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早卵泡期降调节联合尿促性腺激素(HMG)方案用于卵巢储备功能低下不孕患者超促排卵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至2011年3月行体外受精(IVF)或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ICSI)治疗的109例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患者的新鲜周期。根据促排方案分为早卵泡期降调节组(A)、微刺激组(B)和短方案组(C)。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结局。结果:B组患者促性腺激素用量低于A、C组患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A组患者血清黄体生成素(LH)水平显著低于B、C组,C组患者血清E2水平显著高于A、B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3组患者获卵数、卵子成熟率、受精率和移植胚胎数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每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33.33%vs32.35%vs36.00%,P>0.05)。B组周期取消率(34.62%)高于A组(1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与C组(16.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孕早期流产率(33.33%)高于A组(12.50%)和B组(18.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8,P=0.03)。结论:对于卵巢储备功能低下的不孕患者采用GnRH-a卵泡期长方案联合HMG促排卵,可获得与微刺激和短方案相同的临床妊娠率,且周期取消率和妊娠早期自然流产率降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术前行宫腔镜检查进行宫腔预处理对夫精人工授精(IUI)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0月首次于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行IUI助孕的1 062个治疗周期的临床资料。选取其中女方双侧输卵管均通畅的964个周期纳入研究,按术前是否行宫腔镜检查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包括IUI术前行宫腔镜检查进行宫腔预处理的616个周期;对照组包括IUI术前未行宫腔镜检查的348个周期。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助孕结局。结果 两组在年龄、不孕年限、基础促卵泡激素(bFSH)、基础黄体生成素(bLH)、抗穆勒氏管激素(AMH)、体重指数(BMI)、处理后前向运动精子总数、手术日内膜厚度、不孕类型占比、促排卵周期占比等方面的临床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妊娠率、异位妊娠率、活产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流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侧输卵管通畅的不孕症患者,IUI术前行宫腔镜检查进行宫腔预处理能够显著降低流产率,对提高活产率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长方案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抑制剂方案对卵巢功能减退患者促排卵效果和临床妊娠的影响。方法 80例卵巢功能减退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长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抑制剂方案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周期结束之后,两组患者促排卵效果(包括获卵数、受精率、种植率、卵裂率)和临床妊娠(包括妊娠率和足月分娩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的获卵数、受精数、卵裂数、受精率、种植率、卵裂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妊娠率和足月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长方案比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抑制剂方案对卵巢功能减退患者临床妊娠效果更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寻找Ⅰ~Ⅱ期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症患者腹腔镜术后最合适的助孕方案。方法收集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间在本院住院行腹腔镜手术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不孕患者共437例,其中298例Ⅰ~Ⅱ期患者纳入本研究,并且区分为原发不孕组和继发不孕组。腹腔镜术后按照不同尝试怀孕方式分为自然周期、促排卵周期以及人工授精周期组。汇总资料后分别比较两种类型不孕患者采取三种助孕方式临床治疗效果。另外还研究比较两种不孕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后1年累积妊娠情况。结果原发和继发不孕患者术后采用三组不同助孕方式间周期临床妊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和P=0.034),均为人工授精组最高,自然周期组最低。而周期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及双胎妊娠率在三组间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人工授精周期妊娠率相对有明显增高趋势。原发不孕与继发不孕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比较,累积妊娠率(64%vs.81.2%)与累积临床妊娠率(53.8%vs.69.3%)均较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此两组间早期流产率、异位妊娠率以及双胎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Ⅰ、Ⅱ期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腹腔镜术后妊娠结果是良好的,结合促排卵方案人工授精技术可以得到更高的临床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或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妇女的助孕效果,总结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妇女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的特点。方法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或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治疗的120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157个周期)纳入观察组,750例输卵管因素不孕患者(925个新鲜周期)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促性腺激素(Gn)用量少于对照组,取卵数、冷冻胚胎数、优质胚胎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1个辅助生育技术周期的药费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促性腺激素使用时间、移植胚胎数、受精率、卵裂率、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术前经过合理的内分泌调节会改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结局,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体位对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术(IUI)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90例不孕患者按术后体位随机分为观察组(抱膝仰卧位)139例144个周期和对照组(仰卧位)151例156个周期,对相关指标及妊娠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不孕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治疗周期、盆腔手术史、基础血清FSH、LH、E2、PRL、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夫精IUI术后采用抱膝仰卧位144个周期妊娠36例,术后采用仰卧位156个周期妊娠20例,两组周期临床妊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UI术后采用抱膝仰卧位可以提高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复方杞参颗粒加克罗米芬对排卵障碍性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排卵障碍性不孕的患者60例随机法分为治疗组30例(复方杞参颗粒联合克罗米芬CC),对照组30例(单纯运用CC)。比较两组患者妊娠率、排卵率及其在治疗前后子宫内膜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共治疗154周期,排卵有122周期,周期排卵率为79.2%,对照组共治疗137周期,排卵有94周期,周期排卵率为68.6%,2组患者周期排卵率比较经统计学检查,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28例,妊娠13例,妊娠率为46.4%,对照组29例,妊娠5例,妊娠率为17.2%,2组患者妊娠率比较经统计学检查,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复方杞参颗粒加克罗米芬治疗肾虚血瘀型排卵障碍性不孕在周期排卵率、妊娠率和中医证候改善优于单纯运用克罗米芬。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维生素D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卵子质量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在我院就诊的PCOS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4例,两组均采用控制性超排卵长方案(COH)进行排卵,对照组在排卵过程中采用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维生素D 1 200 IU/d口服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卵子获得总数、卵子成熟率、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妊娠期间合并症、早期流产率、分娩孕周、胎儿早产率、新生儿体重、身长及1 min Apgar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卵子质量相关指标(平均获得卵子数、卵子成熟率、受精率、卵裂率及优质胚胎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早期流产率、胎儿早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娩孕周及胎儿体重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临床妊娠率、妊娠高血压发生率、妊娠糖尿病发生率、新生儿身长及1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D对PCOS患者的卵子质量无明显影响,但能明显降低妊娠成功患者早期流产率和胎儿早产率,有效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苍附导痰丸联合穴位埋线对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症患者妊娠情况及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100例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二甲双胍、艾塞那肽联合苍附导痰丸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穴位埋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排卵、妊娠情况及治疗前后肠道菌群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周期排卵率及周期妊娠率分别为78.91%、34.01%,对照组患者周期排卵率及周期妊娠率分别为62.60%、22.76%,观察组患者周期排卵率及周期妊娠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肠杆菌、肠道球菌、乳杆菌、双歧杆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肠道球菌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双歧杆菌、乳杆菌明显高于治疗前,肠杆菌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肠道球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双歧杆菌、乳杆菌明显高于对照组,肠杆菌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苍附导痰丸联合穴位埋线对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患者,可以明显改善患者肠道菌群情况,提高周期排卵率及周期妊娠率,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不同人工周期内膜准备方案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冻融胚胎移植(FET)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柳州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助孕中心拟行FET的PCOS患者207例,随机分为A组72例,B组65例,C组70例。A组行单纯人工周期,B组行全量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降调节后人工周期,C组行炔雌醇环丙黄体酮片联合半量GnRHa降调节后人工周期。比较3组妊娠结局。结果3组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胚胎移植(ET)率高于与A组,A组妊娠率低于B组、C组(P<0.05);B组、C组降调节后促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人工周期和全量GnRHa降调节后人工周期相比,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联合半量GnRHa降调节后人工周期能更好地改善PCOS患者FET妊娠结局,并能获得与全量GnRHa降调节同等的治疗效果,并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微创术对重复周期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及C型内膜IVF患者的妊娠结局影响。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5月~2012年1月收治的315名患者进行试验,重复周期的IVF治疗周期设为A组;C型内膜的患者设为B组;将A、B组再随机分为两组:A1组和B1组(实验组)进行子宫内膜微创术;A2组和B2组(对照组)没有进行子宫内膜微创术;比较A1组和A2组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比较B1组和B2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结果 A1组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均高于A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1组的异位妊娠率小于A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1组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局高于B2组,差异无统计学差意义(P>0.05),B1组流产率高于B2组,但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B1组的异位妊娠率低于B2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微创术可以提高C型内膜IVF患者的临床妊娠率,对重复周期的妊娠率的影响尚需要大样本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质量胚胎进行囊胚培养的情况以及移植后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19年12月太原市中心医院生殖中心行常规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助孕且进行囊胚培养的患者资料,根据囊胚培养前胚胎质量分为优质胚胎囊胚培养组(A组)与非优质胚胎囊胚培养组(B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囊胚培养情况以及妊娠结局。结果:共156个周期患者资料,两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不孕年限、基础雌二醇(E2)、基础促卵泡激素(FSH)、子宫内膜厚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囊胚培养结果显示,A组囊胚形成率和可利用囊胚形成率都高于B组(P<0.05)。妊娠结局显示,两组移植胚胎数、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多胎率高于B组(P<0.05)。结论:优质胚胎囊胚培养形成率及可利用囊胚率优于非优质胚胎,但临床妊娠率无差异,只是优质胚胎囊胚培养移植后多胎率较高,临床可对非优质胚胎进行囊胚培养以提高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补救性卵子激活(AOA)技术在挽救单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受精失败卵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1月至2021年11月于我院生殖医学中心接受助孕治疗的因ICSI受精低下或失败再次接受ICSI助孕时进行AOA处理的58例患者为试验组,将ICSI助孕失败且仅行常规治疗的5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未行AOA处理);同时将治疗成功的200例患者新生儿结局作为空白对照组。观察AOA处理前后的受精情况、原核形成胚胎发育能力以及临床结局;并观察AOA处理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总性腺激素剂量、促排时间、子宫内膜厚度、启动性腺激素剂量、扳机日血清孕酮和雌二醇水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组和对照组在获卵数目、注射MII卵子数目、卵裂率、囊胚形成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 0.05)。试验组完全受精失败率、低受精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正常受精率、总受精率、D3优质胚胎率、D3可利用胚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试验组在种植率,取卵和移植周期活产率、临床妊娠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玻璃化冷冻法对人桑葚胚和卵裂期胚胎解冻后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生殖中心行冻融胚胎移植患者的解冻及妊娠情况,并根据冷冻方法和胚龄分为3组。A组为前期采用慢速程序法冷冻卵裂期胚胎的冻融移植周期,共215周期;B组为前期采用玻璃化法冷冻卵裂期胚胎的冻融移植周期,共208周期;C组为前期采用玻璃化法冷冻桑葚期胚胎的冻融移植周期,共159周期。比较A组和B组解冻后的胚胎存活率、存活胚胎的完整率、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和流产率;比较B组和C组解冻后的胚胎存活率、存活胚胎的完整率、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和流产率。结果 A组和B组比较,胚胎存活率和存活胚的完整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胚胎种植率、流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比较,存活胚完整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胚胎种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胚胎存活率和临床妊娠率C组高于组B,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化冷冻法在冷冻人卵裂期胚胎由于具有较高的胚胎存活率和存活胚完整率而优于慢速程序化冷冻法。而桑葚期胚胎的玻璃化冷冻法在存活胚的完整率和胚胎种植率上优于卵裂期胚胎,可能是玻璃化法冷冻保存胚胎的较好时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卵巢低反应助孕患者在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中微刺激方案与温和刺激方案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2年9月1日—2013年9月30日在山西省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接受IVF/ICSI-ET(ICSI为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技术)治疗并预测卵巢低反应的120周期患者分为微刺激组(42例)与温和刺激组(78例)。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促性腺激素(Gn)用量、Gn天数以及平均获卵数、成熟卵数、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血清激素水平、周期取消率、新鲜周期移植妊娠率。结果:两组治疗后超排卵Gn用量、HCG日黄体生成素(LH)及孕酮(P)水平、成熟卵子数、无优势卵泡发育率、提前排卵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刺激方案组的Gn天数、HCG日雌二醇(E2)水平低于温和刺激方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刺激方案组的周期取消率明显高于温和刺激方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和刺激方案简单、经济,同时相对于微刺激方案降低了周期取消率,是卵巢低反应患者较理想的促排卵方案。  相似文献   

16.
陈文波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3):212-213
目的分析腹腔镜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2月至2010年2月妇科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74例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分为口服避孕药组、孕三烯酮组和未应用药物治疗的对照组。比较三组术后复发、妊娠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孕三烯酮组和口服避孕药组的妊娠率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三烯酮组和口服避孕药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孕三烯酮组和口服避孕药组的复发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三烯酮组和口服避孕药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联合术后口服避孕药或孕三烯酮治疗对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患者的临床效果良好,能显著降低复发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高孕激素状态下促排卵方案(progestin-primed ovarian stimulation,PPOS)中分别添加来曲唑(letrozole,LE)和氯米芬(clomiphene,CC)在卵巢低反应(poor ovarian response,POR)患者中的胚胎实验室指标及妊娠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2018年7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生殖中心接受体外受精或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助孕治疗的POR患者,并采用PPOS方案共544个周期,根据添加CC或LE分为2组:A组(CC,357周期),B组(LE,187周期),比较2组间胚胎实验室指标和妊娠结局。结果 B组扳机日雌激素水平明显低于A组(P<0.05),但扳机日促黄体生成素水平、孕酮水平无统计学意义;2组间可用卵数、成熟卵数、卵裂数、优质胚胎数、优质胚胎率、卵子成熟度、胚胎利用率、卵子利用率、正常受精数等胚胎实验室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此外,2组间临床妊娠率、生化妊娠率、流产率等妊娠结局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POR患者PPOS方案中分别添加LE与CC的疗效相当,可为临床医师用药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李春红 《中国药师》2016,(8):1532-1534
摘 要 目的:探讨戊酸雌二醇、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联合克罗米芬胶囊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炔雌醇环丙孕酮片和克罗米芬胶囊治疗,观察组给予戊酸雌二醇片、炔雌醇环丙孕酮片和克罗米芬胶囊治疗,共4个月经周期。比较两组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临床表现,促卵泡素、黄体生成素和睾酮分泌情况,子宫内膜厚度,妊娠率和排卵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多毛、痤疮和月经失调的发生率均低于治疗前(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黄体生成素、睾酮和黄体生成素/促卵泡素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但两组促卵泡素水平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且两组黄体生成素、睾酮和黄体生成素/促卵泡素水平比较也无明显差异(P>0.05)。月经第5天,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围排卵期,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妊娠率高于对照组(65.0% vs. 35.0%,P<0.05),两组排卵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炔雌醇环丙孕酮片和克罗米芬胶囊与戊酸雌二醇、炔雌醇环丙孕酮片联合克罗米芬胶囊治疗均可降低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患者的多毛、痤疮和月经失调症状,降低血清黄体生成素、睾酮和黄体生成素/促卵泡素。戊酸雌二醇、炔雌醇环丙孕酮片和克罗米芬胶囊治疗还可促进子宫内膜生长和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解郁丸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治疗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30例行IVF患者在进入治疗周期时服用解郁丸和同期39例对照,比较两组治疗情况和结局.结果:两组年龄、 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和不孕年限等一般资料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n)使用总量和天数、获得卵子个数、正常受精率、可用胚胎个数及移植日内膜厚度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着床率观察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解郁丸能有效改善IVF患者治疗结局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种因素对供精人工授精(AID)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分析2009年10月至2015年12月我中心874对夫妇完成的1 855个AID周期,探讨各种因素与AID临床妊娠率的关系。结果 1<30岁组AID临床妊娠率(31.2%)最高,30~34岁组妊娠率25.1%,35~39岁组妊娠率23.0%,≥40岁组妊娠率(12.0%)明显下降(P<0.05);2不孕年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继发不孕组AID临床妊娠率(42.0%)较原发不孕组妊娠率(28.5%)高(P<0.05);4双侧与单侧输卵管通畅组AID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自然周期组与药物促排卵周期组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同一周期内,排卵前后2次宫腔内人工授精(IUI)组与排卵后1次宫腔内人工授精组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AID周期数与临床妊娠率比较:1个周期妊娠率(32.5%)最高,2个周期妊娠率26.6%、3个周期妊娠率26.6%、4个周期妊娠率21.2%、5个周期妊娠率28.6%,≥6个周期妊娠率(9.1%)明显下降(P<0.05)。结论女方年龄是影响AID临床妊娠率的主要因素。药物促排卵周期不增加AID临床妊娠率。不伴有女方不孕因素患者,可给予AID治疗4~5个周期后再改行其他助孕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