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前交叉韧带(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损伤是膝关节常见损伤之一,严重影响膝关节稳定性和关节功能。目前,临床上通常采用韧带重建方法治疗ACL损伤。近年来,不少研究显示ACL重建手术的远期疗效仍不令人满意、不能有效预防关节退变发生,这可能与重建韧带不能有效恢复ACL的正常解剖和生理功能有关(如直接止点、本体感受器及纤维多向排列等)[1,2]。缝合修复治疗曾是ACL损伤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近年来随着研究深入人们对ACL损伤修复过程及相关机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不少研究采用缝合、增强、微刺激及组织工程等方法治疗ACL损伤,有效地促进了ACL损伤的修复愈合[3]。在此,本文就ACL损伤修复治疗的研究现状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
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是稳定膝关节的重要结构.运动及日常生活中多种因素可导致其损伤.ACL损伤后,会造成关节不稳、关节其他韧带松弛、关节软骨退变、半月板损伤等并发症,严重影响膝关节功能.关节镜下ACL重建术是恢复关节稳定、延缓膝关节退变的重要方法.骨-髌腱-骨(B-PT-B)一直是ACL重建移植物选择的金标准,虽然末端属于骨-骨愈合,愈合时间短,但由于切取移植物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现已很少应用.  相似文献   

3.
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断裂是最常见的膝关节损伤之一.ACL损伤后难以愈合,如果不予治疗将会导致膝关节不稳,继发软骨和半月板损伤,加速膝关节的退变,最终导致骨性关节炎,严重影响膝关节的功能[1].ACL的主要作用是维持膝关节稳定和协调膝关节运动,ACL纤维平行紧密排列,与弹性张力有关的主要有Ⅰ型胶原、Ⅱ型胶原、Ⅴ型胶原及其他成分,胶原成分和分布比例不同是决定移植物性能优劣的主要原因.ACL附着点结构牢固,韧带损伤多数发生在实质部或附着点的撕脱性骨折.ACL中为无血管组织,其营养通过滑膜组织及滑液供给,这可能与韧带损伤后愈合缓慢有关,因此损伤后的韧带必须通过手术治疗才能恢复其功能.  相似文献   

4.
前交叉韧带(ACL)是膝关节重要的前向稳定结构,损伤后可以产生膝关节前向不稳,严重影响膝关节功能,继发软骨、半月板等结构损伤,导致关节退变和关节疾病的早期发生.关节镜技术的成熟与完善使得关节镜下ACL重建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提出的双束韧带重建手术方法更符合解剖学要求,对重建ACL的翻修也有进一步的认识和发展.该文就近几年有关ACL重建在移植物、手术方法、重建韧带翻修及组织工程等方面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正>据流行病学统计[1],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损伤的发病率约为每年20万例,若未及时治疗,患侧膝关节易反复扭伤,进而引起关节软骨和半月板等解剖结构的损伤和退变,导致创伤性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发生。根据形态学的特点可将ACL损伤分为3级,1级:韧带的完整性良好;2级:韧带的连续性部分中断;3级:韧带的连续性完全中断。其中3级ACL损伤可导致膝关节严重不稳定,  相似文献   

6.
前交叉韧带重建中骨隧道等距特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前交叉韧带(ACL)重建的理论基础为恢复膝关节正常动力学,主要目的是恢复膝关节稳定性、防止半月板损伤和关节软骨退变。影响ACL重建疗效的因素有许多,其中保证骨隧道的等距特性最为关键。本文重点就ACL重建术中骨隧道等距特性的研究进展进行回顾。  相似文献   

7.
前交叉韧带重建自体肌腱移植物愈合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是膝关节重要的前向稳定结构,损伤后可以产生膝关节不稳,导致膝关节退变的早期发生。随着关节镜技术的成熟与完善,关节镜下ACL重建技术得到广泛应用,而移植物良好的生物愈合是ACL重建术获得成功的关键。本文就ACL重建后自体肌腱移植物愈合的研究现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8.
蔡航 《浙江创伤外科》2010,15(2):166-167
<正>ACL撕裂是临床中常见疾病,其造成的膝关节不稳可导致继发性关节内其他结构,如半月板、软骨等损伤,并最终出现严重的关节退变。重建ACL是目前治疗前交叉韧带损伤的主要方法[1]。笔  相似文献   

9.
前交叉韧带断裂和重建对膝关节软骨退变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Xue H  Ao Y  Yu C  Zhang J 《中华外科杂志》2002,40(4):304-307
目的:研究前交叉韧带(ACL)断裂和不同时期重建对膝关节软骨继发损伤的影响。方法:以新西兰大白兔为实验对象,共14只。共分4组,每组7个膝关节,实验组Ⅰ:右膝前交叉韧带切断后随即重建,左膝的前交叉韧带切断后不予重建作为对照组Ⅰ;组Ⅱ:右膝前交叉韧带切断后3周重建,左膝行单纯关节切开术作为对照组Ⅱ。术后8周通过墨汁染色,常规组织学及扫描电镜方法观察各组膝关节软骨退变的情况。结果:(1)实验组Ⅰ关节软骨退变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Ⅰ(Hc=5.9889,P=0.0144);(2)实验组Ⅱ关节软骨退变程度和对照组Ⅰ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Hc=0.7143,P=0.785)。结论:(1)ACL断裂后即刻重建可以有效阻止关节软骨继发损伤的发生;(2)ACL断裂后已继发关节软骨退变时再行重建,其对关节软骨退行性变的缓解作用不明显。ACL 裂后应进行早期重建,恢复膝关节稳定性,减少或延缓远期骨性关节炎的发性。  相似文献   

10.
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是膝关节重要的静力性稳定结构,对维持膝关节稳定具有重要作用.ACL断裂后自愈能力差,若不及时修复,可导致关节不稳并继发半月板、软骨损伤、关节退行性改变等,影响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自体胭绳肌肌腱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ACL)时应用Rigidfix和Intrafix系统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4年6月至2007年10月,40例ACL断裂的患者均在关节镜下采用4股胭绳肌肌腱单束重建ACL,股骨端移植物应用Rigidfix系统固定,胫骨端移植物应用Intrafix系统固定,术后进行系统的康复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进行6~12个月随访,膝关节屈曲均达到130°,伸直达到0°,随访时前抽屉试验35例阴性,5例Ⅰ度阳性,Lachman试验37例阴性,3例Ⅰ度阳性,轴移试验均为阴性,所有患者均无膝关节不稳的主观症状.术前及随访时前抽屉试验阳性率比较(100% vs.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72,P<0.01);术前及随访时轴移试验阳性率比较(82.5% vs.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82,P<0.01).按照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评分从(40.3±4.2)分提高至(90.4±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52,P<0.01).结论 关节镜下自体胭绳肌肌腱重建ACL时应用Rigidfix和Intrafix系统固定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固定牢固、愈合率高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双监视法解剖等长重建结合Rigidfix和Intrafix固定技术在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CL)中应用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对17例ACL损伤行关节镜下ACL重建术。采用双监视法解剖等长重建技术建立股骨胫骨隧道。股骨端用Rigidfix固定,胫骨端用Intrafix固定。结果17例均获随访,时间1218(14.18±2.19)个月。根据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前评分:25-66(46.76±14.79)分;术后1年评分:85-97(92.71±3.22)分(P〈0.01)。结论双监视法解剖等长重建结合Rigidfix和Intrafix固定技术应用在腘绳肌腱重建ACL中,具有定位准确、手术操作简便、固定牢固、疗效确切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关节镜下应用Rigidfix和Intrafix系统固定重建前交叉韧带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Rigidfix和Intrafix系统固定自体4股腘绳肌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临床效果。方法40例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在关节镜下均采用4股腘绳肌肌腱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术后进行系统的康复治疗。结果40例随访6~12个月,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膝关节屈曲均达到130°,伸直达到0°。随访时前抽屉试验35例阴性,5例Ⅰ度阳性;Lachman试验37为阴性,3例Ⅰ度阳性;轴移试验均为阴性。所有患者均无膝关节不稳的主观症状。按照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平均评分从(40.3±4.2)分提高至(90.4±3.6)分,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关节镜下4股自体腘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应用Rigidfix和Intrafix系统固定是一种较好方法,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固定牢固、愈合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张磊  刘劲松  孙晋  李智尧  马佳 《中国骨伤》2009,22(3):166-169
目的:对比异体胫前肌腱与自体胭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9月至2007年5月,重建前交叉韧带100例,其中50例采用经深低温冷冻及v射线照射处理后的畀体胫前肌腱重建,50例采用自体胭绳肌腱重建。固定方式均为股骨端横杆悬挂固定(Rigidfix)和胫骨端中心固定(Intrafix)。术后通过对比两组症状体征、Lysholm评分来对比疗效。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感染及韧带再断裂发生。所有患者术后获随访,时间12-33个月(平均25.6个月)。异体组50例术膝轴移试验均阴性,前抽屉试验及Lachman试验为阴性或I度阳性;术后1年以上Lrrsholm总评分平均(89.3±6.3)分。自体组50例术膝体征检查结果与异体组类似,术后1年Lysholm总评分平均(90.5±4.5)分,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种异体胫前肌腱与自体胭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疗效相当,医生及患者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移植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应用Rigidfix与Intrafix系统固定同种异体胫前肌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CL)的临床效果. 方法自2003年3月至2006年9月对56例在关节镜下确诊ACL断裂的患者采用深低温同种异体胫前肌肌腱进行韧带重建,应用Rigidfix与Intrafix系统对移植物进行固定,术后进行系统康复训练.随访观察患者的主观症状,并检查患膝关节活动度、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和轴移试验,按照Lysholm膝关节评分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1.5~5.0年,平均2.3年.有2例患者在剧烈活动时伴有错动感,末次随访时膝关节活动度均可达到伸-5°~0°,屈120°~130°,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及轴移试验均为阴性,Lysholm膝关节评分由术前(48.2±5.3)分提高至术后(91.1±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下应用Rigidfix与Intrafix系统固定同种异体胫前肌肌腱重建ACL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单隧道双束腘绳肌腱双Intrafix固定重建前交叉韧带(ACL)中应用的可行性及近期疗效.方法 对30例ACL损伤患者行关节镜下单隧道双束腘绳肌腱ACL重建术.采用膝关节镜前内侧入路(AM)建立股骨隧道,胫骨端用点对点ACL瞄准器建立隧道.隧道股骨端采用Femoral-Intrafix固定将腘绳肌腱分为前内侧束及后外侧束.通过旋转胫骨端移植物,将移植物调整为生理的双束位置,采用Bio-Intrafix固定胫骨端.结果 30例均获随访,时间6~8个月.根据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前为19~58(33.17±11.71)分;术后6个月为88~98(95.30±2.10)分(t=30.20,P<0.01).结论 单隧道双束腘绳肌腱双Intrafix固定重建ACL,手术操作简便,固定牢固,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关节镜下自体桐绳肌肌腱与同种异体半腱肌腱单骨道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的疗效与差异。方法选择2009年10月至2010年11月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单骨道重建患者115例,分为两组。A组:自体桐绳肌肌腱移植57例,获随访49例,男40例,女9例;年龄16~54岁,平均28.8岁。B组:同种异体半腱肌腱移植58例,获随访52例,男44例,女8例;年龄12~50岁,平均27.9岁。根据骨骺闭合时间,大于21岁自体捐绳肌肌腱组50例、同种异体半腱肌腱组47例,股骨端均采用Rigidfix系统固定;小于21岁自体桐绳肌肌腱组7例、同种异体半腱肌组11例,股骨端采用Endobutton系统固定;胫骨端均采用生物挤压螺钉加自制门型钉悬吊固定。评价项目包括手术时间、发热人数、膝关节活动度、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评分、Lysholm评分及KT2000测定。结果10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5~31个月,平均22.4个月。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稳定性均得到明显改善,除手术时间、发热人数外,物理检查及功能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自体与同种异体肌腱重建ACL都有较好的疗效,移植肌腱的选择需根据患者的伤情及自身要求来确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内侧副韧带损伤后,关节镜下可见内侧半月板上滑膜缘完全显示,类似海湾形状,称为"海湾全景征"(简称"湾征"),判断其作为诊断膝内侧副韧带断裂标志体征的可靠性及意义。方法 2007年3月-2011年3月,纳入59例MRI检查提示内侧副韧带断裂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男38例,女21例;年龄16~39岁,平均23.2岁;单纯内侧副韧带断裂12例,合并外侧半月板损伤16例,前交叉韧带损伤27例,前、后交叉韧带损伤3例,髌骨脱位1例。68例MRI检查提示无内侧副韧带断裂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男45例,女23例;年龄25~49岁,平均31.8岁;前交叉韧带损伤38例,前、后交叉韧带损伤4例,前交叉韧带合并外侧半月板损伤26例。两组治疗前后行关节镜探查比较"湾征"出现情况。结果观察组膝内侧副韧带修复重建前关节镜探查均见"湾征",明确内侧副韧带断裂;修复重建后"湾征"消失。对照组交叉韧带重建前后均未见"湾征"。结论 "湾征"可作为关节镜下膝内侧副韧带断裂的诊断指征,以及术中韧带修复重建成功与否的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一期应用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联合LARS人工韧带重建后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9-02—2010-06对14例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断裂及严重膝关节脱位患者在关节镜下一期采用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联合LARS人工韧带重建后交叉韧带,同时处理合并的侧副韧带及半月板损伤。末次随访时采用膝关节Lysholm评分、IKDC评分评定疗效。结果术后14例均获随访23~36个月,平均29.5个月。均无膝关节肿痛症状、感染、伸膝障碍发生。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屈曲达120°~130°;膝关节IKDC评分:A类11例(78.6%),B类2例(14.3%),C类1例(7.1%);膝关节Lysholm评分(89.2±4.6)分,较术前(54.7±5.3)分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156,P=8.91E-14)。结论关节镜下一期应用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联合LARS人工韧带重建后交叉韧带治疗膝关节多韧带损伤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自体腘绳肌腱鞘内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孙斌峰  董燚  陈疾忤  吕建元  顾晓娟 《中国骨伤》2011,24(12):1013-1015
目的:观察在自体腘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手术中,保留原ACL胫骨残端的鞘内重建方法,对术后2年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2007年1月至2009年6月,江苏省昆山市中医院骨科收治的ACL损伤病例中,经关节镜下证实ACL胫骨端韧带残端保留1/3以上18例,男11例,女7例;平均年龄28.2岁(18~42岁);从第1次受伤到术前平均6.8个月(1~18个月)。取自体腘绳肌腱(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分别对折后编织成移植物备用。保留ACL胫骨残端,制备股骨和胫骨隧道后,将移植物经ACL残端纤维束内引入骨隧道,ACL残端呈鞘状包绕移植物。股骨端Rigidfix固定,胫骨端Intrafix固定。记录术后最后一次随访时的Lysholm评分,以评价膝关节功能;同时评价患者膝关节的稳定性和活动度;并通过再成角试验评估患膝本体感觉功能。结果:18例均获随访,时间15~24个月,平均17.3个月,术后无滑膜炎、韧带再断裂、活动明显受限等并发症。术前和术后最后一次随访时Lysholm评分,分别为(49.43±2.85)分和(91.56±4.60)分(P〈0.05)。术后最后一次随访时在屈膝15°、30°、45°位置的再成角试验,患侧与健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原有残端的ACL重建术,能有效恢复膝关节功能,并有利于本体感觉的重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