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总结利用超声骨刀行上颌骨水平(LeFort Ⅰ)截骨术治疗以上颌骨骨折为主的面中部陈旧性骨折的手术前后的护理。方法:针对此类手术的特点及患者的心理,在患者手术前后采取心理护理、口腔护理、疼痛护理等一系列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其中15例病人术后咬关系完全恢复,面部外形恢复良好,4例咬关系及面部外形明显改善,咬功能恢复比较理想。结论:面中部陈旧性骨折行上颌骨水平截骨术后经精心系统的护理,患者恢复良好,并对护理工作表示满意。  相似文献   

2.
正颌外科是近二十年来所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型学科,由颌面外科与正畸科协同矫正各种颌骨畸形,并取得了单独使用手术治疗或单独使用正畸治疗所不能得到的理想效果。近年来,正颌外科式术发展较快,但LeFortⅠ型截骨术是矫正颌骨畸形最常用的术式。LeFortⅠ型截骨术的现代概念是按LeFortⅠ型骨折线截骨,并使上颌骨断离下降,整体移动上颌骨,藉此矫正上颌骨前后向、垂直向、水平向的畸形,对于上颌后缩、前突、开(牙合)、长面综合征、腭裂继发的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总结应用LeFortⅠ型截骨整体后退术治疗安氏Ⅱ类骨性畸形的难点、要点,为治疗这种畸形提供临床参考。方法 回顾性研究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25例上颌采用LeFortⅠ型截骨整体后退术治疗的安氏Ⅱ类骨性畸形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手术适应证、手术技巧及疗效,总结临床经验。结果25例患者均取得了良好的咬牙合关系及满意的面形,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在适应证选择适当的情况下,LeFortⅠ型截骨后退术是治疗安氏Ⅱ类骨性畸形的较好的方法之一。 [关键词] 安氏Ⅱ类骨性畸形 LeFortⅠ型截骨后退术 正畸治疗  相似文献   

4.
Fan H  Wang X  Lin Y  Zhou Y  Yi B  Li Z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0):699-702
目的 探讨颌骨牵引成骨技术在矫治唇腭裂继发重度上颌发育不全畸形中的应用价值及不同牵引方式的选择。方法  8例患者 (男 6例 ,女 2例 ) ,年龄 11~ 2 5岁。其中不全腭裂 1例 ,单侧完全腭裂 4例 ,双侧完全腭裂 3例。所有患者均伴有重度上颌发育不全畸形 ,7例患者采用改良高位台阶式LeFortⅠ型截骨术 ,1例儿童患者行LeFortⅠ型截骨后采用颅外固定牵引装置完成牵引。手术前术后均投照定位头颅正位、侧位片及曲面体层片、颞颌关节薛氏位片 ,并在模型外科上准确测量牵引距离 ,设计牵引方向 ,牵引完成后即开始术后正畸 4个月后拆除牵引器。结果  8例患者均按设计要求完成预定牵引。除 1例右侧上颌窦外侧壁截骨线处约有 1cm× 0 .5cm的骨缺损外 ,其余病例牵引区均有致密新骨生成 ,术后咬合关系稳定 ,无感染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经平均 2 0个月的术后随访观察 ,上颌骨及咬合关系均稳定 ,无明显复发。 8例患者平均牵引上颌骨向前达 12mm(5~ 15mm) ,患者的上牙槽座角由术前的平均 71°增加到术后的 79° ,所有病例均达到容貌及咬合关系恢复正常。结论 牵引成骨技术是矫治唇腭裂继发重度上颌骨发育不全畸形的有效方法 ,且不需植骨、效果稳定、对腭咽闭合的影响较小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颌骨畸形的正颌外科矫治与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正颌外科手术矫治颌骨畸形的方法。方法:对8例不同类型的颌骨畸形患者分别采用双颌手术(4例)、上颌单颌手术(1例)、下颌单颌手术(3例)矫治畸形。术式包括上颌骨改良式LeFortⅠ型截骨术、上颌扩展术(腭中缝骨切开术)、下颌骨矢状劈开术、下颌骨根尖下截骨术、颏成形术。结果:术后8例患者的面容和咬合功能均获得满意的矫治效果。结论:正颌外科技术矫治颌骨畸形是一种疗效显著、患者满意的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应用LeFort Ⅰ型截骨整体后退术治疗安氏Ⅱ类骨性畸形的难点、要点,为治疗这种畸形提供临床参考.方法 回顾性研究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25例上颌采用LeFort Ⅰ型截骨整体后退术治疗的安氏Ⅱ类骨性畸形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手术适应证、手术技巧及疗效,总结临床经验.结果 25例患者均取得了良好的吱(牙合)关系及满意的面形,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在适应证选择适当的情况下,LeFort Ⅰ型截骨后退术是治疗安氏Ⅱ类骨性畸形的较好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牵引钉在上颌骨矢状骨折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采用牵引钉行颌内、颌间弹性牵引并与其他方法联合使用治疗15例上颌骨矢状骨折患者,对手术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回访3~6个月,15例患者术后咬合关系恢复良好,伤口Ⅰ期愈合.结论 牵引钉的颌内、颌间牵引是恢复上颌骨牙弓宽度并增加其稳定性的有效手段,能减少手术创伤,与其他方法联合使用是治疗上颌骨矢状骨折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钛板作骨内坚固后骨折愈合情况.方法:收集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收治的28例颌骨骨折(下颌骨骨折15例,上颌骨骨折8例,上下颌骨联合骨折5例.其中伴有颧弓骨折3例)进行钛板或小型钛板作骨内坚固内固定.结果:28例患者中,除1例咬合关系不良,其余均Ⅰ期愈合,咬合关系正常,术后张合度>36mm.结论: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颌骨骨折效果良好,操作简单,钛板对人体无副作用.手术后面颌骨畸形得以改善,咬合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上颌骨骨折48例临床救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索上颌骨骨折的最佳救治方法。方法 对48例上颌骨骨折患者的损伤原因、与性别年龄的关系、骨折的部位和类型、合并其他部位骨折及颅脑损伤等进行系统的分析,并对治疗方法进行评价。结果 48例患者术后46例恢复良好,2例咬合关系错乱:结论 手术治疗上颌骨骨折特别是口内小切口微型钛板坚固内同定术术后恢复最好,且治疗过程患者痛苦小,恢复快,为目前最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LeFortⅠ型截骨旋转颌平面矫治下颌前突伴偏斜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LeFortⅠ型截骨旋转上颌颌平面在治疗下颌前突伴偏斜畸形患者中的作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 在广东省口腔医院颌面外科病房接受外科手术的下颌前突伴偏斜畸形患者82例,选取资料完整并于术中行上颌LeFortⅠ型截骨的4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术前设计时在投影测量正位片上旋转颌平面模拟治疗下颌偏斜畸形,应用几何学原理通过上颌颌平面的旋转角度计算出颏部移动的距离,并将模拟数据应用于模型外科及正颌患者手术中。 结果  42例患者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口内咬颌关系良好,面形改善良好,下颌颏部无明显偏斜。下颌颏部移动的距离与上颌颌平面旋转的角度大小及上下颌骨的高度有关。旋转角度越大,上下颌骨的高度越大,颏部移动的距离越大。 结论   LeFortⅠ型截骨旋转上颌颌平面对治疗下颌偏斜畸形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郭正峰 《中外医疗》2014,(11):61-62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颌骨骨折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护理要点。方法上颌骨骨折15例,下颌骨骨折34例,上下颌骨骨折5例,其中合并颅脑损伤伴发脑脊液鼻漏耳漏4例,年龄28~55岁。下颌骨骨折及上颌骨单线骨折采用内固定钛板坚固内固定术,其余病例采用坚固内固定术术后3~5d附加牙弓夹板颌间弹性牵引复位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取得了满意的恢复咬颌关系的良好治疗效果,术后患者咬合关系恢复良好,张口度及咀嚼功能良好,X 线复查骨折愈合良好。结论内固定钛板坚固内固定术具有操作简便,骨断端固定牢靠,术后病人口腔功能恢复良好及口腔卫生易于护理等优点。对于上颌骨多线骨折及合并有颅脑损伤不宜采用经鼻气管插管病人,需术后辅助牙弓夹板颌间弹性牵引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24例复杂性颧上颌骨骨折的临床治疗回顾,对其诊断、治疗方法及并发症进性分析总结,方法:24例复杂性颧上颌骨骨折患者三维CT检查,确定骨折部位,均采用切开复位坚强内固定术,其中18例患者术后两天行颌间牵引治疗2-4周,术后三月复查,结果:24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的咬合关系和开口度,20例面形恢复满意,4例面形改善明显,7例出现麻木,5例频纹变浅,3例视力明显下降,结论:手术治疗是复杂性颧上颌骨骨折治疗的首选方法,辅助颌间牵引对咬合关系的恢复意义明显,对其伤情判定,复位固定方法,手术并发症,视力障碍等问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尹晓东  陈东  张冰  吕克文 《黑龙江医学》2003,27(11):809-810
目的 探讨上颌骨LefortⅡ型骨折的手术入路。方法 全麻下沿上颌前庭沟切开 ,两侧达第 1磨牙 ,切至骨面 ,充分暴露术区 ,将骨折端直视下进行解剖复位。结果 术后 14d拆除口内缝线 ,软组织创口Ⅰ期愈合 ,咬合关系良好。结论 经上颌前庭沟及下睑缘联合入路治疗上颌骨LefortⅡ型骨折优点较多。  相似文献   

14.
我科自1997年以来用微型钛板行坚硬固定治疗颌骨骨折36例,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 本组36例,男30例,女6例,上颌骨骨折5例,下颌骨骨折31例,年龄在8~68岁。开放性骨折5例,闭合性骨折31例。其骨折表现大多为咬合关系错乱。交通事故致伤者20例,重物击伤或高处跌落致伤16例。骨折类型:下颌骨骨折31例中,单侧骨折20例,双侧骨折5例,正中骨折6例;上颌骨骨折5例均为LeFort Ⅰ型。本组36例均为新鲜骨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根尖下截骨后退联合模型外科及正畸治疗矫正上、下颌前突畸形的效果。方法:对7例骨性上、下颌前突畸形的患者采用术前取牙模,按照模型外科设计上、下颌骨的骨切开线,制作咬合板,术中根据模型设计的切开线行根尖下截骨后退的正颌手术,根据咬合板设计恢复咬合关系,用钛板坚强内固定,术后8~10周开始正畸治疗。结果:7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面部形态、咬合关系、开口型、开口度、咀嚼度、骨段愈合等方面的治疗结果均令人满意。结论:采用根尖下截骨后退术联合模型外科及正畸治疗是进行矫正上、下颌前突畸形的首选手术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黄罡 《中外医疗》2009,28(16):48-48
目的评价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例下颌骨骨折患者用微型钛板做坚强内固定术。观察术后疗效。结果19例患者术后均达到优,面部外形恢复理想,咬合关系良好,咀嚼功能恢复好,其余2例复杂下颌骨骨折的患者术后咬合关系不良。结论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骨折临床疗效肯定,患者咬合关系和面部形态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双皮质钉配合小型钛板治疗下颌骨斜行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5例下颌骨斜行骨折患者行双皮质钉配合小型钛板内固定治疗。其中多发性或粉碎性骨折辅以2~3周颌间固定。术后3个月复查曲面平展片或三维CT,观察骨折线对位愈合情况与咬合关系。结果:15例患者术后伤口均无感染,骨折均为Ⅰ期愈合,5例患者经颌间牵引调整,术后1个月基本恢复正常咬合关系。辅助检查显示骨折线对位良好。患者咬合关系基本恢复。结论:双皮质钉配合小型钛板治疗下颌骨斜行骨折效果可靠,是较为理想的颌骨骨折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正颌-正畸联合技术治疗颌面骨折二期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5年7月至2009年7月43例颌面部骨折二次住院患者,单纯上颌骨骨折4例,单纯下颌骨骨折13例,上下颌骨联合骨折9例,其他联合骨折17例。采用X线投影测量VTO、模型外科及定位牙合板等正颌外科技术进行治疗。观察术前、术后患者面部畸形及功能障碍的变化,探讨正颌外科技术在颌面骨折二期修复的应用要点。结果全组43例均未发生创口感染、骨愈合延迟或愈合不良及钛板排异等不良反应。38例患者术后恢复了理想的面型和咬合关系,3例术后配合正畸牵引也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2例患者术后面型及咬合略欠佳。所有患者无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正颌外科技术是治疗颌面骨折二期修复的有效方法,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Le Fort I型截骨术是目前矫治上颌骨畸形的常用术式之一,多用于矫治上颌骨前、后、垂直向、水平向的畸形.对于上颌后缩、前突、开(牙合)、长面综合征、腭裂继发上颌畸形和外伤所引起上颌畸形等均可应用,并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我科自1987年以来应用LeFort I型截骨术矫治上颌骨术畸形18例,术后一期愈合,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实施下颌支垂直截骨术,行坚固内固定术保留髁状突以治疗髁状突颈部骨折,恢复髁状突功能。方法 通过口内、外入路行下颌支垂直截骨术,坚固内固定术固定髁;状突及截骨部位,恢复髁状突解剖位置。结果 50例患者通过此方法治疗,术后张口度及咬合均恢复正常。随访平均6个月无关节强直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下颌支垂直截骨术,坚固内固定术固定髁状突及截骨部位较其它治疗髁状突颈部骨折手术方法具有技术可行,效果明显,恢复快,并发症少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