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肥厚性心肌病心尖肥厚型的临床观察及诊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通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放射核素心肌断层显像等检查方法,搪塞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路径,并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硫氮Zhuo酮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判定。结果:心尖肥厚心肌病心电图ST-T改变无特异性,但胸前导联T波对称性倒置具有V4〉V5〉V6〉V3的特征,应进一步做二维超声心动图左心室长轴切面和心尖四腔心切面检查,多可明确诊断,必要时做放射核素心肌断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99Tcm-MIBI心肌灌注显像在肥厚型心肌病及高血压性心肌肥厚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确诊的肥厚型心肌病患者12例,其中间壁肥厚型10例,心尖部肥厚型2例,接受静态心肌灌注显像;临床确诊的向心性左室肥厚的高血压患者22例,接受运动负荷-静态心肌灌注显像。结果:①10例间壁肥厚型患者的间壁与后壁比值为1.8~2.7,平均为2.28,2例心尖部肥厚型患者的心尖与后壁比值分别为1.8、2.3,以间壁(心尖)与后壁比值大于1.3为诊断标准,诊断灵敏度为100%;超声心动图首次诊断灵敏度为83.3%(10/12)。②两组患者核素心肌灌注显像计算的间壁(心尖)与后壁比值分别为(2.24±0.29)和(1.19±0.16),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患者超声计算比值分别为(2.02±0.33)和(1.15±0.11),两种检查结果间相关性良好,相关系数r为0.96。③肥厚型心肌病组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共检出合并心肌缺血7例,以冠脉造影为对照,心肌灌注显像的灵敏度为100%、特异性为50%;高血压性心肌肥厚组共检出心肌缺血9例,灵敏度为80.0%、特异性为91.7%。结论: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可准确诊断及鉴别肥厚型心肌病及高血压性心肌肥厚,并能同时检测心肌缺血,但对于肥厚型心肌病应注意假阳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特征性心电图表现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的诊断意义。方法:选取201例临床怀疑AHCM的病人进行超声心动图、放射核素心肌断层显像(^99mTC-MIBI)、冠状动脉造影及左室造影等检查。结果:96例病人具有特征性的心电图表现,其中确诊SHCM的有71例,当中3例同时合并有冠心病及AHCM。特征性的心电图表现对AHCM诊断的敏感性为97.8%,特异性达74.0%。结论:特征性心电图对于AHCM的诊断是一种良好的筛选性检查,对AHCM的诊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28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 2 8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 ,部分做放射性核素心肌断层 ,冠状动脉造影及左室造影 ,2 4小时动态心电图等检查。结果 2 7例心电图显示胸导联及 /或肢导联T波倒置 ,以V3 、V4 为主 ,超声心动图左室心尖部 (乳头肌水平以下 )心肌厚度达 12mm以上 ,1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 ,17例冠脉正常 ,7例左室舒张末期呈“黑桃”样改变 ;2 8例均无恶性心律失常及心功能不全。标准 12导联心电图显示胸导联倒置的冠状T波应及早做超声心动图检查 ,以提高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超声心动图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评价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中的作用.方法 12例AHCM患者和21例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和心电图检查,AHCM患者中6例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左室造影,3例行核磁共振检查.结果超声心动图显示AHCM组心尖部心肌肥厚,与高心病组有显著差异[(19.3±4.8) mmvs( 9.2±3.1)mm,P<0.05],心尖部心腔狭窄;心电图表现为巨大倒置T波 ,R波振幅高;冠脉造影为阴性.结论超声心动图在诊断AHCM中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腺苷超声心动图与腺苷核素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冠心病及推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相关狭窄血管的价值。方法 51例临床诊断为稳定型心绞痛的住院患者同期进行腺苷超声心动图与腺苷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检查,超声心动图示室壁运动障碍,心肌显像检测核素分布稀疏或缺损,并在2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对照。结果 51例患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42例,9例排除冠心病,诊断狭窄血管74支。超声心动图阳性者33例,心肌显像阳性者39例。超声心动图诊断狭窄血管敏感性62%,特异性86%,准确性75%。核素心肌显像诊断狭窄血管敏感性80%,特异性89%,准确性84%。二者诊断符合率84%。结论 研究结果显示,与腺苷超声心动图诊断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狭窄血管相比较,腺苷心肌灌注显像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尤其识别多支病变及中重度狭窄血管更敏感。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左心室造影对诊断特殊类型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及左心室造影等检查方法诊断21例特殊类型肥厚型心肌病。结果 21例心电图均显示相应导联的T波倒置,但只有8例患者达到对称深倒的标准;超声心动图只检出其中的9例患者符合局部肥厚型心肌病;左心室造影检出人武部病例的局部心肌肥厚,18例诊断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3例诊断为心室中部肥厚型心肌病,其中心尖肥厚型有11例呈左心室:黑桃“样改变。冠状动脉造影全部病例大致正常。结论 左心室造影在诊断特殊类型肥厚型心肌病中有重要价值,可明显提高该疾病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8.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是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中的特殊类型,1976年由日本学者Yamaguchi等首次报道。与经典的肥厚型心肌病不同,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常不伴左室流出道动力性梗阻和压力阶差,多无明显的自觉症状,临床上极易造成漏诊和误诊。为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价值,我们对一组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同时进行了超声心动图、磁共振(MRI)、冠状动脉造影(SCA)及心肌活检(MB)检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1994年10月至1999年5月,我院超声心动图室共检出肥厚型…  相似文献   

9.
二次谐波显像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二次谐波显像技术对临床怀疑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 ,而普通二维超声心动图不能诊断的患者进行检查 ,以提高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能力。方法 :临床怀疑为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 ,而普通二维超声心动图未能诊断的 2 0例连续患者。采用 Hewlett Pardkard Sonos 5 5 0 0心脏超声诊断仪和 2~ 4MHz变频探头。该仪带有二次谐波超声显像功能。在二尖瓣水平至心尖部的左室短轴、心尖四腔、二腔及心尖长轴切面测量左室壁各节段的厚度。结果 :二次谐波显像技术能够在 89%的常规二维超声图像不佳 ,而临床怀疑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患者中获得满意的图像 ,其中 82 %的患者明确诊断该疾病 ,而且 5 0 %的患者是弥漫性心尖部肥厚 ,93%的患者舒张功能减退。结论 :二次谐波显像技术能够提高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率 ,是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不可缺少的补充  相似文献   

10.
左心室造影及超声心动图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庞伦祥  何劲松 《临床荟萃》2005,20(16):940-941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pical 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AHCM)属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的特殊类型,其肥厚心肌局限于心尖部.症状不典型,常合并心电图异常.容易误诊、漏诊,目前对AHCM诊断尚无金标准。我们通过左心室造影及超声心动图检查.以探讨其对AHCM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表现,提高诊断能力。方法:系统分析24例病人的病史,症状,心电图及其影像学特点。结果:5例有阳性家族史、13例以胸痛为主要表现,24例心电图异常、10例超声心动图改变、14例左室造影确诊,结论:重视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表现。结合心电图、超声心动图、X线胸片等检查,综合系统分析是得出正确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冠脉造影与门控心肌断层心肌显像检查结果不一致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59例胸痛患者行冠脉造影及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并对结果不匹配者进行分析。结果:59例患者中,冠脉造影、核素心肌灌注显像结果不匹配者22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6例。门控心肌断层显像显示有心肌缺血而冠脉造影显示无明显冠状动脉病变患者有17例,门控心肌断层显像未见心肌缺血改变而冠脉造影显示有明显的冠状动脉狭窄的病人有5例。结论:对冠心病的诊断核素心肌灌注显像与冠脉造影的价值是互补的。  相似文献   

13.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超声心动图诊断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的特征性改变和诊断价值.方法16例AHCM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组用超声心动图、心电图检测,其中5例进行了冠状动脉造影及左室造影检查.结果16例AHCM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心尖部厚度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差异(18.6±5.1)mm VS(0.85±0.08mm), P<0.05.左室重量增加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差异(203.8±50.6)g VS (135.0±26.0)g,P<0.05.左房径增大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差异,(39.0±5.7)mm VS (30.6±2.9)mm,P<0.05).本组16例中除8例心尖肥厚同时累及室间隔中下段以外,其他8例为对称性局限性心尖部肥厚.5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左室造影均显示心尖部心肌肥厚呈黑桃征.胸前导联心电图显示巨T波倒置,R波振幅增高.结论超声心动图是准确诊断AHCM的主要方法之一,能够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组织同步显像技术评价肥厚性心肌病心肌收缩协调性的临床价值。方法14例肥厚性心肌病(HCM)患者和20例正常人,采用实时三平面组织同步显像技术,同步实时获取心尖四腔观、左室心尖两腔观和左室心尖长轴观,通过绿黄红三种颜色半定量显示局部心肌收缩达峰时间(TTP)。采用牛眼图模式分别定量测量HCM组和正常组左室6个壁12个心肌节段的纵轴收缩达峰时间,分别比较:①HCM组与正常组室间隔中段TTP;②HCM组与正常组左室后壁TTP;③HCM组肥厚节段和非肥厚节段TTP。结果HCM组室间隔中段TTP较正常组室间隔中段TTP明显延迟(P〈0.01),HCM组左室后壁TTP较正常组左室后壁TTP明显延迟(P〈0.05),HCM组肥厚节段TTP较非肥厚节段明显延迟(P〈0.05)。结论HCM患者肥厚心肌与非肥厚心肌收缩不协调,组织同步显像技术能对其进行准确评价。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心脏磁共振(CMR)成像技术和超声心动图对肥厚性心肌病(HCM)的诊断,探讨两种方法诊断HCM的价值。方法 53例HCM患者均进行3.0 T CMR和超声心动图检查。CMR检查包括常规成像、灌注及延迟强化,测量心肌厚度,评价心肌延迟强化特点。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壁各节段心肌厚度,评价左室流出道梗阻程度。比较CMR和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肌厚度及纤维化能力的差异。结果肥厚性心肌病CMR和超声心动图测量心肌各节段厚度除侧壁外,两种方法测量其余室壁心肌厚度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MR表现为延迟强化39例,7例局限性强化,5例弥漫性强化,2例透壁性强化,异常强化灶分布在游离壁和室间隔交界区、室间隔。超声心动图显示44例患者有左室流出道梗阻。结论心脏超声在测量心脏除侧壁外其余节段厚度时不劣于CMR,而测量侧壁时存在一定误差,易高估侧壁厚度。CMR可用于心肌纤维化的定量检测。超声心动图可以实时显示二尖瓣收缩期前向运动,评价左室流出道梗阻程度优于CMR。  相似文献   

16.
心尖肥厚性心肌病4例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尖肥厚性心肌病(apical hyperophic cardiomypathy,AHCM)是肥厚性心肌病的一种亚型,主要局限于左室乳头肌以下心尖部心肌肥厚,占肥厚性心肌病的2%-24%。其临床表现为心绞痛和心电图ST—T改变,缺乏特异性,容易和冠心病相混淆,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作就本院2003年至今确诊的4例心尖肥厚性心肌病住院患诊断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核素心肌灌注断层显像鉴别诊断缺血性和扩张型心肌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缺血性心肌病(ICM)与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DCM)临床上均表现为心脏扩大、心力衰竭,无特异性,有时超声心动图亦较难鉴别,常需冠状动脉造影.但"冠脉造影"属创伤性检查,尚难普及.本文采用无创伤性检查,即对静息核素心肌灌注断层显像鉴别ICM与DCM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的MRI与超声心动图影像征象,比较MRI与超声心动图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对21例心尖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男16例,女5例)行心脏MRI、超声心动图、心电图等检查。结果 21例患者心脏MRI均提示心尖部心肌肥厚,单纯型P-AHCM13例,单纯型T-AHCM 1例,混合型P-AHCM 1例,混合型T-AHCM 6例。7例T-AHCM均表现为典型的"黑桃心"征象(ace of spades)(33.3%)。4例患者行心肌对比增强MR扫描,3例示心尖部心肌纤维化,2例患者存在心肌缺血,2例患者存在心肌梗死。而心脏超声仅6例明确提示心尖部心肌肥厚,10例患者超声检查未见明显异常。21例患者心电图均存在ST-T改变:其中14例左胸导联RV4-6电压增高(67.7%);17例左胸导联产生的前后肢对称、深倒置的巨大T波(80.9%);16例ST段水平压低(76.2%);4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律失常(19.0%)。结论MR诊断AHCM具有很高的准确性;超声心动图诊断心尖型肥厚型心肌病敏感性低;心电图是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有效的筛查方法;对于临床怀疑心尖型肥厚型心肌病的患者可采用心脏MRI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辅助检查诊断。方法 :用心电图 ,二维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方法 ,诊断 5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结果 :5例心电图左胸导联呈现深尖的T波倒置 ,特别是V4 、V5更为明显 ;二维超声心动图示左室外乳头肌以下各壁心肌肥厚在 12mm以上。结论 :心电图左胸导联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应用全方向M型超声心动图的左室径向心肌运动速度梯度评价局部心肌功能.方法 32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20例高血压病伴左室壁增厚患者,36例健康自愿者,应用LEJ-2型全方向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并计算左室短轴上16节段的心肌运动速度梯度.结果 对照组左室短轴的心肌速度梯度从基底部至心尖部呈递减趋势(P<0.05).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与高血压病伴左室壁增厚患者的左室径向心肌速度梯度比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 全方向M型超声心动图测量的左室径向心肌运动速度梯度直接反映了与厚度有关的局部心肌运动信息,对评价心肌肥厚患者的左室局部心肌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