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比较侧卧位直接前方入路与后外侧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2021年9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骨外科行THA治疗的84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男性49例,女性35例;年龄38~78岁,平均61.9岁;道路交通伤37例,高处坠落伤15例,摔伤25例,其他7例;体质量指数19.5~24.7kg/m2,平均22.3kg/m2;骨折部位:左侧44例,右侧40例;Garden分型:Ⅱ型54例,Ⅲ型30例;合并疾病:糖尿病15例,心脏病13例,高脂血症11例,高血压21例。按照入路方式不同分为直接前方入路组(n=41)和后外侧入路组(n=43),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分、髋臼杯的外展角和股骨柄假体颈干角、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西安大略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arthritis i...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治疗27例75岁以上股骨颈骨折。在做好充分术前准备情况下,经后外侧入路施行全髋或半髋置换,手术强调假体位置的准确性及牢固性,术后早期活动。结果本组8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19例全髋关节置换,2~4周患者能扶拐下地。随访6个月~4年,患者关节功能良好,无疼痛,X线照片假体位置正常,无松动及下沉,效果满意。结论人工股骨头或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有早期下地、并发症少、关节功能好、提高生活质量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前方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203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91例,女性112例;年龄60~81岁,平均70.3岁。摔伤148例,撞击伤45例,高处坠落伤10例。采集到采用前方入路104例(A组),后外侧入路99例(B组),记录两种入路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扶拐负重时间。结果术后A组随访99例,B组95例,随访时间12~20个月,平均16.5个月。前方入路在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皮肤切口长度,住院天数、下地扶拐负重时间优于后外侧切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前方入路行髋关节置换术可以减少手术创伤、减少出血、缩短卧床时间。  相似文献   

4.
袁华锋  杨小龙 《航空航天医药》2011,22(12):1479-1480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76例65岁以上股骨颈骨折,经后外侧入路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或全髋关节置换。结果:本组31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45例行全髋关节置换,平均随访6~50个月,患髋关节功能良好,无疼痛,线片假体位置正常,无松动及下沉。结论:人工股骨头或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有早期下地、并发症少、关节功能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正三角构型(PCCS)和倒三角构型(ICSS)空心螺钉内固定及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FNS)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2020年5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骨科收治的204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按照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正三角构型空心螺钉内固定组(PCSS组,n=64)、倒三角构型空心螺钉内固定组(ICSS组,n=68)和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组(FNS组,n=72)。PCSS组:男性34例,女性30例;年龄25~63岁,平均42.2岁;致伤原因:跌倒伤23例,高处坠落伤22例,道路交通伤19例。ICSS组:男性36例,女性32例;年龄20~63岁,平均41.7岁;致伤原因:跌倒伤24例,高处坠落伤22例,道路交通伤22例。FNS组:男性37例,女性35例;年龄23~64岁,平均42.3岁;致伤原因:跌倒伤26例,高处坠落伤24例,道路交通伤22例。比较三组患者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透视次数、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三组的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NS组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26例65岁以上股骨颈骨折,经后外侧入路行全髋或半髋关节置换。结果本组84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42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1~4周患者扶拐下地活动。随访1.5~6.5年(平均4年10个月),患髋关节功能良好,无疼痛,X线片假体位置正常,无松动及下沉。结论人工股骨头或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有早期下地、并发症少、关节功能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和闭合复位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效果。方法 2017年3月-2018年2月冀中能源邢矿集团总医院收治80例不稳定性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FNA组40例,应用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治疗。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62~85岁,平均68. 8岁;致伤原因:摔伤29例,道路交通伤8例,高处坠落伤3例;骨折分型:II型20例,III型20例。置换术组40例,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63~84岁,平均68. 7岁;致伤原因:摔伤30例,道路交通伤7例,高处坠落伤3例;骨折分型:II型21例,III型19例。术后平均随访半年,对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及髋关节功能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PFNA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与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少于置换术组(P <0. 05)。PFNA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5. 00%)低于置换术组(22. 50%,P <0. 05);PFNA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2. 50%)高于置换术组(75. 00%,P <0. 05);PFNA组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84. 24±8. 61)分高于置换术组(79. 48±6. 32)分(P <0. 05)。结论不稳定性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实施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的治疗效果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小,利于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直接前方入路(DAA)与后外侧入路(PLA)全髋关节置换(THA)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FNF)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 前瞻性研究2015年7月—2018年6月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老年FNF患者96例,男性52例,女性44例;年龄62~86岁,平均73.3岁.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DAA组(n=48)与...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比改良后外侧微创入路与传统后外侧入路结合组配式股骨头假体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2008年10月-2010年6月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70例,其中男26例,女44例;年龄67 ~95岁,平均78.3岁.新鲜股骨颈骨折62例,陈旧性股骨颈骨折8例(伤后2~4个月),均为GardenⅢ、Ⅳ型.所有手术均由同一手术组完成.采用改良后外侧入路组32例,其中男12例,女20例;传统后外侧入路组38例,其中男14例,女24例.对两组患者手术切口大小、手术时间、围术期并发症、假体的稳定性及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 结果 术后随访12 ~28周,平均16周.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长度、围术期失血量、输注血制品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周两组患者均可下地负重行走.两组Charnley髋关节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Harris髋关节功能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采用改良后外侧微创入路结合组配式股骨头假体置换术可减少术中组织损伤和出血量,缩短康复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髂腹股沟入路与Kocher-Langenbeck入路(K-L入路)两种单一手术入路治疗髋臼横型骨折的疗效,探讨两种单一手术入路在髋臼骨折治疗中的注意事项及并发症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医院2006年6月~2014年7月,收治髋臼横型骨折27例,采用髂腹股沟单一入路治疗(髂腹股沟入路组)14例,男性9例,女性5例;年龄26~68岁,平均41.2岁;其中道路交通伤7例,高空坠落伤5例,重物砸伤2例。采用K-L单一入路治疗13例,男性10例,女性3例;年龄22~65岁,平均39.5岁;其中道路交通伤8例,高空坠落伤3例,重物砸伤2例。两组患者均有外伤史,经X线检查诊断为髋臼横行骨折。结果27例患者均获随访,髂腹股沟入路组随访时间12~49个月,平均21个月;K-L入路组15~57个月,平均26个月。髋臼骨折均愈合,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时间平均192min,较K-L入路组147min长,平均出血量622m L较K-L入路组529m L多。出现伤口愈合不良及股外侧皮神经损伤等早期并发症,K-L入路出现跛行及移位骨化等并发症,两组各出现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1例。结论髂腹股沟入路与Kocher-Langenbeck入路单一切口可以完成髋臼横型骨折的复位及内固定,规范熟练的操作可以降低及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84例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其中男性39例,女性45例;年龄65~96岁,平均69.2岁。致伤原因:摔伤65例,高处坠落伤9例,道路交通伤及其他意外伤10例。其中,PFNA内固定治疗33例(PFNA组),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51例(关节置换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X线暴露次数、住院时间、Harris评分、髋关节功能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PFNA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明显优于关节置换组(P0.05),术中X线暴露次数、住院时间方面,前者明显多于后者(P0.05)。关节置换组术后3个月内Harris评分明显优于PFNA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髋关节功能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各有利弊,术式选择上应根据患者自身状况及骨折类型决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femoral neck dynamic cross pinning system, FNS)联合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 PRP)技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1年6月重庆市第十三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70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34例;年龄20~59岁,平均41.6岁;摔伤9例,高空坠落伤40例,道路交通伤21例。根据不同固定方式分为空心钉固定组(22例)、FNS组(30例)及FNS+PRP组(18例),分别给予传统空心钉固定、FNS固定及FNS+PRP治疗(PRP方法:待手术结束后,借助C型臂X线机观察患者骨折端情况,在确定无外展以及旋转等移位后,利用穿刺针针将富血小板血浆注入髋关节骨折断端处,期间至少3侧以上得到注射)。比较三组手术指标、骨折愈合情况、髋关节功能。结果 相比空心钉固定组、FNS组,FNS+PRP组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较短(P<0.05);FNS+PRP组术后1、3、6、12个月Fernandez-Esteve骨痂评分、Harris评分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老年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与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分成两组,A组52例,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B组30例,采用全髋关节置换。随访6年,按Harris评分标准评定手术疗效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术后1年两组疗效没有明显差别,手术4年以后B组疗效优于A组,两组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或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早期临床效果基本相同,但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后期疗效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腹直肌外侧及改良Stoppa两种入路方式治疗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其相关性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7年7月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44例髋臼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不同入路分为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组(22例)和改良Stoppa切口入路组(22例)。其中经腹直肌外侧入路组:男性12例,女性10例;年龄25~56岁,平均45. 2岁;骨折Judet-Letournel分型:简单型骨折12例,复杂型骨折10例;致伤原因:坠落伤6例,重物砸伤7例,道路交通伤9例。改良Stoppa入路组:男性11例,女性11例;年龄27~59岁,平均47. 5岁;骨折Judet-Letournel分型:简单型骨折13例,复杂型骨折9例;致伤原因:坠落伤6例,重物砸伤8例,道路交通伤8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如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手术显露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骨折复位质量)等差异。结果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组和改良Stoppa切口入路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16. 7±2. 6)分和(17. 2±2. 4)分;手术显露时间为(18. 0±3. 5) min和(17. 2±4. 0) mi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628. 4±25. 9) m L,显著低于改良Stoppa切口入路组(736. 8±37. 1) m L(P <0. 05);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组和改良Stoppa切口入路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 09%和36. 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骨折复位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的性别及手术入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而年龄、骨折类型、手术时机、复位质量及有无异位骨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分析发现骨折类型、复位质量及手术时机是影响术后患者临床疗效的独立因素(P <0. 05)。结论两种前入路手术方式治疗髋臼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相近的情况下,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术中围术期指标更优,医师应尽力做到解剖复位,帮助髋臼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股骨颈系统(femoral neck system, FNS)在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中与空心螺钉(cannulated compression screw, CCS)相比的优缺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2022年6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创伤急诊外科收治的62例PauwelsⅢ型股骨颈骨折患者。男性41例,女性21例;年龄28~61岁,平均46.4岁;道路交通伤26例,高处坠落伤19例,摔伤17例。按手术方法分为FNS组(33例)与CCS组(29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受伤至手术时间、手术时间、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髋关节Harris评分、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负重时间、股骨颈短缩长度、颈干角变化(术后即刻与末次随访时的差异)及有无股骨头坏死、骨不连、内固定失效、退钉等。结果 患者均获得12~18(平均14.5)个月随访,无失访病例。FNS组患者手术时间(37.1±5.8)min及透视次数(20.1±7.2)次显著少于CCS组[(42.3±4.9)min,(31.1±7.1)次,P<0.001],术中出血量(53.5±10.8)mL多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后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经验.方法 2002年10月-2005年1月收治的199例(207髋)初次全髋置换,其中46例(46髋)为股骨颈骨折患者,新鲜骨折31髋,陈旧性骨折15髋.采用后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观察股骨颈骨折置换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功能恢复和评分情况.结果 随访时间14~26个月,平均17.2个月.随访期间最后一次Harris评分:新鲜股骨颈骨折患者(84.1±8.6)分,陈旧性股骨颈骨折患者评分(85.8 ±7.6)分.所有患者术后X线片未见明显假体位置不良.新鲜和陈旧股骨颈骨折的手术切口、手术时间、出血量、引流量、住院天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鲜和陈旧性股骨颈骨折组各有1例患者脱位.结论 后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及并发症少和功能恢复快的特点,对于股骨颈骨折患者不仅能获得良好的髋关节功能,且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后外侧倒"L"形入路治疗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疗效及体会。方法笔者自2010年1月~2013年8月对24例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采用后外侧倒"L"形入路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男性17例,女性7例;年龄21~62岁,平均43岁。左侧14例,右侧10例。致伤原因:道路交通伤13例,高处坠落伤11例。患者术前行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CT平扫加三维重建,部分行膝关节MRI检查。结果24例均获得随访6~29个月,平均16.9个月。末次随访时采用美国膝关节外科学会(HSS)评分评定膝关节功能:优18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91.67%。全部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至末次随访时无创伤性关节炎发生,膝关节活动度100°~130°。结论采用后外侧倒"L"形切口治疗累及胫骨平台后外侧骨折的临床效果优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老年股骨颈骨折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和双极股骨头置换的临床疗效并进行比较。方法:2005-07-2010-01共62例65岁以上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及双极股骨头置换术。分别对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疼痛、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手术后不同时期髋关节Harri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术后随访4.2-5.5年,平均4.8年。全髋关节置换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高于双极股骨头置换组(P〈0.05),两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疼痛、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差异,随访6、12、24个月时两组间Harris评分无差异,随访3年及4年时全髋关节置换组Harris评分优于双极股骨头置换组。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及双极股骨头置换均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全髋关节置换远期效果优于双极股骨头置换。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青年股骨近端长段粉碎性骨折采用第三代Gamma钉治疗的效果及对尖顶距的影响。方法安阳市人民医院2014年1月—2017年5月收治81例青年股骨近端长段粉碎性骨折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43例患者通过第三代Gamma钉治疗(研究组),38例患者予以动力髋螺钉解剖锁定钢板固定术治疗(对照组)。研究组中,男性23例,女性20例;年龄:23~41岁,平均31. 25岁;骨折原因:道路交通伤21例,高处坠落伤11例,摔伤9例,其他2例。对照组中,男性20例,女性18例;年龄22~41岁,平均31. 22岁;骨折原因:道路交通伤19例,高处坠落伤10例,摔伤6例,其他3例。对比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以及尖顶距。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 65%,低于对照组的21. 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术后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尖顶距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通过第三代Gamma钉治疗青年股骨近端长段粉碎性骨折并发症少,可促进骨折愈合,且髋关节功能预后及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20.
双极头与全髋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比较双极股骨头和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1993年8月-2001年12月采用双极股骨头或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治疗老年股骨颈头下型或经颈型骨折48例,年龄60—85岁,平均70.8岁。18例采用双极股骨头置换,30例采用全髋关节置换。结果 2例死亡(与手术无关),l例失访。余45例平均随访时间为5年2个月,无一例切口感染和髋关节脱位。全髋置换组髋部和大腿疼痛的发生率为3%(1/29),低于股骨头置换组的发生率(4/16)。结论 股骨头置换仅适用于身体虚弱的高龄患者,而全髋关节置换适用于多数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