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研究X线与MSCT在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本院2012年5月~2017年12月收治的疑似胫骨平台骨折患者50例,术前均进行X线平片检查和MSCT检查,结合临床及部分手术所见评判,对比两种影像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 MSCT检查术前诊断胫骨平台骨折的诊断准确率以及骨折类型准确率均为100.00%,X线平片检查的数据依次为88.00%、88.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诊断胫骨平台骨折采用MSCT检查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对胫骨平台骨折类型进行准确诊断,从而为临床治疗和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磁共振成像(MRI)与多层螺旋CT(MSCT)在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6月期间于我院就诊且疑似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的98例患者资料。本组患者均于外伤后第7d接受MRI与MSCT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技术对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MRI诊断的敏感度100.00%与准确率100.00%均高于MSCT的82.05%、82.71%(P<0.01)。结论:相较于MSCT,MRI对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的诊断效果更为理想,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CT三维重建影像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分型当中的应用意义。方法:以2017年8月-2018年8月到我院诊治的8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作为实验观察对象,均分别行数字X线摄片诊断、CT三维重建影像诊断。对两组分型诊断准确率进行比较。结果:依据手术病理确诊的分型结果,CT三维重建影像诊断胫骨平台骨折分型的准确率100.0%明显高于X线摄影诊断准确率86.6%(P<0.05),数据值差异检验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T三维重建影像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分型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卓著。  相似文献   

5.
螺旋CT三维重建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螺旋CT表面遮盖显示(SSD)和多平面重建(MPR)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78例胫骨平台骨折病例均行X线正、侧位摄片,而后行螺旋CT横断面扫描以及SSD和MPR重建。螺旋CT的扫描参数为层厚2-5mm,床速3-5mm,重建间距1.5-3mm。结果:所有病例CT横断面、SSD或MPR明显地显示了骨折,螺旋CT三维重建在骨折的分型和碎骨的描述上较平片优越。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能够更为精确地显示胫骨平台的骨折情况,为临床医师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
王伟 《华西医学》2009,(8):1960-1962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结合MRI在胫骨平台骨折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收集57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X线平片、螺旋CT三维重建、MRI影像检查资料,对照术中所见,分析、比较MRI结合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结果:在诊断正确率及分型符合率上,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结合MRI均优于X线平片;并且MRI能明确显示韧带、关节软骨受损伤情况。结论: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能直观、立体地显示胫骨平台骨折的形态,MRI能明确显示韧带、关节软骨受损伤情况。两者结合,有助于骨折的分型及手术方式的确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60例,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按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患者分成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实验组给予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对比两组康复效果。结果:实验组3个月内骨折愈合率为50.0%,高于对照组的30.0%(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3%,低于对照组的16.7%(P0.05);术后6个月,实验组上下楼能力评分、屈曲能力评分、行走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在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康复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胫骨平台骨折是复杂的关节内骨折 ,治疗目的是使关节面解剖复位 ,使用确实可靠的内固定使膝关节早期恢复活动。X线平片不能准确、立体、全面评估骨折的全部范围和相关骨折块的移位。普通CT对于胫骨平台骨折能提供较多的细节 ,但它只是二维图像。我科对 19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行螺旋CT三维 (3D)和多平面重建 (MPR) ,探讨其意义。1 材料与方法2 0 0 1年 3月~ 2 0 0 2年 12月我科对 19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行螺旋CT三维 (3D)和多平面重建(MPR)成像 ,其中男 16例 ,女 3例。年龄 19~ 4 2岁 ,平均 4 0 2岁。交通事故伤 12例 ,建筑物倒塌砸…  相似文献   

9.
78例胫骨平台骨折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胫骨平台骨折属膝关节内骨折,其可导致膝关节的不稳定和功能障碍、内翻或外翻畸形、创伤性关节炎,故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减少后遗症极为重要。我们自1988~1995年共收治胫骨平台骨折78例,现将其分析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78例,男67例,女11例;年龄12~71岁,平均34.5岁。致伤原因:车祸49例,高处坠落伤16例,撞砸伤10例,其他原因致伤3例。合并伤:颅脑外伤10例,脊柱骨盆损伤16例,胸、腹部脏器损伤13例,四肢其他部位骨折32例,盼总神经损伤1例,胜间棘撕脱骨折6例,交叉韧带损伤10例,内侧副韧带损伤12例.外侧副韧…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4):2185-2187
目的探讨选择膝关节后内侧入路手术方式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6月~2019年1月收治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62例,按随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行膝正中入路手术治疗,观察组行膝后内侧入路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手术指标、并发症及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皮肤坏死发生率为0、切口感染发生率为6.45%,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13%、2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观察组Merchant量表中步态、日常生活质量、膝关节稳定度、活动范围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手术治疗时选用后内侧入路,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获得更大程度恢复。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收集2006年10月-2010年10月本院收治的148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技术在常见复杂骨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常规X线及CT三维重建分析,观察病变的立体形态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62例均手术治疗,比较以上2种检查方法及术中情况。结果常规X线与CT三维重建间诊断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T三维重建清晰立体,可以根据需要从不同的方位显示损伤的部位,指导临床诊断及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涉及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0年1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8例涉及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的手术入路、内固定方法和术后临床疗效.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至24个月,平均18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8至16周,平均10.5周,术后4个月随访,膝关节屈曲100°-135°(平均122°),伸膝-5°-5°(平均0°)术后24周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82-92分,平均85分.结论:联合后内、外侧采用重建钢板或T型钢板支撑固定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胫骨平台骨折的并发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胫骨平台骨折,也称胫骨髁部骨折,属胫骨近端的关节内骨折,可有不同程度的关节面压缩与移位,将影响膝关节的对合、稳定性与运动。胫骨平台骨折约占全部骨折的1%,占老年骨折的8%。外侧平台骨折占55%-70%,内侧平台骨折占10%-23%,内、外侧平台同时骨折占10%-30%。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对比MRI和64排螺旋CT影像处理技术在创伤性胫骨平台骨折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东台市中医院接诊创伤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接受1.5T MRI超导与64排螺旋CT影像处理技术检查诊断。比较两种诊断方式用于鉴别不同类型骨折情况(骨折位置、骨折粉碎、骨折移位、骨缺损)的评分差异。以手术诊断(关节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CT、MRI诊断创伤性胫骨平台骨折不同分型的检出率。结果:两种检查方式在同类型骨折情况的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手术病理诊断,7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中,Ⅰ型患者20例,Ⅱ型患者14例,Ⅲ型患者14例,Ⅳ型患者11例,Ⅴ型患者8例,Ⅵ型患者3例。MRI诊断检出率(98.75%)明显高于CT诊断(8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在关节少量创伤性积液、半月板等软骨损伤、局部韧带损伤等软组织方面鉴别力明显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64排螺旋CT影像处理技术,MRI检查技术在创伤性胫骨平台骨折中的检出率较高,能够提供可靠影...  相似文献   

17.
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常出现创伤性关节炎、膝关节僵直、膝关节不稳等并发症。我院自从2005年7月~2007年7月共收治胫骨平台骨折36例,其中手术治疗30例,术后随访1~2年,出现上述并发症共8例,现就其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LISS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献忠  黄富国 《华西医学》2006,21(1):203-204
胫骨平台骨折往往由高能量损伤引起,常伴有严重的软组织损伤,具有较高的并发症,从而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关于严重胫骨平台骨折的最佳治疗方法的选择是富有争议的。目前最广泛采用的分类方法是北美的Schatzker所提出的分类系统,它把胫骨平台骨折按损伤的严重程度和预后分为6类,此种分类方法比较准确的反映了胫骨平台的特性,一般而言,其严重程度依次递增,且预后越来越差。AO/ASIF对所有各种类型胫骨平台骨折治疗的基本目标和原则为:重建关节的相互吻合关系;重新恢复胫骨的对线;适当的支撑作用,以维持关节面的吻合和对线;修复损伤的半月板和韧带。Bolhofner和Benirschles等认为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指针为;开放性胫骨平台骨折伴骨筋膜室综合性;经关节骨折移位超过6mm,然而对于年轻或活动多的病人骨折移位超过2mm或许难以接受,轴性对线不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连续护理模式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连续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从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胫骨平台后倾角、并发症等方面评价连续护理模式在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价值。结果①术后3个月,观察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组内比较,观察组患者的疼痛、屈曲能力、肿胀、行走能力评分在术后3个月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疼痛、屈曲能力、行走能力评分也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肿胀评分无明显好转,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3个月各项指标评分显著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术后1 d,两组患者的胫骨平台后倾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胫骨平台后倾角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患者术后的并发症类型主要包括切口感染、肺栓塞、延迟愈合、骨不连、下肢深静脉血栓、压疮。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4.00%、观察组为1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护理比较,连续护理模式可有效促进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康复,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运用MIPPO技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胫骨平台骨折是常见的关节内骨折,往往伴随着高能量损伤,骨折常呈粉碎性,还累及干骺端甚至骨干,并且常伴有严重软组织损伤.常规的手术治疗往往需要较大的切口来暴露,软组织和骨膜剥离较多,影响骨折的愈合,且术后膝关节粘连、僵硬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MIPPO)[1]可尽量减少软组织剥离,避免血供的破坏,并能起到骨折长期稳定固定作用.本科2005年11月~2008年5月采用MIPPO治疗胫骨平台骨折40例取得良好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