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肾积水肾切除原因及如何降低切肾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 1983~ 1998年 6月手术治疗肾积水 45 3例临床资料。结果 :45 3例肾积水病例中行肾切除 41例 ,占 9 0 5 %。结论 :分析肾积水切肾原因 ,掌握以下几点可降低切肾率 ;①严格掌握肾积水切肾指征 ;②手术时应尽可能取尽结石 ,减少残留结石 ;③避免手术时肾脏大出血 ;④加强手术前后抗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2.
尿路结石、泌尿系梗阻常引起重度肾积水。对重度肾积水的治疗 ,多采用切除过大菲薄肾皮质的肾脏成形术或肾切除术。现发现大多数重度肾积水的菲薄肾皮质内肾小球尚存在 ,且具有滤过功能。我院 1 995年起 ,对 1 4例重度肾积水采用肾折叠加肾固定术 ,重度肾积水术后肾脏缩小 ,尿液引流通畅 ,肾功能的恢复及肾积水消失快 ,预防结石复发及肾盂肾炎的发生。1 资料和方法1 .1 病例资料 本组男 9例 ,女 5例。年龄 1 8~ 4 2岁 ,平均 3 2岁。 6例为肾结石所致 ,8例为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 (PUJO)所致。肾功能不全 4例。 1 4例病人经B超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肾积水肾切除原因及如何降低切肾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983~1998年6月手术治疗肾积水453例临床资料。结果:453例肾积水病例中行肾切除41例,占9.05%。结论:分析肾积水切肾原因,掌握以下几点可降低切肾率;①来桥掌握肾积水切肾征;②手术时应尽可能取尽结石,减少残留结石;③避免手术时肾脏大出血;④加强手术前后抗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重复肾诊疗体会。方法回顾我院25例重复肾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诊治效果。25例患者均行泌尿系超声检查及排泄性尿路造影(IVU)检查,5例因IVU显影差行泌尿系增强CT检查,所有病例均为单侧发病,重度肾积水17例,轻度肾积水8例。结果 17例重度肾积水病例均行手术治疗,1例轻度肾积水病例行手术治疗。随访1年,所有手术病例均未见肾积水复发;7例轻度未手术病例,积水未见明显加重。结论重复肾的诊断主要是泌尿系超声检查及IVU检查和CT检查,重复肾并发轻度肾积水无症状可观察随访,重复肾并发轻度肾积水有症状及重度肾积水者应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重度肾积水及阻力指数改变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乃赓  戚岩 《河北医药》2007,29(5):504-504
重度肾积水指尿路梗阻导致肾盂和肾盏扩张伴不同程度的肾实质萎缩,正确诊断重度肾积水对临床进一步处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收集我院2904至2006年16例临床病理证实的重度肾积水,总结超声诊断符合率,分析声像图特征,旨在提  相似文献   

6.
葛晖  丁中  王顺 《淮海医药》2003,21(6):457-458
目的 应用B超测量肾集合系统分离值预测胎儿肾积水的可复性 ,为临床判断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和选择手术时机提供依据。方法 用B超对 2 2例 35侧晚孕期间集合系统分离值≥ 0 .8cm的胎肾进行跟踪随访。结果 甲组 :11例 19侧 ,肾集合系统分离值为 0 .8~ 1.2cm ,此组肾积水于胎儿出生后 1个月内相继消失。乙组 :5例 6侧 ,分离值为 1.2 4~ 1.9cm ,其中 3例单侧肾盏未扩张的胎肾在胎儿出生后 5个月内积水消失 ;其余 2例 3侧伴有肾盏扩张的胎肾在胎儿出生 1年后积水仍存在。丙组 :6例 10侧 ,分离值为 2 .4~ 6 .7cm ,对其中 3例胎儿出生后随访 1年 ,发现肾积水明显加重 ,另 3例经尸检或手术证实有尿路梗阻存在。结论 晚孕期间胎儿肾集合系统分离值≤ 1.2cm ,或虽分离值在 1.2 4~ 1.9cm ,但无肾盏扩张者 ,均应视为可复性肾积水 ;分离值≥ 2 .4cm ,或虽分离值在 1.2 4~ 1.9cm ,但同时伴有肾盏扩张者 ,则应视为不可复性肾积水  相似文献   

7.
重复肾是较常见的泌尿系畸形,但重复肾下半肾积水临床并不常见。我院于1999年1月—2009年5月共收治17例重复肾下半肾积水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肾积水患者手术前后对肾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不同程度肾积水患者50例,根据患者肾积水严重程度分为轻度肾积水组(n=17)、中度肾积水组(n=18)、重度肾积水组(n=15).所有患者均于超声引导下行经皮肾造瘘术,并于手术前后行肾功能、肾血流动力学、造瘘管引流尿液测定.比较三组患者手术前后肾功能、肾血流动力学指标和造瘘管引流尿液渗透压、尿pH、尿β2微球蛋白.结果 中度肾积水组患者肾主动脉(MRA)、肾段间动脉(SRA)、肾叶间动脉(IRA)S/D值均明显高于轻度肾积水组,重度肾积水组明显高于轻、中度肾积水组(P<0.05);重度肾积水组患者肾主动脉(MRA)、肾段间动脉(SRA)、肾叶间动脉(IRA)RI值明显高于轻度肾积水组(P<0.05).术后1个月,重度肾积水患者肾主动脉(MRA)、肾段间动脉(SRA)、肾叶间动脉(IRA)S/D值、RI值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脏积水程度加重,肾脏血流动力学改变越明显.经手术治疗后,重度肾积水患者肾内血流动力学参数恢复较慢.  相似文献   

9.
<正>我院自1989~2004年以肾盂成形术加改良肾折叠术治疗小儿巨大肾积水18例,随访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男12例,女6例,年龄5~15岁。左肾积水13例,右肾积水5例,积水量1000~1800ml.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输尿管支架管和导管制造人工肾积水在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中的应用对比.方法 选择2020年12月至2021年9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结石病区PCNL患者84例,根据术中制造人工肾积水方式不同分为2组,各42例.输尿管组逆行留置输尿管导管制造人工肾积水,双J管组留置双J管制造人工肾积水,手术7d...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分析胎儿肾积水的产前超声诊断价值,以供临床参考和借鉴。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2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孕中晚期肾积水胎儿98例孕妇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了超声检查并给予随访观察。以随访结果将胎儿肾积水分为生理性肾积水和病理性肾积水,对比观察两组胎儿肾积水的超声特点。结果 98例胎儿肾积水,其中61例为生理性,37例为病理性;其中病理性肾积水的胎儿肾盂前后径大,肾实质厚度小,肾盂肾盏形态分级高,与生理性肾积水比较差异明显,组间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胎儿肾积水的产前超声特征较为明显,使用超声可以对胎儿肾积水进行有效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99 mTc-DTPA肾动态显像对重度肾积水患者患肾功能评估的意义.方法 63例重度肾积水患者行99Tcm-DTPA 肾动态显像评估其肾功能,并与IVP结果对照,按其肾功能结果决定手术方式,并于术后1年内复查.结果 63例患者有重度积水肾69个,其中无功能肾15个,功能严重受损肾21个,肾功能中度受损16个,肾功能轻度受损12个,肾功能正常4个,切除患肾13个,其他50例患肾行手术解除梗阻,43例术后1年内复查肾动态显像,肾功能轻中度受损者术后肾功能恢复良好,肾功能严重受损者肾功能未见明显恢复.结论 99 mTc-DTPA肾动态显像对重度肾积水患者手术前评估肾功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1997~2006年我们对21例巨大肾积水患者在解除梗阻的情况下行肾折叠加固定术治疗,术后肾形态和功能恢复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34例胎儿肾积水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于我院就诊单胎孕妇,超声检查确诊为肾积水的胎儿34例进行随访,测量并记录肾脏集合系统内径及肾皮质厚度。结果集合系统前后径>15mm者共8例,有7例皮质厚度在5mm以下,其中4例经手术治疗。结论产前肾积水大部分都是生理性的,可随着个体的发育而自行消退,对于生后仍存在肾积水的患儿,应定期随访,可结合泌尿系造影检查和MRU等检查方法来协助诊断。超声检查显示肾集合系统前后径>15mm,肾皮质厚度小于5mm的胎儿肾积水往往存在病理性梗阻,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肾盂成型并肾折叠固定治疗巨大肾积水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10年1月采用肾盂成型并肾折叠固定治疗巨大肾积水4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2例采用肾盂成型并肾折叠固定治疗巨大肾积水患者均切口一期愈合,无感染及尿瘘等并发症发生。术后经随访半年至1年采用B超及静脉肾盂造影进行复查,手术治疗的患肾肾盂容积显著缩小,肾盏无膨出、扩张,吻合引流畅通,无积水发生,肾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通过肾盂成型并肾折叠固定治疗巨大肾积水,既能够治疗原发疾病,解除泌尿系梗阻,又可最大限度地保留肾脏功能,促进了肾功能的恢复,有利于肾形态及功能的早期恢复,防止了肾盂肾炎的发生及结石的再发。  相似文献   

16.
张杰  李春茂  游云超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21):3236-3237
目的:总结双肾积水的治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7年来收治68例双肾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结合患者病史、体检及各种影像等资料,68例经病因治疗及引流等方法,肾功能均得到恢复或不同程度改善.结论:双肾积水为双侧输尿管或下尿路梗阻性病变所致.治疗方法是解除梗阻,保护肾功,根据每例患者的不同病因及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及手术时机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介导肾造瘘(PCN)治疗肾积水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临床研究选取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之间在我院就诊的35例肾积水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介导肾造瘘治疗,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35例肾积水患者,共行39例置管治疗且均一次置管成功,置管成功率为100%。术后对患者实施8周的随访,随访结果显示,35例患者中,33例肾功能在治疗1周后明显改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3%,且无一例患者死亡。结论由本次临床研究结果可见,超声介导肾造瘘治疗肾积水,具有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且治疗安全性较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马洪  李旭良  何大维  林涛  刘俊宏 《贵州医药》2007,31(12):1097-1100
小儿肾积水主要是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所致,其病肾功能的损害程度常涉及治疗方法的选择及疗效预测.为进一步明确肾盂压力测定能否真实反映病肾损害程度,对我院近3年手术治疗的78例小儿肾积水,术中测量肾盂基础压(BPP)、肾实质厚度以及肾盂积水量,与病肾组织学检查分级作相关分析.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产前超声诊断胎儿肾脏发育异常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产前超声诊断胎儿肾脏发育异常孕妇的异常类型、超声诊断与产后诊断符合情况和随访情况。结果98例产前超声诊断胎儿肾脏发育异常共有9种类型,分别为:肾积水44例,占比为44.90%;多囊性肾发育不良20例,占比为20.41%;单肾缺如16例,占比为16.33%;重复肾6例,占比为6.12%;肾囊肿4例,占比为4.08%;盆腔异位肾3例,占比为3.06%;婴儿型多囊肾2例,占比为2.04%;双肾缺如2例,占比为2.04%;融合肾1例,占比为1.02%。其中肾积水单侧33例,双侧11例,共计55个肾;55个肾轻度积水9个,中度积水22个,重度积水24个。产前超声诊断肾积水的55个肾中,9个轻度肾积水中仅有1个(11.11%)于孕后期表现为积水加重,其余8个(88.89%)均为生理性肾积水,3个月后随访结果均表现为减轻或者消失;22个中度肾积水中有6个(27.27%)于出生3个月表现为积水加重,其余16个(72.73%)均为生理性肾积水,3个月表现为减轻或者消失;24个重度积水中有19个(79.17%)于出生后需要进行治疗,其余5个(20.83%)可以继续观察。另外1例产前被误诊为多囊性肾发育不良,肾积水的诊断符合率为97.78%(44/45),随访结果表示45例肾积水患儿均未出现异常现象。多囊性肾发育不良的诊断符合率为95.00%(19/20),其中1例被证实为肾积水;单肾缺如的诊断符合率为93.75%(15/16),其中1例被误诊为盆腔异位肾;肾囊肿的诊断符合率为100.00%(4/4);重复肾的诊断符合率为33.33%(2/6);盆腔异位肾的诊断符合率为66.67%(2/3),其中1例被误诊为单肾缺如;婴儿型多囊肾的产后诊断符合率为100.00%(2/2);双肾缺如的产后诊断符合率为100.00%(2/2);融合肾的产后诊断符合率为100.00%(1/1)。肾积水、肾囊肿、婴儿型多囊肾、融合肾、多囊性肾发育不良、双肾缺如的诊断符合率均较高,而重复肾、盆腔异位肾的诊断符合率相对较低;随访至产后3个月,肾积水、单肾缺如、肾囊肿、多囊性肾发育不良、重复肾、盆腔异位肾患儿的生长发育正常,婴儿型多囊肾和双肾缺如胎儿多数引产,预后差。结论胎儿肾脏发育异常具有多种类型,超声诊断的符合率各不相同且具有明显差异。大多数肾脏发育异常的产前超声诊断率较高,能够为临床决策提供重要信息,但需充分评估,谨慎应用。  相似文献   

20.
肾积水是由泌尿系统并发梗阻.引起肾形态及实质发生的病理变化。在妊娠期间由于子宫逐渐迅速增大,使肾、输尿管受到长期挤压、牵拉,影响尿液排出,而并发程度不同的肾积水。应用 B 超实施显像技术。可以准确诊断并将积水分度,并且追踪观察至产后一周,肾积水均消失,B 超见肾图像恢复正常。1 临床资料:20例22只肾积水的病人年龄在20岁~35岁;孕龄在24周~40周;血压正常者2例:17—18/10—10.5kPa10例;18/11kPa 以上者8例;下肢中度水肿12例;重度水肿8例;一例化验,尿蛋白卅,并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