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68例CHF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予常规的抗心力衰竭治疗.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观察两组患者3个月治疗依从性和情绪变化情况.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焦虑和抑郁情绪评价.结果 治疗3个月后,心理护理组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SAS和SDS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能显著增强CHF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焦虑和抑郁状态,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中焦虑、抑郁障碍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共纳入318例患者,其中心内科住院168例CHF患者为观察组,门诊健康查体150人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住院情况。入院3天内均填写zung氏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分。随后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的发生情况,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性别,病程,心功能分级,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城市/农村等)。结果:评分结果显示,CHF组患者观察组SDS,SAS评分及焦虑,抑郁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女性患者、学历为初中以下的患者、来自农村地区的患者的SDS,SAS评分及焦虑,抑郁发生率均高于相应的对照组(P<0.05);不同心功能分级间的焦虑、抑郁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焦虑和抑郁障碍的发生率较一般人群显著升高。且女性、文化程度较低、农村患者、心功能较差者更易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抑郁和焦虑障碍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24例为观察组,100例健康老年体检者为对照组,进行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测试评分,并分析评分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不同影响因素的关系.结果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抑郁和焦虑障碍的标准分明显高于对照组,124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有38.7%存在抑郁障碍,35.5%存在焦虑障碍,女性、病程长、心功能症状重、农村地区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抑郁和焦虑障碍评分高.结论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和焦虑障碍,且影响因素多.临床可根据SDS、SAS进行评定抑郁和焦虑障碍,从而指导和进行综合性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心理评估技术对中学生HBsAg携带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并实施心理干预及评价干预效果。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某高级中学125例中学生HBsAg携带者(观察组)和125例健康中学生(对照组)进行焦虑及抑郁状况的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对观察组进行心理干预,并与干预前进行效果比较。结果:观察组SAS及SD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心理干预后,SAS及SDS评分和焦虑及抑郁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结论:中学生HBsAg携带者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和抑郁心理障碍,心理干预可使心理障碍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相似文献   

5.
Orem自护理论在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理能力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玲芳  陈务贤  梁榕  阮芳  李春蓉  韦正莉  李宏 《广西医学》2006,28(12):1988-1990
目的 探讨Orem自护理论对提高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自理能力的效果.方法 将符合标准的69例CHF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4例和对照组35例,实验组运用Orem自护理论进行自我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于入院时、干预后2周、干预后2月对两组患者的自理能力、焦虑、抑郁水平进行测评.结果 进行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ADL分值较对照组明显提高,SAS分值、SDS分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运用Orem 自护理论指导护士对CHF患者进行护理,可有效提高自理能力,减轻焦虑抑郁水平,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庄严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8):2181-2182,2189
目的:探讨负性情绪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为临床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对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测评,将结果与80例健康人进行比较。结果:①慢性心力衰竭患者SDS、SAS评分明显高于健康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慢性心力衰竭患者GSES评分明显低于健康人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GSES分与SDS、SAS具有负相关性(r=-0.342、-0.372;P<0.01)。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效能感较低,自我效能感低的患者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临床治疗中,应帮助患者提高自我效能感,以便更好地消除负性情绪,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7.
马向花 《吉林医学》2011,(29):6101-6102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理状况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3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而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接受认知行为干预,通过SAS和SD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SAS和SDS分值改变显著,且6 min步行距离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认知行为干预能明显改善CHF患者的心理状况,促进其心脏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伴有焦虑、抑郁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疗效。方法200例伴有焦虑、抑郁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 SAS)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评分、左室射血分数( LVEF),评估心功能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干预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LVEF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 <0.05),且干预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干预组心功能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治疗能改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及心功能情况,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综合心理治疗对乳腺癌化疗患者焦虑、抑郁及胃肠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48例乳腺癌化疗患者随机分对照组24例和心理干预组24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化疗方案,心理于预组同时配合综合心理治疗共2周.用症状自评量表评定患者精神症状.治疗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检测.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结果 乳腺癌患者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评分与正常人常模比较,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因子评分明显升高(P<0 01).心理干预组第3周(SDS)(21 2±3 7)SAS(13 6±5 8)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1),胃肠反应减轻.结论 乳腺癌患者存在明显的心理障碍,综合心理治疗可显著减低乳腺癌化疗患者焦虑,抑郁程度及胃肠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肺癌合并尘肺患者焦虑及抑郁的影响。方法将19例肺癌合并尘肺患者在常规三维适形放疗(three 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即:3D-CRT)的基础上加用护理干预技术,患者在治疗前、治疗结束时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即:SA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即:SDS)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全部患者治疗结束后SAS及SDS得分均明显降低,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合并尘肺患者存在明显的心理障碍,护理干预可显著减低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焦虑和抑郁状况及其危险因素,为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29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应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估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况,对数据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29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中有21.70%存在焦虑,23.26%存在抑郁。文化程度、家人支持与患者焦虑相关(P0.01);性别、文化程度、家人支持、医疗负担、纽约心功能分级与患者抑郁相关(P0.05);性别、文化程度与患者焦虑合并抑郁相关(P0.05)。结论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与多种因素有关。护理人员应加强评估并提供针对性的措施,预防和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伴抑郁患者抑郁情绪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伴抑郁诊断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心血管药物治疗,干预组则在常规心血管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心理干预,抑郁情绪严重者服用适量抗抑郁药物,疗程3个月。结果 (1)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抑郁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0.01);(2)治疗组(NYHA)心功能分级、LVEF比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结论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伴抑郁患者,心理干预能减轻抑郁情绪,进一步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3.
本文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48例心脏病伴各级心功能患者血浆ANF、EDLS、PRA、ATⅡ浓度,并与28例正常人作比较。结果表明:CHF患者血浆ANF、EDLS、PRA、ATⅡ浓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ANF、EDLS浓度随心衰严重程度加重而增加。血浆ANF、EDLS、ATⅡ浓度与血钠浓度呈明显负相关(r=-0.4253,p<0.01;r=-0.7886,P<0.001;r=-0.4331,P<0.01),ANF与EDLS浓度呈明显正相关(r=0.8408,P<0.001)。心衰纠正后,血浆ANF、EDLS、PRA、ATⅡ浓度明显降低,在原发病因中,以扩张型心肌病血浆ANF、EDLS含量最高,其次为风心病、冠心病,提示ANF、EDLS、RAS在CHF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监测血浆ANF、EDLS、PRA、ATⅡ不仅可以作为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而且也可以作为判断疗效及指导用药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朱秀兰 《西部医学》2012,24(3):507-508,511
目的观察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NYHA心功Ⅱ~Ⅳ级CHF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常规给予地高辛、速尿、卡托普利、倍他乐克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安体舒通20~40mg/d,连续用药12个月。用药前后分别进行多普勒超声心功能检查,定期测血压及行心电图、生化检查。结果两组有效率及死亡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多普勒超声心功能指标明显改善(P〈0.05),血K+无显著性增高(P〉0.05)。结论对CHF患者在常规治疗在基础上长期使用小剂量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治疗,安全有效,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非药物干预方法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抑郁症患者情绪改善的效果,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将76例慢性充血性心衰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8例,两组均给于治疗原发病,强心利尿等心衰常规治疗及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非药物干预(包括认知行为干预、支持疗法、放松疗法等),对照组给予心衰常规健康知识宣教,观察两组患者抑郁症状及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抑郁症状改善明显,LVEF升高均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非药物干预方法能有效缓解慢性心衰患者的抑郁状态,改善病人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避免药物治疗的副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衰住院患者焦虑抑郁共病的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连续性纳入2015年9月至2016年3月某三甲医院心内科住院的慢性心衰患者,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进行焦虑、抑郁评估。并对焦虑抑郁共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纳入的301例心衰患者中,存在焦虑者124例(41.2%),抑郁者177例(58.8%),焦虑抑郁共病者98例(32.6%)。单因素分析显示,女性、居住农村、家庭支持差、纽约心功能(NYHA)Ⅳ级、近一年心衰住院次数≥3次的心衰住院患者伴发焦虑可能性更大;家庭支持差、初等及以下学历、NYHA心功能Ⅳ级、偏瘦/正常的心衰住院患者伴发抑郁可能性更大;焦虑和抑制郁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Y=0.617,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焦虑和/或抑郁的患者中,女性患焦虑抑郁共病的风险是男性的2.045倍,NYHA心功能Ⅳ级患者是Ⅱ/Ⅲ级患者的1.955倍,过去一年心衰住院次数≥3次患者是1~2次患者的2.288倍。结论焦虑抑郁共病在心衰住院患者中患病率高,需要重视心衰患者尤其是高危者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快速型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各60例,入院后均接受正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口服胺碘酮,对照组口服心律平。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3%,对照组为68.3%。两组临床疗效及室上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改善情况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无一例因使用胺碘酮致心功能恶化。结论胺碘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的疗效和安全性优于心律平,可作为首选的抗心律失常药。  相似文献   

18.
评价左西孟旦(levosimendan)治疗老年性顽固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年龄大于65岁的老年充血性心衰患者267例,其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在Ⅲ级或Ⅳ级或介于二者之间、超声心动图证实左室射血分数(LvEF)≤40%、血NTpro-BNP≥1 000μg.L-1,经规范给予洋地黄和(或)米力农、多巴酚丁胺强心,呋塞米、氢氯噻嗪利尿,螺内酯拮抗醛固酮,ACE-Ⅰ类改善预后以及充分抗感染、限盐等纠正诱发因素等治疗2周(第一阶段治疗),症状不能好转,重新评估NYHA心功能分级仍在Ⅲ级或Ⅳ级或介于二者之间、复查心脏彩超证实LvEF仍≤40%、血NTpro-BNP≥1 000μg.L-1、血肌酐≤110μmol.L-1(干式生化法)的患者4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20例,给予左西孟旦治疗;对照组21例,继续原规范纠正心衰治疗。观察2组用药72h后NYHA心功能分级、LvEF、血NTpro-BNP的变化。结果试验组在改善心功能、提高射血分数、降低NTpro-BNP等指标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优势(P<0.01)。结论左西孟旦对常规治疗方法纠正心衰治疗无效的老年患者,可显著改善心功能、提高射血分数、降低NTpro-BN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