比,B+E方案仅在EGFR突变患者中具有更好的疗效.结果仍需大样本量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3.
摘 要:[目的] 评价阿美替尼在真实世界中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南省肿瘤医院于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100例接受阿美替尼治疗的EGFR突变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和预后因素评估。[结果] 一线接受阿美替尼治疗患者(n=45)的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为71%,中位PFS为16.7个月,中位OS未达到。 既往第一、二代EGFR-TKI治疗进展后接受阿美替尼治疗的患者(n=55)中,T790M(+)患者(n=12)的ORR为50.0%,mPFS为11.9个月,中位OS未达到;T790M(-)患者(n=35)的ORR为25.6%,中位PFS为10.8个月,中位OS未达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肌酸激酶升高(28%)、皮疹(12%)、肝功能损伤(8%)、皮肤瘙痒(8%)、白细胞降低(7%)、贫血(6%)、腹泻(6%)和口腔炎(3%),其中3级及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仅2%,均集中在血液学毒性。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肌酸激酶升高是中位PFS延长的重要预测因素(HR=0.176,P=0.001)。[结论] 阿美替尼在EGFR突变NSCLC脑转移患者中表现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既往EGFR-TKI进展后T790M(-)的患者如果拒绝化疗或化疗疗效较差,可以考虑将阿美替尼作为后续治疗选择之一。肌酸激酶升高是接受阿美替尼治疗的患者中位PFS延长的重要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4.
<正>患者女性,67岁,2014年7月因咳嗽咳痰伴发热就诊。胸部CT检查显示右肺尖结节灶,伴右肺门、纵隔多发淋巴结转移。经肺穿刺病理检查显示非小细胞肺癌(腺癌)。2014年8月起行3个周期吉西他滨+顺铂(GP)新辅助化疗方案,化疗后出现Ⅲ度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移氨酶升高(上限的8倍),疗效评估为部分缓解。2014年11月行肺癌根治术,术后病理  相似文献   

5.
肺癌是全球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恶性肿瘤,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约占肺癌的 85%.其中间变性淋巴瘤激酶( ALK)融合基因阳性肺癌是NSCLC的独特分子亚型,约占3%~7%[1],棘皮动物微管相关蛋白样 4(EMLL4)-ALK 是NSCLC中的主要融合体,代表大多数ALK阳性病例[2].脑部是最常见的肺癌远处...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比较贝伐珠单抗与阿帕替尼治疗复发性宫颈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复发性宫颈癌患者46例,随机分为贝伐珠单抗组和阿帕替尼组,各23例.在紫杉醇+顺铂的化疗方案上,分别予以贝伐珠单抗和阿帕替尼治疗.对比2种方法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贝伐珠单抗组与阿帕替尼组的总有效率(69.57%vs 82.61%)无显著差异(P>...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尼妥珠单抗联合同步放化疗与贝伐珠单抗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收集2020年9月1日—2021年12月31日病理类型为鳞状细胞癌的100例局晚期宫颈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同步放化疗组)、尼妥组(尼妥珠单抗联合同步放化疗组)与贝伐组(贝伐珠单抗联合同步放化疗组)。比较三组患者的近期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肿瘤体积的变化、治疗前后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水平及治疗后不良反应。结果 尼妥组、贝伐组与对照组的近期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0.3%、87.2%及60.0%,尼妥组和贝伐组治疗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尼妥组与贝伐组治疗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尼妥组与贝伐组治疗后肿瘤体积缩小程度以及SCC降低的程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贝伐组高血压发生率为33.4%,明显高于对照组(10.0%)和尼妥组(12.9%)(P<0.05),尼妥组与对照组高血压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除高血压外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  相似文献   

9.
背景与目的 SAiL(MO19390)研究是一项开放性、国际多中心、单组的临床试验,旨在评价一线使用贝伐珠单抗为基础的治疗在临床上的安全性及疗效。本文25例患者来自本研究中心入组SAiL试验的患者。方法 2007年8月-2008年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治疗的25例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non-squamous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N-SCLC)患者,接受贝伐珠单抗联合紫杉醇/卡铂治疗,贝伐珠单抗剂量15mg/kg。评价不良反应、客观有效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ime to progression,P)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结果最多见的不良反应为脱发、外周神经病变、皮疹、蛋白尿、恶心/呕吐、乏力、肌肉酸痛、鼻粘膜出血和高血压。17例(68%)评估为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7例(28%)评估为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1例(4%)评估为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中位P为11.2个月,中位OS为19.3个月。结论中国晚期NSNSCLC患者接受贝伐珠单抗治疗的耐受性好,可明显延长TTP和OS。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体外细胞学实验初步探究奥希替尼联合两种不同机制的抗血管靶向治疗药物(贝伐珠单抗或阿帕替尼)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敏感突变和T790M耐药突变肺腺癌细胞的抗肿瘤活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培养人肺腺癌细胞PC-9(E19 del)和H1975(E21 L858R/E20 T790M),CCK-8法检测奥希替尼及抗血管靶向治疗药物(贝伐珠单抗或阿帕替尼)单药或联合处理肺腺癌细胞48 h后的抑瘤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EGFR及其下游AKT和ERK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情况。结果:PC-9和H1975肺腺癌细胞对奥希替尼敏感且呈剂量依赖性。奥希替尼联合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贝伐珠单抗,阿帕替尼)较同等浓度的单药奥希替尼可增加对PC-9和H1975细胞株的抑瘤率(P<0.05)。低浓度奥希替尼联合高浓度阿帕替尼(1 000 nmol/L)的抑制作用与高浓度奥希替尼相当(P>0.05)。随着联合的阿帕替尼浓度的升高,对PC-9和H1975细胞抑瘤率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P<0.05)。不同处理因素对PC-9细胞的抑制率均高于对H1975细胞(P<0.01)。随着奥希替尼浓度的上升,p-EGFR、p-AKT、p-ERK磷酸化蛋白表达逐渐降低。结论:奥希替尼联合贝伐珠单抗或阿帕替尼会进一步增强对EGFR敏感突变或T790M突变肺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奥希替尼与阿帕替尼联合使用具有很强的抑瘤活性,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奥希替尼单药或与抗血管形成药联合作用可能是进一步下调EGFR及其下游AKT和ERK信号通路的活化。  相似文献   

11.
12.
13.
本文报道1例女性肺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V-Ki-ras2鼠Kirsten肉瘤病毒致癌基因同源物(V-Ki-ras2 Kirsten rat sarcoma viral oncogene homolog,KRAS)基因突变及棘皮动物微管相关类蛋白4与间变性淋巴瘤激酶融合基因(chinodem 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like 4/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EML4-ALK)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一线接受贝伐珠单抗(15mg/kg)联合常规剂量紫杉醇、卡铂方案6周期化疗以及后续贝伐珠单抗的维持治疗。共应用贝伐珠单抗42周期,应用总剂量达44,730mg,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长达39个月,患者的长期生存获益远超出了不良反应所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14.
脑部是肺癌最常见的远处器官转移部位之一,肺癌脑转移的发生率高,是脑转移性肿瘤中最常见的类型,同时也是肺癌死亡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已成为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抗血管生成药物贝伐珠单抗也成为继全脑放疗、立体定位放疗和化疗之后肺癌脑转移患者新的治疗选择。目前,对脑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贝伐珠单抗治疗的临床研究也越来越多,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是研究重点。本文就贝伐珠单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贝伐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癌的安全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 贝伐单抗是针对VEGF的重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2006年10月被美国FDA批准联合泰素卡铂化疗方案用于晚期非鳞型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线治疗.本文应用贝伐单抗联合泰素卡铂化疗方案,观察中国晚期肺癌患者应用贝伐单抗治疗的安全性.方法 贝伐单抗应用15 mg/kg,化疗第1 d静点,以后每3周重复;联合化疗方案为紫杉醇:175 ms/m2,d1,卡铂:AUC=6,d1,每3周重复.化疗应用4-6周期,贝伐单抗每3周应用直至病情进展.治疗过程中据NCI CTC 3.0版本评价不良反应级别、记录分析不良反应发生时间、治疗及转归.结果 13例患者发生3级鼻出血1例、4级血栓栓塞1例,较常见不良反应为1或2级的鼻出血、咯血、高血压、蛋白尿等,均程度较轻可以耐受.结论 贝伐单抗联合紫杉醇卡铂方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肺癌多数患者耐受良好.  相似文献   

16.
王巍  冯芬  招丽蓉  林秀强 《中国肿瘤临床》2013,40(24):1563-1566
  目的  分析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后昏迷患者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治疗转归,提高对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毒性的认知和预防水平。  方法  报道2例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后昏迷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治过程,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分析。  结果  血压控制不佳是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后昏迷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为可逆的后部脑白质病变综合症,患者可以无典型的影像学表现,加强血压控制等支持治疗,患者预后良好。  结论  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导致患者昏迷并不少见,因此需慎用于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治疗期间密切监测血压变化,经过提高警惕和及时处理,预防昏迷出现。同时在出现以后,通过积极治疗,昏迷也是可逆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邓婷  冯艳玲  黄绮丹  刘继红 《癌症》2022,41(3):97-106
卵巢癌是常见的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女性健康。传统一线化疗方案治疗晚期卵巢癌的获益有限且复发率高,探讨新方案以改善晚期卵巢癌患者的生存和预后成为临床和基础研究的热点。贝伐珠单抗是首个应用于卵巢癌的分子靶向药物,含贝伐珠单抗方案一线治疗已成为晚期卵巢癌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并得到指南推荐。为了探讨这一抗血管生成药物在晚期卵巢癌中更为广泛的应用,包括新的联合方案和应用范围的扩大,近年来,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本文对含贝伐珠单抗联合方案治疗晚期卵巢癌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开展相关临床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结直肠癌(ACRC)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10月到2012年4月收治的28例ACRC患者应用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的疗效、生存期及不良反应。结果: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12例,稳定(SD)8例,进展(PD)7例。有效率(RR)为46.43%(13/28),疾病控制率(DCR)为75%(21/28)。生存期为3-16个月,中位生存期(MST)为14.7月。与贝伐珠单抗相关的不良反应为蛋白尿4例,皮疹4例,高血压2例,便血2例。未发现血栓栓塞、胃肠穿孔、充血性心力衰竭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贝伐珠单抗与化疗联合治疗ACRC可增强疗效,有延长生存期的趋势,不良反应轻,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贝伐珠单抗维持治疗小细胞肺癌对无进展生存时间及总生存时间的影响。方法:本文报道1例广泛期小细胞肺癌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5个周期后继续贝伐珠单抗维持治疗8个周期病例,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为10个月。结论:贝伐珠单抗维持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可以延长无进展生存期,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含雷替曲塞/贝伐珠单抗的联合化疗方案在晚期结直肠癌二线及二线以上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二线或二线以上治疗均采用含雷替曲塞/贝伐珠单抗联合伊立替康或奥沙利铂方案共15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资料,所有方案均以2周为1周期,其中采用雷替曲塞+贝伐珠单抗方案2例,雷替曲塞+贝伐珠单抗+伊立替康方案9例,雷替曲塞+贝伐珠单抗+奥沙利铂方案4例。贝伐珠单抗5mg/kg 静滴,d1;雷替曲塞2mg/m2静滴15min,d2;伊立替康180mg/m2静滴1h,d2;奥沙利铂85mg/m2静滴2h,d2。结果 15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获PR 2例,SD 10例,PD 3例,有效率为13.3%,疾病控制率为800%;中位无疾病进展时间为5.1个月(95%CI:3.404~6.813个月),中位OS为11.5个月(95%CI:8.985~13.930个月)。毒副反应主要包括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疲乏、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等,3~4级毒副反应以食欲减退、恶性呕吐、疲乏和血小板减少为主。结论 含雷替曲塞/贝伐珠单抗联合伊立替康或奥沙利铂方案在晚期结直肠癌二线及二线以上治疗中的疾病控制率高,毒副反应可耐受,可推荐为Ⅲ期临床研究方案以及二线或二线以上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