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在自体动静脉内瘘(autogenous arteriovenous fistula,AVF)血栓形成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择浙江省台州医院肾内科2016年1月~2020年11月因AVF血栓形成接受超声引导下PTA治疗(PTA组)或开放性手术治疗(开放性手术组)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一般情况,手术相关情况及并发症,随访12月,观察第3、6、9、12月初级通畅率、次级通畅率。结果该研究共纳入125例AVF血栓形成患者为研究对象,PTA组共46例,开放性手术组共79例,手术前2组间血栓形成时间(t=0.315,P=0.753)、麻醉方式(χ^(2)=2.896,P=0.102)、手术时间(t=0.183,P=0.885)、AVF手术成功率(χ^(2)<0.001,P=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TA组治疗费用高于开放性手术组(t=8.660,P<0.001)。术后随访,PTA组和开放性手术组第3月、6月初级通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16、0.352,P=0.156、0.553);PTA组第9月、12月初级通畅率低于开放性手术组(χ^(2)=5.787、7.224,P=0.016、0.007);PTA组较开放性手术组手术后12个月次级通畅率无显著性差异(χ^(2)=0.186,P=0.667)。结论对AVF血栓形成患者,超声引导下PTA安全有效、创伤小、手术后恢复快、可重复性强,能够延长内瘘使用寿命,保护患者宝贵的血管资源,是治疗AVF血栓形成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对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内膜增生性狭窄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手术效果预测价值。方法收集山西白求恩医院、山西省第二人民医院因动静脉内瘘血管内膜增生导致内瘘狭窄而行超声引导下PTA治疗的患者60例,根据手术前超声检查狭窄段血管内膜厚度分为3组:轻度组:0.5mm≤内膜厚度<1.0mm;中度组:1.0mm≤内膜厚度≤1.5mm;重度组:内膜厚度>1.5mm。观察各组患者手术效果及复发时间与血管内膜厚度之间的关系。结果3组患者既往PTA次数(F=11.243,P<0.001)、手术前血管内径(F=12.806,P<0.001)、手术后血管内径(F=44.935,P<0.001)、手术前血流量(F=17.486,P<0.001)、手术后血流量(F=37.244,P<0.001)、复发时间(F=49.434,P<0.001)比较有统计学差异;轻度组PTA手术后3个月及6个月通畅率为100%及84.6%,高于中度组和重度组(χ^(2)=22.652,P<0.001;χ^(2)=27.754,P<0.001);患者年龄、既往PTA次数以及动静脉内瘘内膜厚度与PTA手术后狭窄复发时间独立相关(β分别为:-0.169、-0.618、-2.933;P分别为:0.042、0.028、<0.001)。结论患者年龄,既往PTA次数及内膜厚度是PTA手术后复发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在动静脉内瘘狭窄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6例行PTA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的血液透析患者,于PTA术前、术后分别测量患者的狭窄处内径、峰值流速和肱动脉血流量;手术后采用CTA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36例患者中,超声共发现50处外周血管狭窄,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前,狭窄处内径、峰值流速和肱动脉流量相对于术后,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创伤比较小、疗效比较好、手术后患者恢复较快、在操作上也安全简便,建议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一种简单有效的对高流量自体动静脉内瘘进行限流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内科2016年1月~2020年12月对高流量自体动静脉内瘘在超声引导下使用改良MILLER手术进行动脉限流患者共12例,手术前内瘘均进行彩超检查,手术中使用泰尔茂6F血管鞘芯置于距瘘口2cm的近端动脉表面,用7号丝线套圈2处,并于手术中实时彩超监测,通过调节丝线套圈的松紧度使肱动脉流量在800~1000ml/min,于手术当天、手术后3个月及手术后6个月复查内瘘彩超。结果①手术后套圈处动脉的平均直径较手术前缩小[(3.32±0.28)比(4.85±0.35)mm,t=20.282,P=0.001],手术后套圈处动脉直径分别与手术后3个月(t=-1.295,P=0.209)及手术后6个月(t=-1.342,P=0.19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手术后肱动脉流量较手术前下降,[(913±33)比(1905±243)ml/min,t=13.923,P=0.001],手术后3个月(t=-0.364,P=0.719)及手术后6个月(t=-0.806,P=0.429)复查肱动脉流量与手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下改良MILLER手术在超声引导下套圈精确,可以对高流量动静脉内瘘进行有效限流,手术后内瘘血流量稳定,术式简单易做,安全有效,花费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患者前臂腕部自体动静脉内瘘(AVF)建立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和血流量,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内瘘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105例血液透析患者的自体桡动脉-头静脉内瘘,测量指标包括肱、桡动脉和头静脉的直径、峰值流速(PSV)、阻力指数(RI)等,分析自体AVF的结构和血流动力学特征,比较AVF不同部位的血流量。结果 105例血液透析患者的肱、桡动脉和头静脉的管径均显著扩张,各段血管峰值流速明显增高、频谱多普勒呈低阻型改变。自体AVF的头静脉血流量与桡动脉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肱动脉的血流量相近(P=1.000)。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肱动脉血流量可作为评估AVF的血流量的方法,能较好地反映血液透析患者AVF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纤细动脉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后成熟率及通畅率,并基于血管重构理论分析影响AVF成熟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手术前桡动脉内径≤1.5 mm的AVF患者,超声测量手术前桡动脉及头静脉血管内径,手术后1月测量头静脉内径、肱动脉内径及血流量,评估成熟并随访12个月,分析纤细血管建立AVF的预后。结果 56例患者纳入研究,手术前平均桡动脉内径(1.26±0.28)mm,束臂后平均头静脉内径(2.72±0.53)mm,最细桡动脉内径0.5 mm。40例(71.43%)患者AVF未经干预自然发育成熟,其余16例患者中,13例(23.21%)经腔内手术或外科重建干预后成熟。回归模型显示:手术前桡动脉内径是AVF成熟预测的独立相关因素,预测AVF成熟的最佳临界值为桡动脉内径>1.35 mm。56例患者平均随访(11.39±5.81)月,手术后3月,6月,12月初级通畅率分别为73.08%,68.75%,65.71%;3月,6月,12月次级通畅率分别为100%,97.92%,100%。结论 手术前桡动脉内径≤1.5mm的纤细桡动脉构建的AV...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经皮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功能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0年1月至12月,对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因AVF功能不良行PTA治疗的患者行前瞻性的临床观察.总结患者的临床特点、血管造影结果和PTA治疗的技术指标、临床和技术成功率.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AVF通畅率.结果 12例患者AVF狭窄均发生在吻合口附近,行PTA治疗的技术成功率91.7%(11/12).7例晚期功能不良病例临床成功率85.7%(6/7).术后随访8.6(3.3~14.8)个月,AVF1级通畅率为100%.5例AVF早期功能不良患者平均随访8.2(4.1~11.3)个月.1例在PTA术后3个月发生AVF再狭窄,余4例AVF成熟,透析中血流量达200ml/min以上.结论 PTA是治疗血液透析患者AVF功能不良的一个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AVF)狭窄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在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后发生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103例慢性肾脏病患者。比较患者手术前后内瘘狭窄处内径和血流量、肱动脉血流量、静脉压和收缩期峰值速度(PSV)变化,术后3、6个月的通畅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93例(90.3%)患者B超下PTA术成功。术后患者的内瘘狭窄出内径、透析泵控血流和肱动脉血流量分别为(3.65±0.47) mm、(249.5±25.4) mL/min、(986.9±191.7) mL/min,均较术前[(1.59±0.39) mm、(105.5±21.6) mL/min、(335.6±174.3) mL/min]显著增加,而术后患者的静脉压和PSV为(98.9±14.8) mmHg、(272.8±130.7) cm/s,均较术前[(179.9±15.1) mmHg、(415.6±152.4) cm/s]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首次B超引导下PTA术后3、6个月的内瘘通畅率分别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彩超评估对发现Kt/V达标且功能正常的自体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价值,彩超测量参数与泵控血流量的关系及彩超评估对临床实践的影响。方法入选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8例,收集基本临床资料、相关生化指标。所有患者透析前行内瘘彩超评估,记录彩超测量参数及有无并发症。按是否存在狭窄分2组,比较一般临床资料、内瘘彩超测量参数有无差异。结果①彩超发现内瘘狭窄、动脉瘤、血栓、钙化、侧枝开放、桡动脉反流发生率分别为33.8%(23/68)、14.7%(10/68)、16.2%(11/68)、(t=2.559,P=0.013),手术部位在前臂远端更多(χ~2=5.302,P=0.021),泵控血流量,吻合口直径,肱动脉直径,穿刺部位血流量,肱动脉血流量均偏小(t值分别为-2.710,-2.987,-2.711,-2.158,-2.657;P值分别为0.009,0.004,0.009,0.035,0.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泵控血流量与吻合口直径、穿刺部位直径、桡动脉直径、肱动脉直径、穿刺部位血流量、肱动脉血流量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52,0.441,0.469,0.445,0.369,0.384;P值分别为0.001,0.001,0.001,0.001,0.002,0.001)。③根据内瘘彩超评估结果,共行经皮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angioplasty,PTA)治疗5例;外科手术内瘘重建1例;重新规划调整穿刺部位共20例;确定每1~3月内瘘彩超评估共30例。结论彩超评估发现功能正常的自体动静脉内瘘存在比例较高的各种并发症;内瘘彩超测量参数和内瘘血流量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可用于监测内瘘功能;彩超评估结果可用于指导动静脉内瘘管理的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血管周围脂肪组织(perivascular adipose tissue,PVAT)体积及脂肪衰减指数(fat attenuation index,FAI)对血管重塑的调节作用。方法 纳入2022年5月—1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苏州医院、包头市中心医院和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行AVF患者90例,手术后第2天通过CT测量AVF周围径向距离等于血管直径(d)内的脂肪体积和FAI。通过多普勒超声评估患者手术后1年AVF通畅性,并根据《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第2版》分为内瘘成熟组和内瘘不良事件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PVAT体积及FAI对AVF手术后1年内结局指标的影响。结果 与内瘘成熟组(69例)相比,内瘘不良事件组(21例)患者PVAT体积较小(t=6.572,P=0.018)且FAI较高(t=-4.883,P=0.02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脂肪体积(OR=0.256,95%CI:0.087~0.752,P=0.013)及FAI(OR=1.064,95%CI:1.007~1.124,...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绳梯法穿刺结合激光照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动静脉内瘘(AVF)的保护效果。方法选取AVF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2组患者均在AVF手术后4周以上(即内瘘成熟后)开始穿刺,均严格采用16G锐针绳梯式穿刺,每周3次,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每次激光照射治疗30 min。比较2组AVF术后及内瘘维护12个月后内瘘局部血管情况(头静脉壁厚度和血流量),12个月期间内瘘并发症(包括假性动脉瘤、血管狭窄、血肿、血栓形成、皮肤疼痛、感染等)发生情况和12个月后首次穿刺情况(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部位渗血率、拔针按压的时间、穿刺时疼痛)。结果 观察组内瘘维护12个月后头静脉壁厚度和血流量、内瘘并发症、一次性穿刺成功率、穿刺部位渗血率、拔针按压的时间、穿刺时疼痛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绳梯法穿刺结合激光照射可较好地保护MHD患者AVF。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 PTA)治疗前臂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行PTA治疗的前臂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63例,PTA术后行彩超检查测量狭窄处内径、狭窄处峰值流速、肱动脉血流量;记录24 h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计算手术成功率;观察术后1、6个月内瘘通畅率。结果 63例患者内瘘功能不良时间1~18周;单纯吻合口狭窄28例,合并静脉流出道狭窄15例,合并动脉流出道狭窄10例,多处狭窄(≥3处狭窄)10例,PTA手术成功率为100.0%,术后7 d肱动脉血流量均250 mL/min;术后即刻狭窄处内径[(3.56±0.55)mm]、肱动脉血流量[(278.56±15.27)mL/min]大于术前[(1.23±0.25)mm、(148.50±10.02)mL/min],狭窄处峰值流速[(228±20)cm/s]低于术前[(521±87)cm/s](P0.05);术后24 h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1、6个月内瘘初始通畅率分别为100.0%、87.3%。结论 PTA治疗前臂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安全、有效,手术成功率及术后通畅率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动静脉内瘘侧(AVF组)和无动静脉内瘘侧(NAVF组)肱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内皮舒张功能(EDD)随透析时间增跃有无改变及变化特点.方法 选择应用动静脉内瘘行MHD患者42例,健康志愿者20例,采用高频超声检测AVF组、NAVF组肱动脉和健康志愿者右侧肱动脉基础内径、反应性充血后内径的变化以及肱动脉IMT进行测定.结果 本研究显示透析时间小于12个月的MHD患者AVF组与NAVF组的肱动脉IMT、EDD均无差异(P>0.05);透析时间大于12个月的MHD患者AVF组肱动脉IMT、EDD均低于NAVF组,差异显著(P<0.001);无论透析时间长短,两组的EDD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NAVF组的肱动脉IMT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 MHD患者动静脉内瘘侧与无动静脉内瘘侧肱动脉IMT、EDD因透析时间不同,有不同的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切割球囊(peripheral cutting balloon,PCB)治疗血管通路相关狭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30日~2020年9月30日在北京市海淀医院肾内科使用PCB进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治疗的患者,收集临床资料及手术后相关随访资料,统计手术后3、6、12个月的初级通畅率及初级辅助通畅率。结果共纳入107例患者,其中自体动静脉内瘘组(autogenous arteriovenous fistulas,AVF)76例,移植物内瘘组(arteriovenous graft,AVG)31例,2组技术成功率及临床成功率均为100%;AVF组平均狭窄开放压力为(8.68±1.20)atm;AVG组平均狭窄开放压力为(9.35±1.66)atm,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37,12个月初级通畅率分别为67.7%、38.7%和25.8%;AVF组与AVG组3个月初级通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15,P=0.036);2组6个月和12个月的初级通畅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χ^(2)=0.567,P=0.451;χ^(2)=2.499,P=0.114);AVF组6个月、12个月初级辅助通畅率分别为65.8%和72.4%;AVG组在6个月、12个月初级辅助通畅率分别为58.1%和61.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67,P=0.451;χ^(2)=1.267,P=0.260);使用Log-Rank检验进一步比较2组累积通畅率,AVF组优于AVG组(χ^(2)=4.338,P=0.037)。结论切割球囊治疗血管通路相关性狭窄是安全、有效的,且AVF的效果优于AVG,但因随访时间及病例数有限,尚需进一步研究观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不同血液透析龄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AVF)功能状态。方法回顾性分析84例应用AVF行血液透析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透析龄将其分为4组,即透析龄<5年为1组(n=31),透析龄5~10年为2组(n=42),透析龄10~20年为3组(n=9),透析龄≥20年为4组(n=2)。所有患者均随访至2018年6月,观察AVF血流量与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AVF重建情况。结果 4组初始瘘口直径、现瘘口直径、现瘘口血流速度、头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及瘤样扩张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组17例行内瘘重建1次,其中1例行超声引导下球囊扩张(PTA)治疗;6例行2次内瘘重建。2组行内瘘重建1和2次各15例,行内瘘重建3次2例,其中2例分别透析6和8年后改为腹膜透析,1例透析9年后行肾移植。3组3例行内瘘重建1次,1例行内瘘重建2次。4组均行内瘘重建2次,其中1例每年行PTA治疗1或2次。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AVF失功能等并发症发生率高,定期行AVF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有效监测与诊断患者AVF功能状态,且内瘘重建与PTA是治疗AVF失功能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术后效果评估的最佳时机。方法超声引导下行PTA治疗的动静脉内瘘狭窄的透析患者20例,分别于PTA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1、3d测量内瘘血管狭窄处直径、肱动脉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和肱动脉血流量。结果 PTA术后1d狭窄处内径[(5.00±0.70)mm]、肱动脉血流量[(715.80±132.20)mL/min]大于术前[(1.90±0.30)mm、(409.20±101.80)mL/min]和术后即刻[(3.10±0.80)mm、(403.80±106.10)mL/min],肱动脉RI(0.48±0.06)小于术前(0.60±0.07)和术后即刻(0.63±0.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d狭窄处内径、肱动脉血流量及肱动脉RI与术后3d[(5.00±0.80)mm、(723.40±137.50)mL/min、0.48±0.0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1d是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超声引导下PTA术后效果评估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动静脉内瘘(autogenous arterio-venousfistulas,AVF)狭窄、闭塞手术和介入治疗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对自体AVF狭窄、闭塞的38例MHD患者行手术和介入治疗,多处狭窄者行端端、端侧吻合AVF重建再造术,一处狭窄者采用经皮穿刺腔内血管成形术(PTA),血管条件差、已多次手术者行人造血管移植。结果本组32例行内瘘再造手术,成功率为100%,对患者心功能无影响;2例行PTA治疗,术后即出现明显的血管震颤,可闻及清晰的血管杂音,血流量明显增加,无血管破裂、肺栓塞等并发症;4例行人造血管移植,术后4周开始血液透析,血流量达到300 ml/min以上。结论 AVF重建再造术、PTA、人造血管移植均可有效改善MHD患者AVF狭窄、闭塞后血管通路问题,其中AVF重建再造术最为常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的疗效. 方法 20例上肢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对比PTA术前和术后的临床表现、透析血流量及血管造影改变. 结果 所有病例经PTA治疗后,狭窄段明显扩张,透析血流量大于220ml/min,经造影证实狭窄小于30%.结论 PTA是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有效方法,其操作简单、创伤小、安全、近期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超声引导下动静脉内瘘狭窄PTA手术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于我院就诊的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在超声引导下行PTA手术的患者40例,作为手术组;同时选取在我院规律血液透析的内瘘成熟并正常使用的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与手术组在性别、年龄、钙磷指标、原发病、血压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测量对照组与手术组术前、术后、术后1、3个月、半年、1年内瘘血管的血管内径,内瘘自然血流量、穿刺针血流量指标,观察手术组上述各监测时间点的内瘘通畅率。并分析患者PTA术后内瘘通畅率与其临床指标的相关性,进一步分析超声引导下PTA的手术效果及其影响术后通畅率的因素。结果超声引导下内瘘血管狭窄球囊扩张的成功率为92.5%,术后1、3、6、12个月的通畅率分别为94.6%、91.9%、73.0%、48.6%。患者PTA手术后血管内径、血管内自然血流量、穿刺针血流量较术前均有明显增加(P0.05);PTA术后内瘘血管内径与对照组相比,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内径有明显缩小(P0.05);PTA术后12个月血管内自然血流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手术组术后各时间点透析穿刺针血流量相较于对照组,并无明显差异。PTA术后内瘘通畅情况和原发病明显相关,糖尿病患者术后内瘘使用时间明显缩短,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PTA手术可有效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其手术创伤小,可为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节约宝贵的血管资源,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管成形术在治疗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中的作用. 方法 选择2006年7月至2013年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37例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闭塞的患者进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经肱动脉顺行穿刺,行前臂动脉造影检查及动静脉内瘘狭窄血管段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结果 37例患者中34例成功进行了血管成形治疗,术后造影显示血管狭窄消失,术后透析血流量大于250ml/min,满足血液透析需求,技术成功率及临床成功率均为91.9%,术后平均随访12.3个月,3、6和12个月初始通畅率分别为94.2%、88.5%和78.3%,术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血管成形术是治疗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有效方法,甚至可作为治疗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