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男 ,6 5岁。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窦性停搏 ,安装VVI起搏器。近期突感心悸不适就诊。心电图 (图 1)示心室起搏心律 70次 / min。 SS间期 85 0 ms。起搏的 QRS波群 R1 、R3、R5 、R7、R9形态一致 ,在 T波终点处可见倒置的 P′波 ,RP′固定 ,时间 5 6 0 m s。随后的 R2 、R4、R6 、R8形态多变 ,但 P′R固定 ,时间 32 0 m s。心电图诊断 :心室起搏心律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VVI起搏伴反复心律 ,室性融合波。图 1 说明见文内  讨论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植入 VVI起搏器发生室房逆传较多见 ,但伴折返心律致 VVI起搏 QRS波形态多…  相似文献   

2.
起搏源性室房文氏传导伴心室回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性,67岁,临床诊断为病态窭房结综合征。6年前植入VVI起搏器.近日自觉心慌来院就诊。心电图(图1)未见明显窦性P波,基本心律为起搏心律,频率75次/min.在起搏脉冲信号后继以宽大畸形的QRS波,其后有一相关的逆行P′波,R—P′呈进行性延长,当连续2~3次起搏后,R-P′达0.43s时,可见P′下传夺获一个QRS波,形成心室回  相似文献   

3.
心室起搏伴室性反复搏动心电图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女性,83岁。10年前安装VVI型起搏器。现心电图发现每个心室起搏的QRS波及其后第一个室上性QRS波之后均有一逆行P-波,且均下传心室,为VVI心室起搏伴室性反复搏动。提示发现有房室逆传的患者,应改用DDD起搏器,可避免起搏器综合征。  相似文献   

4.
<正> 病历摘要及心电图分析患者男性,63岁,冠心病,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偶有晕厥。本文附图是安装“秦明8619 VVI”起搏器后一个月非同步记录的三个标准导联心电图。起搏器体外程控频率80次/分,起搏的心室波为完全性左束支阻滞(CLBBB)型伴电轴明显左偏,其宽度为0.16s。患者自身心律为窦性心律伴CLBBB,平均电轴不偏,其QRS宽度为0.12s。Ⅰ的R_(1,4)、Ⅱ的R_(1,2)和Ⅲ的R_(1,2)是自身心搏的心室波群;Ⅰ的R_(10~12)、Ⅱ的R_(9~12)和Ⅲ的R_(10~12)是完全起搏的心室波群;其余都是不完全起搏的心室波群,即室性融合波。这种融合波是由起搏冲动和窦性夺获心室冲动共同除极心室而形成的,故称为“起搏——夺获室性融合波”(pace-capture ventricular fusion wave)。又因这种融合波时限比单独起搏和单独夺获的心室波要短(尤其是标有“↑”者,约  相似文献   

5.
室性融合波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节律点同时激动心室而产生的QRS波群。由两个节律产生者报导较多,属三个激动同时下传形成的,尚未见有报导。现报告所见一例: 患者,男50岁。1986年确诊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伴有预激综合征。1988年安装了永久型起搏器,于1994年1月出现“心律不齐”而入院做全面检查。心电图(见附图)为Ⅱ导联记录。图中窦性心律下传者QRS波群宽大畸形,起始部可见明显的“△”波。宽0.14s,考虑为正道与旁道同时下传产生的室性融合波,也就是预激综合征。另可见每分钟42次的起搏心律,其QRS波群形态不等,一种为真正的起搏心律,呈QS型。另一种形态介于起搏心律与正常下传两者之间,呈RS型。RS型前可见P波和起搏脉冲,考虑为正道、旁道、心室起搏三者共同激动心室产生的室性融合波。图中还可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性。68岁。临床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双腔起搏器入术后3年。查心电图示:心房起搏心律。起搏间期固定为780ms。起搏频率77次/分。Ⅰ、Ⅱ、Ⅲ、aVL、aVF、V5、V6导联P′波直立.aVR、V1~V3导联P′波倒置。心房起搏电极位于右房上部。P′-R间期0.21s。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室起搏脉冲落入QRS波群之中,形成假性室性融合波。标肢体导联R+S〈0.5mV。  相似文献   

7.
例1女性,63岁。扩张型心肌病,反复发作阿-斯综合征,后安装了永久型VVI起搏器,已随访4年,维持Ⅱ级心功能,生活可自理。该患者安装起搏器前一日的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伴不齐(窦律42~51次/min),下传心室的QRS波呈完全性左束支阻滞(CLBBB)型,P—R间期约0.20s,aVL导联P与QRS1:1传导。窦律缓慢相继出现逸搏或心搏  相似文献   

8.
室性融合波是指由二个或二个以上的节律点的同时激动心室而产生的QRS波群。二个节律点共同激动心室而产生的室性融合波较为常见。但三个激动同时或几乎同时激动心室产生的室性融合波鲜见报导。现将我们见到的一例报告如下。 患者男性,50岁。86年确诊为病窦伴预激综合征。于88年安装了永久型起搏器。94年1月出现心律不齐而入院做全面检查。心电图检查(见附图)为Ⅱ导联连续记录,图中窦性心律下传的QRS波群为正道与旁道同时下传产生的室性融合波,也就是预激综合征,宽大畸形,时限为0.14s。QRS波起始部可见明显的“△”波。另可见每分钟42次的心室起搏心律。起搏的QRS波群形态不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性,64 岁,6 年前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植 入 VVI 型起搏器,基础起搏频率 60 次/ min.近 10d 来因持续性头晕就诊,静息心电图(图 1)中脉冲信 号顺序规则出现,频率 60 次 / min,其后均无宽大畸 型 QRS 波群相随,图 1A 中未见窦性 P 波,QRS 时 间 0.10 s,心室率47 次/ min,QRS 波群前均见一逆 行 P 波(P-波), P--R间期 0.09s, 图 1B 中 R1、R3、R5、 R7 均为室上性,其后均见 1 个提前出现宽大畸型 QRS波群,R′前无相关P波,偶联间期固定,其中 R1、R3、R5 后均见一 P- 波,R-P- 间期 0.08s,R7 前见 一直立P波,P-R间期 0.14s.  相似文献   

10.
窦性P-P间期0.80~0.84s,频率71~75次/min, QRS波群呈典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时间0.13s),其前均有低小心室起搏脉冲出现,P-R(V)间期固定为0.16s,且不以P-P间期的长短而改变,呈现“窦性P波-心室起搏脉冲-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型QRS波群”,强烈提示该起搏器为双腔起搏器(心室为双极起搏),心房电极感知窦性P波后通过设置的P(A)-V间期触发心室发放脉冲,呈现VAT起搏模式。形成这种QRS波群有以下3种可能:(1)窦性心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伪室性融合波群:即该QRS波群由窦性P波顺传,存在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心室起搏脉冲与QRS波群无关,仅重叠在QRS波群起始部形成伪室性融合波群,此种可能性最大。(2)心室起搏脉冲引发心室起搏形成该QRS波群:一般情况下,双腔起搏器的心室电极大多植入在右心室的心尖部,引发心室除极所形成的起搏QRS忆波群呈类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当其起搏电极穿过室间隔植入左心室心内膜或误入冠状静脉的侧静脉所引发心室除极时,可形成类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QRS波群,但V1绝不会出现典型的三相波(rsR忆型),此种可能性极小。(3)窦性心律、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室性融合波群:即窦性激动与心室起搏激动共同除极心室形成真性室性融合波群,但以窦性激动控制心室为主;从P-R(V)间期固定,且不以P-P间期的长短而改变及QRS波群呈典型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图形看,此种可能性较小。〈br〉 综上所述,本例心电图诊断为:(1)窦性心律;(2)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3)双腔起搏器,以VAT模式工作,其心房感知功能正常,而心房和起搏功能及心室感知功能未能评价;(4)伪室性融合波群。  相似文献   

11.
王某,男性,28岁,心肌炎,心律失常。图示Ⅱ导,四条系连续记录。P波顺序出现,P—P0.9~1.10s,P时限电压正常。P—R0.18s,下传的QRS时限电压正常,呈Rs型。各条中均可见提前出现之QRS(R′),呈qR型。联律(R—R′)时间0.42~0.68s。R′宽0.12~0.14s,伴继发性T波改变。各R′—R′之间最大公分母平均值1.26±0.06s,变异系数±4.76%。α条R_7、d条R_9宽0.09s,前有P波,其T波改变较R′之T为浅,P—R0.15s,可判为室性融合波。符合室性并行心律(VPSR)之诊断。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73岁。临床诊断:冠心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安装VVI起搏器4.5年后动态心电图(CM1、CM5导)示:起搏信号规则出现,其后均随宽大畸形的QRS波,频率83次/min(因患者心功能不全,起搏频率调置相对较快),不应期300 ms。起搏的R1、R4、R7后的ST段上可见倒置的P1-波,R-P1-间期200 ms,而在起搏的R2、R5、R8的T波后亦可见倒置的P2-波,其R-P2-间期440 ms,其P2-后均有正常的心室波下传(R3、R6、R9),其P2-R间期160ms为心室起搏引起的反复搏动。反复搏动被起搏器感知,使起搏器发生顺延,逸搏间期与起搏间期相等。动态心电图诊断:起搏心律逆向房室结内双径路2:1交替传导并慢径路反复心搏(图1)。  相似文献   

13.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23岁。阵发性心动过速反复发作5年,有时可用深吸气终止发作。曾多次检查心电图,心脏超声、X线后前位、左前斜位、右前斜位胸片,均未发现异常。1999年3月18日因心动过速持续3d不止,用药无效来我院就诊。心电图(图1,第1行):示宽QRS波心动过速。RR间期0.37s,QRS时限0.13s,粗看QRS波呈右束支阻滞伴电轴显著左偏;在每个QRS波后均可见P′波,RP′间期0.18s,曾考虑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伴室内差异性传导。欲用食管心房起搏终止,同时进一步做电生理检查。但因放置导管后患者咽部异物感明显,难以合作;且此时心电图(图1,第2…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性,23岁。因发热咳嗽、胸痛3天伴黑噱1次入院。体检:BP120/60mmHg,神志清。超声心动描记术检查示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右心房、右心室扩大。心电图(图略)示窦性心律,QRS波群形态正常,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逸搏心律,QRS波群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型。行动脉导管封堵术后数天植入双腔起搏器(Briotm D-220,心房双极,心室单极)。术中测试起搏参数为心房、心室起搏电压分别为0.5、0.5V,心房、心室阻抗分别为650、500Ω;腔内P波电压3.9mV,R波电压6.0mV,低限频率60次/min,高限频率120次/min。植入3天后动态心电图检查(图1)示A中的前半部分为窦性心律,频率83次/min,窦性P波后紧跟心室起搏,QRS波群增宽,主波向下,T波与心室除极波相反,心室起搏率与心房率相同。中间箭头所示起搏器出现心房感知不良,连续出现3次与前部分不同的“起搏”图形伴“钉样”信号,心室起搏QRS波群主波向上,与前部分不同;B中前半部分和最后两个心搏出现类似A中的起搏心电图,QRS波群主波朝上,中间出现P—R间期0.28s的正常QRS波群。X线胸片显示电极未脱位。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起搏器间歇性心房感知不良,安全起搏和干扰抑制,室性逸搏节律。  相似文献   

15.
DDD起搏器是双腔起搏,双腔感知并同时兼有触发和抑制功能的全自动起搏器。因功能较高,可使心电图形更为复杂。下面分析一例。 该例为病窦患者,图形取自安装DDD起搏器后10天(Telectronics,Reflex DDD 8224),A条为Ⅰ导联,B,C,D条为Ⅱ导联连续记录。起搏频率70次/分,A—V延搁间期200ms。图中心脏激动情况有四种:(1)房室顺序起搏,P波及R波前均有起搏信号,QRS宽大畸形呈QS型,(2)心房起搏后经交界区下传心室引起正常QRS波(C_4),(3)心房起搏,心室由起搏和下传共同激动(A_(4、7)、B_(2、6)、C_(1、6)、D_(1、5、8)),QRS形态既不同于正常又不同于完全心室起搏,属室性融合波,(4)P—QRS均缘于自身  相似文献   

16.
患者 ,男 ,73岁。临床诊断 :冠心病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安装 VVI起搏器 4.5年后动态心电图(CM1、CM5导 )示 :起搏信号规则出现 ,其后均随宽大畸形的 QRS波 ,频率 83次 /min(因患者心功能不全 ,起搏频率调置相对较快 ) ,不应期 30 0 ms。起搏的 R1、R4 、R7后的 ST段上可见倒置的 P-1波 ,R-P-1间期 2 0 0 ms,而在起搏的 R2 、R5、R8的 T波后亦可见倒置的 P-2 波 ,其 R- P-2 间期 440 ms,其 P-2后均有正常的心室波下传 (R3、R6、R9) ,其 P-2 - R间期 1 60 ms为心室起搏引起的反复搏动。反复搏动被起搏器感知 ,使起搏器发生顺延 …  相似文献   

17.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22岁。临床诊断:病毒性心肌炎。 2 心电图特征 附图为Ⅱ导联连接描记。可见P—P间期0.76s~0.92s,图中第1、2、4、22、23、25、32、33个QRS波群(以N表示),呈Rs型,其R—R间期0.76s~0.80s,P—P等于R—R,P—R间期0.16s,为窦性冲动下传心室,第6、7、9、10、12~15、17、18、20,27~30个QRS波群(以N_1表示)呈R型,其P—P间期0.84s~0.92s,R—R间期0.84s~0.88s,P与QRS波群无关,为非阵发性交界区心动过速伴房室分离。第5、16、21、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66岁。临床诊断:冠心病、房室阻滞、VVI起搏器植入后3年。 窦性P—P周期匀齐,心房率62bpm。P—R间期由0.28s逐搏延长至0.35s以后出现心房回波,即完全性窦性反复搏动。其产生机制如梯形图所示,房室结存在双径路,快径路前向性单向阻滞,窦性激动沿慢径路下传心室时速度逐渐减慢,并在房室结下部折向快径路,快径路一旦度过不应期,便可逆行上传心房,引起心房回波。有人称之为流产型Ⅱ°Ⅰ型房室阻滞,实际上它属于完全性窦性反复搏动。本例窦性反复搏动的QRS波群之中有一心室起搏脉冲信号,可称为假性室性融合波。逆传心房的激动进入窦房结,引起窦性起搏点抑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性,74岁,临床诊断冠心病、病窦综合征,植入起搏器术后6个月。心电图示右室起搏心律。半月来患者常感头晕、目眩、心前区不适,复查心电图见附图所示:第1,2,4,5,7,8个QRS波群后有倒置P(P-)波,RP-间期逐渐延长(0.28s→0.40s),第3,6个QRS波群后无P-波,形成典型3:2室房传导,诊断右室起搏心律,文氏型室房传导阻断。讨论文氏现象可发生在心脏传导系统的各个部位,以相对不应期的病理性延长为主要改变。本例患者在安装起搏器前持续存在1度房室阻断,植入起搏器后因未见连续、规律的P波发生,而描记不到明确的前向…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性,59岁,临床诊断冠心病。附图(aVF 为连续记录)可见缓慢的交界区逸搏心律,QRS 波前无 P 波,其后可见逆行 P~-波,R-P′为0.28s,恒定不变,因伴有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故 QRS 时限达0.12s。逸搏伴1∶1逆向性传导,P~-深倒达0.4mV,似肺型 P 波的镜像倒影。交界性逸搏在逆传心房同时,有部分在逆行传导过程中又沿另一条房室径路折返至心室,形成交界性反复心搏,如 aVF 导联 R_(2,6)和 R_8及Ⅱ导联 R_(3,5)均为折返的 QRS 波,R-R′为0.50s;aVF R_6及 V_6 R_2前可见直立 P 波,P-R>0.12s,属心室夺获。窦性 P 波形态正常,患者又无右房肥大的依据,深倒 P~-符合逆向性右房内差异传导的心电图表现。本例心电图诊断:(1)窦性静止,偶见窦性搏动,(2)交界区逸搏心律伴反复心律及逆向性右房内差异传导,(3)不完全性房室分离,可见心室夺获,(4)完全性右束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