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胃反流(Duodenogastric re-flex)发生与胃窦十二指肠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migrating moter complex,MMC)的关系. 方法对20名(男9名,女11名,平均年龄29±2.7岁)健康志愿者进行同步胃内pH值和胆红素吸光值(Abs)持续监测,并进行长时(8-12小时)胃窦十二指肠压力测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生理性十二指肠胃反流 (DGR)的发生情况 ,探讨其发生特点和意义 ,并建议健康青年人群DGR的正常参考范围。方法 应用便携式胆汁监测仪 (Bilitec 2 0 0 0 )和便携式pH监测仪同步监测 4 8例健康青年志愿者的胃内 2 4小时胆汁反流和pH变化情况。计算 0 14、0 2 0和 0 2 5三界值时胆红素吸收值 (BA)≥界值的时间百分比的均值、标准差、中位数、第 2 5 %、75 %、95 %位数 ;总、立位、卧位、餐时和餐后等各时段BA≥界值的时间百分比、反流频率、长时间反流频率、最长反流时间以及胆红素吸收值的最大值、平均值和中位值 ,以及pH…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胃反流 (DGR)的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患者胃窦部胃电图异常的特点。方法 研究对象为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患者 5 6例 ,男 30例 ,女 2 6例 ,年龄 4 4 3± 12 6岁 ,具有腹痛、腹胀、上腹部烧灼感、恶心、呕吐、早饱及食欲下降等症状 ;健康人对照组 ,30例 ,男 16例 ,女 14例 ,年龄 4 1 4± 12 3岁。用便携式胆红素监测仪 (Bili tec 2 0 0 0 )行 2 4h胃内胆红素监测及床边体表胃电图检查 ,比较病理性DGR患者与生理性DGR患者之间、患者与健康人之间的胃窦部胃电图特点。结果  2 4h胆汁反流总时间百分率在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生理性十二指肠胃反流(DGR)的发生情况,探讨其发生特点和意义,并建议健康青年人群DGR的正常参考范围. 方法应用便携式胆汁监测仪(Bilitec 2000)和便携式pH监测仪同步监测48例健康青年志愿者的胃内24小时胆汁反流和pH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5.
尿毒症患者胃肠运动功能障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尿毒症患者胃肠运动功能障碍的特点 ,应用胃肠测压技术对 2 6名尿毒症患者 ,5 1名糖尿病患者 ,16名健康自愿者进行了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 (MMC)检测 ,连续测定 2 4 0min ;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了上述人员的空腹血浆胃动素水平 ;有 8名尿毒症患者进行了电子胃镜检查。结果表明 :①尿毒症患者MMCⅠ期、Ⅱ期出现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13 3% ,总计达 73 1% (P <0 0 1) ,尿毒症组有MMCⅢ期者仅 19 2 % ,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78 0 % ,P <0 0 1)。②在有MMCⅢ期者中 ,尿毒症组胃窦和十二指肠的收缩频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组 (均P <0 0 5 ) ,但胃窦和十二指肠MMCⅢ期的收缩幅度则正常或较高。③尿毒症组空腹血浆胃动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组 (均P <0 0 0 1) ,④ 8名行胃镜检查的尿毒症患者中 ,6人为慢性浅表性胃炎 ,2人为贫血性胃改变。提示 :尿毒症患者存在胃肠运动功能障碍 ,主要表现为MMC的异常和高胃动素血症  相似文献   

6.
刘晓宁  黄威权  高彬 《解剖学报》2004,35(3):293-296
目的 研究胃腔内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 (GnRH A)对大鼠胃和十二指肠生长抑素免疫阳性细胞及血液、胃液中生长抑素含量的影响。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和ELISA方法分别检测大鼠胃和十二指肠生长抑素阳性细胞的密度及血液、胃液中生长抑素的含量。 结果 胃腔注射GnRH类似物后 ,胃壁内单位面积生长抑素阳性细胞数为 2 6 6± 3 893,与对照组 4 8 3± 6 0 19相比具有差异 (P <0 0 1) ,十二指肠单位面积生长抑素阳性细胞数为 5 1 7± 2 2 14 ,与对照组 5 8 5± 4 4 5 4相比具有差异 (P <0 0 1)。血液中生长抑素ELISA检测的A值为 0 15± 0 0 18,与对照组 0 2 7± 0 0 36相比具有差异 (P <0 0 1) ,胃液中A值为 0 32± 0 0 4 9,与对照组 1 0 2 2±0 36 9相比具有差异 (P <0 0 1)。 结论 外分泌的GnRH对大鼠胃和十二指肠中生长抑素的分泌起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十二指肠溃疡和慢性胃炎患者24小时胃内pH值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比较十二指肠溃疡和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患者24 h胃内pH值的变化。方法:选择十二指肠溃疡活动期患者17例和慢性浅表性胃炎(CSG)患者10例。将pH锑电极放置于受试者胃体中,然后连于便携式记录仪(Digitrapper MkⅢ)记录24 h胃内pH值的变化,记录毕将数据输入计算机用Polygram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组pH≤2时间百分比明显高于CSG组(P<0.05),而pH>4时间百分比则低于CSG组(P<0.05)。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夜间pH≥4的时间和pH平均值明显低于CSG组 (P<0.01)。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缺乏夜间pH≥4时,其发生夜间上腹疼痛的比率明显高于存在夜间pH≥4的患者(P<0.05)。 结论: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胃酸水平高于CSG组,特别是夜间pH值水平明显降低,这可能与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夜间疼痛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胃反流(DGR)的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患者胃窦部胃电图异常的特点. 方法研究对象为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患者56例,男30例,女26例,年龄44.3±12.6岁,具有腹痛、腹胀、上腹部烧灼感、恶心、呕吐、早饱及食欲下降等症状;健康人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41.4±12.3岁.用便携式胆红素监测仪(Bili-tec 2000)行24h胃内胆红素监测及床边体表胃电图检查,比较病理性DGR患者与生理性DGR患者之间、患者与健康人之间的胃窦部胃电图特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健康人空腹及餐后近端胃pH梯度及反流发生时胃内pH变化。方法  15例幽门螺杆菌检测阴性的健康志愿者进入本研究。所有受试者接受空腹 1小时及餐后3小时 8通道袖套式导管食管压力测定及 6通道食管、胃pH联合监测。监测时袖套中心置于下食管括约肌中点 ,食管pH监测电极分别固定于袖套中点上方 3cm及 8cm处 ,胃pH监测电极分别固定于袖套中点下方 3cm(G1)、5cm(G2 )、10cm(G3)及 15cm(G4 )处。结果 空腹情况下G1、G2、G3、G4处pH值分别为 1 87± 0 0 9、1 84± 0 0 7、1 5 6± 0 0 3及 1 5 3±0 0 2 ,各处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MMC变化对GB、SO运动的影响,探讨MMC与胆道运动的相互关系及二者之间的相互调节作用.进一步阐明MMC的发生机制.探讨胆道运动障碍的病理生理基础 ,并期望能为胆石症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1.分组选取健康成年豚鼠60只,体重450~600g,随机分为4组(1 )对照组(A组),n=15,胃内注入生理盐水(0.15mg/100g);(2)盐酸组(B组),n=15,胃内注入pH=1.5的盐酸(0.15mg/100g);(3)普卡比利组(C组),n=15,胃内注入普卡比利(0.01m g/100g);(4)地巴唑组(D组),n=15,胃内注入地巴唑(0.6mg/100g).2.方法于胃窦、距幽门5cm、10cm的十二指肠壁、GB壁、SO 5处,缝置银丝电极,电极末端通过屏蔽线接八导生理记录仪.实验记录生理状态下肌电活动4h.4h后,于MMC Ⅲ相结束后10min,通过胃管分别给A、B、C、D 4组动物灌入相应药物,之后再记录4h.结果 1.动物空腹状态下胃MMC 84个,十二指肠MMC各102年,SO周期性活动 102个,GB发生成族高振幅峰电活动81组.102次十二指肠MMC中,89次为推进性蠕动(87.25 %).2. A组动物给药后,各项指标无明显改变(P>0.05);B组动物给药后,周期性运动消失;C组动物给药后,周期性运动变为持续性运动,胃、GB最大频率无显著性变化(P >0.05),十二指肠、SO处最大频率明显高于给药前(P<0.05),各处最大振幅均显著高于给药前(P<0.05);D组动物给药后,各处仍呈周期性活动,总时限延长(P <0.05),最大活动期频率、最大振幅明显低于给药前(P<0.05),最大活动期时限无改变(P>0.05).结论胃肠MMC与GB、SO运动各期时限、运动强度存在直线相关性,说明胃肠 MMC和胆道运动之间存在协调一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十二指肠灌流盐酸对犬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 (MMC)和餐后胃肠收缩的作用方法 健康雄性犬 6只 ,体重 15~ 2 0kg。麻醉后无菌条件下进行胃肠测压管、十二指肠造瘘管和颈外静脉插管埋植。用PCPOLYGRAFHR胃肠多功能检测仪记录胃肠收缩 ,然后用Polygram软件分析。每次实验相隔 2~ 3d ,记录观察 :1 自发MMC和餐后胃肠运动 2 十二指肠腔内灌流盐酸后MMC的变化 3 十二指肠腔内灌流盐酸对餐后胃肠运动的作用。结果  1 在MMCⅡ相初期 ,经十二指肠腔内灌流盐酸后MMC周期时间和MMCⅡ相时间均明显比生理盐水对照延长 (P <0…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胃食管反流病 (gastroesophagealre fluxdisease ,GERD)的内镜分级与食管酸、胆汁反流及幽门螺杆菌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具有典型胃食管反流症状患者 98例 ,全部进行内镜检查 ,2 4小时食管下段pH值及胆红素测定 ,14 C 尿素呼气检查。结果  1 98例GERD患者按内镜分级分组 :0级组 4 7例、Ⅰ级组 2 1例、Ⅱ级组 17例、Ⅲ级组 13例。 2 2 4小时食管下段pH监测结果表明 ,不同级别的GERD患者pH监测各项指标 (包括pH <4占总时间的百分比、反流≥ 5分钟次数、最长反流时间、pH <4的反流次数、DeMeester评分 ) ,组间…  相似文献   

13.
对30例十二指肠溃疡(Du)患者和15例正常对照者进行了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运动波(MMC)的检测及血浆胃动素(MTL)、生长抑素(SS)的放免测定.结果显示:Du患者MMC正常者仅为16.7%,明显低于对照组(60%,P<0.001)且胃窦MMCⅢ期持续时间缩短(P<0.05);胃窦、十二指肠近端MMCⅡ期的收缩频率、收缩波幅均较对照组减少(P<0.05,P<0.001)。Du患者MMCⅡ、Ⅲ期的MT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SS则高于对照组(P<0.05,P<0.55).结果提示:胃肠道运动异常和胃肠激素的释放与Du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侧脑室注射P物质对大鼠胃电-机械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观察大鼠侧脑室注射P物质 (SP)及药物对胃电 机械活动和体表胃电活动 (EGG)的影响 ,应用SP受体拮抗剂和阿托品 (atropine)探讨SP的受体机制 ;比较了冷应激后胃对SP和SP受体拮抗剂的动力学反应性的变化。雄性Wistar大鼠 4 4只 ,随机分为 7组 :正常对照 ;SP ;SP受体拮抗剂 ;atropine ;冷应激对照 ;冷应激 +SP ;冷应激 +SP拮抗剂。结果表明 :(1)侧脑室SP给药 10 μL ,(10 -8mol/L)能引起胃窦运动明显增强 (P <0 0 5 ) ,(2 )应激使胃运动幅度极显著升高、频率加快 (P <0 0 1) ,应激后大鼠对侧脑室注入P物质的胃动力学反应性较前明显增强 (P <0 0 5 )。(3)侧脑室注入SP受体拮抗剂 ([D Pro2 ,D Phe7,D Trp9] SubstanceP) 10 μL ,(10 -8mol/L)在确定SP的神经递质作用中没有明显作用。侧脑室注射M受体阻断剂atropine10 μL ,(1× 10 -7mol/L)不能阻断脑内P物质对胃的收缩效应 ,结果提示 ,中枢注入的P物质可以促进胃电 机械活动的调节因子参与中枢增强胃肠的调控 ;SP在中枢可能是通过第二信使而发挥兴奋性递质作用的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观察十二指肠溃疡病人急性抑酸后胃内PH升高是否影响体表胃电活动,对12例十二指肠溃疡活动期患者和10例健康人进行胃电测定。结果表明:十二指肠溃疡病人胃电主频率、正常胃慢波百分比明显低于健康人(P<0.05);十二指肠溃疡病人静脉注射法莫替丁后,在胃内pH≥7.0状态胃电主频率、主频率不稳定系数(DFIC)和正常胃慢波百分比显著高于生理盐水对照(P<0.05);PH≥7状态/基础状态的胃电主功率经明显高于生理盐水对照/基础状态之比值(P<0.01),提示十二指肠肠溃疡病人存在胃电活动异常,急性抑制使胃内PH升高可增强其胃电功率和改善胃电节律紊乱。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胃术后患者食管内酸及胆汁反流情况.方法胃术后患者57例,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4组,A组为近端胃大部切除术后食管残胃吻合患者,共15例,B组为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Billroth Ⅰ型吻合患者,共9例 ,C组为无端胃大部切除术后Billroth Ⅱ型吻合患者,共24例,D组为全胃切除术后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患者共9例;正常对照组20例,男性14例,女性6例,年龄21~68岁,平均( 43.1±12.4)岁,均无胃食管反流症状,内镜证实无食管下段炎症,并排除消化道及严重全身器质性疾病.食管内pH及胆汁监测前分别对A、B、C、D 4组患者根据烧心、反酸、胸痛、呕吐胆汁每一症状不同程度进行症状评定及记分,计算出总积分.用Digitrapper MKⅢ型便携式pH监测仪及Bilitec 2000便携式胆汁监测仪(瑞典Medtronic Synectics公司)行食管内24h pH及胆汁监测.结果胃不同类型手术组患者D组症状积分高于A、B、C 3组(P值分别<0 .05,0.05,0.01),而其食管内酸及胆汁反流指标并不高于A、B、C 3组,提示全胃切除术后的不适症状与食管内的酸及胆汁反流无关.食管内pH监测发现A、B、D 3组反流时间%并不高于对照组(P>值0.05),C组酸反流时间%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及A、B、D 3组(P 值<0.01,0.05,0.01,0.01),而后3组之间无差异.食管内胆汁反流监测发现A、C 两组胆汁反流指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值均<0.01),B、D两组较对照组无差异,各手术组之间比较,食管内胆汁反流次数A组>B、D两组,C组>D组,反流大于5min次数A、C两组>B、D两组,最长反流时间、反流时间百分比A组>B、C、D 3组,B、C、D 3组间差别不显著,总体分析,食管内胆汁反流A、C两组>B、D两组.结论同步动态监测食管pH值及胆汁变化对不同类型胃手术患者有重要意义 .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和胃食管反流致反流性食管炎的严重程度. 方法 SD雄性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A组(n=8)胃食管反流组,采用结扎幽门+贲门肌切开术制备反流性食管炎动物模型;B组(n=8)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组,采用结扎近段空肠+贲门肌切开术制备反流性食管炎动物模型;C组(n=8)假手术对照组.术后2 4h分别测定食管下段pH值及观察食管炎程度,并进行肉眼及镜下食管炎评分.结果 A、B组食管下段pH值分别为2.43±0.17和4.06±0.20,明显低于C 组(5.89±0.19,P<0.01);A组与B组比较,食管下段pH值差异有显著性(P<0 .01);A、B组肉眼及镜下食管炎指数分别为2.13±0.35,2.37±0.52及2.13±0.35 ,2.25±0.46,明显高于C组(0.25±0.46,0.25±0.46,P<0.01),而A组与B 组的肉眼及镜下食管炎指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和胃食管反流均可致程度相当的反流性食管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Bilitec2 0 0 0的体外实验探讨其检测的线性范围以及pH对胆红素吸光值 (Abs)的影响 ,并进行其与胃镜、放射性核素扫描的对比研究 ,进一步明确其诊断价值。方法  (1)在体外将胃液与胆汁配成不同浓度的混合液 ,用Bilitec2 0 0 0测定abs ;改变胆汁和胆红素溶液的pH ,测定abs的变化。 (2 )选择胃镜下诊断DGR病人 2 0例 (Ⅰ~Ⅲ度 ) ,平均年龄 4 5岁 ,Ⅰ度 5例 ,Ⅱ度 13例 ,Ⅲ度 2例。同一天内进行胃内pH和Bilitec检测 (2 4h)放射性核示扫描 (90分钟 ) ,前者以胃内pH≥ 4、abs≥ 0 14分别作为碱反流和胆汁反流的标准 ,后者以基…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胃内pH值与胆汁反流的关系.方法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22例,用Digitrapper MKⅢ型便携式pH值监测仪及Bilitec 2000便携式胆汁监测仪(瑞典Medtronic Synectics公司)同时监测胃内24h pH值及胆汁监测,取得胃内24h pH值和胆汁吸收值.根据每1例患者监测记录结果,选择胆汁吸收值明显增高的1个小时的时段作为研究时段,取得相同时段相同时点的胃内pH值和胆汁吸收值 ,作为1对数据,每隔10min取1次,每例患者得到6对数据,22例患者共有132对数据.这样 ,可以对胆汁反流时胃内的pH值和胆汁吸收值进行直线相关分析,以确定胆汁反流时pH值和胆汁吸收值有无相关性.同理,选择pH值明显升高的1个小时的时段,可以得到pH值升高时胃内的胆汁吸收值和pH值共132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以确定pH值增高时pH值和胆汁吸收值有无相关性.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监测.将胆汁反流时,胃内pH值(Y轴)对应相同时刻胆汁吸收值(X轴)得到的132对数据绘制成散点图,观察到所有观测数据的分布杂乱无章, 不呈线性分布,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胆汁吸收值与pH值无相关性(R=-0.06,P >0.05).将胃内pH值增高时,胃内胆汁吸收值(Y轴)对应相同时刻pH值(X轴)得到的132对数据绘制成散点图,亦观察到所有观测数据不呈线性分布,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胃内胆汁吸收值与pH值无相关性(R=-0.17,P>0.05).结论可见,胃内pH值和胆汁反流无关,根据胃内24h pH值监测判断有无胆汁反流是不科学的,需监测胃内胆汁吸收值来证实胆汁反流的存在.  相似文献   

20.
刘玉兰 《医学信息》2008,21(3):377-378
目的 探讨非甾体消炎药(NSAID) 关胃肠粘膜损伤的特点.方法 应用胃镜连续观察166例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根据是否服用NSAID分为NSAID组(1组)和非NSAID组(2组).结果 两组胃粘膜糜烂患者分别为57.9%、37.2%;胃溃疡30.8%和27.1%;十二指肠溃疡11.3%和35.7%,NSAID组胃渍疡患者(33例)中有21例为胃窦溃疡.占63.6%,胃体溃疡12例.占36.4%;而对照组(16例)中胃窦溃疡9例(56.3%),胃体溃疡7例(43.7%),统计学显示两组在构成比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NSAID相关的胃肠粘膜损伤镜下有其特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