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头穴不同留针时间治疗小儿脑性瘫痪对照观察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袁青  王琴玉  靳瑞 《中国针灸》2006,26(3):209-211
目的:观察头穴不同留针时间治疗脑性瘫痪的疗效差异。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设计厦靳三针疗法,进行头针留针1小时与30分钟治疗脑性瘫痪的疗效对比观察。结果:经治2个月后,留针1小时组对运动功能的改善优于留针30分钟组。结论:延长头针留针时间以达到足够刺激量是针刺治疗脑瘫取得较好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头针治疗小儿脑性瘫痪文献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头针疗法在小儿脑性瘫痪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主要有焦氏头针、汤氏头针、靳氏头针以及林氏头针等流派。本文对近年来发表的文献进行整理,对各头针体系穴位构成的理论基础及其应用特点进行了探讨。发现:(1)穴区分布与构成所依据的理论有中医藏象,以及现代医学脑功能定位与神经生理学理论之差异。(2)不同流派配穴理论、进针层次、行针手法、留针时间等各有特点。(3)在头针体系的选择方面,总体表现出以某一流派为主的特点,但也有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组合应用的情况。为提高小儿脑性瘫痪领域头针临床水平,使其应用更趋规范,在临床研究中亟需通过严格的科研设计,对不同头针体系的组合应用模式、施术方案等进行比较观察。  相似文献   

3.
头针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头针治疗小儿脑性瘫痪,能够减轻患儿的运动障碍,纠正患儿的异常运动模式,缓解肌肉痉挛,提高患儿的智力水平,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刺血通经健脑法治疗脑性瘫痪21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焕荣 《中医杂志》2000,41(10):604-605
以刺血通经健脑法治疗脑性瘫痪210例,并与传统针法组110例,及穴位注射组90例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7%,明显优于传统针法组的69.1%及穴位注射组的41.1%,差异有显著性(P均〈0.01)。  相似文献   

5.
半刺法治疗小儿脑性瘫痪2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余伯亮 《中国针灸》1999,19(2):79-80
小儿脑性瘫痪是由于小儿在出生前或出生过程中或出生后,由于种种原因造成脑组织缺氧而致脑发育不全出现的一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中枢性瘫痪,常伴有手足徐动症、舞蹈样动作、肌阵挛等。因脑损害不一定限于脑的某一部分,所以患者多伴有神经和精神改变,常表现有语言、...  相似文献   

6.
头针结合鲍巴斯疗法治疗小儿脑性瘫痪8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头针结合Bobath疗法治疗小儿脑性瘫痪 80例 ,疗程 2个月。结果 :显效 5 3例 ,占66 2 5 % ;有效 1 5例 ,占 1 8 75 % ;总有效率 85 % ;1~ 5岁脑瘫患儿总有效率显著高于 5 +~ 1 4岁 (P <0 .0 1 )表明脑性瘫痪患者年龄越小 ,治疗效果越好。头针结合Bobath疗法可以提高康复疗效 ,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性瘫痪患儿早期治疗的有效手段。方法:以“靳三针”,推拿为主,配合穴位注射及口服中成药治疗7岁以下脑瘫患儿83例。结果:显效19例,有效48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80.7%。在年龄方面,3岁以下患儿较3岁以上疗效好,且疗程越长。疗效越好,就脑瘫类型而言,痉挛型和肌张力低型较混合型和手足徐动型疗效好。  相似文献   

8.
头针为主治疗小儿脑性瘫痪21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2  
刘振寰  张宏雁 《中国针灸》1999,19(11):651-652
以头针为主治疗小儿脑瘫210 例,疗程3 个月。结果显效82 例,占39-1 % ;有效67 例,占31-9% ;总有效率71-0% 。1 ~3 岁脑瘫患儿总有效率显著高于3+ ~7 岁组( P< 0-01) ,表明年龄越小效果越好。治疗后患儿甲襞微循环显著改善,表现为微血管数目增多,管袢痉挛解除,血流速度增快,红细胞聚集消失。  相似文献   

9.
头针治疗小儿脑性瘫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骅 《上海针灸杂志》1993,12(4):150-150
小儿脑瘫是由于出生前后或出生过程中多种原因造成脑部病变而引起的运动功能障碍,多伴神经精神改变,语言、视力、听力和智力障碍,属祖国医学“五迟”“五软”“五硬”范畴。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发现头皮针对小儿脑瘫确有较明显疗效。现将头皮针治疗脑瘫18例总结如下。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10.
头脊针治疗小儿脑性瘫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媛 《河南中医》1997,17(1):38-38
头脊针治疗小儿脑性瘫痪刘媛黄委会黄河中心医院(450003主题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针灸疗法头针疗法小儿脑性瘫痪,简称“小儿脑瘫”,又称“脑性麻痹”。系指小儿脑部在发育完成之前,在胎儿期或婴儿早期因某种原因使尚未成熟的大脑受到损伤所留下来的后遗症。也可...  相似文献   

11.
靳三针治疗中风后偏瘫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颖  韩为  郭铁 《上海针灸杂志》2010,29(10):638-640
目的观察靳三针治疗中风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功能综合评定(FCA)量表的变化。方法收集80例合格受试患者,平均入选靳三针组和康复组。于治疗前、治疗后14d及28d评定NDS、ADL、FCA评分。结果靳三针组治疗后14d及28d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康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靳三针治疗中风后偏瘫效果良好,远期疗效较近期疗效增加;靳三针治疗效果优于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2.
针灸推拿为主治疗小儿脑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针灸、推拿为主治疗小儿脑瘫的疗效。方法运用针灸、推拿、指导训练三合一方法治疗小儿脑瘫42例,并设立对照组22例,采用肌注脑活素、体外反搏、导平仪治疗与训练。结果与结论5—10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0%,对照组总有效率73%。针灸推拿为主治疗小儿脑瘫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针刺配合推拿治疗小儿脑瘫29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针刺配合推拿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29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4例采用针刺配合推拿治疗,对照组15例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7%,对照组为6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针刺配合推拿对小儿脑瘫的治疗效果优于西医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4.
杨东梅 《中医杂志》2012,53(8):676-677,707
目的 观察针刺解溪穴配合Bobath法治疗痉挛型脑瘫尖足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6例患儿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46例,两组均采用Bobath法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配合针刺解溪穴.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采用关节角度测量仪测量两组患儿左右踝关节被动背屈角度.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后左右踝关节被动背屈角度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儿治疗后比较,左右踝关节被动背屈角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针刺解溪穴配合Bobath法可有效改善痉挛型脑瘫尖足患儿的踝关节被动背屈角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纳甲法针刺联合语言训练治疗脑瘫合并语言发育迟缓的临床疗效。方法156例脑瘫合并语言发育迟缓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78例。对照组行语言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子午流注纳甲法针刺。观察两组治疗前后S-S语言发育迟缓检查法(S-S法)评分、盖泽尔发育量表(GDS)评分、语言发育商(DQ)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S-S语言理解、表达能力评分及GDS中个人社交行为、大运动行为、适应行为、精细动作行为评分和语言DQ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2.3%)显著高于对照组(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午流注纳甲法针刺联合语言训练可显著提高脑瘫语言发育迟缓患者语言理解、表达能力,促进语言及整体发育,提升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筋结点合谷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的疗效。方法将36例痉挛型脑瘫患者根据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进行配对,治疗组采用筋结点合谷刺,对照组采用经穴速刺,两组均进行康复训练。治疗3个月后使用改良Ashworth分级和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88)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对两组患者治疗后改良Ashworth分级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治疗组在改善患者痉挛方面优于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粗大运动功能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表明治疗组在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筋结点合谷刺配合康复训练能够很好地改善痉挛状态,促进脑瘫患者运动功能发育。  相似文献   

17.
头针为主治疗小儿脑性瘫痪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察运用头针为主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5例患者采用头针、理疗、输液治疗和家长配合引导式训练。结果 基本恢复4例,显效21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为88.89%。且病程越短,疗程越长,效果越好。结论 头针、理疗、输液等综合治疗小儿脑瘫,能使患儿临床症状、体征、智能等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功能训练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脑性瘫痪患儿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灸配合功能训练,针灸治疗采用头针加体针,对照组行单纯功能训练。比较治疗前后患儿运动功能的评分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优于对照组的73.3%(P〈0.25);治疗组治疗前后运动功能评分别为36.86±7.45、65.91±10.5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前后评分差值29.05±5.32明显高于对照组14.27±3.61(P〈0.01)。结论:针灸配合功能训练治疗对脑性瘫痪患儿运动功能改善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和整理近10年针灸治疗痉挛型脑瘫临床应用现状,为临床治疗方法和穴位选择,以及临床研究设计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检索Web of Science、Science Direct、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医学数据库、生物医学等数据库中已发表的关于针灸治疗痉挛型脑瘫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相关文献,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整理资料,评价文献质量,提取数据,分析整理。结果:根据检索策略,最终纳入文献65篇,针灸治疗痉挛型脑瘫的方法以针灸疗法+康复疗法为主,结合或未结合其他疗法。头针使用率高,常头针、体针并用。头针使用中以焦氏头针、靳氏头针和标准头穴线多用。体针取穴以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阴脾经、手阳明大肠经、足太阳膀胱经及督脉的所属经穴使用最多,使用频率最高的腧穴依次为足三里、三阴交、合谷、曲池、阳陵泉、肩髃、百会等。观察疗程的设定各临床试验差异较大。疗效观察指标以粗大运动功能量表和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使用最多。结论:针灸治疗痉挛型脑瘫疗效肯定,但临床试验方案设计的诸多环节尚有欠缺,影响临床研究的可重复性和临床结论的准确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靳三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靳三针疗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中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4例缺血性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靳三针配合康复治疗组和康复对照组,在治疗前、治疗14 d后、治疗28 d后分别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和运动功能(四肢简化Fugl-Meyer)评分量表等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的NDS评分及FMA评分在治疗14 d与治疗前、治疗28 d与治疗14 d比较均有改善(P〈0.05);治疗28 d后,治疗组疗效更为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靳三针配合康复治疗与单纯康复治疗均能促进中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靳三针配合康复治疗更全面,疗效更显著,优于单纯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