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了解癫患者抗癫药物使用情况,为合理使用抗癫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析2002年9~12月住院的53例癫患者病历,对患者的一般情况、药物治疗情况和药物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入选患者病情好转46例(86.79%),未愈7例(13.21%)。使用的抗癫药物主要有7种,分别是丙戊酸钠、卡马西平、苯巴比妥、苯妥英钠、氯硝西泮、托吡酯和拉莫三嗪。所有入选的患者均联合使用抗癫药,其中35例(66.04%)合并使用两种抗癫药,12例(22.64%)联合使用3种抗癫药,4例(9.43%)联合使用4种抗癫药,另有1例患者同时使用5种抗癫药。共监测到药物不良反应3例,其中卡马西平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2例,包括白细胞降低和转氨酶升高各1例;另外丙戊酸引起转氨酶升高1例。结论该院住院癫患者的用药基本合理。临床抗癫治疗时应加强对患者进行用药宣传,规范抗癫药使用,注意监测药物浓度和不良反应,合理联合用药,以保证癫患者的用药安全,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癫患者抗癫药物使用情况,为合理使用抗癫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析2002年9~12月住院的53例癫患者病历,对患者的一般情况、药物治疗情况和药物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入选患者病情好转46例(86.79%),未愈7例(13.21%)。使用的抗癫药物主要有7种,分别是丙戊酸钠、卡马西平、苯巴比妥、苯妥英钠、氯硝西泮、托吡酯和拉莫三嗪。所有入选的患者均联合使用抗癫药,其中35例(66.04%)合并使用两种抗癫药,12例(22.64%)联合使用3种抗癫药,4例(9.43%)联合使用4种抗癫药,另有1例患者同时使用5种抗癫药。共监测到药物不良反应3例,其中卡马西平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2例,包括白细胞降低和转氨酶升高各1例;另外丙戊酸引起转氨酶升高1例。结论该院住院癫患者的用药基本合理。临床抗癫治疗时应加强对患者进行用药宣传,规范抗癫药使用,注意监测药物浓度和不良反应,合理联合用药,以保证癫患者的用药安全,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抗癫癎药物与癫癎恶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20年来,许多资料显示抗癫癎药物(AEDs)会使癫癎恶化,即原有类型癫癎发作增多,或激发新的癫癎类型。临床上可见以下4种情况:①非特异性的药物中毒表现:即患儿仅出现癫癎发作加重,而无其他中毒表现,减少剂量或取消不必要的多药治疗后就可好转。②药物选择失误。③药物副作用。④抗癫癎药物引起的脑病和多种类型混合发作的儿童癫癎性脑病[1]。 1 药物过量   早已报道苯妥英钠(PHT)中毒量可致癫癎恶化。国内报道PHT致癫癎恶化发生率8.6%[2]。Dhana报道4例卡马西平(CBZ)中毒的患者中,有1例出现一系列全身性惊厥性癫癎发作[3]。尽管没有拉莫三嗪致癫癎恶化的报道,但当剂量增至20 mg*kg-1*d-1时出现新的肌阵挛性癫癎持续状态,撤除拉莫三嗪后临床症状很快好转。 2 药物选择不当   可引起癫癎发作、恶化和脑电图阵发性放电增加,如:CBZ可使失神发作、不典型失神发作和肌阵挛性及失张力性已发作癫癎恶化。PHT也可使失神发作和强直-阵挛性发作恶化。临床应用以来,不少作者报道乙琥胺可致全身惊厥性癫癎恶化。苯巴比妥可使失神发作恶化并可能导致失神持续状态,应慎用[4]。有报道严重肌阵挛性癫癎患者添加拉莫三嗪治疗,其中16例(80%)病情恶化,表明拉莫三嗪不适用于严重肌阵挛性患者[5]。隐原性或继发性部分性癫癎患儿加用氨己烯酸后出现新的肌阵挛性发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临床癫癎患儿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对136例联合用药的癫癎患儿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并对其结果及疗效进行分析总结.结果:两药合用时有55.1%未达到有效血药浓度范围,5.6%超过有效血药浓度范围;3药合用时有61.1%未达到有效血药浓度范围,8.9%超过有效血药浓度范围.结论:抗癫癎药物的联合应用须慎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抗癫药物联合使用时各药的血药浓度是否达到有效水平。方法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各种原因所致的癫患者75例。两药合用者71例,占94.7%;3药合用者4例,占5.3%。采用抗癫药物联合治疗并测定达稳态后的各种药物的血药浓度。结果75例中仅21例所合用药物的血药浓度在有效范围,占28.0%。其余54例所合用药物的1种或多种药物的血药浓度不在有效范围,占72.0%。结论抗癫药物联合使用时多数病例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而导致血药浓度不在有效范围,因此联合用药时应注意调整各药的剂量。  相似文献   

6.
刘扬  高旭光 《医药导报》2005,24(2):94-96
抗癫癎药物被越来越广泛地用于治疗非癫癎的神经与精神障碍性疾病,其适应证包括三叉神经痛、神经痛、偏头痛、特发性震颤和双相障碍等,但以上资料大部分来自于病例系列、非对照性试验和小样本的随机临床观察,确切效果尚有待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发现一些非传统的抗癫药物对癫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现归纳如下。1 氟桂利嗪氟桂利嗪可阻滞钙离子进入神经元 ,从而制止癫的发作 ,因此对部分复杂发作的难治性癫有辅助治疗作用。有人对 2 0例不同类型的癫患者 ,口服氟桂利嗪 10mg ,qn ,随访 4个月 ,总有效率 90 .0 % ,未见明显副作用。2 乙酰唑胺乙酰唑胺是碳酸酐酶抑制药 ,对脑中的碳酸酐酶有抑制作用 ,可使神经细胞内CO2 滞留 ,钠减少 ,并影响γ 氨基丁酸的形成和去除速度 ,故成为控制癫的良好辅助药物。乙酰唑胺能引起低血钾和代谢性酸中毒 ,故要求配伍钾盐和…  相似文献   

8.
抗癫(癎)药物联合使用时血药浓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荣福  于星 《医药导报》2007,26(2):163-164
目的 研究抗癫痫药物联合使用时各药的血药浓度是否达到有效水平。方法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各种原因所致的癫痫患者75例。两药合用者71例,占94.7%;3药合用者4例,占5.3%。采用抗癫痫药物联合治疗并测定达稳态后的各种药物的血药浓度。结果 75例中仅21例所合用药物的血药浓度在有效范围,占28.0%。其余54例所合用药物的1种或多种药物的血药浓度不在有效范围,占72.0%。结论 抗癫痫药物联合使用时多数病例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而导致血药浓度不在有效范围,因此联合用药时应注意调整各药的剂量。  相似文献   

9.
抗癫癎药物血药浓度测定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用的抗癫癎药物有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卡马西平等.近年来,测定这3种药物血药浓度的方法主要有分光光度法、酶联免疫(EIA)法、荧光偏振免疫(FPIA)法、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等.其中80%采用的是HPLC法,该方法准确 ,灵敏度高,适用范围广,可同时测定多种抗癫癎药物的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10.
黄枝优 《医药导报》2001,20(2):91-92
抗癫癎药物的应用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为了获得对癫癎满意治疗的药物,人们在近20年中不断探索新的抗癫药。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抗癫癎药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癫癎的发病机制 1.1 生物膜电生理理论 癫癎是由于大脑局部病灶神经元兴奋性过高,产生阵发性放电,并向周围扩布而出现的大脑功能失调综合征。根据癫的发作症状分为大发作、小发作、精神运动性发作、局限性发作、癫癎持续状态等。癫癎病灶的爆发式放电是由缓慢去极化变化引起的高频放电,由于脑外K+和Ca2+降低,两者皆使细胞内Ca2+升高而触发神经元爆发式放电。脑内Ca2+增加,激活了外向K+通道,加速K+外流,终止爆发放电。 1.2 叶酸假说 70年代初,文献报道应用苯妥英治疗的癫癎患者血清叶酸水平降低;用叶酸治疗的患者,癫癎发作次数增多,这就引起了癫癎发作的叶酸假说。很多抗癫癎药如苯妥英、苯巴比妥、扑米酮可使癫癎患者叶酸水平降低,从而控制癫癎发作。提示抗叶酸药可能对癫癎有效。 1.3 脑内神经递质学说 神经元总体的活动是在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γ-GABA)与兴奋性递质谷氨酸和天门冬酸之间的平衡协调下进行的。如果兴奋性递质相对多于抑制性递质,神经元的活动失去控制而导致癫癎发作。谷氨酸根是主要的兴奋性递质,它是谷氨酸的离子形式,是γ-GABA的前体,经谷氨酸脱羧酶的作用,转化为γ-GABA,它们之间有相对平衡的关系,当谷氨酸相对多于γ-GABA时,可使癫癎发作。依据癫癎发作的相关理论,目前已开发了许多抗癫癎新药。  相似文献   

11.
癫的治疗主要是药物控制发作 ,合理、科学地应用抗癫药物 (AEDs) ,70 %~ 80 %癫患者的发作可以得到控制。然而 ,还有 2 0 %~ 2 5 %的患者仍不得不忍受发作不能控制的痛苦和药物不良反应的双重折磨 ,部分患者变成了难治性癫。坚持AEDs的应用原则 ,是控制癫发作的关键。目前 ,临床上最有效的第一线AEDs有 6种 :苯妥英钠、苯巴比妥钠、卡马西平、丙戊酸钠、扑米酮及乙琥胺。近年来 ,新的AEDs不断发展 ,已用于临床有效的新的药物 :氨己烯酸、托吡酯、拉莫三嗪、加巴喷丁、奥卡西平、非氨酯等。这些新一代AEDs主要用于治疗婴儿痉挛、Lennox Gastaut综合征、肌阵挛性癫以及复杂部分性癫发作等难治性癫。  相似文献   

12.
1 氯氮平患者 ,男 ,50岁 ,因躁狂症每晚给予氯氮平 50mg,1 0d后突然倒地 ,不省人事 ,呼之不应 ,口吐白沫 ,四肢强直 ,抽搐 ,大小便失禁 ,持续 4~ 5min。给予氯硝安定 2mg,1 0min后醒复 ,即查脑电图示轻度异常。给予丙戊酸钠 0 .6g·d 1 ,停氯氮平 ,未再发作[1 ] 。2 利培酮患者 ,男 ,2 0岁 ,因精神分裂症给予利培酮 1mg·d 1 加阿普唑仑 0 .8mg,qn,第 2天利培酮加至 2mg·d 1 ,第 5天增加至 4mg·d 1 ,1 0d后利培酮用量 8mg·d 1 ,第 1 2天患者突然出现癫大发作 ,双眼球上翻 ,口吐白沫 ,四肢抽搐 ,小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卡马西平(CBZ)治疗小儿癫癎的血药浓度监测结果,探讨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癫癎患儿使用CBZ的血药浓度谷值,并分析结果.结果:血药浓度在4~12μg·mL-1治疗范围内、<4μg·mL-1和>12μg·mL-1的例次百分比分别为59.29%,40.29%和0.49%.结论:癫癎患儿服用CBZ后的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及时监测其血药浓度,实施个体化给药对提高疗效和确保用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分析医院门诊抗高血压药物使用情况,以利临床合理应用。方法随机抽取2011年7月至12月门诊口服抗高血压药物处方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单联用药、联合用药分别占总处方的57.08%,42.92%。单联用药中,CCB,ARB,ACEI类的使用频率居前3位,分别占单联用药的31.59%,28.22%,20.83%;且CCB类长效及缓(控)释制剂使用频率最高。二联用药方案中,CCB+ACEI/ARB,CCB+B—RB,ACEI/ARB+B—RB使用频率居前3位,分别占二联用药的31.35%,22.08%,21.73%。结论抗高血压药物的品种结构和使用情况基本合理,符合当前抗高血压药物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5.
癫癎药物治疗原则上要求单一用药。然而,癫癎患者常常因症状控制不佳而联合用药。因抗癫癎药之间相互作用导致药动学的改变,增加了安全隐患,甚至出现药物中毒。本文通过分析癫癎患者联合应用苯妥英钠和丙戊酸钠后,前者影响后者的药动学过程而导致药物过量,提醒应关注抗癫癎药的联合使用,警惕因药物相互作用而引起药物中毒,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分析抗精神病药物诱发癫(间)的发生情况.方法:统计4年内诱发癫(间)发作的抗精神病药物、剂量、给药途径及癫(间)发生情况.结果:诱发癫(间)发作的抗精神病药物有氯氮平、氯丙嗪、阿米替林、丙咪嗪、氟哌啶醇、氯丙咪嗪等,其发生率为0.13%.癫(间)发生情况与剂量有关,发作类型以大发作为主,发作时间大多在14 d以内.结论:多数抗精神病药物都有诱发癫(间)的可能,临床应慎重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18.
邵宏  马宁  陆劲晶 《淮海医药》2005,23(1):66-67
目的 分析抗微生物药物在临床实际使用的情况 ,提示其弊病及合理性。方法 统计 2 0 0 3年 1月~ 12月本院 8类疾病 2 5 97例应用抗微生物药物的详情 ,按例数及药物种类的多寡排列顺序。结果 甲硝唑、丁胺卡那、莱沃幸、青霉素类、先锋霉素 V、克林霉素为其首选 ,抗生素的种类上以应用 2种、3种为多。结论 应用方法偏重于经验用药 ,手术预防用药有待规范 ,新特药物的应用上 ,疗效有待进一步评价  相似文献   

19.
一线抗癫癎药物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一线抗癫癎药物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801例服用一线抗癫癎药物病人的血药浓度进行分类汇总,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药在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内的病例百分率差异显著(P<0.01),分别为丙戊酸钠(VPA)75.2%、苯巴比妥(PB)67.3%、卡马西平(CBZ)53.1%、苯妥英钠(PHT)20.8%。VPA使用率最高,为60.5%,其血药浓度存在性别差异(P<0.01)。CBZ血药浓度存在年龄差异(P<0.01)。多药联用血药浓度升高的病例增加(P<0.01),以PHT/CBZ方案最为突出。CBZ/VPA、PB/VPA方案在控制率、安全性方面比较好。结论:血药浓度监测对癫癎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1 什么是癫(癎)?其临床表现是什么? 癫(癎)(epilepsy)是由于大脑局部病灶神经元兴奋性过高,产生阵发性放电并向周围扩散的大脑功能失调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按有关神经元的部位和放电扩散的范围,在临床上可表现为运动、意识、感觉、行为、自主神经等不同的障碍.这些功能障碍在一个患者身上可单一或数种存在,也可全部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