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内经》中气虚的概念及相关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检出了《内经》中有关气虚的所有条文,分析归纳出《内经》中的气虚涵义:①是指一身之气虚亏,属阴阳二气对等的皆不足;②是指以针刺泻法使气得散的一种状态;③是指个体的体质差异。据此推出气虚的基本概念:是一身之气不足及其推动、调节、防御、固摄等功能减退的病理状态,以体倦乏力、少气不足以息、防御和康复能力低下为主要临床表现,属阴阳二气对等的皆虚。气虚与精虚、血虚、津液亏虚同时并存时可合称为精气两虚、气血两虚、气津两亏,但一般不再统称为阴阳两虚。气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气虚包括阴虚、阳虚、阴阳两虚等,狭义的气虚是阴阳二气对等的皆虚。  相似文献   

2.
《内经》中阴虚概念及相关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检出了《内经》中有关阴虚的所有条文,梳理并归纳出《内经》中阴虚的涵义:①与阳气虚相对,是指阴气亏虚及其凉润、宁静等功能减退的病理状态;②与在外或在上之气的不足相对,是指在内或在下之气的不足;③与气属阳相对而指精虚。在此基础上结合临床应用实际,将阴虚的基本概念确定为:阴虚是指人体之阴气亏虚及其凉润、宁静、抑制等功能减退而表现为虚热内生或虚性亢奋的病理状态。目前临床应用的阴虚概念,是指阴气虚而非精虚、血虚或津液亏虚。阴阳两虚是阴气与阳气不对等的皆虚,它们都属于气虚的范畴。气阴两虚在理论上是悖论,不可再用于临床疾病的病机和证候的表述。  相似文献   

3.
袁景贤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16):565-565
中医论病,以虚、实为两大纲领,故虚劳病在中医书中是一个极其重要而广泛的病证。一般分为阳虚和阴虚,气虚和血虚。从细分析又有五劳(肺劳、心劳、脾劳、肝劳、肾劳)、六极(筋极、骨极、血极、肉极、精极、气极)、七伤(阴寒、阳痿、里急、精漏、精少、精清、小便数)等,总之《内经》所说“精气夺则虚”,也是习惯所谓“积虚成损,积损成劳”。兹将现代的分类辨证法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老年性便秘是临床上的常见病之一。中医认为,此病是因人体气血阴阳亏虚或郁热内结而使大肠的传导功能失常所导致的,可分为气虚型老年性便秘、血虚型老年性便秘、阳虚型老年性便秘、阴虚型老年性便秘和郁热型老年性便秘。  相似文献   

5.
气血两虚证是指因饮食劳倦内伤、或久病不愈、或大病失血耗气、或机体素体禀赋不足导致元气不足,脏腑气血生化功能减退,尤其是中焦脾胃化源匮乏,气不生血而致气与血两方面亏损,气虚累积血虚,血虚导致气虚,出现神疲气短、头晕眼花、面白心悸等气血并亏的证候.本文将依据中医的辨证施治的理论对此疾病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6.
<正> 1.扶正固本的临床意义 扶正固本疗法是祖国医学虚者补之,强身抗邪的根本大法,《素局.阴阳应象大论》指出“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扶正固本疗法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一切虚劳,虚损性病证中。所谓“扶正”,即补诸不足,人体虚损不足诸证,类别很多,归纳起来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四类;“固本”指摄护阳、气、精、血、津液。扶正固本法即谋求“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之效。调  相似文献   

7.
发热是颅脑手术后常见并发症,除可明确病因的感染性发热,非感染因素亦可导致术后发热.此类发热在中医学可归于内伤发热,大体分为虚、实、情志因素3类.属虚者包括气虚、阳虚、血虚、阴虚,其基本病机为元气亏虚、阴血津液不足而生虚热;为属实者包括瘀血、浊积、邪毒等,其基本病机为血、痰、湿等壅遏体内,郁而化热;情志郁结也可化热.颅脑...  相似文献   

8.
肺血虚证,是肺气亏虚,气不生血,津液不足,生血物质减少所致止虚之谓。近年来,对肺血虚证的研究日趋活跃.已成为肺系学说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肺病的辩证论治,临床上多侧重于虚实两端,而虚证又以肺气虚,肺阳虚,肺阳虚为主,很少给予肺血虚的位置。清代名医唐容川在《血证论》中虽有论及,但缺乏系统的分析和探研。故笔者兹将所辑资料,结合临床体会,试将肺血虚的证治探讨如下。1病机任说人之一身,不外气血耶。从生理而言,一是肺主气,气生血。所谓“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之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  相似文献   

9.
目的运用信息熵关联度系数法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常见中医症状组合及其意义。方法运用信息熵关联度系数法,对通过临床采集的601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108个中医临床症状数据(未经事先辨证)进行分析。结果经对获得的慢性肾功能衰竭21个中医症状组合的初步诠释,发现存在有心气虚、脾气虚、脾胃气虚、肾阳虚、气阴两虚、肝气郁结、肝脾不调、肝胃不和、脾胃不和、津亏血虚、血虚阳虚、气虚湿阻、血瘀血虚、阳虚水停、热盛伤津等常见中医证候类型,涉及的病位类证候要素为心、脾、胃、肾、肝,病性类证候要素为气虚、阳虚、阴虚、血虚、津亏、气滞、气逆、湿阻、血瘀、水停、热(火)盛等。结论通过运用信息熵关联度系数分析方法对临床调查的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症状数据进行分析,所获取的症状组合可为提取该病的常见证候及证候要素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外邪与正气之战 中医讲“虚”,其实虚是指正气虚弱,一般长期病患者或营养吸收不足,免疫能力减退、体质衰弱者多见有虚症。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说明了当人体的抵抗力降低之后,外界的病毒细菌便会趁虚而入。而虚症中又可区分为气虚、血虚、阴虚等。气虚的病征是容易感冒,稍动便流汗,汗出后疲倦、呼吸短促、懒言、面色苍白、舌苔薄白等。气虚亦有不同部位之分,例如心气虚、脾气虚、肺气虚、肾气虚等,但凡是呼吸道疾病、皮肤疾患、鼻病及水液代谢异常.均属中医“肺脏”之范畴。  相似文献   

11.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系统性自身免疫病,主要累及外分泌腺。中医学中并无干燥综合征之病名,脉证合参,其大致相当于文献记载中的“燥症(内燥)”范畴,也有称其为“燥痹”。现代中医对燥证的认识较传统中医有所创新,其中认为燥证发病原因以阴津亏虚为本者不在少数。津血同源是中医学对津与血生理关系的高度概括。燥证发病的病理基础是阴津亏虚,津液的亏虚每每导致血液生化乏源,故临床上燥证每多夹杂血虚的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2.
中药提高AIDS患者免疫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艾滋病在我国已进入快速传播期,积极开展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中医学理论认为,艾滋病的病因不外“正虚”、“邪侵”两端。即邪毒入侵和精亏气虚;病机为脏腑虚损和气血津液失常;临床和实验研究已发现一批治疗艾滋病有效的中药,作用机理主要是抑制艾滋病病毒,调整免疫功能和控制机会性感染;其中以增强患者免疫功能最具有中医特色。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膝骨关节炎的中医辨证分型及与中医体质的关系。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对北京市三家医院586例50~74岁确诊为膝骨关节炎的女性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收集其四诊信息,并采用SPSS11.5软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采用王琦九种中医体质量表对586例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调查,分析九种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1)四诊信息经聚类分析后认为可以分为3个证型,即风寒湿痹型(141例),肾气亏虚型(386例)和痰瘀互阻型(59例)。(2)九种中医体质分布:平和质59例(10.1%),偏颇体质527例(89.9%)。偏颇体质中多见的体质为阳虚质160例(27.3%),气虚质157例(26.8%),阴虚质80例(13.7%)。(3)50~74岁女性膝骨关节炎风寒湿痹型与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显著相关;肾气亏虚型与平和质、气虚质、阴虚质显著相关;痰瘀互阻型与气虚质、阳虚质、痰湿质、血瘀质显著相关。结论:50~74岁女性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中医证型分为3类比较符合临床实际。偏颇体质以阳虚质、气虚质多见。50~74岁女性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体质以偏颇体质为多,从不同体质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来看,风寒湿痹型与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显著相关;肾气亏虚型与平和质、气虚质、阴虚质显著相关;痰瘀互阻型与气虚质、阳虚质、痰湿质、血瘀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4.
虚证是指人体在正气虚弱而邪气又不太盛时所表现出来的症候。根据虚证患者的临床表现可将其分为气虚、血虚、阴虚和阳虚四种类型,也就是中医学上所说的“四虚”。在临床上,虚证多见于久病体衰的慢性病人。根据中医“虚当补之”的理论,虚证患者可应用补益药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5.
四神丸加减治疗虚寒腰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认为“腰为肾之府”,腰痛的病因是外伤劳损,外感风寒湿热,并与脏腑经络有密切关系。虚寒腰痛主要是由于肾阳亏虚所致,尤以五更痛为甚者。四神丸方出《证治准绳》,原治五更泄泻。笔者临床上以该方加减治疗虚寒腰痛,有不同症状者,当随症加减,辨证施治。如气虚加黄芪、党参以补中益气;血虚者加枸杞子,以养阴补血,益精;阳虚者加肉桂、附子温补脾肾阳气;寒痹腰痛者加独活、桑寄生,以通利血脉而散寒止痛;气滞甚者加佛手、青皮,加强行气止痛功效。临床颇有验效。  相似文献   

16.
老年期抑郁症中医证候要素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期抑郁症中医证候要素特征以及与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自制“老年期抑郁症中医证候观察表”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100例60岁以上首次发作的抑郁症患者进行四诊资料的收集,并进行评定。结果老年期抑郁症证候要素以血虚、气郁和气虚为主。证候要素组合以3证组合最常见,3证组合中以血虚、气郁和气虚组合情况最多。结论老年期抑郁症病机复杂,属本虚标实,虚证以气血两虚为主,兼有髓亏,实证以气郁、血瘀为主,辨证病位在肝、脾、肾最为常见;证型以肝郁脾虚和肝郁肾虚多见。  相似文献   

17.
冠心病“本虚标虚”病机内涵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冠心病“本虚标虚”病机内涵探析黄惠勇导师:朱文锋(湖南中医学院诊断教研室410071)关键词冠心病,本虚标实,心气虚,胸痹,病机冠心病理属中医病名“胸痹、心痛”之范畴。中医内科学各版教材及有关论著所论其病机都以“本虚标实”为规范,其本虚言阴阳气血的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总结男性不育症的常见中医证候及证候要素.[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获取2002-2012年间发表的与男性不育症中医辨证相关的文献报道,建立数据库,通过频次分析,归纳、总结其常见中医证候与证候要素.[结果] 纳入分析的268篇文献中,涉及证候类型72种,出现总频次为431,频率在2%以上者为肾阳虚、肾精亏虚、肾阴虚、肾虚、湿热下注、脾肾两虚、阴虚、肾气虚、脾肾阳虚、气滞血瘀、气血亏虚、痰湿内蕴、瘀血阻滞、肝肾亏虚;经拆分证候后,获取证候要素34个,其中病位类14个,出现总频次为391,病性类20个,出现总频次为507,频率大于2%的分别为肾、脾、肝、下焦及阳虚、虚、阴虚、精亏、血瘀、湿热、气虚、气滞、血虚.[结论] 文献报道中有关男性不育症的证候类型名称较为繁杂,但从提取的数目相对少的证候要素可看出,该病的病位主要在肾、脾、肝及下焦,病性以阳虚、阴虚、精亏等虚损为主,但也有较高比例的血瘀、湿热等,并可与虚损兼夹出现.  相似文献   

19.
吴生波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23):146-146
病因及病机 气血不足:因年老体虚,脾胃功能不足,气血生化无源:气虚则大肠传导无力,血虚则津液枯竭,大肠失去濡润,而形成便秘。 阳虚寒凝:年老体弱,阳气不足,则阴寒内生,凝滞肠胃,致阳气不运,津液不行,肠道传导无力,形成便秘。  相似文献   

20.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病因学中常用的理论为“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 ,它出自《素问·评热病论》 ,是中医解释人体得病的理论依据 ,说明人体致病的因素是“其气必虚”。其中虚 ,历代医家多从正气虚而招致病邪的侵袭 ,导致疾病的发生 ,如张景岳在《类经》中说“邪必因虚而入” ,现行教材皆宗此说。然则此说并不全面 ,其理解只是致病因素的一个主要方面 ,要完全致病因素 ,应全面认识。邪之所凑的基本条件是在适当的条件下 ,邪气侵袭人体 ,影响人体正常的气血津液运行 ,阻滞脏腑经络的正常功能 ,致使机体全身或局部的阴阳偏盛偏衰 ,失其平衡而表现出病态。1 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