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股骨转子间骨折为老年人常见骨折,多伴严重的骨质疏松症,随着社会老龄化,其发生率有逐渐上升趋势。动力髋螺钉(DHS)由于能对骨折端进行加压,目前临床较常用。然而,许多学者认为DHS螺钉可导致严重并发症,如股骨头穿孔、头切割、螺钉过度滑动导致的术后移位、骨不愈、患肢的短缩及疼痛。在不稳定性骨折,其失败率达10%~16%。自2000年6月至2002年12月,笔者在总结采用DHS治疗失败的基础上,改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问不稳定骨折32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长柄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9月至2014年9月解放军463医院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高龄患者24例。所有患者均采取长柄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术后观察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1例患者术后4个月因急性心梗死亡,2例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经抗炎对症治疗临床治愈,其余患者未出现严重骨折并发症。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按Harris评分:优8例,良11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达82.6%(19/23)。结论长柄双动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联合转子重建术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自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我科收治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7例,大部分为摔倒所致。均采用生物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联合股骨转子重建术。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50.0±12.5)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50±80)ml。其中,60例患者获得随访,无晚期关节松动、脱位、骨折、下肢栓塞、褥疮等并发症发生,能较好的完成独立行走,优良率82%。结论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加转子重建术治疗老年人股骨转子间骨折,可恢复转子间正常解剖、增加假体与股骨距骨性接触,提高髋关节稳定性,术后可早期下床活动,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研究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采取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治疗的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病人35例,对其采取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对其临床治疗效果给予进一步的分析研究。结果临床手术以后按照Harris评分标准进行判定,优11例(31.42%)、良18例(51.42%),可4例(11.42%),差2例(5.71%),优良率为82.85%。结论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采取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可以获得明显的临床效果,病情恢复迅速,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6.
目的回顾分析老年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人工股骨头置换、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的疗效。方法 66例股骨骨质疏松性转子间粉碎骨折的老年患者分别行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31例和PFNA内固定35例,比较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围手术期平均出血量、平均患肢完全负重时间,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术后随访12~27个月,平均21个月。结果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平均手术时间(60±16)min,围手术期平均出血量500ml,平均患肢完全负重时间6d。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28例,良3例,差0例;优良率100%,平均住院费用(38846±5329.6)元。PFNA组平均手术时间(79±13)min,围手术期平均出血量514ml,平均患肢完全负重时间32d。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25例,良6例,差4例;优良率88.6%,平均住院费用(36126±6316.6)元。手术时间、平均负重时间、Harris评分两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围手术期出血量和平均住院费用比较无显著差异(P0.01)。结论两种方式均能很好地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但人工股骨头在术后髋部疼痛缓解、早期下床、功能锻炼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手术技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80例患者作为分析研究对象,分析研究手术技巧。结果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在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不同的手术技巧,对治愈率存在着一定的影响,手术技巧好,治愈率高、并发症少、患者疼痛程度轻微;相反,手术技巧欠缺,则会出现患者疼痛剧烈以及并发症多等现象[1]。结论近几年,对于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具有见效快、并发症少以及疼痛轻微等优势,但是,对于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在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手术技巧对治愈的效果影响巨大,临床应用中要特别注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03年4月-2010年1月应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75岁以上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53例.骨折类型按Evans-Jenson分型:Ⅲ型24例,Ⅳ型18例,Ⅴ型11例.Singh 指数Ⅰ级13例,Ⅱ级18例,Ⅲ级12例,Ⅳ级10例.多数患者伤后3d内手术.结果 手术时间(75±10)min,出血量(350 +68)ml.3例出院后失访,1例于术后5个月死于慢性支气管炎呼吸功能衰竭.术后共4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93个月,平均38个月.未发现关节脱位,人工假体松动、下沉或断裂.根据Harris髋关节功能判定标准,末次随访时优29例,良13例,中7例,优良率为86%.结论 应用人工关节置换治疗骨质疏松性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其创伤较大,作为内固定治疗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的补充,需要严格掌握其适应证.  相似文献   

9.
半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高龄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常见术式,其中骨水泥型与生物型假体是手术常用的两种材料,与生物型相比,骨水泥假体可以获得即刻稳定,允许患者早期下地,但手术时间较长,且存在骨水泥中毒的风险[1]。本研究旨在比较两种材料用于半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长柄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长柄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0年6月-2003年10月,采用长柄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75岁以上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28例,平均随访14.3个月,观察术后并发症、下地时间及髋关节功能.结果 28例均获随访,无1例死于术后并发症,无深静脉血栓及褥疮等常见并发症,无髋关节脱位,平均下地时间7.5天,术后12个月Harris髋关节评分:优8例,良16例,可2例,差2例.结论 长柄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术后恢复快,可早期负重,避免卧床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61,自引:6,他引:55  
目的 分析80岁以上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特点、手术适应证、并发症及治疗效果。方法 统计手术治疗的80岁以上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7例(90髋),对骨折类型、术前原发病、手术方法、术后并发症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平均83.5岁。其中74例患有不同种类和不同程度的内科疾病,平均每例患病2.4种。骨折固定方法有动力髋螺钉和髓内固定。术后6个月63例获得随访,功能评定优良率为84%(53/63)。结论 高龄股骨转子问骨折的发病率高、术前疾病多,充分评估及治疗术前疾病是手术成功的前提。  相似文献   

12.
股骨转子间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股骨距的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时股骨距重建的意义。方法对3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男24例,女8例;年龄65~93岁,平均74.6岁)在股骨头置换术中进行股骨距重建,采用复位固定、自体骨移植、长段异体骨移植重建修复股骨距的方法,用钢丝固定,或用骨水泥固定。结果32例患者均顺利通过手术,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住院13~22 d,平均16.5 d。26例获得随诊,随诊时间3~18个月,平均15个月。1例出院后3个月死于心肌梗死。24例恢复接近伤前状况,7例生活能部分自理,无感染、假体脱位、松动等情况发生。术后3个月随访X线片发现,重建的股骨距开始愈合,6个月压力骨小梁开始塑型,12个月骨小梁塑型完成,形成一个完整合理的负重系统。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一期修复重建股骨距的方法是可行的,且愈后功能良好。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生物型与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 Evans Ⅲ ~ Ⅳ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 2018 年 2 月至 2021 年 3 月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 110 例老年 Evans Ⅲ ~ Ⅳ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生物组 (55 例) 和水泥组 (55 例), 生物组患者行生物型人工股骨头置换, 水泥组患者行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 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 临床疗效、Harri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生物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水泥组(t = 2.600、11.082、16.783, P = 0.011、P < 0.001、P < 0.001), 术中出血量、 术后引流量、 隐性失血量均明显少于水泥组 (t = 2.036、2.978、2.729, P = 0.044、0.004、0.007); 术后 3 个月, 生物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水泥组 (Z = - 4.089, P < 0.001), Harris评分中的关节疼痛、功能、活动范围评分均明显高于水泥组 ( t =2.146、5.752、2.793, P = 0.036、P < 0.001、 P = 0.007); 术后随访 3 个月, 生物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与水泥组无明显差异 (χ2= 0.343, P = 0.558)。结论 与水泥型人工股骨头置换相比, 生物型人工股骨头置换更能明显提高老年 Evans Ⅲ ~ Ⅳ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效果, 改善髋关节功能, 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龄股骨颈骨折应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3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骨水泥固定的国产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根据Harris评分法和X线资料评定其疗效。结果本组63例均成功完成手术,术中无血管神经损伤。术后无切口感染和关节脱位,无围术期死亡。术后随访10~42(15.3±2.1)个月。术后合并肺部感染6例,泌尿系感染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例,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2例,脑梗死1例。X线片检查显示髋关节间隙变窄11例,假体轻度内翻5例,出现假体下沉3例,骨水泥周围<2 mm的透亮带2例。根据Harris评分法评定,优22例,良26例,中12例,差3例,优良率76.19%。结论应用骨水泥固定的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龄转子间骨折采用骨水泥半髋关节置换的疗效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本组10例,男2例,女8例,年龄80~87岁,平均年龄85岁。其中患原发病高血压6例、糖尿病4例,冠心病6例,慢性支气管炎8例。骨折按Tronzo-Evans分型,型6例、型4例,10例患者均顺利通过手术,手术入路选择外侧入路,全部用骨水泥型双极头安放半髋。本组6例患者输血200ml~400ml,平均手术时间50分钟,术后1天坐起,3天可在保护下下地站立,5天可在助行器保护下活动。结果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4例发生轻度深静脉栓塞,经抗凝治疗,出院时痊愈,住院15~22天,平均17天,7例随诊,随诊时间9~18个月,平均1年。按Harris评分,5例优,3例良。结论高龄转子间骨折采用骨水泥双极头半髋关节置换,手术创伤较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早期下地活动,并发症少,疗效满意,改善生活质量,慎重掌握适应症。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3例双侧股骨头坏死合并双侧转子间骨折患者行加长柄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探讨双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并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经随访效果良好。此类患者手术难度大,行加长柄全髋关节置换安全可靠,由于多合并其他部位损伤,双侧手术宜分次进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针(PFNA)及人工髋关节置换(半髋及全髋)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对比。方法笔者回顾分析2010年~2013年间分别予PFNA及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的12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7例,女性69例;年龄65~92岁,平均74.5岁。对比分析该两种手术方法创伤大小、术后并发症、关节功能等方面优缺点。结果 PFNA治疗组患者切口小、深部组织损伤小、手术出血少,但有防旋刀片切割股骨颈情况出现;人工髋关节置换组术后下床时间早,但有人工关节脱位、感染出现;两组术后早期关节功能恢复并无明显差异,但术后1年PFNA组优于髋关节置换组。结论 PFNA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优于髋关节置换,但患者适应证选择较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研究股骨近端髓内钉(PFN)与动力髋螺钉(DHS)对于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具体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收治的该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分组治疗,PFN组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进行治疗,DHS组采用动力髋螺钉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以及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对比。结果在进行手术期间,PFN组患者的出血量显著低于DHS组(P〈0.05),其余指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方面,PFN组患者的优良率为90.9%,高于DHS组的87.5%,但差异不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DHS以及PFN针对该类疾病均可以产生显著疗效,但二者相比,PFN方式所形成的创面更小、固定更好、出血更少,能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建股骨距半髋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006年1月~2013年1月我院行重建股骨距半髋置换治疗的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3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随访分析,其中男性9例,女性21例;年龄70~93岁,平均78岁。采用Harris评分进行临床疗效评估,股骨近端X线片Singh分级指数判断股骨近端骨质疏松改善程度。结果随访6~72个月,平均22个月,所有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无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脱位、假体松动、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发生。 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由术前(21.2±5.6)提高至(86.6±3.8),Singh 分级从术前(2.3±0.7)级上升至(3±1.0)级(P<0.05),临床疗效满意。结论重建股骨距的半髋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近端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并与Gamma钉疗法进行比较分析.方法:收集2003年8月~2008年2月用近端髓内钉治疗的股骨转子间骨折35例(髓内钉组),对其疗效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并与Gamma钉治疗的1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Gamma钉组)进行比较,评价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髋关节功能. 结果:髓内钉组患者随访9~46个月,平均25个月,患者功能恢复满意,髓内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小于Gamma钉组,髋关节功能评定总优良率高于Gamma钉组. 结论:髓内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疗效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