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人粪便中分离的Collinsella aerofaciens菌对C57BL/6J小鼠血糖、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40只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低剂量(106CFU/100μl)、中剂量(108CFU/100μl)和高剂量(1010CFU/100μl)Collinsella aerofa-ci...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藏族冠心病患者肠道短链脂肪酸与肠道菌群、血脂的相关性,为藏族冠心病患者临床个体化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 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2月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冠心病科收治的有冠心病症状的藏族疑似患者30例,根据CT和冠脉造影结果,将单支或多支冠脉狭窄≥50%的患者分为冠心病组(CHD组,18人),其余患者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白头翁汤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phate sodium,DSS)诱导UC模型小鼠,给予白头翁汤干预.实验过程中,每日记录小鼠体质量、腹泻、便血情况.实验结束后测量小鼠结肠长度,HE染色观察结肠病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在长期临床等效剂量下4种清热燥湿类中药对正常小鼠肠道菌群、胆汁酸及短链脂肪酸的影响。  方法  30只Balb/c雄性小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苦参组、黄连组、黄柏组和黄芩组, 每组各6只。除对照组外, 苦参组、黄柏组、黄连组和黄芩组给药剂量分别为2.34、3.12、1.3 g·kg-1和2.6 g·kg-1, 连续灌胃2周, 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粪便中短链脂肪酸和胆汁酸含量, 利用16S rRNA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分析肠道内容物中菌群结构变化。  结果  清热燥湿类中药对正常小鼠粪便中6种短链脂肪酸无明显影响。在常见的23种胆汁酸中, 与正常组相比, 黄芩组、苦参组、黄连组和黄柏组分别有4、3、2、1种胆汁酸显著变化。从肠道菌群丰度变化上看, 与对照组相比, 除苦参组外, 黄连组、黄芩组和黄柏组小鼠厚壁菌门均呈现下降趋势, 拟杆菌门均呈现上升趋势, 其中黄连组变化更显著。  结论  苦参、黄柏、黄连和黄芩对正常小鼠长期药效剂量下短链脂肪酸影响较小, 但可以通过改变肠道菌群结构影响胆汁酸含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1型糖尿病(T1DM)是由T淋巴细胞介导的胰岛β细胞被定向破坏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SCFAs)在T1DM的预防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肠道菌群调节将为T1DM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综述了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SCFAs防治T1DM的研究进展,探究SCFAs、膳食纤维、益生菌和益生元、肠道菌群移植及中药治疗改善T1DM的研究现状,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高珊  刘晓燕 《黑龙江医学》2021,45(23):2573-2575
2型糖尿病(T2DM)的患病率逐年上升,血糖控制不佳极易引起多种微血管并发症,关于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肠道菌群被认为是一种具有内分泌功能的代谢器官,能够参与体内多种疾病的代谢过程,保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短链脂肪酸(SCFAs)是由肠道菌群对不可消化的营养物质发酵产生,对人体具有诸多益处,在促进肠道屏障功能完整性、抑制肠道有害细菌生长、促进白色脂肪褐变以及参与食欲调节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但当发生肠道菌群失调时菌群比例与种类发生改变,可造成短链脂肪酸产生菌数量的减少.现将肠源性短链脂肪酸对2型糖尿病发展的影响进行综述,有望通过改善肠道菌群失调增加短链脂肪酸产生菌数量,为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黄连肉桂对db/db小鼠的降糖作用,探讨其对db/db小鼠肠道菌群、炎症因子及短链脂肪酸(SCFAs)的影响机制.方法 以6只db/m小鼠为空白组,30只db/db小鼠随机分成5组,模型组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其他4组分别用二甲双胍(0.23 g/kg)、黄连(18.20 g/kg)、肉桂(1.82 g/kg)...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研究低剂量黄连素对正常饮食小鼠肠道短链脂肪酸、胆汁酸以及血脂的影响,探讨其降血脂作用的机制。方法 40只C57BL/6小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黄连素低、中、高剂量组,每组雌雄各5只。除对照组外,低、中、高剂量实验组分别以10、20、40 mg·kg-1·d-1的剂量将黄连素添加至饮水中进行干预。4周后检测体脂率、瘦体重率、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含量,并用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GC)检测肠道短链脂肪酸含量,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to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检测肠道胆汁酸含量。结果 雄性小鼠黄连素组肠道异丁酸(isobutyric acid,IBA)、异戊酸(isovaleric acid,IVA)、胆酸(cholic acid,CA)、鹅去氧胆酸(chenodeoxycholic acid,CDCA)、牛磺胆酸(taurocholic acid,TCA)及去氧胆酸(deoxycholic acid,DC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黄连素剂量升高而升高(P<0.05),血清TG水平随黄连素剂量升高而降低(P<0.01)。雌性小鼠黄连素组肠道胆酸及石胆酸(lithocholic acid,LC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黄连素剂量升高而升高(P<0.05),血脂及肠道短链脂肪酸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低剂量黄连素可以促进正常饮食小鼠肠道短链脂肪酸和胆汁酸产生,降低正常饮食小鼠血清TG水平。低剂量黄连素的降血脂效果在雄性小鼠中更明显。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探讨脓毒症肠道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CFA)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观察性研究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浙江省人民医院ICU收治的脓毒症患者50例,根据28d后转归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记录入科时患者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APACHE Ⅱ)和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测定患者入科时超敏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及第1次粪便样品的乙酸、丙酸、丁酸含量,比较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的APACHE Ⅱ、SOFA、CRP、PCT、乙酸、丙酸、丁酸的差异。结果 死亡组患者的APACHE Ⅱ、SOFA、PCT均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的乙酸、丙酸、丁酸含量较存活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结直肠癌患者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脂多糖(LPS)和短链脂肪酸(SCFAs)的变化规律。方法 分别收集结直肠癌(CRC)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的粪便标本,采用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肠道菌群组成,采用鲎试剂法分析外周血LPS水平,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检测肠道菌群代谢产物SCFAs含量的变化。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结直肠癌患者肠道菌群ɑ多样性发生显著变化,表明肠菌组成丰度明显改变。肠道菌群主坐标分析(PCoA)与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MDS)结果显示,在健康对照组与结直肠癌患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肠道菌群β多样性在该疾病状态下发生明显变化。进一步分析发现,结直肠癌患者肠道菌群在门水平上的厚壁菌门(Firmicutes)显著增加(P<0.05),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显著降低(P<0.05);在属水平上显著增加的有肠杆菌(Enterobacteriaceae)、变形菌门(Prevotellaceae)、理研菌科(Rikenellaceae)、链球菌科(Streptococcaceae)...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早产合并认知障碍大鼠肠道菌群及短链脂肪酸变化特征,探讨肠道菌群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改变与早产认知障碍的关系.方法:选取60只孕16~17 d SD大鼠,均分为2组,腹腔注射脂多糖作为实验组,腹腔注射PBS作为对照组.在大鼠孕21 d时行剖宫术获得早产大鼠(足月为22~23 d).在早产大鼠出生后30 d行认知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重症患者的肠道微生态代谢特征及菌群情况。方法 采用观察性研究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脓毒症患者46例,根据28 d后转归情况分为生存组(23例)和死亡组(23例),通过气相色谱法测定患者入院时第一次粪便样品的乙酸、丙酸、丁酸的含量,通过16SrDNA测序分析粪便样品的菌群多样性,比较两组双歧杆菌属、乳酸杆菌属、普拉梭菌属、拟杆菌属、肠杆菌属、肠球菌属的占比。结果 死亡组的乙酸[(19.00±10.44)μmol/L]、丙酸[(5.51±2.55)μmol/L]、丁酸[(0.97±0.62)μmol/L]均低于生存组[(32.19±22.71)、(8.30±5.94)、(5.16±2.86)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32、2.075、6.862均P<0.05),死亡组肠道双歧杆菌属、乳酸杆菌属、普拉梭菌属占比(0.04%、<0.01%、<0.01%)较生存组(0.56%、0.89%、0.03%)低,拟杆菌属、肠杆菌属、肠球菌属(5.85%、29.39%、0.07%)占比较生存组(0.69%、0.47%、&...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原络通经”针法调节痴呆小鼠肠道菌群多样性及肠道SCFA代谢的机制研究。方法 SAMP8小鼠随机分成3组:模型对照组、原络通经组、百会针刺组,每组6只;以SAMR1同品系正常小鼠6只作为空白对照组,通过Morris水迷宫检测治疗后小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分析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表达水平,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Aβ1-42和淀粉样蛋白前体蛋白(APP)表达情况,16S rRAN测序检测肠道菌群多样性,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分析肠道短链脂肪酸(SCFA)。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小鼠逃避潜伏时间显著增加,原络通经组和百会针刺组逃避潜伏时间显著减少,且原络通经组改善更显著(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脑组织Aβ1-42和APP基因表达显著增加,原络通经组和百会针刺组基因表达显著减少,且原络通经组改善更显著(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肠道菌群多样性和肠道短链脂肪酸含量显著降低,原络通经组和百会针刺组肠道菌群多...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甲状腺功能正常的Graves病患者与健康对照者之间粪便肠道菌群结构及短链脂肪酸的差异,并明确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hyrotropin receptor auto-antibodies,TRAb)与差异菌群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30名治疗后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的Graves病患者和32名健康对照者为研究对象,采用16S rRNA测序分析肠道菌群构成,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方法测定短链脂肪酸浓度,分析TRAb抗体滴度与差异菌群的相关性。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Graves组患者的肠道菌群α多样性指数显著降低。在科水平,Graves组患者的拟杆菌(Bacteroidaceae)及瘤胃球菌(Ruminococcaceae) 等相对丰度下降,普雷沃菌(Prevotellaceae)及韦荣球菌(Erysipelotrichaceae)丰度升高。在种水平,Graves组患者的霍氏真杆菌(Eubacterium _hallii)、瘤胃球菌及反刍动物真杆菌(Eubacterium-ventriosum)相对丰度升高,而瘤胃球菌(Ruminococcus-bicirculans)及普通拟杆菌(Bacteroide_vulgatus)等丰度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EfSe分析显示,Graves组普雷沃菌(f_Prevotellaceae及g_unidentified_Prevotellaceae)及厌氧菌(s_Prevotella copri)富集。作为肠道菌群的重要代谢产物,Graves组患者的丙酸及丁酸浓度显著下降,丙酸浓度与瘤胃球菌丰度正相关。关联分析显示,血清TRAb抗体滴度与瘤胃球菌丰度呈负相关。 结论 即使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Graves病患者的肠道菌群及丙酸等浓度仍发生显著性改变,这一改变可能与血清TRAb抗体滴度相关。  相似文献   

17.
通过建立头孢曲松钠所致人肠道菌群紊乱体外模型,结合菌群的选择性培养、平板计数及短链脂肪酸分析,研究经典名方生脉散对肠道菌群失调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显示,生脉散高中低剂量(16.5,11.2,5.5 mg/mL)组能显著抑制肠杆菌、肠球菌的增殖,促进肠道益生菌乳酸杆菌、梭菌增殖。与模型组相比,给予中剂量生脉散培养24 h后,肠球菌、肠杆菌增殖分别被抑制了24.9%和19.1%,乳酸杆菌和梭菌的增殖分别提高了22.3%和25.8%。同时生脉散各剂量组均能显著促进肠道菌群产生丙酸和乙酸,抑制潜在致病菌的增殖,促进失衡肠道菌群向正常菌群结构发展。  相似文献   

18.
罗方  罗群  张妤  朱立颖  贾卫国   《四川医学》2023,44(3):237-241
目的 探索不同体质指数(BMI)的糖耐量异常患者肠道菌群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SCFAs)的差异,为探索糖耐量异常患者肠道菌群代谢和发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为肠道菌群优化糖耐量异常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糖耐量异常患者根据BMI分成两个组:糖耐量异常组(IGT组),包括:偏瘦组(BMI≤23.9 kg/m2)和偏胖组(BMI≥24kg/m2);对照组为血糖正常的健康志愿者。通过气相色谱-质谱分析,检测、分析不同体型IGT患者的TC、TG、FINS和2hINS水平以及粪便中SCFAs中乙酸、丙酸、丁酸的浓度和差异。结果 IGT组的偏瘦组和偏胖组TC、TG、FINS和2hINS均增高,以偏胖组更为明显。IGT组的偏瘦组和偏胖组肠道菌群代谢产物中乙酸、丙酸浓度增高,丁酸减少(P<0.05)。TC、TG、FINS和2hINS水平与IGT组的偏瘦组和偏胖组的餐后2 h血糖呈正相关。肠道菌群代谢产物丁酸与偏瘦组和偏胖组餐后2 h血糖呈负相关;BMI、肠道菌群代谢产物乙酸、丙酸均与偏胖组餐后2 h血糖呈正相关;肠道菌群代谢产物丙酸与偏瘦组餐后2 h...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罗布麻(Apocynum venetum L.,AV)对小鼠高脂食物诱导的肥胖、代谢失调及肠道菌群紊乱的作用.方法 将18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n=6):对照组(ND组,喂正常食物,正常饮水)、肥胖模型组(HFD组,喂高脂食物,正常饮水)和AV处理组(AV组,喂高脂食物,饮水添加AV提取物).每周...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6):188-192
肠道菌群失调与多种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研究证明膳食纤维在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方面具有重要调节作用,有利于维持肠道菌群动态平衡。膳食纤维为肠道菌群提供生长代谢底物,且优化了菌群代谢,肠道菌群通过酵解在小肠中不能被消化吸收的膳食纤维,产生的代谢产物参与机体多种信号调节机制,从而影响宿主生理病理改变。本文将对近段时间关于膳食纤维调节肠道菌群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更有效利用膳食纤维,优化肠道菌群代谢,防治疾病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