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研究分析腹腔镜与内镜联合手术治疗胃肠道肿瘤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于本院就诊的胃肠肿瘤患者86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n=43)与对照组(n=43),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与内镜联合手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3.02%,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为74.42%,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与内镜联合手术治疗胃肠道肿瘤,临床疗效更好,且并发症少,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2.
高志强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2,(4):182-184
目的:研究胃肠道肿瘤患者应用腹腔镜与内镜联合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5月于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诊治的胃肠道肿瘤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分组方式将其划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48例.参照组患者行常规开腹手术,研究组患者行腹腔镜联合内镜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胃镜、电子结肠镜在胃肠道小肿瘤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2006年对36例胃肠道小肿瘤通过胃镜或电子结肠镜定位,在腹腔镜联合胃镜或电子结肠镜下进行胃肠道小肿瘤切除或胃肠壁部分切除的患者资料.结果 本组患者均痊愈,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时间为38~75 min,平均47 min,术后2~6 d出院,术后无胃肠道穿孔及出血等并发症,术后随访至今无复发.结论 腹腔镜联合胃镜或电子结肠镜治疗胃肠道小肿瘤具有术中定位准确、切行除彻底、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快、疼痛轻、复发率低等特点,可做为胃肠道小肿瘤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尹璐璐蒋祖福梁建华杨余沙 《浙江临床医学》2018,(5):888-890
目的 探讨传统开腹手术与内镜腹腔镜双镜联合治疗胃肠道肿瘤疗效及对手术相关指标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97例胃肠道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开腹组46例和双镜组51例,其中开腹组给予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双镜组给予内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观察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和免疫功能,统计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 双镜组切口长度、肛门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开腹组(P〈0.05);术后1周两组TNF-α、IL-6、CRP水平显著高于术前(P〈0.05),且双镜组显著低于开腹组(P〈0.05);术后1周两组CD3+、CD4+、CD4+/CD8+水平显著低于术前(P〈0.05),且双镜组显著高于开腹组(P〈0.05),两组CD8+水平显著高于术前(P〈0.05),且双镜组显著低于开腹组(P〈0.05);双镜组近期并发症发生率3.92%显著低于开腹组17.39%(P〈0.05).结论 传统开腹手术、内镜联合腹腔镜手术均可用于治疗胃肠道肿瘤患者,但后者可降低手术应激反应,对免疫功能损伤小,不良反应少,手术效果更确切.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内镜辅助腹腔镜结肠手术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60例内镜辅助腹腔镜结肠手术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 实验组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方案并加强围术期营养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案. 观察两组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问卷调查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情况. 结果 实验组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28. 5±12. 5) vs(36. 5 ± 14. 6)h, P<0. 05)]和术后住院时间[(3. 5±1. 5)vs(5. 0±1. 8)d,P<0. 05]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0 vs 13. 3%,P<0. 05),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96. 7% vs 80. 0%,P<0. 05),患者对护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92. 8±15. 2)vs(82. 5±20. 3),P<0. 05)]. 结论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的护理方案有助于提高内镜辅助腹腔镜结肠手术的安全性并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引导下腹腔镜切除术治疗胃肠道黏膜下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50例胃肠道黏膜下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腹腔镜切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超声内镜引导下腹腔镜切除术治疗,两组均于术后6个月进行随访,比较两组病灶完全切除情况、术前及术后1个月胃肠黏膜功能、术后1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6个复发及远处转移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1个月内并发症总发生率(8.00%)较对照组(32.00%)低(P<0.05);两组术后1个月血清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比值含量均较术前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胃蛋白酶原Ⅱ、胃泌素17含量均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病灶完全切除情况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两组均未发现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超声内镜引导下腹腔镜切除术治疗胃肠道黏膜下肿瘤可有效改善胃黏膜功能,控制病情进展,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且病灶完全切除率高,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胆道手术胃肠道损伤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1年10月到1998年6月,共行腹腔镜胆道手术4600例,发生胃肠道损伤5例(011%)。其中,胃损伤1例(0022%),十二指肠损伤2例(0044%),横结肠损伤2例(0044%)。分别于术中和术后早期发现,采取中转开腹和腹腔镜或再次腹腔镜处理,均取得满意效果。从而提出,对于腹腔镜外科医师,必须要有熟炼的腹腔镜操作技术和丰富的经验,手术结束时,要重视对手术创面的全面仔细检查。损伤发生后,应及时正确处理,以减少病人痛苦和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0.
吴政鸿 《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13,(10):2283-2283
腹腔镜微创手术具有疗效好,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肯定。我院自从引进全套腹腔镜器械后,手术量大大增加,随着手术量的增多,特别是胃肠道肿瘤的手术,标本比较大,切口小,取出时成了医生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内镜手术治疗2~5 cm胃肠道间质肿瘤(GIST)的效果及预后评价。方法 从SEER数据库中提取直径在2~5 cm,经病理确诊的GIST 754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内镜手术组和传统手术组,分析两组患者的病理特征,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筛选预后相关因素,通过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患者预后。结果 共有754例患者被纳入研究。其中,内镜手术组103例(13.66%),传统手术组651例(86.34%)。统计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人种、婚姻状况、是否化疗、肿瘤发生部位、核分裂象和平均生存时间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内镜手术组肿瘤直径小于传统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单因素Cox分析显示,年龄(P=0.004)、人种(P=0.022)和化疗(P=0.003)是影响肿瘤特异性生存期(CSS)的关键因素,年龄(P=0.015,P=0.000)、人种(P=0.019,P=0.011)和婚姻(P=0.005)是影响总生存期(OS)的关键因素。多因素Cox分析显示,性别(P=0.040)、年龄(P=0.001)、... 相似文献
12.
1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91-92
选取2013年3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胃肠道黏膜肿瘤患者共62例,其中采用腹腔镜联合内镜切除术的34例为观察组,采用传统开腹胃肠道黏膜下肿瘤切除28例为对照组,治疗后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进行观察对比。术后统计结果显示,对照组手术时间为(122.3±20.4)min、术中出血量为(34.7±12.3)m L、住院时间为(7.9±3.4)d;观察组中手术时间为(118.9±18.9)min、术中出血量为(32.9±10.2)m L、住院时间为(8.2±1.3)d,两组间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并发症中,对照组2例出现术后梗阻及,3例切口感染,观察组中表现为3例胃瘫,1例切口感染。组间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在胃肠道黏膜下肿瘤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采用腹腔镜联合内镜技术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可实现准确的病灶定位,降低开腹率,同时可缩短术后住院的时间,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快速现场评价技术(ROSE)联合常规消化内镜(电子胃镜或结肠镜活组织检查(活检)能否提高消化道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正确率及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连续纳入影像学或消化内镜发现消化道占位性病变的患者。将上消化道占位性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常规电子胃镜组(A组,109例)、ROSE+常规电子胃镜组(B组,109例);下消化道占位性病变患者亦随机分为2组:常规电子结肠镜组(C组,421例)、ROSE+常规电子结肠镜组(D组,421例)。比较各组间活检诊断正确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活检诊断正确率80.73%(88/109)与B组活检诊断正确率88.99%(97/1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B组恶性肿瘤亚组活检诊断正确率100%(26/26)高于A组恶性肿瘤亚组活检诊断正确率82.61%(19/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组活检诊断正确率78.86%(332/421)与D组活检诊断正确率82.66%(348/4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但D组恶性肿瘤亚组活检诊断正确率96.61%(57/59)高于C组恶性肿瘤亚组... 相似文献
16.
胃肠道间质瘤是消化系统常见的间充质肿瘤,具有不定向发展的潜能。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胃肠道间质瘤被早期发现,这为内镜下早期完整切除肿瘤提供了可能。内镜下治疗术具有创伤小、镇静过程清醒、住院天数缩短、住院成本相对较低,以及与开腹手术相比所需的人力资源更少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且取得了长足发展。本文对胃肠道间质瘤的内镜治疗进展及治疗的优缺点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18.
超声内镜技术在胃肠道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1引言在内镜技术发展的200年中,超声内镜成为最先进的内镜技术,经过不断改进完善,该技术在仪器性能及临床应用上均已成熟,成为某些胃肠道病变的常规检查手段。目前,超声内镜技术已向微型化,种类多样化超声胃镜、结肠镜及十二指肠镜及治疗化发展,并将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治疗。2超声内镜的结构超声内镜是在内镜镜端光学部分远端装上一个B型超声探头的内镜。由于探头在人体腔内扫描距离短,故可采用高频率的探头,可取得较体外超声波更清晰的图像。一般的频率有7.5MHz、12MHz、20MHz,扫描深度分别为10cm、5c… 相似文献
19.
腹腔镜手术在治疗胃肠道间质瘤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胃肠道间质瘤切除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腹腔镜外科中心于2003年6月~2008年12月间确诊并施行了腹腔镜下胃肠道间质瘤切除术的42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42例患者均成功施行了腹腔镜下间质瘤切除术,其中胃间质瘤32例,小肠间质瘤9例,直肠间质瘤1例,与之相应,手术时间分别为:(68±32)、(80±28)和140min,术中出血为:(50±23)、(80±33)和100 mL.术后住院天数为:(6±2.5)、(7±2)和8 d.随访3~72个月,1例小肠间质瘤患者复发且伴肝脏转移.结论 腹腔镜下胃肠道间质瘤切除术是治疗GIST安全有效的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