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老年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3-1999年间住院的老年急性胰腺炎患者病历资料,分别统计发病诱因、临床症状、检查和治疗结果。结果:83例患者共发病107次,其中轻型急性胰腺炎80例次,重症Ⅰ级23例次,重症Ⅱ级4例次;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占94.4%(101/107),以其他症状为首发表现的上5.6%(6/107);有胆系结石患者占53.0%(44例),仅有胆囊炎而无明确胆系结石患者占7.2%(6例),发病前有进食高脂饮食史者占26.5%(22例),13例急性胰腺炎反复发作的患者中11例有胆系结石;腹部B超和CT检查的阳性诊断率分别为60.5%和72.6%,两者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老年急性胰腺炎患者症状表现不典型;胆系疾患包括不易被发现的胆系泥沙样结石是其常见的致病原因,尤其是急性复发性胰腺炎的重要原因,高脂饮食或进食过饱是常见的诱因;B超和CT检查是诊断急性胰腺炎的良好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合并肝损害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2012-01~2015-02收治的40例临床确诊为AP的患者,分为轻型胰腺炎(MAP)25例和重型胰腺炎(SAP)15例,并随机选取同期就诊的查体健康者15名作为对照组,进行平扫肝/脾CT值比值测量,对肝功能实验室检查的各项指标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肝/脾CT值比值与肝功能损害的关系,比较各组间差异性。结果 25例MAP中肝功能损害指标升高18例,出现肝/脾CT值比值倒置72%(13/18);肝功能指标正常7例,出现肝/脾CT值比值倒置57%(4/7),未出现倒置43%(3/7);SAP患者肝功能损害指数上升且肝/脾CT值比值倒置93.3%(14/15)。MAP、SAP肝功能损害指标升高组肝/脾CT值比值分别为(0.85±0.21)、(0.69±0.31),与正常组肝/脾CT值比值(1.25±0.1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脏CT值降低程度与胰腺炎程度有一定的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临床医师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合并高脂血症(HL)和急性胰腺炎(AP)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DKA合并HL和A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除DKA的临床特征外,还有:(1)6例患者均为中青年,年龄(34.2±4.1)岁,以急性腹痛就诊,均有腹部压痛;(2)入院时均有HL,次晨查甘油三酯(14.2-62.2 mmol/L),总胆固醇(8.9~29.4 mmol/L),治疗48-72h后甘油三酯降至(1.98 -5.39 mmol/L),总胆固醇降至(4.52-7.36 mmol/L);(3)AP发作期间5例患者血和(或)尿淀粉酶升高3倍以上,仅1例患者升高不到1倍;5例患者胰腺CT检查有AP改变,但其中3例患者B超显示胰腺正常;(4)治愈的5例患者以及时有效地纠正DKA和禁食治疗为基本措施,治疗后腹痛消失,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结论(1)以腹痛就诊的DKA患者,应查甘油三酯、血尿淀粉酶和腹部CT以排除AP;(2)纠正DKA和禁食是治疗暂时性显著HL和AP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尿胰蛋白酶原-2的测定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尿胰蛋白酶原2(Trypsinogen2Try2)的测定对急性胰腺炎(AcutepancreatitisAP)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80例急腹症患者同时测定尿Try2及血、尿淀粉酶,其中尿Try2测定采用免疫层析法,血、尿淀粉酶采用酶学方法检测。结果55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有53例尿Try2阳性,敏感性为96.4%,225例非AP的急腹症患者尿Try2有12例假阳性,特异性为94.7%;而血淀粉酶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1.8%(45/55)和88.9%(25/225),尿淀粉酶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0%(44/55)和88.4%(26/225),差异有显著性(P<0.05);7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尿Try2均为阳性。结论尿Try2是急腹症患者筛选AP快速而简便的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探讨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患者胰腺CT灌注的变化以及CT灌注参数与急性胰腺炎临床常用病情指标的关系,以探讨CT灌注成像在急性胰腺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06-08/2008-01 急性胰腺炎患者82例,入院后2-3 d采用德国Siemens somatom Sensation 64层螺旋CT进行动态增强扫描,其中5例因患者移动等致胰腺CT灌注成像失败.30例对照组,其中3例健康志愿者,27例因其他疾病行腹部CT检查患者.利用螺旋CT自带软件PCT进行处理得到灌注参数:BF(血流量)、BV(血容量)、TTP(峰值时间)、PS(表面通透性)等.结果:急性胰腺炎组BF、BV较正常对照组相比下降明显(110.57±60.04 VS 133.55±25.70,156.68±65.11 VS 193.78±27.01,均P<0.05),TTP、PS变化无统计学意义.重型急性胰腺炎与轻型急性胰腺炎相比,住院时间延长(11.51±8.46 d VS 20.91±8.40 d,P<0.05),而腹痛缓解时间离散度大,虽有延长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急性胰腺炎CT灌注参数BF、BV与腹痛缓解时间、住院总时间、局部并发症间存在相关关系(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胰腺血流灌注降低,灌注参数Bv、BF与AP临床常用病情指标存在相关关系,CT灌注成像在AP病情评估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青少年慢性胰腺炎(CP)的病因及临床特征.方法 依据2002年亚太共识报告中提出的CP诊断标准,回顾分析1997年1月至2006年8月间住院治疗的42例青少年CP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42例青少年CP患者占同期住院CP患者的9.84%,男、女各21例,平均住院年龄15.1岁,平均首发年龄为11.8岁;发病时间超过2年者25例(59.5%);首发到确诊时间超过2年者24例(57.1%).病因中以特发性慢性胰腺炎(ICP)为主(27例,64.3%),其次为胆道疾病和胰腺分裂等.轻、中度腹痛为主要症状,23例(54.8%)患者入院前腹痛发作4次以上,39例(92.9%)患者至少有一次"AP"发作.ERCP、CT、MRI(或MRCP)、腹部B超的阳性发现率分别为100%(37/37)、92.9%(13/14)、76.9%(20/26)和78.4%(29/37),以病理学诊断或ERCP所见为"金标准",CT、MRI(或MRCP)、腹部B超显示胰管改变的阳性率分别为74.1%、74.1%和51.4%;显示胰腺钙化或胰管结石的阳性率分别为87.5%、61.5%和45.4%.结论 青少年CP的首要病因为ICP,对反复发作的轻中度腹痛尤其是有"AP"病史者,应考虑CP的存在,辅助检查以MRI(或MRCP)和CT为优.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无痛性急性胰腺炎(PAP)的临床特征,提高对其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住院的12例PAP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PAP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2岁.7例次(58.3%)患者主诉腹胀及腹部不适,4例(33.3%)主诉恶心、呕吐,7例(58.3%)有腹部压痛,11例(91.7%)血脂肪酶升高,8例(66.7%)血淀粉酶升高.腹部B超诊断胰腺炎的敏感性为58.3%,CT为91.7%.5例(41.7%)患者入院后立即诊断为急性胰腺炎(AP),4例(33.3%)误诊为非消化科疾病.12例PAP患者中7例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该比例明显高于同期住院的有腹痛的AP患者(65/327,x2=7.30,P<0.05);PAP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明显长于同期住院的有腹痛的AP患者[(20.4±9.1)d比(12.9±6.2)d,t=2.296,P<0.05].结论 PAP的误诊率高,病情严重,及早行血淀粉酶、脂肪酶检测及CT检查对其诊断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联合胆道微结石检测对特发性急性胰腺炎(idiopathic pancreatitis,IAP)病因的诊断价值.方法:以2008-01/2011-01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患者105例为研究对象,选择影像学(CT、B超、MRCP)检查后不能明确病因的特发性急性胰腺炎患者42例进行诊断性ERCP检查,同时收集胆汁5mL行胆道微结石监测.以2005-01/2008-01AP患者90例为对照组,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统计,取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照组对AP病因确诊率为55.5%(50/90),联合检查组对AP的病因确诊率为87.5%(93/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P联合胆道微结石检测对IAP病因有较高的确诊率.结论:ERCP联合胆道微结石检测对明确IAP病因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熊艳  张红梅 《山东医药》2003,43(36):38-38
准确而快速鉴定急性胰腺炎(AP)为轻型还是重型,对临床采取及时且针对性强的治疗措施有着重要指导作用。但AP分型比较困难,目前尚无客观的分型依据。我们收集了40例经临床检查确诊的AP患者,对其急性时相反应中变化最显著、最重要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C反应蛋白(CRP)及参与触发CRP产生的白细胞介素—6(IL—6)进行了  相似文献   

10.
肾上腺囊肿27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院1997~2007年收治的27例肾上腺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检查手段的术前诊断率及不同术式(开放手术、腹腔镜手术和后腹腔镜手术)的效果.结果发现B 超、CT、MRI 术前诊断正确率分别为58%(7/12)、39%(9/23)和100%(1/1),三者联用时为64%(7/11);三种术式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腹腔镜手术和后腹腔镜手术患者术中出血量与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小于开放手术者(P<0.05).术后随访2例失访,余均无复发,且生存状况良好.认为肾上腺囊肿术前应同时行B超、CT、MRI检查以提高诊断率;腹腔镜手术和后腹腔镜手术效果均优于开放手术.  相似文献   

11.
林紫薇  郑萍 《胃肠病学》2011,16(2):112-114
瘘管是克罗恩病(CD)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往往导致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许多临床试验证实英夫利昔对瘘管型CD安全有效.对传统治疗方案无效者,早期规律给予英夫利昔可很好地控制疾病进展和复发.对单药治疗效果不佳者,联合英夫利昔和内外科治疗可提高疗效.本文就近年英夫利昔治疗瘘管型CD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With the growing prevalence of diabetes in teens and frequent concomitant problems with adherence, adolescents are a frequent target for diabetes self-management support and education. Due to widespread use of technology among teens in general, the use of serious games, games used for purposes beyond entertainment with the intention to educate and support health behavior for teens with diabetes self-management, is an emerging and promising practice. This report explores games intended for teens with diabetes, how the use of games may enhance clinical practice, and provides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and better utilization of these technologies. Current research on the use of gaming for promoting diabetes management in teens is fairly limited, with some initial support for improvements in both behavioral and clinical outcomes among teens. More research is clearly needed in order to further determine how gaming can best be utilized to impact health outcomes in these teens, as well as potential mechanisms of change.  相似文献   

17.
包虫病主要是由细粒棘球绦虫和多房棘球绦虫的幼虫引起的严重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在我国,由于受手术复发、死亡等手术水平的限制,药物治疗仍然是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每年药物治疗的数量远大于手术治疗数。药物在术前缩小病灶、减轻痛苦,延长患者寿命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综述苯并咪唑类药物及其新剂型的动物及临床治疗包虫病现况,为探索包虫病药物治疗研究的发展方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全球结核病的疫情非常严重,尤其是耐多药结核病不断增加,WHO于20世纪90年代就一再呼吁予以重视。解决此世界性难题的首要措施就是积极落实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亦即直接监视督导下短程化疗(DOTS),在此基础上要研发新药,使耐多药结核病的治疗和缩短结核病疗程两个跨世纪性课题有所突破[1]。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2011年全国81个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变化趋势。方法收集2011年全国81个血吸虫病监测点螺情、人畜病情和相关因素的调查数据,分析不同地区疫情特征及变化情况。结果2011年全国血吸虫病监测点血清学检测阳性率以及居民感染率分别为7.78%和0.54%,家畜感染率为0.97%,较2010年均有所下降。2011年81个血吸虫病监测点共查出感染性钉螺面积98.30 hm2,活螺平均密度为0.222 6只/0.1 m2,感染性钉螺平均密度为0.000 3只/0.1 m2,钉螺感染率为0.14%。有螺地带敞放家畜12 422头,比2010年上升46.99%。结论2011年全国血吸虫病监测点疫情较2010年下降不明显。仍需加大家畜传染源控制措施的实施力度。  相似文献   

20.
大黄素诱导急性胰腺炎胰腺细胞凋亡机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潘亮  袁耀宗等 《胰腺病学》2002,2(4):214-217
目的 从凋亡信号传导的角度探讨中药大黄素治疗大鼠急性胰腺炎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将44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非治疗组,大黄素组,以腹腔注射雨蛙肽物方法诱导大鼠急性胰腺炎模型。并于大黄素治疗后6,24,48,72,96小时处死大鼠。应用HE染色比较胰腺组织病理学改变,应用Tunel法检测胰腺细胞凋亡指数,应用RT-PCR技术检测治疗前后凋亡调控基因Bak和BaxmRNA表达。结果 大黄素干预治疗急性胰腺炎后96小时淀粉酶值显低于未治疗组,胰腺细胞凋亡指数显高于未治疗组,凋亡调控基因BakmRNA的表达与未治疗组之间无显性差异。而BaxmRNA的表达显高于未治疗组。结论 大黄素治疗实验性急性胰腺炎的机制可能与干预凋亡调控基因有关。诱导凋亡调控基因Bax表达增强可能是干预凋亡信号传导的重要机制,而与Bak基因表达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