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申姝 《实用全科医学》2004,2(2):171-172
心肺复苏的最终目标是恢复神经系统的智能,脑复苏是心肺复苏最后成败的关键。据统计,心肺复苏后死亡病人50%~60%与神经损伤有关,部分病人虽然获得心肺复苏成功,但终因不可逆脑功能损害而死亡或残留严重后遗症。这表明心肺复苏时重视脑复苏,加强脑保护至关重要。但是,偏偏在这一问题上,未能得到部分医务人员尤其是院前急  相似文献   

2.
<正>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心肺脑复苏从基础理论上和临床实践上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新见解、新概念。本文就近年来小儿心肺脑复苏的几个新观点作一简要介绍。复苏的时限七十年代,中外学者开始注意到某些心肺复苏成功后而无脑功能,此种植物人无生存价值,因而认识到心肺复苏的根本目的在于脑复苏。一般认为常温下心跳停止4分钟脑细胞已产生不可逆损害,因此,过去国内外将复苏时限定为4分钟。但近年研究表  相似文献   

3.
轻度低温在脑复苏中的作用张国强张坚(急诊科)随着心肺复苏技术的发展,心脏骤停后心肺复苏水平已有明显提高,但由于脑组织对缺血的耐受性较差,易引起不可逆损害,导致脑复苏失败而影响了心脏骤停后整个心肺脑复苏水平。减少缺血对脑组织的损害,提高脑复苏水平已成为...  相似文献   

4.
病人呼吸心跳停止时所迅速采取的一切恢复循环和呼吸功能的抢救措施,称为心肺复苏[1]。复苏的最终目的是恢复病人的意识(脑功能),因此这一系列抢救治疗措施统称为心肺脑复苏。虽然心肺复苏术已相当普及,但脑复苏仍旧未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复苏成功者中约有40%最终成为植物状态甚至死亡,约20%伴有脑损害后遗症。因此,脑的复苏是心肺脑复苏中的重点,本文就心肺复苏后脑复苏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林涛  黄国庆 《当代医学》2013,(17):15-18
心肺脑复苏是急诊医学研究的热点及难点,早期心肺复苏成功后脑功能损害及复苏后综合征直接导致不良预后,已证实复苏后综合征具有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改变并可导致多器官功能不全,而亚低温对脑复苏有效。连续血液净化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多器官功能不全的治疗,并可产生亚低温、维持内环境稳定、脱水减轻脑水肿,从而改善心肺脑复苏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心肺复苏的最终目标是恢复神经系统的智能,脑复苏是心肺复苏最后成败是的关键.据以往资料统计,心肺复苏后死亡病人50%-60%与神经质有关,部分病人虽然获得心肺复苏成功,但终因不可逆转脑功能损害而死亡或都残留严重后遗症.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随着对复苏认识的不断进展,越来越注意到脑复苏的重要性,特别提出了脑复苏的概念,从而诞生了现代意义的心肺脑复苏(CPCR)。心肺复苏最后是否成功不仅是心肺功能的恢复,最终目的是恢复智能和生活能力,因此,脑复苏是心肺复苏成败的关键。一般心脏停止搏动,而脑缺血、缺氧立即发生,如超过4~6分钟就可以出现不可逆的大脑损害。心脏停跳时间愈长,如>8分钟以上,大脑功能很难恢复,成功率极  相似文献   

8.
对84例心跳呼吸骤停患儿分别应用大剂量和标准剂肾肾上腺素予以复苏。结果;大剂量组即时存活率,长期存活率的一次给药自主循环恢复率均明显高于标准剂量组。提示:大剂量肾上腺素不仅能显著提高小儿心肺复苏的成功率,且能减少重复给药次数,缩短抢救时间,减少缺血缺氧造成的脑损害。  相似文献   

9.
1 关于心肺复苏的顺序。按一般规律,心跳停止后15秒意识丧失,30秒呼吸停止,如能及早心肺复苏(CPR)则近期目标为迅速恢复自主循环和呼吸。但我们的最终目标为恢复脑功能,故应称心肺脑复苏。如脑功能未能恢复,则不能称复苏成功。  相似文献   

10.
腺苷对复苏兔心肌及脑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陈威  沈洪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5):379-382
目的 观察腺苷对复苏兔心肌及脑组织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采用窒息法制作兔复苏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肾上腺素组(B组)和肾上腺素合并腺苷组(C组)。持续窒息4min后,行心肺复苏,4min后静脉给药。A组(n=6)不用复苏药物;B组(n=12)静脉注射肾上腺素0、09mg/kg;C组(n=12)静脉注射肾上腺素0.09m/kg并持续静脉滴注腺苷150μg·kg^-1·min。至复苏结束。取左心室心肌和脑海马组织,电镜下观察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B组兔心肌细胞和脑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有明显损害,C组损害较轻,两组均明显好于A组。结论 复苏时合并应用腺苷可以保护心肌细胞和脑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可能会改善复苏成功后心脑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气管插管在基层心肺脑复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应用气管插管进行心肺脑复苏患者 3 6例作为分析对象 ;按实施气管插管的时机分为A组 (5分钟内插管 )和B组 (5分钟后插管 ) ,并对比结果。结果 A组心肺脑复苏Ⅰ、Ⅱ、Ⅲ期成功率分别为 78.9%、68.4%、42 .1% ,B组心肺脑复苏Ⅰ、Ⅱ、Ⅲ期成功率分别为 64 .7%、47.1%、11.8% ,两组Ⅲ期复苏成功率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心肺脑复苏早期应进行气管插管实施有效通气 ,以减少脑功能不可逆损害 ;应用气管插管进行心肺脑复苏值得在基层推广。  相似文献   

12.
小儿溺水后心跳、呼吸的恢复仅为抢救成功的第一步,本组总结21例小儿溺水心肺复苏后的监护和护理经验,认为加强小儿溺水心肺复苏后心、肺、脑功能监测,做好呼吸管理,健康教育工作等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减少后遗症的重要护理手段。  相似文献   

13.
心肺脑复苏(CPCR)虽然已经规范化、程序化,但是复苏成活率仍较低,尤其是小儿心肺脑复苏术技术复杂,要求抢救人员要有丰富经验和熟练的抢救技巧。现将小儿急性喉炎并3次心跳骤停复苏成功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海拔(2 200m ~2 300m )地区小儿呼吸、心搏骤停(CPA)特点及影响复苏的因素;方法:对55例入院后发生CPA经心肺脑复苏后出现自主循环(即时存活)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心搏骤停前基本病因以感染性疾病为主,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者预后差(长期存活可能性小);结论:加强呼吸道管理,尽早气管插管机械通气,降低CPA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平雯 《青海医药杂志》1999,29(10):20-21
目的:探讨高海拔(2200m~2300m)地区小儿呼吸、心搏骤停(CPA)特点及影响复苏的因素;方法:对55例入院后发生CPA经心肺脑复苏后出现自主循环(即时存活)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心搏骤停前基本病因以感染性疾病为主,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者预后差(长期存活可能性小);结论:加强呼吸道管理,尽早气管插管机械通气,降低CPA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病人呼吸心跳停止时采取的一切抢救措施称心肺复苏,简称(CPR)。复苏的最终目的是促使病人的神志清醒和脑功能恢复,因此,又可称为心肺脑复苏(CPCR)。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心肺复苏后脑复苏的高压氧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11例心跳骤停心肺复苏后脑复苏的患者,经高压氧治疗观察其神志恢复时间、转归及其与心跳骤停及心肺复苏时间的长短是否有关。结果:11例患者中,6例神志恢复正常,行动自如;2例神志恢复,生活能力自理;2例神志恢复,但智力低下,共济失调;1例老年男性患者死亡。高压氧治疗后神志恢复时间为4-42天,平均23天。结论:心肺复苏越早,高压氧治疗效果越好,预后越好,反之则差。  相似文献   

18.
心肺复苏术的主要目标是恢复心跳和呼吸,基本生命支持(BLS)及高级心脏生命支持(ACLS)均是将维持和恢复自主循环作为心肺复苏成功的主要指标,然而无数临床案例告诉我们如果大脑功能丧失或留下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对患者及其家庭乃至社会造成的损害和负担依然是严重的,所以近年来,脑复苏成为心肺脑复苏研究的焦点.2005年3月~2011年3月收治脑复苏患者47例,现将有关情况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早期、大剂量。肾上腺素的应用提高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方法:对33例心脏骤停的患儿应用大剂量肾上腺素每次0.1~0.2mg/kg,静脉注射3~5min重复使用,最大量每次≤1mg。结果:治疗组的即时存活情况和长期存活情况相比较,差异非常显著,分别为(x^2=9.928 P〈0.01 x^2=9.78 P〈0.01)结论:提高了小儿心肺复苏成功率,缩短了复苏时间,减轻了脑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20.
脑复苏是稀量复苏成败的关键,意识的复苏是脑功能复苏的标志。脑缺血缺氧后,脑组织发生病理生理改变;代谢性酸中毒,脑中肿,钙离子超载,兴奋性氨基酸毒性及自由基毒性等损害。而高压氧既能收缩脑因管,减少血流量,降低颅内压,又能提高组织氧分压,起到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