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利尿剂抵抗心力衰竭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2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利尿剂抵抗心力衰竭患者100例,应用强的松辅助给药。结果本组患者在应用糖皮质激素后尿量与钠氯排泄明显增加,并且随时间持续增长(P〈0.05)。同时不良反应少,心卒与血压波动正常(P〈0.05),显示了良好的安全性。结论利尿剂抵抗的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强的松可增加尿量,促进钠及氪的排泄,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高血压、冠心病发病率的增加,心力衰竭患者住院人数明显增多。同时利尿剂抵抗心力衰竭患者相应增加。针对利尿剂抵抗心力衰竭患者,有效利尿是治疗成功的关键。2007—2011年我科收治顽固性心力衰竭伴利尿剂抵抗患者28例,在常规治疗心力衰竭的基础上,采用呋塞米联合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治疗取得明显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李悦  刘玲梅  丁尚 《江苏医药》2021,47(8):786-790
目的 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患者发生利尿剂抵抗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49例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发生利尿剂抵抗61例(利尿剂抵抗组),88例未发生利尿剂抵抗(非利尿剂抵抗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相关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发生利尿剂抵抗的影响因素,建立利尿剂抵抗的回归方程,绘制ROC曲线,回归方程评价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患者发生利尿剂抵抗的效能.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比、高血压、心房纤颤、Na+、Cl-、Hb、白蛋白、TBil、LDL-C、TSH、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尿剂抵抗组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比例和尿酸、肌酐、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心肌肌钙蛋白I和D-D水平均高于非利尿剂抵抗组(P<0.05);利尿剂抵抗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于非利尿剂抵抗组(P<0.05).2型糖尿病、肌酐、左心室射血分数是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患者发生利尿剂抵抗的影响因素(P<0.05).回归方程评估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患者发生利尿剂抵抗的AUC为0.757[95%CI(0.678~0.836),P<0.01],约登指数最大值为0.466,对应的灵敏度为73.3%,特异度为73.3%.结论 肌酐升高、有2型糖尿病病史和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是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患者发生利尿剂抵抗的危险因素.建立的回归方程对评估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患者是否发生利尿剂抵抗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托拉塞米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利尿剂抵抗的疗效。方法对经常规抗心衰治疗效果不佳的32例慢性心力衰竭伴利尿剂抵抗的患者,予以前列地尔及托拉塞米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血压、体质量、尿量、血肌酐、电解质、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体质量明显减轻,尿量明显增加,心肾功能指标改善,血NT-proBNP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而血压、血电解质无明显变化。结论前列地尔联合托拉塞米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利尿剂抵抗,能快速有效控制利尿剂抵抗,有助于心肾功能的迅速改善,疗效较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联合应用氢氯噻嗪、呋塞米、多巴胺治疗利尿剂抵抗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对23例利尿剂抵抗心力衰竭患者联合应用氢氯噻嗪、呋塞米、多巴胺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症状、尿量、体质量、血清肌酐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为87.0%。治疗后尿量显著增多(P〈0.05)、体质量显著下降(P〈0.05)、血清肌酐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利尿剂抵抗心力衰竭患者联合应用氢氯噻嗪、呋塞米、多巴胺治疗可以有效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托拉塞米联合低浓度多巴胺治疗老年心力衰竭利尿剂抵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老年心力衰竭利尿剂抵抗患者64例,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托拉塞米联合低浓度多巴胺治疗组(观察组,n=32)和呋塞米联合低浓度多巴胺治疗组(对照组,n=32)两组,对两组患者的体质量、心率、LVEF、BNP水平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体质量、心率、BN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托拉塞米联合低浓度多巴胺治疗老年心力衰竭利尿剂抵抗的临床价值较呋塞米联合低浓度多巴胺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温阳利水活血方佐治伴利尿剂抵抗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伴利尿剂抵抗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温阳利水活血方,疗程4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在症状、心功能分级、LVEF、NT-pro BNP、ADH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症状、心功能分级、LVEF、NT-pro BNP、ADH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 <0.05),但观察组各指标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温阳利水活血方可明显改善伴有利尿剂抵抗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降低NT-pro BNP、ADH水平。  相似文献   

8.
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的心衰治疗基础模式(利尿剂,洋地黄,ACEI)等,可暂时控制临床症状,但在降低心衰的死亡率上效果尚不理想,尤其对合并胰岛素抵抗高血压糖尿病慢性心力衰竭心室重构的作用不全面、甚至有反作用。据报道,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在心功能分级为Ⅲ~Ⅳ级心力衰竭病人早期,使用呋塞米结合小剂量多巴胺治疗的效果.方法:在我院治疗的心力衰竭病人中选取8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b组,各40例.单纯使用呋塞米治疗b组,联合使用呋塞米及小剂量多巴胺治疗a组,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利尿剂抵抗、肾功能恶化、死亡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b组,利尿剂抵抗率低于b组,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在心力衰竭病人早期应用呋塞米联合小剂量多巴胺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托伐普坦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中严重利尿剂抵抗的疗效。方法对经大剂量利尿剂(速尿大于200mg/d)治疗效果不佳,且不伴有严重低钠血症的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3例给予托伐普坦15mg/d治疗,观察治疗后体重、尿量、血肌酐、肝功能、电解质的变化。结果治疗1d后体重平均减轻3.16kg;尿量平均增加5540ml;治疗3~5d后血肌酐指标2例降至正常,另外1例较前有轻度改善;肝功能、电解质无明显变化。结论托伐普坦能有效治疗严重利尿剂抵抗,有助于心肾功能改善,疗效较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持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疗效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0月诊断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120例,依据入院先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研究组患者早期(出现利尿剂抵抗后6 h内)给予持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照组患者出现利尿剂抵抗6 h后给予持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治疗前、后,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比较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呼吸衰竭发生率、心源性休克发生率、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病死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hs-CRP、IL-6水平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研究组患者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呼吸衰竭发生率、心源性休克发生率、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早期持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可以显著减轻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体内液体容量超负荷,减少利尿剂抵抗,降低心力衰竭后相关并发症发生。分析其机制与血液净化治疗显著下调患者体内炎性应激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2.
《中国药房》2017,(29):4093-4095
目的:评估托伐普坦治疗利尿剂抵抗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8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病房住院的21例利尿剂抵抗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接受大剂量袢利尿剂(呋塞米和/或托拉塞米)治疗后,心力衰竭改善不明显;后改为托伐普坦治疗,其中19例患者口服托伐普坦片7.5 mg,qd,2例患者口服托伐普坦片15 mg,qd,均连续治疗直至出院。比较21例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水肿程度、结局及体质量、血压、血钠、血肌酐、血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和单位时间尿量的变化,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1例患者心功能明显改善、水肿程度明显减轻、收缩压明显降低、血钠明显升高、单位时间尿量明显增多,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前后体质量、舒张压、血肌酐和血NT-proBN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1例患者中有1例出现口干,3例收缩压较基础值降低20 mm Hg及以上,4例舒张压较基础值降低10 mm Hg及以上。结论:对出现利尿剂抵抗的患者,托伐普坦能显著增加其尿量、改善心功能、纠正低钠血症,且对收缩压有降低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治疗利尿剂抵抗且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心力衰竭患者是否安全有效;以及HVHF与呋塞米持续静脉输注在心力衰竭发生利尿剂抵抗且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时是否存在疗效上的差异。方法将我院2006年4月至2008年1月发生利尿剂抵抗且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心力衰竭患者分为血液滤过组40例和利尿剂组40例。利尿剂组给予呋塞米(40—60mg静推后,1—5mg/h静脉泵入维持,最大剂量〈1g/d)以减轻心脏负荷;血液滤过组行HVHF治疗。两组患者的其它治疗相同,并用多巴胺维持血压在90/60mmHg以上。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多巴胺输注速度等变化及外周血生化、TNF-α、IL-1β、IL-6、CRP等水平的变化;因所有患者均为卧床危重患者,故放置漂浮导管监测有创血流动力学指标,直接评价左心室功能。结果治疗后HVHF组心率逐渐减慢,利尿剂组心率则有升高趋势(P〈0.05)。HVHF组MAP逐渐升高,多巴胺用量逐渐减少(P〈0.05k利尿剂组则需用较大剂量大多巴胺才得以维持正常的MAP。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CVP及PCWP均降低,但HVHF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V、CO、CL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均升高,但HVHF组升高更明显(P〈0.05),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HVHF组患者外周血的TNF-α、IL-1β、IL-6、CRP等物质均明显低于利尿剂组(P〈0.05)。经HVHF治疗后12h起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水平均显著低于利尿剂组,低钠血症、高钾血症得到纠正(P〈0.05)。结论HVHF通过清除水钠、调节内环境、清除体内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能较好地维持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与持续静脉输注速尿相比,HVHF能更有效地减轻患者心脏负荷,改善心脏功能,用于存在利尿剂抵抗且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心力衰竭患者安全可  相似文献   

14.
顽固性心力衰竭又称难治性心力衰竭,是指充血性心力衰竭经过正规传统治疗,包括卧床休息,控制水钠入量,应用洋地黄、利尿剂及血管扩张剂的治疗,心力衰竭持续性在或加重者。这种心力衰竭可能是心脏病终末期的表现,但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由于考虑不周,治疗不力或处理不当所致。笔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了普钠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20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恶化或慢性肾病对预后有严重影响。充血和灌注不足均可导致肾髓质血流紊乱,是心力衰竭肾损伤的主要原因。袢利尿剂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一线药物,但可引起肾功能下降的不良反应和利尿剂抵抗。托伐普坦是一种新型的排自由水利尿剂,其作用机制与以往的排钠袢利尿剂完全不同;托伐普坦还能消除肾脏充血,改善髓质血流量,故对于心肾综合征是一个合适的选择。临床应用中托伐普坦不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不引起电解质紊乱,不降低血压,肾功能不全患者无禁忌,而且安全无严重不良反应。对于晚期肾病患者,托伐普坦仍然有效。对于充血性心力衰竭伴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最好的治疗策略是加服托伐普坦以及减少袢利尿剂剂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大剂量利尿剂联用高渗盐水在治疗晚期严重水肿的顽固性心力衰竭中的作用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防治对策。方法 分析观察大剂量利尿剂联用2.0-2.5%高渗盐水在晚期严重水肿的顽固性心力衰竭治疗前后的心功能、肾功能的变化。结果 治疗前后心功能明显改善,尿量明显增加,心率减慢,体重减轻,肌酐,尿素氮无明显变化。结论 大剂量利尿剂联用高渗盐水能迅速改善心功能,尿量明显增加,体重减轻,且肌酐,尿素氮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7.
王平 《中国实用医药》2012,7(18):117-117
目的 提高难治性心力衰竭的治疗疗效.方法 分析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特征,总结出基层医院纠正难治性心力衰竭应在强心剂、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和神经体液拮抗剂小剂量联合用药的处理原则.结果 治疗疗效有效提高.结论 在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时,贯穿"强心剂、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和神经体液拮抗剂"小剂量联合用药的处理原则,能有效提高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8.
β-受体阻滞剂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观察疗效。方法4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20例,单纯给予利尿剂洋地黄药物治疗;观察组20例,在原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疗程均为8周。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5%与65%(P<0.05)。结论在利用利尿剂及洋地黄基础上,倍他乐克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效果优于传统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利尿剂辅治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影响。方法观察2013年1-6月经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加β受体阻滞剂)效果不佳的4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予以利尿剂治疗前后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N-末端脑钠肽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尿剂能有效地降低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脑钠肽水平,改善其心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观察常规(洋地黄、利尿剂、血管扩张剂)治疗及常规 卡托普利两种方法,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并心衰的疗效。方法:将35例先天性心脏病并心力衰竭患儿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常规应用洋地黄、利尿剂及血管扩张剂治疗);卡托普利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卡托普利)疗程12周,结果:卡托普利组心功能级数提高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卡托普利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并心力衰竭的适宜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