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灶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分化型甲状腺癌并远处转移患者接受多次大剂量131I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45例分化型甲状腺癌并远处转移患者,根据甲状腺癌转移部位给予患者每次口服131I(370—740)×10^7Bq,分2~8次用药,每2次间隔4~12个月;治疗后4—6个月,采用131I全身显像和血清甲状腺球蛋白评价治疗效果。结果:45例中临床治愈15例,有效26例,无效4例。结论:多次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转移灶疗效佳,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2.
甲状腺癌原发灶应以手术切除为首选疗法,但对不能或难以手术的淋巴腺、隐匿转移、肺和骨转移灶宜用131I治疗。近几年,我科使用131I治疗术后的甲状腺癌病人68例,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在接受此类患者治疗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患者在接受放射性核素治疗的过程中易产生并发症;②接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131I清除残留甲状腺组织(简称清甲)治疗对患者短期内甲状旁腺功能的影响.方法 DTC患者共27例,术后行B超检测残留甲状腺大小.术后1个月均给予1311 100 mci进行清甲治疗.治疗前1d、治疗后3个月分别空腹采血检测甲状旁腺激素(PTH)、血清钙和磷水平,并询问患者是否有手足抽搐、四肢麻木或感觉异常等.将患者分为全切组(A组,16例残留甲状腺最大径大于或等于1 cm)和次全切组(B组,11例,残留甲状腺最大径小于1 cm).将27例患者的血PTH、钙和磷在治疗前、后进行比较,并将A、B组的血PTH、钙和磷在治疗前、后进行比较.结果 27例患者清甲治疗后PTH水平(1.76±0.93) pmol/L较治疗前(2.31±1.22) pmol/L下降(t=2.69,P=0.012),血钙、磷水平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一例患者清甲治疗后出现手足抽搐、四肢麻木等低钙血症表现.A、B组的PTH、血钙、血磷在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比较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7例患者清甲治疗后PTH水平较治疗前下降者19例,其中,A组11例(68.75%),B组8例(72.7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049,P=0.824).结论 131I治疗可导致DTC患者短期内PTH水平降低,这种变化与残留甲状腺组织多少无关,且一般不会引发低钙血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清甲治疗后131I全身显像(131I-WBS)与甲状腺球蛋白(Tg)检测结果的相关性,为判定甲状腺癌的复发及转移提供参考指标.方法:596例DTC患者,均行甲状腺部分切除术及131I清甲治疗,术后常规服用甲状腺激素进行替代治疗.首先检测血清中Tg水平,然后给予患者诊断剂量131 I...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治疗剂量条件下,滤泡状甲状腺癌转移灶的131I代谢规律。方法:采用γ照相机对滤泡状甲状腺癌患者癌转移灶行1~8d、16d、24d的图像采集,观察转移灶内每个象素放射性计数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并通过曲线拟合求解代谢参数。结果:滤泡状甲状腺癌转移灶131I代谢均呈单指数代谢规律。分化型滤泡状甲状腺癌不同部位的骨转移灶代谢速率相近;不同器官(肺、骨)的转移灶代谢速率有差异,骨转移灶快于肺转移灶。低分化的滤泡状甲状腺癌转移灶131I代谢速率快,主要表现为生物代谢。结论:转移灶的131I代谢速率能够反映病灶的生物学特性,是定量研究甲状腺癌转移灶较好的指标;也可作为病灶治疗疗效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残留组织和转移灶4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残留组织和转移灶41例分析施荣虎沈友谋(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核医学科南宁530021)131I治疗不能手术切除而具有吸131I功能的甲状腺癌残留组织和转移灶与放疗相比,具有靶组织得到辐射剂量大,有效破坏和抑制残留癌组织及...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老年分化型甲状腺癌(DTC)肺转移的131 I治疗效果及主要影响因素与非老年人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在南通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核医学科进行131I治疗的38例DTC肺转移患者,将其分为老年组17例和非老年组21例,采用胸部CT、131I显像及Tg变化综合判断131I治疗效果差异,并对可能影响131I治疗DTC肺转移效果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老年组与非老年组比较:131I治疗有效率老年组为9例(52.9%),非老年组为18例(85.7%,P=0.0364,P<0.05),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主要影响因素分析:合并其他脏器远处转移(P =0.0126)及肺病灶类型(P=0.0211),均P<0.05,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性别(P=0.8634)、肿瘤病理分类(P =0.6475)及颈部淋巴结转移(P =0.9177),均P>0.05,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老年DTC肺转移的131I治疗效果不及非老年,其主要影响因素与非老年略有差异,但其仍不失为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131)I治疗甲状腺癌肺转移肝显影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状腺癌肺转移经Ⅰ治疗后,再次用放射性Ⅰ全身γ照像时肝脏显影,国内尚属罕见,现报告如下。患者,女,31岁。颈部肿块3年,声音嘶哑1个月。诊断为甲状腺癌并淋巴结转移,行姑息性甲状腺癌切除术,病理证实为甲状腺乳头状腺癌。术后半月,X线片发现甲状腺癌双肺转移,应用Ⅰ治疗。先口服Ⅰ3.7GBq(100mCi)清除  相似文献   

9.
131Ⅰ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合并远处转移的疗效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分析131Ⅰ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合并远处转移患者的疗效和影响因素.方法152例DTC合并远端转移灶患者,经131Ⅰ清甲治疗后,133例患者接受了131Ⅰ阶段性长期治疗,平均剂量(172.3±22.4)mCi/次(1 mCi=37 MBq),131Ⅰ人均治疗(8.31±5.2)次,间隔(127±26)d,其余因转移灶不摄取131Ⅰ或其他并发症放弃131Ⅰ治疗.随访期1~10年.结果经131Ⅰ治疗后,37例(24.3%)治愈,82例病情好转或控制,总有效率为78.2%,其余无效或恶化.影响131Ⅰ疗效的主要因素包括转移灶的性质和部位、患者的年龄和131Ⅰ治疗的副反应.结论131Ⅰ是治疗DTC合并远处转移的有效手段,早期发现转移灶及控制131Ⅰ治疗的副反应是该治疗方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131Ⅰ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合并远处转移患者的疗效和影响因素.方法152例DTC合并远端转移灶患者,经131Ⅰ清甲治疗后,133例患者接受了131Ⅰ阶段性长期治疗,平均剂量(172.3±22.4)mCi/次(1 mCi=37 MBq),131Ⅰ人均治疗(8.31±5.2)次,间隔(127±26)d,其余因转移灶不摄取131Ⅰ或其他并发症放弃131Ⅰ治疗.随访期1~10年.结果经131Ⅰ治疗后,37例(24.3%)治愈,82例病情好转或控制,总有效率为78.2%,其余无效或恶化.影响131Ⅰ疗效的主要因素包括转移灶的性质和部位、患者的年龄和131Ⅰ治疗的副反应.结论131Ⅰ是治疗DTC合并远处转移的有效手段,早期发现转移灶及控制131Ⅰ治疗的副反应是该治疗方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放射性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时辐射对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9例多次行131I治疗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累积剂量18.5~74.0 GBq)纳入研究对象,收集其治疗前及治疗后4个月时血细胞情况、肝肾功能指标及唾液腺ECT显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131I治疗后白细胞及血小板数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但仍在正常范围内;红细胞数量略增高(P〉0.05),淋巴细胞数量略有减低(P〉0.05);(2)^131I治疗前后患者肝肾功能指标ALT、AST、BUN、SCREA、ALP无明显变化;(3)^131I治疗后患者双侧腮腺分泌及排泄功能减低(P〈0.05),双侧颌下腺分泌及排泄功能略下降(P〉0.05)。结论:高分化甲状腺癌的131I治疗对各系统不同程度的损伤是存在的,但绝大多数损伤是轻微的,不会带来临床恶性事件。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性分析放射性碘(^131I)治疗儿童和青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的特点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首次接受^131I治疗时年龄≤21岁(5~21岁)DTC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20例患者中,乳头状癌18例,滤泡状癌2例;单纯淋巴结转移7例,肺转移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131I清除剩余甲状腺治疗;根据患者年龄、病情、转移灶位置以及病灶摄取^131I的程度等调整转移灶的^131I治疗剂量。以^131I全身显像、^18F-FDG肿瘤显像及血清甲状腺球蛋白及其抗体水平评价疗效,同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48.50个月(6~110月),患者生存率为100%。20例患者中,病灶消除13例,好转或稳定5例,无效或进展2例。7例单纯淋巴结转移患者消除4例,8例肺转移患者消除4例。随访期间未发生肺纤维化、继发肿瘤及生长发育异常等不良事件。结论对于儿童和青少年DTC患者(尤其是已发生转移的患者),^131I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大剂量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及合并甲状腺外转移患者的疗效。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了197例DTC术后患者,清除甲状腺组织(简称"清甲")治疗69例,转移灶治疗128例。给药剂量:①清甲治疗组:常规给予131I3.7GBq清甲并辅以甲状腺素抑制治疗;②转移灶治疗组:首次清甲治疗后6个月,治疗淋巴结转移灶患者平均给予131I4.44GBq,治疗远处转移灶患者平均给予131I6.48GBq;并都辅以甲状腺素抑制治疗。以Tg,TgAb,颈部超声,肺部X-线,131I全身显像结果综合判定疗效。结果:清甲治疗组完全清除64例,完全清除率为92.8%(64/69);转移癌治疗组的治愈率57.8%(74/128)。结论:DTC术后行131I治疗,并辅甲状腺素抑制治疗疗效显著;淋巴结转移者的疗效高于远处转移者。  相似文献   

14.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thyroid cancer (MTC) was routinely treated with a small dose of ^131I before 1989. After that we have been switched to multiple courses of large dose ^131I therapy. In this paper, the therapeutic result and its effect, in particular on bone marrow depression, pulmonary,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辅以术后放射碘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01例甲状腺癌病史分析,采取临床路径模式进行护理,监测病人术前身体状况,观察术后及放射碘治疗并发症,给予相应预防及治疗并提出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3%,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健康相关行为比较,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癌患者在围术期采取临床路径模式进行护理,可有效减少护理相关并发症,并有利于建立良好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131I-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对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比较9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31I治疗后同时进行131I-WBS和131I-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100次)与单纯进行131I-WBS(80次)时的病灶诊断的优缺点。所有结果均通过病理、其他影像检查和临床随访予以证实。结果同时进行131I-WBS和131I-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80例次,均得到局部病变的三维图像,可以直观病变形态、体积、摄取程度,准确病变定位,并了解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只行单纯131I-WBS全身显像的100例次能明确判断病变部位的病例只有42例。两种显像方法检出的病例数差异显著(χ2=28.34,P〈0.01)。结论 131I-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弥补了单纯131I-WBS全身显像存在平面显像的局限性,对提高DTC诊断正确率、指导治疗方案的调整具有重要影响,将在DTC的诊治上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腺叶切除不完全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实施放射性碘(^131I)清除甲状腺组织(清甲)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DTC术后接受^131I清甲治疗的10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甲状腺平面显像结果分为腺叶切除不完全组(n=33)和腺叶切除完全组(n=70)。首次^131I清甲剂量为1.11~3.7GBq(30—100mCi)。3~6个月后复查并评估清甲效果:若诊断剂量^131I全身显像显示颈部无放射性摄取即认为清甲完全;若有放射性摄取,即认为清甲不完全,需再次行^131I清甲治疗,定期随访复查清甲效果。结果实施3次清甲治疗的成功率,腺叶切除完全组分别为61.43%、88.89%和100%,腺叶切除不完全组分别为21.21%、46.15%和78.57%。统计学分析表明,腺叶切除完全组的第1、2次清甲疗效与腺叶切除不完全组的第2、3次清甲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甲状腺腺叶切除不完全的DTC患者,实施^131I治疗的一次清甲成功率较低,但经2—3次治疗后同样可达到较高的清甲疗效。尤其适用于再次手术可能会导致严重的手术并发症或拒绝再次手术的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分化型甲状腺癌伴远处转移患者接受多次小剂量131Ⅰ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其不良反应。方法常规给予患者每次口服131Ⅰ30mCi,两次治疗间隔6个月。根据131Ⅰ全身显像、血甲状腺球蛋白(Tg)水平判断治疗效果;观察治疗后血常规及甲状旁腺素(PTH)的变化。结果32例甲状腺癌伴远处转移患者治愈21例(65.6%),有效10例(31.3%),无效1例(3.1%);131Ⅰ治疗后无1例出现血细胞减少,无PTH降低。结论采用131Ⅰ多次小剂量治疗甲状腺癌转移灶疗效好,不良反应小,还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 DTC)术后伴残留/复发转移性淋巴结的18F-FDG PET/CT和131I显像特点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131I治疗效果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分析DTC术后伴残留/复发转移性淋巴结、并在131I治疗前行18F-FDG PET/CT显像和131I治疗后扫描(131I-WBS)患者,根据2种显像结果将转移淋巴结分为18F-FDG PET/CT阳性(18F+)和阴性(18F-)组,以及131I-WBS阳性(131I+)和阴性(131I-)组。采用2015 ATA指南将131I治疗疗效分为疗效满意(excellent response, ER)组和非ER组。采用卡方检验和非参数检验进行数据比较,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131I治疗前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stimulated thyroglobulin, sTg)对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结果纳入DTC术后伴残留/复发转移性淋巴结患者80例,其中男28例、女52例,年龄(43.25±13.59)岁。18F+和18F-患者分别为64(80.0%)和16(20.0%)例;131I+和131I-患者分别为29(36.3%)和51(63.7%)例。18F+和131I-患者多伴原发灶BRAF基因突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67、11.025,P=0.039、0.001)。DTC术后转移淋巴结131I治疗后,ER和非ER组患者分别为14/80(17.5%)和66/80(82.5%),与ER组比较,非ER组淋巴结转移患者往往表现为18F+和131I-,且sTg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45、13.152,Z=-3.141,P=0.047、<0.001、0.002)。sTg预测131I治疗效果的最佳阈值为23.52μg/L、曲线下面积为0.793(95%CI: 0.68~0.88)、灵敏度为85.7%、特异度为72.7%。结论DTC术后FDG代谢增高、131I摄取不佳的残留/复发转移性淋巴结多见于原发灶伴BRAF基因突变的患者;FDG和131I这种代谢特点、BRAF基因突变以及高sTg血症是DTC残留/复发转移性淋巴结131I治疗效果欠佳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