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C—erbB—2表达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预后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凋亡蛋白抑制因子Livin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20例乳腺增生和10例乳腺癌旁组织(距癌组织≥4cm,组织学结构正常)标本中Livin的表达情况,并探讨Livin表达与乳腺癌各临床病理学参数间的关系.结果:Livin在乳腺癌旁正常组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Np73的表达与5年生存率、病理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等的关系.方法 选取临床病理资料完整并随访5年以上的83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Np73蛋白表达情况,用SPSS16.0软件统计分析△Np73表达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Np73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7.5%,在生存期≤5年的患者中△Np73阳性表达率82.1%,在生存期>5年的患者中阳性表达率60.0%;在淋巴结转移组中△Np73阳性表达率77.8%,在淋巴结无转移组中△Np73阳性表达率37.5%.结论 △Np73可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淋巴结转移中起一定的促进作用,△Np73蛋白可作为预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ΔNp73的表达与5年生存率、病理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等的关系。方法选取临床病理资料完整并随访5年以上的83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病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ΔNp73蛋白表达情况,用SPSS16.0软件统计分析ΔNp73表达对预后的影响。结果ΔNp73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7.5%,在生存期≤5年的患者中ΔNp73阳性表达率82.1%,在生存期>5年的患者中阳性表达率60.0%;在淋巴结转移组中ΔNp73阳性表达率77.8%,在淋巴结无转移组中ΔNp73阳性表达率37.5%。结论ΔNp73可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淋巴结转移中起一定的促进作用,ΔNp73蛋白可作为预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erbB-2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3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C-erbB-2的表达。结果 C-erbB-2在〉50岁与≤50岁年龄组表达率分别为72.0%和6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浸润性导管癌Ⅰ、Ⅱ、Ⅲ级中表达率分别为36.4%,66.7%,84.6%,在Ⅰ、Ⅱ级中明显低于Ⅲ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rbB-2在肿瘤直径〉2 cm组与≤2 cm组表达率分别为59.5%和7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淋巴结无转移组、转移组中表达率分别为69.4%,5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rbB-2的表达与乳腺癌的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与年龄、肿块直径及腋窝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C-erbB-2的检测可作为乳腺癌预后判断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Wang ZB  Zhao P  Liu M  Li XH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31):2171-2176
目的探寻生物标志物FHIT、Bcl-2、Bax对术后化疗的选择及化疗患者预后的提示作用。方法用HE及sP免疫组化染色法对10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作回顾性分析。研究生物标志物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表达与肿瘤生物学特点及患者无瘤生存时间和总体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各生物标志物的阳性率分别为FHIT73%,Bcl-250%,Bax34%,其中FHIT和Bcl-2的表达正相关(r=0.3290),FHIT和Bcl-2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负相关,分级越高,表达越低。FHIT和Bcl-2的阳性表达的患者无瘤生存时间和总体生存时间均长于阴性者。FHIT为阳性表达者,化疗后平均无瘤生存时间(56.8个月)长于FHIT阴性者(35.8个月),Bcl-2为阳性表达者,化疗后平均无瘤生存时间(54.8个月)长于Bcl-2阴性者(41.6个月),Bcl-2为阴性时,单独使用CAF的患者平均无瘤生存时间55个月和总体生存时间58.8个月均长于使用其他化疗方案的患者,其无瘤生存时间和总体生存时间分别为27个月和36个月。Bax表达与患者的预后无关。结论FHIT和Bcl-2的表达与患者的无瘤生存时间和总体生存时间相关。FHIT为阳性表达,患者化疗后无瘤生存时间较长,复发率较低。患者的Bcl-2为阴性时,单独使用CAF组比使用其他化疗方案组的患者的无瘤生存时间和总体生存时间更长,预后更好。  相似文献   

8.
乳腺导管内癌和浸润性导管癌中骨桥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正常乳腺组织、乳腺导管内癌和浸润性导管癌中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OPN在正常乳腺组织、乳腺导管内癌和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乳腺组织、乳腺导管内癌、浸润性导管癌OP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0/20)、20.0%(5/25)、43.1%(25/5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否家族史、不同年龄、不同原发肿瘤大小的浸润性导管癌患者间OPN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不同组织学分级、不同临床TNM分期、腋窝淋巴结转移与否患者间OPN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PN可能参与了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有利于乳腺癌的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erbB-2、p53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与预后关系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5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进行c-erbB-2、p53和ER、PR标记.结果5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c-erbB-2、p53阳性率分别为48.3%(28/58)、41.4%(24/58);其与细胞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P<0.05,P<0.025);并与ER、PR呈负相关(P<0.05).结论c-erbB-2、p53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乳腺癌预后不良的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D117蛋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ID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0例原发性IDC患者组织标本中CD117蛋白、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Her-2的表达情况,分析和评价乳腺癌相关临床病理因素(性别、年龄、TNM分期、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等)对IDC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CD117蛋白的表达与IDC组织学分级、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其表达随组织学分级增加而增加,并与ER(r=5.28,P=0.03)、PR(r=4.67,P=0.04)、HER2(r=6.21,P=0.02)的表达均呈正相关。结论 CD117蛋白的表达在IDC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检测是判断IDC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可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1.
以社区人群为研究对象,探讨了部分超重者的血液流变学特征。单因素分析显示,超重组的全血粘度(高切及低切)、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及血红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正常体重组(P<0.05),通过多元协方差分析调整血脂及血压等混杂变量后,体重与血液流变学之间的正相关关系不再具有显著性(P>0.05)。提示:超重者出现的“高粘滞综合征”可能与其所伴有的脂类代谢异常及血压升高有关,所以控制体重、降低血脂与血压对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2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分别在急性期及恢复期和16例陈旧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纤维蛋白原、血液流变学测定,并与正常组进行对照。发现三组的全血比粘度低切变率、高切变率及纤维蛋白原均较正常组明显增高,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且随病情的好转呈降低趋势。认为此检查对心肌梗塞的诊断、指导治疗及判定预后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100 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伴有高血压42 例,从耳鼻喉科角度对OSAS患者的局部表现及手术前后与高血压的相关性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OSAS可引起高血压,手术后血压可降至正常。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与冠心病(CHD)患者胆固醇、血液流变学的相关性及腹蛇抗栓酶(AHVAT)的治疗效果。方法:观察66 例CHD 患者血浆FG、胆固醇(CHO)及血浆粘度、低切变血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等血液流变学指标与60 例正常人对照。将66例CHD患者随机分为AHVAT治疗组32 例及肝素治疗组34 例,观察治疗前后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CHD组血浆FG、CHO、血浆粘度、低切变血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 0.01)。CHD组患者血浆FG 水平与CHO、血浆粘度、低切变血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呈直线相关(P< 0.05, P< 0.01)。用AHVAT治疗后上述指标明显下降(P< 0.05)。结论:血浆FG 升高与CHO 升高有关,血浆FG 升高可导致CHD患者血浆粘度、低切变血粘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的升高,用AHVAT 治疗可降低CHD患者血浆FG及CHO水平,从多方面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在早孕小鼠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探讨STAT3与胚泡植入的关系。方法取未孕动情期及孕1~8d的小鼠子宫做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图像处理系统,对STAT3在早孕小鼠子宫内膜的表达位置和强度进行检测。结果①STAT3主要分布于小鼠子宫内膜腔上皮、腺上皮和蜕膜细胞。②妊娠小鼠子宫内膜腔上皮和腺上皮中STAT3的表达随妊娠进行逐渐增强,孕4d呈强阳性表达,此后表达逐渐减弱;而蜕膜细胞的表达从孕5d开始逐渐增强。③未孕组小鼠子宫内膜中STAT3弱表达。结论①STAT3参与胚泡植入过程和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建立。②STAT3还可能参与了植入后胚泡滋养层的扩展、分化及子宫内膜蜕膜化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在早孕小鼠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探讨STAT3与胚泡植入的关系。方法取未孕动情期及孕1~8d的小鼠子宫做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图像处理系统,对STAT3在早孕小鼠子宫内膜的表达位置和强度进行检测。结果①STAT3主要分布于小鼠子宫内膜腔上皮、腺上皮和蜕膜细胞。②妊娠小鼠子宫内膜腔上皮和腺上皮中STAT3的表达随妊娠进行逐渐增强,孕4d呈强阳性表达,此后表达逐渐减弱;而蜕膜细胞的表达从孕5d开始逐渐增强。③未孕组小鼠子宫内膜中STAT3弱表达。结论①STAT3参与胚泡植入过程和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建立。②STAT3还可能参与了植入后胚泡滋养层的扩展、分化及子宫内膜蜕膜化反应。  相似文献   

17.
女性更年期抑郁症心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对女性更年期抑郁症进行心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95例女性更年期抑郁症患者,进行抑郁评级,并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干预组48例。对照组只给予抗抑郁药物治疗,而干预组在药物治疗同时给予心理干预,10周后二者再进行疗效对比。结果干预组痊愈24例、显效16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97.92%。对照组痊愈11例、显效10例、有效14例,总有效率74.47%。经秩和检验,T=2759.00,P〈0.001,干预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心理干预对女性更年期抑郁症患者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趺阳脉候胃病及其与胃脘痛虚实辨证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胃病组、健康人组、心血管病组及肾病组受检者右侧趺阳脉脉图进行观测分析,并将胃脘痛虚实证型的趺阳脉脉图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胃病组趺阳脉脉图参数主波幅h1,舒张期脉图面积Sd、脉图总面积St、上升速度V1均明显低于其余3组(P<0.01),且其余3组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趺阳脉能候胃病,且具有相对特异性;胃脘痛虚证组趺阳脉脉图参数h1、Sd、St、V1均明显低于实证组(P<0.01),表明趺阳脉能辨胃病之虚实,候胃气之强弱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激素替代治疗对绝经妇女的糖代谢紊乱和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选择绝经妇女21例,予倍美力0.625mg,每天1次,安宫黄体酮片4mg,每天1次,给药前及治疗后6个月分别检测空腹血糖(FBS)、餐后2h血糖(PBS)、空腹胰岛素(FINS)、胆固醇(TC)、促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等,治疗前后比较,并与正常育龄妇女20例相比较,结果:经激素替代治疗后,患者性激素水平恢复正常,FBS、PBS、FINS、TC、IRI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但胰岛素敏感状态未见改善。结论:绝经妇女经适当的激素替代治疗后,可改善糖、脂代谢紊乱和减轻胰岛素抵抗,但胰岛素分泌状态没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0.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病人血液流变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3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病人(pH)和25例正常人血液流变学参数。发现pH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和血球压积均低于正常人。低切变率下全血粘度,肝功能Ⅰ级病人>Ⅱ级>Ⅲ级。近期出血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球压积和血沉方程K值明显低于无出血组和既往出血组。结果表明门静脉高压症病人全血粘度明显低于正常,且随肝功能受损程度而降低,当病人有近期出血时下降更为明显。临床上监测血液流变学多数,对判断pH肝功能损害程度和出血情况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