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分析脑膜血管型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神经影像学检查特点及其治疗和预后,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例脑膜血管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神经影像学检查结果及诊治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例患者中3例男性,1例女性,均以脑卒中样表现起病,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较少,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血清及脑脊液血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和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阳性以确诊,大剂量青霉素治疗预后较好。结论脑膜血管型神经梅毒临床表现及神经影像学检查无特异性,容易误诊,对没有明确病因或病因较少的脑梗死患者,及早进行梅毒血清学实验和脑脊液检查,大剂量青霉素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早期诊断、分型依据和治疗情况。方法 选择2004-09~2014-01江苏大学附属医院、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和江苏大学附属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38例神经梅毒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8例患者中男28例,女10例,年龄1 d~75岁,平均51.1岁,神经梅毒患者中间质型10例(脑膜血管梅毒8例,脊髓膜血管梅毒1例,脑膜神经梅毒1例),主质型22例(麻痹性痴呆14例,脊髓痨8例),视神经损害2例,无症状型神经梅毒3例,先天性神经梅毒1例;血清、脑脊液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及梅毒螺旋体特异抗体测定(TPPA)均阳性,部分患者脑脊液检查显示脑脊液蛋白质含量升高和白细胞计数升高(以单核细胞为主)。除3例放弃治疗外,35例经治疗后好转的患者血清及脑脊液抗体滴度均有不同程度降低,脑脊液白细胞数、蛋白量均降至正常。结论 神经梅毒可防可治,脑脊液梅毒诊断试验是神经梅毒诊断的重要依据,同时需结合临床表现及其他检查进行综合分析,及时正确治疗能够控制病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神经梅毒的临床、神经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特征及其治疗和预后,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对本院收治的符合神经梅毒诊断标准的18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MRI结果及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以间质型梅毒,尤其以脑膜血管梅毒常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血清梅毒螺旋体凝集试验特异性较高,而脑脊液的阳性率低于血清;头部MRI以梅毒树胶肿表现典型;治疗上除梅毒树胶肿需手术切除外,余类型首选青霉素治疗,有效率93%(14115例)。结论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及神经影像学无特异性,易误诊,血清或(和)脑脊液梅毒抗体阳性即可确诊,青霉素仍为有效的首选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合并神经系统病变梅毒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10例梅毒血清学试验阳性的梅毒患者的临床特点、血清学及脑脊液检查、影像学表现、诊断、分型及治疗结果等。结果10例患者中据脑脊液结果确诊神经梅毒8例、疑诊1例、非神经梅毒1例。8例神经梅毒确诊病例中脊髓痨型3例、梅毒性脑膜炎2例、麻痹性痴呆1例,树胶肿性神经梅毒1例,脑血管梅毒1例。头颅及脊髓MRI检查异常无明显特异性。青霉素治疗10例,有效9例,失访1例。治疗后脑脊液蛋白、白细胞、压力、脑脊液非螺旋体抗原滴度有不同程度下降。10例患者均未发生赫氏反应。结论神经梅毒临床表现多样,脑脊液检查是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杜福文  谭启文  林晖  黄丽华 《内科》2009,4(5):804-805
目的探讨神经梅毒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对12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神经梅毒患者中麻痹性痴呆6例,脑血管型梅毒3例。脑膜型梅毒2例,脊髓痨1例;血清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梅毒螺旋体抗原凝集试验(TPPA)阳性率为100%,脑脊液-TPPA(CSF-TPPA)阳性率为100%.CSF-RPR阳性率为75%;脑电图和颅脑CT或MRI异常缺乏特异性;大剂量青霉素G治疗安全有效。结论神经梅毒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特点,CSF和血清RPR、TPPA对诊断有重要价值,青霉素G是首选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神经梅毒的临床特征以提高对其疾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例艾滋病病毒(HIV)抗体阴性的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特点。结果20例神经梅毒患者中,无症状神经梅毒2例,间质型神经梅毒9例,实质型神经梅毒8例(麻痹性痴呆5例和脊髓痨3例),特殊类型神经梅毒(多颅神经损害)1例。实验室检查示,63.16%的患者脑脊液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CSF-RPR)阳性,100%的梅毒螺旋体抗原凝集试验(CSF-TPPA)阳性,脑脊液蛋白和细胞数增高分别为75%和50%;头颅CT和MRI表现脑萎缩、梗死或脱髓鞘病变。结论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与其分型密切相关,实质型神经梅毒应引起重视;TPPA或许在神经梅毒脑脊液检测中可以使用,但神经梅毒的诊断应结合临床表现及辅助实验检查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6例先天性神经梅毒患儿的临床特征及治疗,为提高临床对先天性神经梅毒的认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7年3月—2016年5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感染科收治的先天性神经梅毒患儿6例,均行腰椎穿刺并发现脑脊液异常,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治疗及临床转归。结果 (1)临床表现:4例患儿出现皮疹,多为圆形皮疹,伴或不伴脱皮;无一例患儿出现发热、抽搐、黄疸、肺炎、败血症、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2)实验室检查:6例患儿脑脊液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均为阳性,脑脊液白细胞计数异常1例,脑脊液蛋白含量(+)2例,脑脊液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阳性2例;轻中度肝功能异常5例,胆红素指标临界异常3例,贫血3例。(3)影像学表现:3例经骨X线检查发现四肢长骨异常,1例经颅脑CT检查发现脑白质密度减低。(4)治疗及临床转归:4例患儿给予水剂青霉素G治疗,后症状改善,预后良好;1例患儿给予红霉素治疗,结果血RPR滴度不降反升;1例患儿给予头孢曲松治疗,症状改善。结论先天性神经梅毒在临床上较少见,多于出生后6个月内发病,常无神经系统症状,脑脊液TPPA阳性对先天性神经梅毒的诊断价值较高,其治疗首选水剂青霉素G或头孢曲松,不建议使用红霉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脊液免疫球蛋白对神经梅毒的诊断和愈合判断的价值。方法回顾36例多次住院神经梅毒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等资料,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6例神经梅毒患者中无症状神经梅毒13例,麻痹性痴呆11例,脑膜血管梅毒5例,脊髓痨5例,脑膜神经梅毒2例。初次检查脑脊液免疫球蛋白(Ig)IgG、白细胞、IgM、IgA和蛋白升高分别为35例(97.2%)、30例(83.3%)、29例(80.6%)、26例(72.2%)、25例(69.4%)。血清甲苯胺红不加热试验(TRUST),脑脊液TRUST、IgA、IgG、IgM、白细胞、蛋白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脊液中的免疫球蛋白可以作为神经梅毒的诊断和愈后判断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阳性对结缔组织病(CTD)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2007年2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诊断明确、资料完整的15例RPR阳性CTD住院病例,所有患者均进行了梅毒确证试验;从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治疗方案上进行分析。结果(1)15例CTD患者,梅毒确证试验阳性7例(阳性率46.7%),RPR假阳性8例(假阳性率53.3%)。(2)RPR假阳性患者中6例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其中3例合并抗磷脂综合征(APS)。(3)7例CTD并发梅毒的患者中,有典型临床表现者4例,有典型流行病学史者2例,5例予以抗梅毒螺旋体治疗。结论 C139患者存在RPR假阳性并不少见,但仍有相当大比例的患者合并梅毒螺旋体感染。对所有RPR阳性患者,应行梅毒确证试验,对疑似梅毒临床表现和有流行病学史的患者.应予抗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0.
广州地区36例重症登革热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002年广州登革热流行中重症登革热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法对36例临床诊断为重症登革热患者的起病经过、临床表现、检验室检查结果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2年广州为Ⅰ型登革热流行,重症登革热所占比例少,5例临床表现为脑膜脑炎、27例有消化道出血、4例有非失血性休克。实验室检查方面36例均有肝功能损害和血小板下降,7例有肾功能损害。结论Ⅰ型登革热临床表现较轻,重症患者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以消化道出血及脑膜脑炎常见,经积极、及时相关治疗后,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astleman病(CD)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65例CD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65例中局灶型(LCD)53例、多中心型(MCD)12例。53例LCD临床表现为局部肿物28例,体检发现9例,其余分别表现为不同的全身症状;实验室检查7例有异常表现。12例MCD表现为肝脾肿大10例,实验室检查均有异常。65例均经病理检查确诊。53例LCD均行手术治疗,7例MCD行激素治疗和(或)放化疗。随访57例,其中47例LCD中1例因其他原因死亡,46例存活;10例MCD中完全缓解2例、带病生存5例、死亡3例。结论 CD无特异性临床表现,确诊主要依靠病理检查。LCD手术切除后患者可长期生存;MCD以系统治疗为主,但疗效不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症状性神经梅毒与无症状神经梅毒患者接受头孢曲松钠治疗后6个月的疗效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差异。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21年12月就诊于北京佑安医院接受头孢曲松钠治疗的15例症状神经梅毒患者(症状组)与19例无症状神经梅毒患者(无症状组)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时的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 CSF)-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 WBC)、CSF-蛋白(CSF-protein)及CSF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reponema pallidum particle assay, TPPA)、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apid plasma reagent test, RPR)滴度检测结果,以及血RPR滴度检测结果。并对2组的CSF检测结果、血RPR滴度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症状组的发病年龄、基线血RPR中位数、基线CSF-protein中位数均明显高于无症状组(P均<0.05)。经过头孢曲松钠驱梅治疗后6个月,症状组中CSF-WBC下降者10例(66.7%),升高者3例(20%),无变化者2例(13.3%);无症状组CSF-WBC下降患者16例(84.2%),升高者3例(15.8%)。症状组基线CSF-protein定量明显高于无症状组(P<0.05),症状组中5例患者基线CSF-protein明显升高,治疗后3例(60%)降至正常。2组患者治疗后CSF-WBC及CSF-protein水平均有下降,但下降幅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血RPR下降4倍者分别为5例(33.3%)和7例(36.8%)。结论? 头孢曲松钠可有效治疗不同类型神经梅毒;CSF-WBC是评价治疗效果的有效指标,治疗后6个月血RPR下降≥4倍尚不能对治疗效果进行有效评价,可能需要延长随访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神经梅毒的临床特征及误诊原因,旨在提高对其的认识,减少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资料。结果 33例患者误诊13例,误诊率为39.4%。结论神经梅毒临床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易导致误诊,临床中应详细询问病史,对可疑患者注意行梅毒螺旋体抗原凝集试验(TPPA)筛查,以便尽早明确诊断,及时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神经梅毒的临床特征,探讨其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13年7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例神经梅毒病例。结果 10例患者中,其中2例女性,8例男性。10例患者在确诊神经梅毒前存在误诊。所有患者的脑脊液白细胞数、蛋白均有所升高,血清及脑脊液TPPA及RPR均为阳性。除1例患者失访外,其他9例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结论神经梅毒发病形式多变,易出现误诊情况,其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血清TPPA和RPR、脑脊液TPPA和RPR、脑脊液白细胞数和蛋白及影像学检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王文滪  徐勇  刘冉录 《山东医药》2009,49(42):66-67
目的探讨腹膜后神经鞘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7例腹膜后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查体发现2例,腰腹部疼痛不适5例(其中3例查体可触及肿物),肿瘤直径4.7~12 cm,6例位于肾上腺区、1例位于右后盆壁。5例经腹手术切除肿物,1例经腰手术切除肿物,1例行后腹腔镜肿瘤探查、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神经鞘瘤。结论腹膜后神经鞘瘤缺乏特异临床表现,术前诊断困难,确诊依赖病理学检查,手术切除是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梅毒螺旋体感染机体后1—3个月内即可侵入中枢神经系统,如未经规则驱梅治疗,有10%左右的患者在以后的3—20年中可出现神经系统损害症状,称神经梅毒(ileurosyphilis)。初期(下疳)及二期症状(皮疹)不显著的患者发生神经症状的可能性更大,神经梅毒的临床表现复杂,易误诊、漏诊,如不及时诊治可导致严重的后果。目前国内个案报道不多,但在近10年来,梅毒感染在我国呈逐年增高的趋势下,神经梅毒的发病不容忽视。现将最近在我院所发现,并临床确诊的1例神经梅毒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苏凌松  蒙志好  卢瑞朝  张勇 《内科》2011,6(6):575-577
目的探讨艾滋病(AIDS)合并新型隐球菌脑膜炎(CNM)的临床特征,以期提高AIDS合并CNM临床诊断率和治愈好转率。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AIDS合并CNM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结果临床表现以发热(100.00%)、颅内压增高(100.00%)、脑膜刺激征(96.15%)为主;CD4+T淋巴细胞平均(17±10)×106/L;通过两性霉素B(AMB)联合氟胞嘧啶(5-FC)及氟康唑治疗,32例(61.54%)好转出院,7例死亡,13例中途退出治疗,随后死亡,共死亡20例(38.46%)。结论对AIDS合并发热、进行性颅内压升高、脑膜刺激征阳性的患者应高度怀疑合并CNM,AMB静滴联合氟胞嘧啶(5-FC)及氟康唑口服治疗CNM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梅毒合并HIV感染4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梅毒合并HIV感染的临床表现及转归,探讨梅毒对已进行高效反转录抗病毒治疗(HAART)的HIV感染者血浆CD4^+T细胞计数及病毒载量的影响。方法对41例梅毒合并HIV感染患者的性别、好发人群、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转归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别选择24例HIV单独及共梅毒感染者进行HAART,分析梅毒对CD4^+T细胞计数与病毒载量的影响。结果在340例HIV感染者中,梅毒阳性者41例(10.2%)。男性同性恋人群是梅毒和HIV共感染的高危人群。经有效驱梅治疗梅毒滴度降低较满意。共感染者经HAART后CD4^+T细胞计数增加不明显或降低,但病毒载量没有明显变化。结论梅毒不仅能增加传播HIV的几率,而且能够降低HIV感染者的免疫能力。  相似文献   

19.
背景:结核性腹膜炎临床表现常不典型,误诊、漏诊率较高。目的:探讨小口径腹腔镜检查对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价值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7年1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小口径腹腔镜检查,最终诊断为结核性腹膜炎的21例患者的一般情况、腹腔镜表现和实验室、辅助检查结果。结果:1例患者因腹腔严重黏连而终止检查;20例(95.2%)腹腔镜直视可见腹腔内弥漫粟粒样结节,结合临床表现诊断为结核性腹膜炎,其中17例(81.0%)取得活检组织,经病理检查明确诊断。21例患者中,渗出型11例(52.4%),黏连型7例(33.3%),干酪型3例(14.3%)。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9.5%,包括穿刺部位出血和皮下气肿各1例。小口径腹腔镜直视诊断阳性率显著高于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试验、腹水乳酸脱氢酶(LDH)、血清和腹水肿瘤相关糖链抗原125(CA125)、腹水腺苷脱氨酶(ADA)检测等(P〈0.05)。结论:小口径腹腔镜检查用于诊断结核性腹膜炎,操作简便、安全,诊断准确性高。  相似文献   

20.
张兆  张千 《内科》2013,(2):158-159,137
目的探讨神经梅毒的临床特征及误诊原因,并与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相鉴别。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神经梅毒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主要表现为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性格改变,抽搐等。影像学检查可见脑萎缩。1例患者左侧颞叶及海马呈现异常信号,4例患者海马、颞叶内侧面、岛叶未发现异常信号。血清及CSF梅毒特异性检查阳性。结论神经梅毒与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有相似临床表现,确诊需检查梅毒特异性抗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