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将含人肿瘤坏死因子(TNFα)cDNA的不同逆转录病毒载体(LNS-tnfα、L-tnfαSN及LNC-tnfα)和质粒型真核细胞载体(pSVK3-tnfα),分别用磷酸钙法导入肝癌细胞SMMC-7721中,观察TNF的表达水平。结果:重组质粒型表达载体pSVK3-tnfα表达好,24小时开始分泌TNFα(50U/ml),48 ̄72小时达最高值(90U/ml),96小时后下降(40U/ml)。将p  相似文献   

2.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IL—6和TNF—α水平的测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36例MM患者血清中IL-6和TNF-α的水平。结果 进展期MM患者血清IL-6和TNF-α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缓解期MM患者血清IL-6和TNF-α水平明显下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进展期MM患者IL-6和TNF-α水  相似文献   

3.
45例白血病患者,采用固相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其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的水平,以流式细胞仪(FCM)检测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MNC)上膜白细胞介素2受体(mIL-2R)的表达,用双抗体夹心CELISA法测定其血清肿瘤坏死固子α(TNF-α)的含量。发现急性白血病(AL)及慢性位细胞白血病原始细胞危象(CML-BC)患者血清IL-2和TNF-α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CML-BC尤其急淋变者的PMNC上mIL-2R阳性率较高,并与血清TNF-α有关,而与血清IL-2无关,mIL-2R阳性常提示白血病患者疗效差,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4.
将IL-2或IFN-γ基因体内转染腹腔巨噬细胞(MΦ),其表达的基因产物能提高MΦ的细胞毒活性,并诱导MΦ分泌TNF、IL-1和NO等抗肿瘤免疫介质,激发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而产生抗肿瘤效应。特别是IL-2和IFN-γ基因联合转染MΦ,其表达的产物既能使MΦ产生更强的细胞毒活性并发分泌高水平的TNF、IL-1和NO,又能激活脾CTL细胞,从而激发机体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产生更强的协同抗肿  相似文献   

5.
肿瘤坏死因子与白细胞介素2协同抑制肺腺癌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粟毅  吴亚梅 《癌症》2000,19(8):779-781
目的: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单用或合用对肺腺癌A549细胞系(A549)和耐顺铂A549细胞系(A549/DDP)的细胞毒性作用。方法:采用四氮唑蓝快速比色法(MTT法)进行体外细胞毒性实验。结果:TNFα对两株细胞的毒性作用无显著差异;与IL-2合用后,TNFα对两株细胞的毒性作用分别较单用时均明显增强(P〈0.01)。结论:TNFα与IL-2对两株细胞具有协同  相似文献   

6.
研究肿瘤坏死因子(TNF)、5-氟脲嘧啶、丝霉素单用及TNF与5-Fu、MMC不同配伍方案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细胞毒作用。方法应用噻唑蓝比色法(MTT)测量各实验组的光密度(OD值),计算杀伤率。结果单独应用各药时,三者地SGC-7901均有细胞毒作用,TNF与5-Fu、MMC配伍时细胞毒作用明显增强,不同配伍方案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以先给化学药物,后加TNF且毒性作用最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和干扰素γ(IFNγ)基因单独或联合转染的巨噬细胞(macrophage,M)对局部黑色素瘤的治疗效果及相关免疫机理。方法荷瘤小鼠经基因转染的巨噬细胞治疗后,观察其长期存活期并检测其体内抗肿瘤免疫功能。用4小时51Cr释放法检测荷瘤小鼠脾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活性,间接MTT法检测荷瘤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杀伤活性,常规方法检测脾细胞诱导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活性,局部肿瘤经治疗后行常规病理分析。结果经IFNγ基因及联合基因转染的巨噬细胞治疗后的荷瘤小鼠有25%能长期存活,体外诱导的CTL和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杀伤活性显著增强,脾细胞经诱导产生的细胞因子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显著。常规病理显示,MCSF和IFNγ联合基因转染的巨噬细胞治疗的小鼠肿瘤局部有大量的淋巴细胞浸润。结论MCSF和IFNγ基因转染的巨噬细胞瘤内瘤周注射对肿瘤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其机制除了与巨噬细胞在局部直接接触杀伤瘤细胞有关外,宿主抗肿瘤免疫功能的增强亦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白血病细胞产生的免疫抑制因子对IL2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业金  陈兆聪 《癌症》1994,13(1):4-6
人白血病细胞产生的免疫抑制因子(TDSF)作用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6小时,即可抑制白细胞介素2(IL2)产生,与对照组相比P<0.01。当TDSF存在时,经驯化的PBMC效应细胞对外源性IL2反应显著减弱,表明TDSF能抑制IL2的利用。PHA-P刺激PBMC增殖,但TDSF使其增殖抑制。表明:TDSF能抑制IL2产生及其作用;抗癌药对TDSF的分泌有部分阻抑作用。  相似文献   

9.
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几种细胞因子水平的测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平  王学永 《白血病》1999,8(2):94-96
目的 了解IL-2等细胞因子在白血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测定了51例急性白血病患者PBMNC培养上清中IL-2,IL-2,IL-6水平及血清sIL-2R,TNFα水平。结果 (1)急性白血病患者PBMNC培养上清的IL-2水平显著低于正常(P〈0.01)及CR组(P〈0.05);而IL-6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及CR组(P〈0.01)。(2)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sIL-2R及TNFα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及  相似文献   

10.
人宫颈癌细胞产的免疫抑制因子(TDSF)作用于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6小时,即可抑制IL-2产生,与对照组相比P<0.01。当TDSF存在时,经激活的PBMC效应细胞对外源性IL-2反应显著减弱,表明TDSF能抑制IL-2的作用。PHA-P刺激PBMC增殖,但TDSF使其增殖抑制。表明TDSF能抑制IL-2产生及其作用。抗癌药对TDSF的分泌有部分阻抑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TNF-α基因能否成功导入耐药细胞并获得表达,发挥生物学效应。方法:以重组逆转录病毒为载体将TNF-α基因导入具有多药耐药(MDR)表型的人乳腺癌细胞系MCF7/ADR,经G418抗生筛选获4株阳性克隆。PCR、Elisa法鉴定并检测TNF-α基因的整合和表达。细胞计数法观察细胞生长速度的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结果:4株阳性克隆整合了TNF-α基因并获得表达,分泌TNF-α量  相似文献   

12.
将含人肿瘤坏死因子(TNFα)cDNA的不同逆转录病毒载体(LNS-tnfα、L-tnfαSN及LNC-tnfα)和质粒型真核细胞载体(pSVK3-tnfα),分别用磷酸钙法导入肝癌细胞SMMC-7721中,观察TNF的表达水平。结果:重组质粒型表达载体pSVK3-tnfα表达好,24小时开始分泌TNFα(50U/ml),48~72小时达最高值(90U/ml),96小时后下降(40U/ml)。将pSVK3-tnfα重组DNA用磷酸钙包裹后直接进行瘤内注射,发现裸鼠外周血TNFα水平有一过性增高,3周后测量瘤体大小,发现实验组的肿瘤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2.5±1.6cm比3.2±1.8cm,n=6,P<0.05),实验组荷瘤裸鼠的生存时间亦明显延长(44.0±3.3d比28.2±2.0d,n=6,P<0.01)。结果表明,应用TNFα基因转移进行肝癌的基因治疗是一条值得探索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IL-2等细胞因子在白血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测定了51例急性白血病患者PBMNC培养上清中IL-2、IL-6水平及血清sIL-2R、TNFα水平。结果(1)急性白血病患者PBMNC培养上清的IL-2水平显著低于正常(P<0.01)及CR组(P<0.05);而IL-6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及CR组(P<0.01)。(2)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sIL-2R及TNFα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及CR组(P<0.01)。(3)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sIL-2R水平与其外周血幼稚细胞比例呈正相关(r=0.410,P<0.05);在M5患者中血清sIL-2R与TNFα水平正相关(r=0.874,P<0.01)。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存在着细胞因子网络的失调,并在急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以树突状细胞(DC)在体外诱导抗肝瘤免疫。方法 自肝癌患者外周血中分离DC;以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及白介素-4(IL-4)联合刺激DC;以人肝癌细胞系HepG2细胞和BEL-7402细胞的肿瘤相关抗原(TAA)激活DC;DC诱导自体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细胞毒素性T细胞(CTL);检测CTL对epG2细胞,BEL-7402细胞、SGC-7901细胞、LOVO细胞及HOS-  相似文献   

15.
应用无血清液体一半固体二次培养法,观察了重组人干细胞因子(recombinanthumanstemcellfactor,rhSCF)对人类急性髓系白血病干/祖细胞(AML-CFU)自我更新的影响。认为rhSCF是一作用阶段早于白介素3(IL-3)和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的造血生长因子(HGF)。无论单一,还是与其它HGF联合,rhSCF对绝大部分AML患者,均有强大的维持其AML-CFU自我更新的作用。但不同FAB亚型及FAB亚型相同的患者之间,这种维持作用差异较为显著。提示SCF在AML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胃癌病人血清3种细胞因子测定及其临床意义探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 探讨胃癌病人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35例胃癌病人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并与胃良性肿瘤组和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胃癌病人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明显增高(P〈0.01),并与临床期有关(P〈0.05),病灶切除后血清TNF-α、IL-6和IL-  相似文献   

17.
王津媛  吾为一 《白血病》2000,9(2):92-94
目的:了解急性白血病(AL)患儿血清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和肿瘤霈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及RIA测定27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31便急性淋巴细胞细胞白血病(ANLL)及20例2蝗血清SIL-2R和TNFα水平。结果:AL患儿血清SIL-2R和TNFα发病期明显高于正常儿童,后二者差异无统计意义。发病期经化疗完全缓解后降至正常水平,化疗  相似文献   

18.
供者单采外周血中幼稚粒细胞检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丙昭  李玲 《白血病》2000,9(3):136-138
目的:探讨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b-PBSCT)供血经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后,采集的外周血干细胞(PBSC)移植物中的幼稚粒细胞与单个核细胞(MNC)及CD^+34细胞数之间相关性和移植的剂量标准。方法:对6例Allo-PBSCT供者用G-CSF或G-CSF+GM-CSF进行动员,于动员前及动员后,对外周血及收集的NMC收集物中幼稚粒细胞及CD^+34细胞进行检测计数,并计算出输出患者每公斤  相似文献   

19.
本文测定了18例MM患者IL-6和TNF活性,同时分析其活性与MM病情有关参数相关性。结果显示TNF、IL-6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IL-6与β2-MG、TNF与血浆总钙浓度呈正相关(P〈0.05)。提示该两种因子参与MM的发病,且有可能影响骨髓的代谢。  相似文献   

20.
IL-12协同B7-1增强实验小鼠的抗肿瘤免疫 *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分叉双歧杆菌的完整肽聚糖对巨噬细胞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以完整肽聚糖注射于源鼠腹腔,用习胸腺细胞增殖法、1929细胞体外杀伤法及Griess试剂分别测定裸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的IL-1,TNF-α及NO的水平;同时也观察了巨噬细胞体外杀瘤活性的变化。结果:完整肽聚糖一裸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的IL-1,TNF-α及NO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体外杀瘤活性也明显增强(P〈0.01)。结论:分叉双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