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细针肺穿刺吸取标本的方法及对肺部结节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总结分析80例肺部结节病变患者,全部CT检查高度怀疑肺部恶性肿瘤,42例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无阳性发现.术前CT定位,确定穿刺深度、方向和角度,选择0.7~0.9 mm 穿刺针吸取标本,细胞学检查.结果细胞学标本获取76例,获取率为95%.其中肺癌68例,结核6例,炎症2例.并发局限性气胸6例.结论CT引导下经皮细针肺穿刺对肺部结节性病灶,细胞学标本获取率高,操作简单、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超声引导穿刺活检对肺肿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其他检查方法不能做出定性诊断的肺肿瘤进行超声引导穿刺活检,探讨该方法对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经胸超声检查确认肿瘤,并设定穿刺途径,采用日本八光21G PTC针,美国Bard自动活检枪和18G切割针.结果80例全部接受针吸细胞学检查,其中40例并接受组织学检查.细胞学检查诊断正确率为82.50%(66例),组织学检查诊断正确率为90%(36例).二种方法互补诊断正确率92.50%(74例).组织定性诊断正确率95%(76例).并发症4例(5%),其中气胸1例,咳血3例(3.75%),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引导穿刺活检对肺肿瘤的定性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了依据,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超声引导下肺活检对肺周边肿瘤及其它病变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下经皮肺部病变穿刺活检对肺周边肿瘤及其它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4 2例超声引导下经皮肺部病变穿刺活检的病例。结果  4 2例均一次取材成功 ,成功率为 10 0 % ,病理组织学确诊39例 ,病理确诊阳性率为 92 .9%。并发症发生率为 11.9% (5 / 4 2 )。结论 对于超声能显示的肺周边病变 ,首选超声引导肺部病变穿刺活检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CT引导下肺穿刺同时行组织学与印片细胞学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34例CT引导肺部穿刺活检病例做回顾性分析。统计印片细胞学、组织学以及两者结合的敏感性及假阴性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110例穿刺确诊为恶性肿瘤。穿刺未发现癌细胞者22例,后经随访证实其中假阴性2例。组织学敏感性为82.1%(92/112),印片细胞学敏感性为87.5%(98/112),二者结合敏感性为98.2%(110/112),假阴性率为9.1%(2/22)。结论CT引导经皮肺穿刺是敏感性高的定性诊断方法,如同时行组织学及印片细胞学检查,可提高诊断的敏感性,降低假阴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将超声检查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与病理结果对照,评估超声检查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单独应用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可以扪及乳腺肿块(<2cm)的患者行超声检查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再行肿块切除常规病理检查,比较超声检查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的结果.结果: 在128例乳腺肿块(<2cm)患者中,有48例病理诊断为乳腺癌.超声检查诊断乳腺癌敏感性为61.8%(21/34),特异性为80.8%(59/73).细针穿刺细胞学诊断乳腺癌敏感性为95.6%(43/45),特异性为87.1%(27/31).超声检查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的特异性无明显差异(P>0.05).但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的敏感性明显优于超声检查(P<0.05).结论: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在小乳腺癌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CT引导经皮肺穿刺的临床应用——附8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细针肺穿刺吸取标本的方法及对肺部结节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总结分析80例肺部结节病变患者,全部CT检查高度怀疑肺部恶性肿瘤,42例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无阳性发现。术前CT定位,确定穿刺深度、方向和角度,选择0.7~0.9mm穿刺针吸取标本,细胞学检查。结果:细胞学标本获取76例,获取率为95%。其中肺癌68例,结核6例,炎症2例。并发局限性气胸6例。结论:CT引导下经皮细针肺穿刺对肺部结节性病灶,细胞学标本获取率高,操作简单、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肿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对肺部肿瘤的诊断价值及影响其准确性的因素。方法 对153例肺部病变患者经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取材,所取组织经病理组织学和(或)细胞学检查,分析其准确性。结果 153例中经手术随访或临床检查证实恶性肿瘤128例,穿刺病理诊断118例,经皮肺穿刺恶性肿瘤确诊率92.2 %(118/128),假阴性10例,假阴性率7.8 %(10/128),无假阳性病例。诊断良性病例20例,良性病变确诊率为80.0 %(20/25)术后发生气胸28例,发生率为18.3 %(28/153),出血22例,发生率14.4 %。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是一种安全、有效、准确性高、并发症少的诊断方法,对肺部肿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CT引导下肺穿刺同时行组织学与印片细胞学检查的诊断价值和并发症。方法收集134例CT引导肺部穿刺活检病例作回顾性分析。统计印片细胞学、组织学以及2者结合的敏感性和并发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110例穿刺确诊为恶性肿瘤。穿刺未发现癌细胞者22例,后经手术和随访证实其中假阴性2例。组织学敏感性为82.1%(92/112),印片细胞学敏感性为87.5%(98/112),二者结合敏感性为98.2%(110/112),假阴性率为9.1%(2/22)。气胸发生率为7.5%(10/134),出血、喀血率为11.9%(13/134),仅有2例出血较多,需紧急处理。结论CT引导经皮肺穿刺是敏感性高和安全的定性诊断方法,如同时行组织学及印片细胞学检查,可提高诊断的敏感性,降低假阴性。  相似文献   

9.
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在肺部肿块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在肺部肿块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165例肺占位性病变患者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的细胞学、组织病理学检查资料:结果:165例患者经细胞学或结合组织学检查160例获得有意义诊断,细胞学检查对肺部恶性病变诊断的准确率为95.5%,对良性病变诊断的准确率为96.8%。结论:CT引导经皮肺穿刺定位准确、操作安全,行细胞学或结合组织学检查阳性率高,为临床治疗提供了病理依据,是一项可靠的辅助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10.
CT引导下经皮肺及纵隔穿刺细胞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针吸细胞学在CT引导下经皮肺及纵隔穿刺中的诊断价值,探讨提高细胞学诊断阳性率的方法.方法 CT引导下,对经皮肺及纵隔穿刺标本行细胞学检查,常规制片,HE染色,光镜下诊断,并与相应活检组织学对照分析.结果肺穿刺141例,细胞学诊断恶性病变83例,良性病变24例,细胞学确诊率75.89%(107/141).原发纵隔肿物穿刺10例,仅一例确诊.结论 CT引导下针吸细胞学诊断是临床诊断治疗的重要依据,可提高肺癌的早期诊断率,同时结合组织病理学检查可减少假阴性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现场细胞学在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支气管针吸活检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大连医科大学附属大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经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显示肺部病变伴(或不伴)纵隔与肺门淋巴结肿大、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以及纵隔病变患者。随机选取33例患者行现场细胞学联合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比较分析现场细胞学与组织学的诊断率。结果 33例患者穿刺均成功,穿刺阳性率达到100.0%。其中25例取得阳性组织学病理诊断,8例为非特异性诊断,阳性诊断率为75.8%。现场细胞学涂片可见异型细胞26例,阳性率达到78.8%。现场细胞学疑诊恶性肿瘤阳性率78.8%,后经组织学诊断恶性肿瘤阳性率为66.7%,现场细胞学疑诊恶性肿瘤与组织学诊断恶性肿瘤阳性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现场细胞学诊断无假阴性,存在假阳性,假阳性率为15.4%。结论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支气管针吸活检联合现场细胞学不仅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穿刺,缩短操作时间,而且经济简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对肺部病灶诊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108例肺部占位性病变患者行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诊治过程,并对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的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阳性率、成功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穿刺病理阳性率91.7%(99/108),穿刺成功率97.2%(105/108)。并发症:气胸15.7%(17/108),出血8.3%(9/108),气胸并出血5.6%(6/108),术后咯血12.9%(14/108),以上症状均较轻微,无严重并发症,经对症处理后均好转。结论 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是一种安全、快捷、准确的诊断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系统评价CT引导与超声引导经皮肺穿刺活组织检查术对肺周围型肿块诊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检索国内外相关数据库如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OVI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万方及中国知网,收集关于CT引导与超声引导经皮肺穿刺活组织检查术应用的随机对照试验,提取相关数据,采用RevMan 5.2及Stata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有10篇,总样本量1 158例,其中经CT引导穿刺活组织检查635例,经超声引导穿刺活组织检查52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CT引导组穿刺成功率与超声引导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7.48%(619/635)比96.56%(505/523),RR=1.01,95%CI 0.99~1.03,P=0.360];CT引导组穿刺确诊率低于超声引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2.44%(587/635)比96.56%(505/523),RR=0.97,95%CI 0.94~0.99,P=0.007];CT引导组穿刺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超声引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49%(92/635)比9.56%(50/523),RR=1.56,95%CI 1.11~2.19,P=0.010];CT引导组穿刺术后气胸发生率高于超声引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50%(73/635)比6.31%(33/523),RR=1.77,95%CI 1.17~2.68,P=0.007];CT引导组穿刺后出血发生率与超声引导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99%(19/635)比3.25%(17/523),RR=1.08,95%CI 0.59~1.98,P=0.800]。结论 CT引导与超声引导经皮肺周围型肿块穿刺活组织检查术均具有较好临床诊断价值,但是,对于超声能显示的肺内周围型肿块,超声引导肺穿刺活组织检查术手术时间更短,经济性更好,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4.
超声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在肺部疾病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肺部占位性病变,如果是中央型,且伴有痰中带血者,有些可以经痰细胞学检查得到诊断,但肺部周围占位性病变往往较难通过痰细胞学检查确诊,并且也很难通过纤维支气管镜检确诊。B超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是近年来新开展的重要诊断技术。我们自2000年5月至2003年12月产应用该技术对42例肺周围占位病灶进行经皮肺穿刺活检,穿刺准确率高,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经皮肺穿刺在周围型肺部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173例肺周围型病变的患者,其中男性108例,在超声引导下行穿刺细胞学和组织病理学活检,分析活检的临床价值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所有病例在超声引导下均穿刺成功。经细胞学和组织病理学综合诊断166例,其中恶性肿瘤91例,炎性、肺结核及其他良性病变75例。仅22例发生轻微并发症,其中出血9例,气胸13例。结论 超声实时引导肺周围型病变穿刺活检是一项有效、安全的诊断措施。  相似文献   

16.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对胸部肿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对胸部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在2007年6月-2008年5月收治的40例经胸片及胸部CT加增强扫描检查后诊断为胸部肿瘤的患者资料,入组患者均进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检出物进行病理检查,通过后续检查治疗和随访,分析该方法对胸部肿瘤诊断的准确率.结果:40例接受穿刺活检术的患者中,38例穿刺活检的病理诊断结果与后续治疗和随访结果吻合,1次穿刺活检的准确率达95%(38/40).其中恶性肿瘤26例,占68.42%;另外12例术前怀疑胸部肿瘤的患者经穿刺活检诊断为良性病变,占31.58%.其余2例患者经穿刺活检诊断为炎性病变,但经动态临床检查及随访证实为恶性肿瘤.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术的主要并发症为气胸,发生率为20%(8/40),均为少量气胸并可自行吸收.结论:CT引导下经皮胸部肿块穿刺活检术是一种操作简单、微创、安全且准确率较高的诊断技术,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彩超引导下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对左锁骨上小淋巴结定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28例经超声发现左锁骨上长径〈1cm淋巴结的恶性肿瘤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细针吸取行病理细胞学检查。[结果]228例左锁骨上小淋巴结患者中,经超声引导下FNAC检查证实为转移性肿瘤84例,转移性肿瘤检出率为36.84%。淋巴结L/T比值〈2转移性肿瘤检出率约44.25%,L/T比值≥2转移性肿瘤检出率12.96%(χ^2=17.340,P=0.000)。有血流信号的结节穿刺肿瘤检出率高于无血流信号者(60.61%vs32.82%,P〈0.01)。[结论]彩超引导下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对左锁骨上〈1cm淋巴结定性有一定鉴别价值,为临床治疗方案制定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8.
超声引导下经皮乙醇注射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经皮乙醇注射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2002年6月至2003年8月,14例甲状腺良性肿瘤患者接受超声引导下经皮乙醇注射治疗.超声评价甲状腺结节的大小和性质,同时用于确定穿刺针位置.每例平均穿刺4次,平均每次注射乙醇的量为4ml,平均每例患者注射乙醇的量为15.8ml,两次穿刺间隔为1周.结果14例患者经穿刺细胞学检查,均未发现恶性细胞,经乙醇注射治疗后,肿瘤部分消失、部分呈不同程度缩小,有效率为100%.治愈率为69%左右.超声显示治疗后一周结节体积开始缩小,病变内囊性区域相对缩小,实性区域相对增多,回声增高.其并发症为自限性的.随诊期间未见复发.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乙醇注射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是有效的、安全的,可作为外科手术的补充和替代.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胰腺肿块在超声引导下经皮细针穿刺吸取细胞学与组织学诊断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细针穿刺吸取细胞涂片 ,同时吸取微型组织块进行组织学观察的 83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细胞学检查总准确性 98 8% ,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98 3%和 10 0 % ;组织学活检分别为 95 1%、93 2 %和 10 0 %。均无假阳性。结论 该诊断方法快速 ,经济实用 ,安全和准确性高。两种方法同时使用可起到互补作用 ,胰腺恶性肿瘤检出率会更高。  相似文献   

20.
CT引导下经肺穿刺活检的430例临床研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430例患者的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操作方法和临床价值进行评估.方法选择1997年10月至2001年12月的430例经皮肺穿刺患者,并经病理组织学及细胞学证实.其中380例作了病理组织学检查,50例作了细胞学检查.结果所有430例患者在CT引导下穿刺均获得成功,并取得较满意的组织学与细胞学材料;有32例发生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准确性较高,并发症较低、安全、可靠是一种先进科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