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腮腺磁共振造影在舍格伦综合征(SS)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应用磁共振涎腺成像及磁共振造影(MRS)诊断腮腺表现为主的舍格伦综合征,在选择合理诊断标准的基础上,结合免疫学指标、病理学检查进行诊断。并与腮腺造影结果进行比较。结果:32例最终诊断为SS的25例患者中,23例MRS诊断出现典型的表现,即导管和腺泡不规则的扩张,并能排除腮腺占位性病变。敏感度:92%:特异度:71.4%;准确度:87.5%。伴有自身抗体出现的占68.%:唇腺活检符合SS表现的占72%。18例SS患者MRS与腮腺造影均有阳性表现,15例结果基本相同,占83.3%。结论:MRS能客观地反映舍格伦综合征患者受累腺体的病变情况和程度,是SS诊断和与腮腺肿瘤性疾病鉴别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腮腺非霍奇金淋巴瘤与舍格伦综合征的临床及发病机制的相关性,正确诊断和治疗舍格伦综合征,尽早明确有无恶性变。方法:对142例口腔颌面部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中21例发生在腮腺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及3例从合格伦综合征演变成淋巴瘤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21例腮腺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局部表现主要为肿块、反复肿胀,与类肿瘤型舍格伦综合征的一般特征和腮腺表现有相关性,其中3例腮腺淋巴瘤患者有明确的舍格伦综合征病史。结论:舍格伦综合征与腮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生发展,以及临床表现有相关性,部分类肿瘤型舍格伦综合征可演变为淋巴瘤,临床表现和免疫学改变可早期判断舍格伦综合征有无恶性变。  相似文献   

3.
85例舍格伦综合征腮腺表现的临床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为了明确舍格伦综合征腮腺表现的特点;以及与其它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85例舍格伦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进一步进行探讨。结果 舍格伦综合征的腮腺表现以炎症型最多;肥大型次之;类肿瘤型最少;三者与口干燥之间的关系存在显著差异;部分患者有恶变可能。结论 舍格伦综合征腮腺表现的特点是该病诊断的一个重要依据,临床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腮腺症状的原发性舍格伦综合征(primary Sj觟gren’s syndrome,p SS)患者之间的血清学特征的差异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89名患者,均符合原发性舍格伦综合征(2002年修订的欧美联合诊断标准)。依据患者腮腺的临床特征,将患者分为以下4组:第1组(类肿瘤组)、第2组(感染组)、第3组(肿大组)、第4组(口干组)。对比各组之间的人口统计学和血清学特征。每两组之间结果的统计学分析用t检验,F检验,卡方检验,方差分析。结果:不同的腮腺临床特征的p SS患者具有不同的血清学表型。第1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g G值是4组中最高的,而补体C4是4组中最低的。第2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Ig E值是4组中最高的。第3组的血沉值是4组中最高的。结论 :不同腮腺临床症状的p SS患者具有不同的血清学表型。这可能有助于增进我们对该疾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舍格伦综合征MRI造影和X线造影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舍格伦综合征在MRI造影图像上的特点。方法:对20例临床上参考欧洲诊断标准已明确诊断为舍格伦综合征的患者进行MRI造影和X线造影,对两者的图像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图像分析显示,舍格伦综合征在MRI造影和X线造影上的表现和分期是较为一致的。结论:临床使用MRI造影诊断舍格伦综合征和分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舍格伦综合征的口腔科检查诊断意义的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炼  周炜  吴青 《北京口腔医学》2000,8(3):112-115
目的:通过对舍格伦综合征(Sjogren’sSyndrome,SS)各项口腔科检查指标的分析,探讨其诊断意义及相互联系。方法:44例明确诊断的SS患者和37例非SS患者进行唾液分析「包括唾液流率、非刺激性混合唾液IgA和β2微球蛋白(β2m)测定」、肋腺造影活检验查。比较中各项检查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计算44例SS患者各项检查结果间的相关系数并行显著性T检验。结果:各项检查的敏感性及特异性,计算44  相似文献   

7.
99m锝腮腺动态显像对舍格伦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99m锝腮腺动态显像对诊断舍格伦征的价值。方法 应用^99m锝对临床诊断为舍格伦综合征的52例患者进行腮腺动态显像,将所得的结果应用计算机ROI程序进行定量分析和动态曲线分析,结果 腮腺外形较正常大者46例(88.4%)肿大腮腺轮廓清晰28例(53.85%)轮廓模糊18例(34.62%)腮腺功能正常7例(13.46%)轻度受损15例(28.84%)中8度受损17例(32.69%),重度  相似文献   

8.
舍格伦综合征亚临床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进一步观察舍格伦综合征(Sj¨ogren'ssyndrome,SS)亚临床型的各种表现及治疗。方法对24例SS亚临床型患者长期临床观察,并行实验室、腮腺造影及肌内注射胸腺肽治疗。结果24例患者在出现口干、眼干之前有腮腺反复肿胀史2~17年(平均7年),均误诊为“慢性化脓性腮腺炎”或“腮腺腺炎”,追踪观察均为典型的SS。24例中有10例患者同时伴有脉管炎或出血性紫癜,占40%,脉管系统受累较普遍。腮腺造影以末梢导管扩张伴主导管扩张及边缘粗糙为主,12/24例,占70%。肌内注射胸腺肽能明显减少腮腺反复肿胀发作频率。结论提出SS亚临床型对澄清慢性腮腺炎症命名及分类上的混乱有实际意义,并对早期诊治SS有指导意义。肌内注射胸腺肽能减少肿胀发作频率。  相似文献   

9.
舍格伦综合征 (Sjogren’sSyndrome,SS)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以外分泌腺病变为主的慢性系统性自身免疫病。由于病因尚未明确 ,因而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近年来 ,不断有新药物、新技术包括匹鲁卡品、环孢菌素A、细胞因子、单克隆抗体等被应用于SS的治疗中来 ,本文就这些新方法的治疗现状及其作用机制综述如下。一、全身治疗1.催涎剂匹鲁卡品 (Pilocarpine ,毛果芸香碱 ) :为直接作用于M -受体的拟胆碱药 ,对平滑肌、外分泌腺组织 (涎腺、泪腺 )有很强的作用 ,可刺激唾液腺分泌。Papas及Takaya等…  相似文献   

10.
舍格伦综合征动物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对舍格伦综合征的病因及发病过程还不十分清楚 ,给临床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了不少困难。动物实验是目前研究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掌握各种动物模型的特点 ,选择适合的模型是实验成败的关键。本文选择常用的十余种舍格伦综合征动物模型按自发型和诱发型分类 ,对各自特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正>舍格伦综合征(Sjgren's syndrome,SS)又称干燥综合征,是一种由淋巴细胞介导的以损伤外分泌腺为主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其免疫性炎症反应主要表现在外分泌腺体的上皮细胞,故又名自身免疫性外分泌腺体上皮细胞炎,或自身免疫性外分泌病。临床除有唾液腺和泪腺受损、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12.
舍格伦综合征研究新进展(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王松灵,孙涛,朱宣智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徐岩英香港大学牙科学院L.P.Samaranyake免疫学基础近几年有关SS的免疫学方面仍在探索自身免疫病是如何触发的,为什么自身免疫循环能持续作用,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原发性舍格伦综合征(Primary SS)和继发性舍格伦综合征(Secondary SS)患者唇腺组织中骨桥蛋白(OPN)的表达。方法: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SS患者40例,其中原发性SS患者15例,继发性SS患者25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患者唇腺组织中的OPN表达量,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结果:舍格伦综合征(SS)患者唇腺组织中OPN表达较正常健康人增强。SS患者唇腺组织中,OPN染色阳性率为65.38%,其中,原发性SS阳性率为73.3%,继发性SS阳性率为60.0%,与正常对照的1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SS二类型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PN表达在SS患者唇腺组织中均明显增加,提示OPN可能参与了SS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4.
舍格伦综合征腮腺的超微病理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5例舍格伦综合征结节型患者腮腺村本的主导管、腺体及结节处进行超微结构观察,其主要病理表现为主导管上皮明显变性及萎缩,胶原纤维溶解、断裂;腺泡细胞亦见明显萎缩变性,细胞器减少;结节处腺泡细胞的正常排列消失,有较多的中、小淋巴细胞;基膜可见部分明显增厚,呈絮状或颗粒状;肌上皮细胞明显变性萎缩,与腺泡细胞及闰管上皮细胞的间隙明显增大;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变性。作者结合上述超微病理表现讨论了本病腮腺造影的发  相似文献   

15.
<正>舍格伦综合征(Sjgren Syndrome,SS)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1],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大约是0.1%0.6%,多见于中年女性,女性与男性的发病比例大约是9∶1,这提示性激素可能与疾病的发病有关[2]。该疾病表现为外分泌腺的进行性破坏,从而引起眼干、口干[3]、唾液腺及泪腺肿大、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结缔组织疾病。该疾病也可以累及其他器官,如胸腺、肺、肝脏、肾脏等器官的损伤[4],并且伴随着许多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舍格伦综合征(SS)患者血清中骨桥蛋白(OPN)等细胞因子的含量及相互关系。方法: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SS患者40例,其中原发性15型,继发性25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骨桥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含量。以2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OPN和TNF-α水平在SS患者显著增加(P<0.05);继发性SS的TGF-β1血清水平显著高于原发性SS,但OPN和TNF-α的血清水平在原发性SS与继发性SS中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骨桥蛋白在原发性SS和继发性SS患者的血清中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但继发性SS较原发性SS表达更为显著。说明其表达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继发性SS的TGF-β1血清水平显著高于原发性SS,说明继发性SS疾病的病理发生发展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17.
舍格伦综合征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特征表现为外分泌腺的进行性破坏,导致黏膜及结膜干燥,并伴有自身免疫性病征.病变限于外分泌腺本身者,称为原发性舍格伦综合征.同时伴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等,称为继发性舍格伦综合征.我科曾遇老年人舍格伦综合征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本文围绕两大类基因工程动物模型即转基因动物模型和基因敲除动物模型,对近年来有关舍格伦综合征基因工程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合格伦综合征是1种由淋巴细胞介导的外分泌腺损伤性自身疾病,其确切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所以至今无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免疫治疗、基因治疗、中医药疗法等各种新的治疗方法不断被应用,本文就近年来的这些治疗策略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舍格伦综合征(SS),又称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主要累及外分泌腺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国际上主要的SS病情评价指数包括SS患者主观症状评价指数、累及全身系统表现的客观评价指数、疾病累积损害评价指数和患者生活质量评价指数。本文就SS的病情评价指数进行综述,简要介绍其发展背景、内容组成、评分规则,同时回顾目前在临床的应用现状,并对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