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比较舌侧集中(牙合)与常规半解剖(牙合)全口义齿修复牙列缺失后的咀嚼效能。方法选取牙列缺失患者132例,其中刃状牙槽嵴64例、低平牙槽嵴68例。刃状牙槽嵴和低平牙槽嵴的患者分别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状牙槽嵴患者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低平牙槽嵴患者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试验组患行采用舌侧集中输全口义街修复,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半解剖(牙合)全口义齿修复,并于佩戴义齿1、3、6、12个月时采用吸光度法检测每位患者的咀嚼效率,并对结果进行t检验。结果义齿佩戴1个月时刃状牙槽嵴或低平牙槽嵴患者的试验组咀嚼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义齿佩戴3、6、12个月时刃状牙槽嵴或低平牙槽嵴患者的试验组咀嚼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咀嚼效率住义齿佩戴3个月时达到最大,且以后较为稳定。试验组患者中刃状牙槽嵴患者的咀嚼效率高于低平牙槽嵴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牙槽嵴吸收严重的无牙颌患者.佩戴义齿3个月后,舌侧集中(牙合)全口义齿的咀嚼效率比半解剖(牙合)全口义齿更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单侧平衡舌侧集中牙合全口义齿与半解剖平衡牙合全口义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例牙槽嵴条件较差的无牙颌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两组患者随机接受单侧平衡舌侧集中牙合和半解剖平衡牙合全口义齿修复,每位患者制作2副义齿,A组患者先戴单侧平衡舌侧集中牙合义齿,6个月后再戴半解剖平衡牙合全口义齿;B组戴牙顺序相反,观察义齿初戴时义齿的调改次数,在佩戴1、3、6个月时通过吸光光度法测定咀嚼效率,同时填写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主观评价分析。结果单侧平衡舌侧集中牙合全口义齿初戴时义齿的牙槽嵴压痛的调改次数明显少于半解剖牙合全口义齿,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光光度法测定咀嚼效率单侧平衡舌侧集中牙合明显高于半解剖式平衡牙合全口义齿(P<0.05),在问卷调查分析表明:固位、稳定及咀嚼功能方面的评分单侧平衡舌侧集中牙合明显高于半解剖平衡牙合全口义齿,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美观度、语音功能、舒适度方面单侧平衡舌侧集中牙合全口义齿与半解剖平衡牙合全口义齿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牙槽嵴吸收严重的无牙颌患者,单侧平衡舌侧集中牙合全口义齿能够取得较好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临床观察患者对舌向集中(牙合)全口义齿的满意度.方法 选择Ⅲ类和Ⅳ类牙槽嵴患者10例,每例患者制作舌向集中(牙合)和解剖式(牙合)2副全口义齿,分别戴用1个月后进行满意度调查,对患者分别戴用2种义齿的满意度得分进行t检验,比较二者的临床修复效果.结果 患者对解剖式(牙合)的外观、语音、咀嚼、固位、舒适满意度得分为(8.01±1.13)分、(6.72±0.60)分、(5.55±0.60)分、(5.55±0.67)分、(5.83±0.56)分,对舌向集中(牙合)的外观、语音、咀嚼、固位、舒适满意度得分为(7.97±1.17)分、(6.79±0.56)分、(6.88±0.57)分、(6.74±0.62)分、(6.76±0.50)分,患者对2种(牙合)型义齿外观(t=0.446,P=0.666)、语音(t =0.829,P =0.428)的满意度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面对舌向集中(牙合)义齿咀嚼(t=13.147,P=0.000)、固位(t=12.551,P=0.000)、舒适(t=7.984,P=0.010)的满意度均较解剖式(牙合)义齿高,二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牙槽嵴条件差的无牙颌患者配戴舌向集中(牙合)全口义齿能够提高其对咀嚼、固位、舒适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舌侧集中(牙合)与解剖式双侧平衡(牙合)全口义齿修复低平牙槽嵴无牙颌患者的咀嚼效率及咬合力。方法 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4月到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修复科就诊的牙槽嵴吸收较严重的无牙颌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闭口式印模法在同一垂直距离和正中关系咬合记录下为同一患者制作舌侧集中(牙合)与解剖式双侧平衡(牙合)2种不同(牙合)型全口义齿,每例患者随机先后接受2副义齿盲戴使用。每副义齿分别在戴用1周、3个月时采用吸光度法测量咀嚼效率以及用Tee-Tester咬合压力测试仪测量2种(牙合)型的最大咬合力,并在每副义齿使用3个月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舌侧集中(牙合)全口义齿的咀嚼效率略高于解剖式双侧平衡(牙合),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其咬合力小于解剖式双侧平衡牙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主观满意度调查问卷中,患者对舌侧集中(牙合)全口义齿的舒适性、稳定性、咀嚼能力等评价更高。结论 与解剖式双侧平衡(牙合)全口义齿相比,舌侧集中牙合全口义齿修复低平牙槽嵴无牙颌患者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其具有与解剖式双侧平衡(牙合)相当的咀嚼效能,且咬合力小于解剖式双侧平衡(牙合),从而延缓了牙槽嵴的吸收。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制作全口义齿时采用3次印模法配合舌侧集中[牙合]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80例低平牙槽嵴患者,随机分为40例实验组(三次印模法)和40例对照组(二次印模法),所有患者均接受舌侧集中[牙合]治疗。在不同时间点,分别对义齿咀嚼效率、患者满意度、义齿基托密合性的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在义齿稳定性、咀嚼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而在美观、发音方面2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3次印模法配合舌侧集中[牙合]在修复低平牙槽嵴患者中具有更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6.
重度(牙合)磨耗患者(牙合)重建前后咀嚼效率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重度[牙合]磨耗患者进行[牙合]重建前后的咀嚼效率。方法:利用721型分光光度仪测定重度[牙合]磨耗患者[牙合]垫式义齿戴用3个月后的咀嚼效率,与戴用前进行比较。结果:戴用[牙合]垫式义齿前后患者咀嚼效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重度[牙合]磨耗患者降低了咀嚼效率,戴用[牙合]垫式义齿后咀嚼效率提高,提示咬合重建对于重度[牙合]磨耗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口腔医学》2017,(11):1016-1020
目的比较舌侧集中全口义齿和解剖全口义齿在下颌牙槽嵴重度吸收患者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例下颌牙槽嵴呈3级或4级吸收的无牙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单盲法,让患者分别戴用两种型全口义齿各3个月后,填写全口义齿使用质量评估表,医生通过吸光光度法测量花生米的咀嚼效率,记录每种型全口义齿的疼痛调改次数,采用SPSS 22.0软件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主观评分上,两种型全口义齿的美观、发音、舒适无明显差异(P>0.05),但在稳固性、咀嚼能力方面舌侧集中全口义齿的评分显著优于解剖全口义齿(P<0.05)。两者在咀嚼花生米的效率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舌侧集中全口义齿的疼痛调改次数显著少于解剖全口义齿(P<0.05)。结论舌侧集中全口义齿相比解剖全口义齿更适用于修复下颌牙槽嵴重度吸收的无牙颌患者。  相似文献   

8.
改良(牙合)型单颌总义齿咀嚼效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将改良(牙合)型理念应用于单颌总义齿修复中,并对其咀嚼效能和患者满意程度进行检测.方法 选择12名中重度剩余牙槽嵴吸收的单颌牙列缺失志愿者,制作改良(牙合)型单颌总义齿,戴用至少2个月后,采用多筛法对其咀嚼效能进行检测,利用Rosin-Rammler等式对检测结果进行描述,并与14名正常年轻人的咀嚼效能进行对比分析.采用问卷调查对患者的总体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 Rosin-Rammler等式对于实验组和对照组咀嚼杏仁20次和吞咽前食物颗粒分布具有良好的代表性.采用t检验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咀嚼20次和吞咽前咀嚼效能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问卷调查显示患者总体满意度接近70%.结论 改良(牙合)型单颌总义齿在12名中重度剩余牙槽嵴吸收的单颌牙列缺失患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线性(牙合)全口义齿与解剖式(牙合)全口义齿满意度。方法:选择15例牙槽嵴吸收严重的无牙颌患者,为每例患者制作传统的解剖式(牙合)和线性(牙合)2副全口义齿,3个月后更换使用。每副义齿于戴用1个月、3个月时用满意度问卷调查患者。结果:2种(牙合)型全口义齿使用3个月时,线性(牙合)全口义齿的固位稳定和舒适程度满意度明显高于解剖式全口义齿(P〈0.01);线性(牙合)全口义齿使用3个月比使用1个月在固位稳定、咀嚼功能和舒适程度方面有显著提高(P〈0.01)。观察期间,线性(牙合)全口义齿初戴后因疼痛调改的次数明显少于解剖式(牙合)全口义齿。结论:对牙槽嵴吸收严重的无牙颌患者,应用线性(牙合)全口义齿可以提高其义齿的固位稳定和舒适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舌侧集中(牙合)型与解剖验型全口义齿对牙槽嵴低平的老年无牙颌患者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romadibular joint disorders,TMD)的疗效,以期为临床全口义齿修复的(牙合)型选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选取剩余牙槽嵴低平的老年无牙颌TMD患者中拟行舌侧集中(牙合)型(A组)与解剖(牙合)型(B组)全口义齿修复的患者各35例.检查并记录患者修复前和修复后3、6个月的TMD情况,采用Fricton颞下颌关节功能临床检查表评价TMD改善效果,选用t检验和秩和检验分析修复前后的差异.结果 全口义齿修复3个月后,A组患者颞下颌关节指数(craniomandibular index,CMI)下降值(0.064±0.022)显著高于B组(0.043±0.018) (P<0.01);修复6个月后,A组CMI下降值(0.084±0.020)显著高于B组(0.070±0.021) (P =0.011 <0.05).结论 对于伴有TMD症状的牙槽嵴低平的老年无牙颌患者,采用舌侧集中(牙合)型全口义齿修复更有利于关节症状的缓解.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分析舌侧集中[牙合]义齿修复低矮牙槽嵴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10月我院口腔科门诊诊治的14例无牙[牙合]患者,予以舌侧集中[牙合]义齿修复。统计患者对修复效果的主观满意度及随访3个月后的修复效果。结果:14例患者中,3例经过1周、11例经过2~4周练习后,义齿固位良好,咀嚼功能得到了较好的恢复;随访3个月后,10例满意,4例基本满意,主观满意率为100%。随访过程中,14例患者在第3周对修复外观和心理状况方面满意;在第4周对发音和咀嚼效率方面满意;3个月后对义齿固位和舒适性满意。结论:舌侧集中牙合全口义齿修复方式可有效改善低矮牙槽嵴无牙[牙合]患者的咀嚼效能,具有制作简便、固位稳定、舒适、美观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申林  兰小琴  汪婷婷  张红 《口腔医学》2019,39(9):811-814
目的 对骨转换标志物正常和升高的牙槽嵴重度吸收的无牙颌患者,分析两种改良牙合型(长正中牙合型、舌向集中牙合型)全口义齿的戴用与咀嚼效能的关系,以期为临床全口义齿修复中牙合型的选择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85例(男45例,女40例)牙槽嵴重度吸收的无牙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选用两种改良牙合型全口义齿(长正中牙合型全口义齿、舌向集中牙合型全口义齿)治疗方案。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测量血清中骨转换标志物——Ⅰ型前胶原N端前肽(P1NP)和Ⅰ型胶原交联C 末端肽(CTX)的水平,分为骨转换标志物正常组及升高组。义齿戴用3个月后,吸光度法测定咀嚼效能,多因素方差分析不同骨转换标志物测量值的患者不同类型改良牙合型全口义齿的戴用与咀嚼效能的关系。 结果 骨转换标志物(P1NP和CTX)正常组的患者,不同类型改良牙合型(长正中牙合型、舌向集中牙合型)全口义齿的戴用与其咀嚼效能的关系无统计学差异。而骨转换标志物(P1NP和CTX)升高组患者,不同类型改良牙合型全口义齿的戴用与其咀嚼效能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戴用舌向集中牙合型全口义齿的患者相比,戴用长正中牙合型全口义齿的患者具有更高的咀嚼效能。 结论 骨转换标志物较高的患者,选用长正中牙合型全口义齿会得到相对更高的咀嚼效能。骨转换标志物有望成为牙槽嵴重度吸收的无牙颌患者选择戴用不同改良牙合型全口义齿时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3.
沈晴昳  李国强 《口腔医学》2015,35(2):124-127
目的比较牙槽嵴重度吸收无牙颌患者对舌向集中牙合和半解剖式牙合2种牙合型全口义齿的满意度和咀嚼效能差异。方法选择18例牙槽嵴吸收严重的无牙颌患者,为每位患者分别制作舌向集中牙合和半解剖式牙合全口义齿各1副,随机选择其中1副义齿使用3个月后更换另1副义齿。记录每副义齿的疼痛修改次数,并于使用1、3个月后分别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测定咀嚼效能。结果患者对舌向集中牙合全口义齿的固位稳定和咀嚼功能评价显著优于半解剖式牙合(P<0.01)。2种牙合型义齿的咀嚼效能无显著差异(P>0.05)。舌向集中牙合全口义齿因疼痛调改的次数明显少于半解剖式。结论对于牙槽嵴吸收严重的无牙颌患者,应用舌向集中牙合型可以提高全口义齿的固位稳定和舒适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长正中、半解剖、平面(牙合)3种(牙合)型全口义齿的咀嚼效率。方法:收集刃状、低平或凹型牙槽嵴患者60例,随机分成3组,分别用长正中(牙合)型、半解剖(牙合)型与平面(牙合)型人工牙制作全口义齿(n =20)。采用固定咀嚼时间和咀嚼次数2种方法,测定患者戴牙1、2、3、6个月后的咀嚼效率,比较三者的咀嚼效率。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长正中(牙合)型、半解剖(牙合)型全口义齿咀嚼效率无显著差异(P >0.05),长正中(牙合)型全口义齿的咀嚼效率明显高于平面(牙合)型全口义齿(P <0.05)。结论:对于刃状、低平、凹陷状牙槽嵴条件的无牙(牙合)患者,长正中(牙合)全口义齿能恢复良好的咀嚼效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线性<牙合>全口义齿与解剖式骀全口义齿满意度.方法:选择15例牙槽嵴吸收严重的无牙颌患者,为每例患者制作传统的解剖式骀和线性<牙合>2副全口义齿,3个月后更换使用.每副义齿于戴用1个月、3个月时用满意度问卷调查患者.结果:2种骀型全口义齿使用3个月时,线性<牙合>全口义齿的固位稳定和舒适程度满意度明显高于解剖式<牙合>全口义齿(P<0.01);线性<牙合>全口义齿使用3个月比使用1个月在固位稳定、咀嚼功能和舒适程度方面有显著提高(P<0.01).观察期间,线性牙台全口义齿初戴后因疼痛调改的次数明显少于解剖式<牙合>全口义齿.结论:对牙槽嵴吸收严重的无牙颌患者,应用线性<牙合>全口义齿可以提高其义齿的固位稳定和舒适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无牙颌患者牙槽嵴粘膜疼痛阈的分布、影响规律以及与全口义齿满意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口腔粘膜压力测痛仪和全口义齿满意度问卷对 45名无牙颌患者进行测试调查。结果 :无牙颌患者同颌左右侧牙槽嵴粘膜测试点的疼痛阈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牙槽嵴粘膜疼痛阈上颌大于下颌 (P <0 .0 5 ) ,牙槽嵴顶大于颊腭 (舌 )侧 (P <0 .0 5 ) ,颊侧大于腭 (舌 )侧 (P <0 .0 5 )。全口义齿满意度构成因素中的固位稳定、咀嚼、舒适得分与牙槽嵴粘膜疼痛阈呈正相关。全口义齿满意度高的组较满意度低的组上下颌牙槽嵴顶、颊侧和腭 (舌 )侧牙槽嵴粘膜疼痛阈值均高 (P <0 .0 5 )。结论 :戴义齿前牙槽嵴粘膜疼痛阈值高的患者对新义齿容易适应  相似文献   

17.
<正> 全口义齿的修复是恢复患者的咀嚼功能。(牙合)力是口腔生理功能检测的指标之一,是上下颌牙齿在咬(牙合)时所发挥的力量,可作为口腔修复治疗疗效评定的客观指标。牙列缺失给患者造成主要后果是咀嚼功能的丧失。而颞颌关节、咀嚼肌肉、牙及牙周组织参与了咀嚼活动。本文采用压电膜式(牙合)力测定仪,对无牙颌患者全口义齿修复后最大(牙合)力进行测定,以评定戴用全口义齿后,患者咀嚼效能的恢复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长正中牙合全口义齿修复无牙颌再诊患者的咀嚼效能。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8月口腔科全口义齿修复无牙颌再诊患者20例,为每位患者制作1副长正中牙合全口义齿,以该义齿为模板,采用义齿复制技术再制作1副解剖牙合全口义齿,每例患者交替戴用长正中牙合全口义齿和解剖牙合全口义齿3个月以上,采用UV-2450型分光光度计,集中进行咀嚼效能测定。结果 2种牙合型30 s咀嚼效率吸光度值:长正中牙合全口义齿(0.898)明显高于解剖牙合全口义齿(0.657),t=8.581,P<0.001,2种牙合型咀嚼效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结论 20例长正中牙合全口义齿修复无牙颌再诊患者的咀嚼效能高于解剖牙合全口义齿。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舌侧集中[牙合]总义齿患者的口腔健康相关生存质量(Oral Health Related Quality Of Life,OHRQOL),评估舌侧集中[牙合]相比解剖式双侧平衡[牙合]是否具有优越性,为舌侧集中[牙合]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交叉设计实验,采用20项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20-item version of the Oral Health Impact Profile,OHIP-20),以问卷法分别测定10位患者依次戴用舌侧集中[牙合]和解剖式双侧平衡[牙合]总义齿8周后OHIP值,比较和评价患者口腔健康相关生存质量。结果:与解剖式双侧平衡[牙合]总义齿比较,舌侧集中[牙合]总义齿在"适合性"(P=0.046)"避开一定食物"(P=0.025)"中断进食"(P=0.025)方面以及OHIP总分(P=0.015)具有优势,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余问题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舌侧集中[牙合]可以改善总义齿患者的口腔健康相关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舌向集中全口义齿与半解剖式全口义齿的咀嚼效能。方法:搜集2009—2010年就诊的刃状及低平或凹形牙槽嵴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用舌向集中型与半解剖式型人工牙制作全口义齿,采用固定咀嚼时间与咀嚼次数,分别检测舌向集中与半解剖式全口义齿患者戴义齿1、2、3、6个月的咀嚼效率,比较两者的咀嚼效率。采用SAS6.12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咀嚼时间固定或咀嚼次数固定时,舌向集中与半解剖式全口义齿咀嚼效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对刃状、低平及凹陷状牙槽嵴条件的无牙患者,应用舌向集中全口义齿也能恢复良好的咀嚼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