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直肠癌是全球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具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肠道菌群失调会引发一系列疾病包括肠道肿瘤。大量研究结果表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和诊疗与肠道菌群密切相关。本文就肠道菌群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益生菌在结直肠癌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唐琳  刘波 《山东医药》2022,(10):101-104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近年来有关肠道菌群的研究结果显示,肠道菌群结构、丰度和功能的改变与很多疾病密切相关,如炎症性肠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消化道肿瘤等.肠道菌群失调可通过菌群移位、"驱动-乘客"模型、"毒性"肠道细菌模型等机制导致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而补充膳食纤维与益生菌,应用肠道微生物移植技术可通过抑制肿瘤血...  相似文献   

3.
吴益宾 《山东医药》2022,(10):93-97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癌症之一,约占全球所有新发癌症病例的10%.附着于肠道上皮的肠道菌群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能调节人体诸多生理过程.现有研究已揭示了结直肠癌患者的肠道菌群组分变化,并在动物模型中的功能研究已确定肠道菌群在大肠癌发生中的作用.根治性手术是外科治疗结直肠癌的基础,然而在结直肠癌治疗围手术期的术前肠道准备、抗生素...  相似文献   

4.
结直肠癌是消化系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持续上升趋势,造成沉重的医疗负担,但其确切病因仍然未知.因此,推进结直肠癌病因和发病机制的相关研究,进而开展早期预防,有效筛查和靶向治疗是一项迫切的医学任务.目前,肠道菌群与结直肠癌的相关性研究不断深入,而防御素(defensin)作为肠道菌群与肠道黏膜相互作用的介质之一,其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潜在地位也逐渐引起关注.本文对人体肠道菌群及防御素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二者在结直肠癌发病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另外还初步探索了二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5.
结直肠癌是结肠癌和直肠癌的总称,目前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现认为结直肠癌的发生可能与肠道微环境、宿主遗传易感性和高动物蛋白饮食等因素有关。近年来,随着微生态学的发展,肠道菌群与结直肠癌发病的关系日益受到关注。此文就结直肠癌发生过程中肠道菌群的变化、对结直肠癌的影响以及微生态制剂对结直肠癌的治疗作用等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肠道菌群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引起了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菌群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及治疗相关,潜在的致病菌和代谢标志物的发现将有助于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流行病学数据表明,不同地域人群结直肠癌发病率高低不一,西方化人群发病率普遍较高.西方化与非西方化人群有着不同的肠道菌群结构,因此考虑可能是饮...  相似文献   

7.
结直肠癌是人类目前常见的癌症之一,是全球癌症相关死亡的第二大原因。肠道菌群在维持肠道正常生理环境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包括能量代谢、与正常肠道屏障系统相互作用、促进上皮细胞存活等。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普遍认为,肠道菌群诱导的结直肠癌作用机制与细菌产生的毒素释放增强诱导DNA损伤、肠道有益菌衍生代谢物减少、肠道上皮屏障功能障碍或肠道菌群生态失调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8.
胆汁酸是胆固醇分解代谢的终产物。肠道菌群指定植于人体肠道内的细菌。胆汁酸与肠道菌群可相互影响,生理浓度范围内的胆汁酸可参与维持肠道菌群的稳态,而肠道菌群参与了胆汁酸代谢,可影响胆汁酸的生物转化等。胆汁酸-肠道菌群轴的失调往往存在于肠道炎性反应和结直肠癌患者中。该文综述了胆汁酸-肠道菌群轴失调对肠道炎性反应和结直肠癌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前便秘与结直肠息肉及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的相关性仍存在争议.有研究显示便秘可能参与了结直肠息肉和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其机制可能是肠道菌群失调引起菌群代谢产物异常,导致肠道运动功能障碍和(或)免疫微环境异常.便秘可能可以作为结直肠息肉和结直肠癌发病的预警症状.尽早对便秘患者行结肠镜筛查,并定期随访和适时干预,有助于发...  相似文献   

10.
结直肠癌是世界常见的肿瘤之一,其发病率有逐年增长趋势,对人类健康危害很大。目前,大量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失调在结直肠癌发生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肠道菌群失调可通过引起肠道上皮细胞基因改变、肠道炎症反应、肠道微环境紊乱等机制促使肿瘤发生。诸多研究发现一部分特定微生物如球形梭菌、牛链球菌生物型Ⅰ型、产肠毒素脆弱拟杆菌、侵袭性大肠杆菌、人乳头状瘤病毒等在结直肠癌的发生中可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肠道菌群在结直肠癌发生中的影响及具体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结直肠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西方国家尤其常见。饮食是结直肠癌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大量的研究证据显示饮食可以通过改变肠道微生态从而影响结直肠癌的发生与发展。它既能通过病原菌产生一系列致癌活动,也能通过改变肠道微生态代谢从而影响肠道上皮细胞。近年来有数据表明,以丁酸盐为代表的短链脂肪酸具有抑制炎症及抗肿瘤作用;而以次级胆汁酸为代表的肠道菌群其他代谢产物,具有促进肿瘤发生发展的作用。在本文中,我们将围绕饮食对肠道微生态及其代谢产物的影响、肠道微生态与结直肠癌的相关作用以及结直肠癌的饮食预防进行介绍和讨论,呼吁未来需要更深入的研究探索饮食、肠道微生态与代谢组学、免疫学、基因宿主反应等的相互作用关系。  相似文献   

12.
结直肠癌是世界上第三大恶性肿瘤和第二大恶性肿瘤相关死亡原因.除遗传因素外,环境因素也参与结直肠癌发病过程.高脂饮食已被证实是结直肠癌发病的危险因素,可诱导肠道内胆汁酸水平升高.近年来研究发现,胆汁酸不仅参与脂质消化、吸收、能量代谢和维持肠道稳态,还与肠道肿瘤形成密切相关.本文将从胆汁酸及其受体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发挥的...  相似文献   

13.
杨静  朱元民  刘玉兰 《胃肠病学》2012,17(4):242-244
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有密切联系,炎症性肠病、结直肠癌等均与肠道菌群失调有关。摄入益生菌制剂是调节肠道菌群及其功能较为常用的方法。研究表明补充益生菌可能通过调节肠道黏膜免疫和炎症、抑制致病菌定植和繁殖、修复肠上皮屏障功能、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抑制致癌化学物活性以及抗氧化作用等.对结直肠肿瘤产生一定预防和治疗作用。本文就益生菌与结直肠癌发病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肠道菌群是目前研究的热点领域,现有的研究结果提示:肠道菌群可能与代谢性疾病、免疫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认知与行为失常、癌症等多种疾病相关.本文检索和分析了近10余年来有关肠道菌群及其微环境与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关系的研究成果,从肠道菌群及其微环境与CRC的定义、健康与CRC状态下的肠道菌群构成、肠道菌群的失调方式、肠道菌群微环境与CRC的相关性、肠道菌群微环境与CRC的病理生理机制等5个方面进行了综述,期望能够为揭示肠道菌群微环境在CRC的发生与发展病理机制中的作用,以及以肠道菌群微环境为靶向的、新的CRC预防和治疗手段的研发提供思路和线索.  相似文献   

15.
结直肠癌(CRC)是发生在人体下消化道结肠或直肠的恶性肿瘤.在世界范围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居癌症的前三位,对人类健康构成巨大威胁.CRC病因研究指出饮食、遗传、炎症等因素与其发病密切相关,近年来众多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失衡在CRC的发生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可能通过肠道细菌对肠道上皮细胞DNA直接造成损伤、诱发肠管慢...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膳食纤维的摄入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280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参与体检的29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受试者基本情况及膳食纤维摄入情况。收集两组研究对象粪便,提取粪便DNA,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受试者肠道菌群水平,分析肠道菌群与大肠癌发病的相关性。结果除谷类与海鲜,结直肠癌组蔬菜、水果、豆类的摄入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肉类的摄入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总膳食纤维的摄入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对象(P<0.05)。结直肠癌患者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明显减少(P<0.05),大肠杆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拟杆菌属、脆弱拟杆菌、单形拟杆菌、多形拟杆菌、吉氏拟杆菌、普通拟杆菌、梭杆菌属、梭菌属、肉毒梭菌、艰难梭菌明显增多(均P<0.05)。在结直肠癌组中,除脆弱拟杆菌、单形拟杆菌外,在对照组中,除吉氏拟杆菌外高膳食纤维亚组与低膳食纤维亚组的各菌群水平均有差异(均P<0.05);在高膳食纤维亚组,结直肠癌患者与对照组研究对象各菌群水平均有差异(均P<0.05)。结直肠癌组与对照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与膳食纤维水平呈正相关(均P<0.05),粪肠球菌、屎肠球菌、普通拟杆菌、梭杆菌属、梭菌属、肉毒梭菌、艰难梭菌与膳食纤维水平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结直肠癌患者膳食纤维的摄入情况影响肠道菌群水平。  相似文献   

17.
正结直肠息肉虽是肠道良性肿瘤,但少数腺瘤性息肉可癌变,其中腺瘤-癌假说实验已被证实~([2])。据统计,在我国,结直肠癌是第5类最常见癌症,且近年来发病率呈迅速上升趋势~([3])。肠道菌群是人体内最复杂和最大的微生态系统,对维持机体健康有重要作用~([4])。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与结直肠息肉密切相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来,人们越来越关注肠道微生物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大量研究已经表明肠道微生物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通过益生菌或益生元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可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结直肠癌的目的。本综述围绕肠道微生物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以及益生菌参与抑制结直肠癌的机制进行论述,为研究该疾病发生发展机制及预防治疗等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结直肠癌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常见的致命癌症之一。近年来的研究结果显示肠道微生物群失衡与结直肠癌(CRC)之间密切相关。本文综述了肠道微生物群在结直肠癌中的相关机制,通过一些突出的微生物如pks+大肠杆菌、产肠毒素脆弱拟杆菌(ETBF)、核梭杆菌(F.nucleatum)、粪球杆菌来讨论肠道微生物活动与致癌作用联系起来的具体机制如DNA损伤、炎症、免疫、氧化应激、代谢物调节等,对未来肠道微生物群临床干预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CRC的发生是由环境、饮食及生活方式与遗传因素协同作用而引起的。近年来,肠道菌群在CRC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诸多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在结肠黏膜从正常上皮到腺瘤及癌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肠道菌群与CRC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