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飞秒激光透镜切除术(femtosecond lenticule extraction,FLEx)治疗近视和近视散光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行角膜屈光手术的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30例(60只眼),按照非随机自愿原则分为两组:FS-LASIK组患者30只眼,采用飞秒手术系统制作角膜板层瓣联合准分子激光仪进行屈光治疗。FLEx组患者30只眼,采用飞秒手术系统制作角膜板层瓣并同时完成角膜基质透镜切除术。两组患者术前测量中央角膜厚度≥500μm,计划治疗后剩余角膜基质床厚度≥300μm。术后跟踪随访6个月。记录术后1周,1、3和6个月时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客观验光值、眼的高阶像差值、对比敏感度值。结果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及术前屈光度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全部患者手术进行顺利,术中和术后均无危害视力的并发症发生。术后6个月时,FLEx组30只眼,96.7%的欲矫正屈光度与实际矫正的屈光度值相差在±0.75 D以内,93.3%的裸眼logMAR视力在4.9及4.9以上(平均4.99±0.13),80.0%的最佳矫正视力未变,13.3%的最佳矫正视力提高一行,3.3%的最佳矫正视力提高两行,3.3%的BSCVA下降一行。FS-LASIK组30只眼,90.0%的欲矫正屈光度与实际矫正的屈光度值相差在±0.75 D以内,86.7%的裸眼logMAR视力在4.9及4.9以上(平均4.98±0.12),83.3%的最佳矫正视力未变,6.7%的最佳矫正视力提高一行,6.7%的最佳矫正视力提高两行,3.3%的最佳矫正视力下降一行。两组中均未出现最佳矫正视力下降两行及两行以上的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半年内屈光度的变化:FLEx组的平均屈光度术后1周时为(+0.25±0.79)D,术后半年时为(-0.05±0.56)D,半年内平均屈光度数变化0.30 D。FS-LASIK组的平均屈光度术后1周时为(+0.72±0.92)D,术后6个月时为(-0.15±0.65)D,半年内平均屈光度数变化0.87 D,向近视方向漂移,表明FLEx组术后屈光度比FS-LASIK组更稳定。在6 mm瞳孔直径下检查术后眼的高阶像差值,无论是总高阶像差值还是球差值,FLEx组均明显小于FS-LASIK组(P〈0.01)。在暗光5 mm瞳孔直径状态下,FLEx组术后6个月时各空间频率(1.5、3、6、12、18 c/d)下的对比敏感度值均高于FS-LASIK组(P〈0.01)。结论 FLEx术治疗近视和近视散光安全、有效;在术后屈光度的稳定性、避免术后高阶像差增加、以及提高术后对比敏感度方面,FLEx术比FS-LASIK术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角膜瓣蒂位于上方与鼻侧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的效果进行比较。方法随机选用旋转式角膜刀制作上方蒂组(A组)LASIK350例(678只眼)和平推式角膜刀制作鼻侧蒂组(B组)LASIK170例(324只眼),对两组患眼术后视力、屈光度、术中及术后早期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术后1年裸眼视力A组和B组分别为1.03±0.12和1.00±0.12,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年剩余屈光度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与制作角膜瓣有关的并发症发生率A组低于B组,切缘出血A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A组与B组均具有良好的术后效果,随访1年两组疗效无明显差异,A组角膜瓣稳定性优于B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飞秒激光辅助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emtosecond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FS-LASIK)与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治疗近视散光对患者角膜生物力学效应、视网膜血流密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3月,近视散光患者400例,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低散光+SMILE组(A组)、低散光+FSLASIK组(B组)、中高散光+SMILE组(C组)、中高散光+FS-LASIK组(D组),四组均采用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制作光参数为重复频率500 kHz、脉冲能量130 nJ,之后A组和C组行SMILE,采用显微分离器分离透镜并取出;B组和D组行FS-LASIK准分子激光频率250 Hz、脉冲能量130 nJ。比较四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6、12个月的视觉质量参数LogMAR视力、高阶相差(higher order difference,HOA)、角膜荧光素染色(corneal fluorescencein staining,CFS)...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飞秒LASIK矫正近视及近视散光的术前检查情况。方法 选择我院行飞秒LASIK矫正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4000例(7963眼),分析术前临床检查及术后1年随访情况。结果 68例角膜中央陡峭屈光力值超过46.00 D;100例角膜中央陡峭屈光力值低于40.00 D;750例为薄角膜,其中央厚度检查低于470 μm;16例眼压>21 mmHg,但视神经纤维层早期分析正常;870例眼底检查中发现病变,其中826例为视网膜变性,40例存在视网膜裂孔,14例为视网膜浅脱离。1450例为高度近视(等效球镜度>-6.00 D)。术后1年随访,未发现新的视网膜病变、圆锥角膜和青光眼等相关并发症。结论 飞秒LASIK术治疗近视及近视散光的术前检查极为重要,可避免术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屈光手术安全性,改善术后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飞秒激光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是应用飞秒激光代替微型机械角膜刀制作角膜板层瓣,然后采用准分子激光进行屈光治疗的一种有效的矫正近视的手术方法。手术中使用的两种激光是否对人的角膜内皮细胞有影响,近年来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飞秒激光和角膜板层刀在屈光手术中的优越性。方法按照卫生部颁发的“准分子激光行业标准”筛选患者的标准,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1月在大庆眼科医院行LASIK术患者800例(1600只眼),根据角膜瓣制作方法不同分为两组,鹰视FS200飞秒激光和角膜板层刀组.每组各400例(800眼)。术前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检查相关资料完整。术后6个月,应用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 OCT )分别测量角膜上中央点、0度、45度、90度和135度四条经线所在截面特定5个点的角膜瓣厚度,对每个角膜瓣上20个测量点的瓣厚度进行比较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角膜瓣的重现性、规整性和精确性。结果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组中央厚度均值为(104.7±6.9)μm ,微型角膜刀组均值为(137.8±19.7)μm。角膜瓣厚度空间特征:飞秒激光组离心度不同位置的角膜瓣厚度均匀一致,呈平板状。角膜板层刀制作角膜瓣组角膜瓣厚度中央薄而周边厚的形态,其角膜瓣中央部厚度差异小,而旁中央和周边部厚度差异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眼角膜瓣厚度差值均值(19.47±0.58)μm,高于左眼(16.29±0.74)μm;入刀侧角膜瓣厚度差值均值(22.45±0.57)μm,高于出刀侧差值均值(14.67±0.84)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飞秒激光组和角膜板层刀组制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生物力学特性稳定,重现性好,精确性高,角膜瓣形态均一、规整,以及较好的术后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excimer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低、中、高度近视的疗效。方法:应用波长193nm的ArF准分子激光对147例(289眼)屈光度在-1.00D~-20.00D的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行LASIK治疗。结果:对289眼随访6~1O个月,92%的患者术后裸视达到或超过术前矫正视力,10%的裸视达2.0,89.6%的术后屈光度在±1.00D之间,欠矫25眼,欠矫率仅为8.7%,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LASIK手术矫正近视及近视散光优于PRK手术,是一种更加准确、有效和安全的屈光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小光斑飞点扫描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LASIK术后残余近视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75例93只眼LASIK术后残余近视的患者行二次LASIK手术,全部采用掀瓣的手术方式,两次手术间隔(7.18±3.56)个月.术后平均随访超过6个月.结果 二次LASIK术后平均裸眼视力较术前显著提高(P<0.01),术后裸眼视力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屈光度在±0.5 D以内者为90只眼(96.8%),20只眼(21.5%)术后裸眼视力大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无危及视力的并发症出现.结论 小光斑飞点扫描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LASIK术后残余近视安全、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LANK术中制作超薄角膜瓣治疗中高度近视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将138例276只眼屈光度为-3.50~-14.25 D的近视患者随机分为A组(常规厚度角膜瓣组)60例138只眼和B组(超薄角膜瓣组)60例138只眼.两组均使用Visx Star s4准分子激光仪进行激光切削.对两组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术中角膜瓣厚度、术后1周和1、3年裸眼视力(UCVA)及角膜瓣相关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术前BCVA A组为0.97±0.10,B组为0.95±0.12,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术中A超测量角膜瓣厚度A组为(118.12±13.83)μm,B组为(96.75±15.27)μm,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术中两组均无游离瓣、纽扣瓣、角膜瓣破裂出现,术后角膜瓣均对位良好,无角膜瓣融解、上皮植入等现象发生;术后1周UCVA A组为1.12±0.20,B组为1.10±0.23,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术后1年UCVA A组为1.10±0.24,B组为1.07±0.21,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术后3年UCVA A组为1.09±0.25,B组为1.04±0.22,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LASIK术中制作超薄角膜瓣治疗中高度近视可行,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使用Alcon Wavelight FS200飞秒激光和MO-RIASBK角膜刀制作110μm角膜瓣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在LASIK手术中分别使用FS200飞秒激光和MO-RIASBK角膜刀制作110μm角膜瓣各30例60只眼,先右眼后左眼,术中测量中心角膜及角膜床厚度,得出中心角膜瓣厚度后与术前各种相关因素(年龄、屈光度、角膜厚度、曲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在中高度近视LASIK手术中应用飞秒激光和微型角膜刀制作角膜瓣的厚度,并对术后视力及屈光度进行对比。方法中高度近视患者82例164眼,根据制作角膜瓣方法分为A、B两组,各41例82眼,A组由飞秒激光(Intralase FS 60KHz)制作角膜瓣,B组由Moria M2 90号微型角膜刀制瓣。所有病例均在Wavescan波前引导下采用VixsS4IR准分子激光机进行切削。采用美国DGH-550A超测量术前角膜厚度及术中角膜基质床厚度,计算角膜瓣厚度后加以比较,并比较术后1天、1周1、月及3个月的视力和屈光度。结果 A组平均角膜瓣厚度为(109.56±12.89)um,B组平均角膜瓣厚度为(148.83±13.28)u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阶段裸眼视力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1行以上的比例A组均高于B组,在术后1天、1个月及3个月时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各阶段平均等效球镜度的恢复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高度近视眼LASIK手术中采用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可以获得更薄的角膜瓣,并在术后大多阶段可获得更好的视力。术后视力恢复的速度以及术后屈光度恢复的程度与机械刀制作角膜瓣相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准分子激光手术中采用OUP-SBK刀头制作超薄角膜瓣矫治近视的疗效。方法准分子激光近视手术的患者578例,随机分为薄角膜瓣组378例745只眼和厚角膜瓣组200例389只眼。分别在手术后1d、1周、1和3个月随访检查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最佳矫正视力(the 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SCVA)、屈光度,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手术前薄角膜瓣组球镜和柱镜较厚角膜瓣组偏大,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手术后UCVA达到1.0的百分率,术后1 d薄角膜瓣组为90.2%,厚角膜瓣组为91.4%;术后3个月薄角膜瓣组为95.6%,厚角膜瓣组为96.6%;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手术后3个月BSCVA较术前丢失1行的比例薄角膜瓣组为11.0%,厚角膜瓣组8.8%,差异没有显著意义(P〉0.05)。手术后3个月屈光度±0.50 D以内薄角膜瓣组为90.6%,厚角膜瓣组为92.6%;±1.00D以内薄角膜瓣组为97.5%,厚角膜瓣组为97.4%;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利用OUP-SBK刀头制作超薄角膜瓣矫正近视安全有效,手术效果稳定,可为患者保留更多的基质床厚度,扩大近视的矫治范围,有助于高度近视且角膜薄的患者以及二次手术矫治屈光回退提供机会。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散光性角膜切削术(Photoastigmatic refractive keratectomy,PARK)矫治复性近视散光的有效性、准确性和预测性.方法 采用Compak-200型准分子激光机,对34例46眼复性近视散光行角膜椭圆形切削,根据散光度大小分为两组:A组(-1.75~-2.75)D,B组(-3.00~-5.25)D,并随访6个月以上,观察手术前后的视力、屈光度、散光轴夹角的变化.结果 术后6个月视力≥0.8者95.7%,屈光度在±1 D内者占84.8%,散光及角膜散光矫正比例分别为44.2%和46.2%,散光及角膜散光轴变化分别为11.61°±9.97°和12.78°±9.15°,A组及B组的矫正比例分别为52.8%和30.4%.结论 PARK矫正复性近视散光效果明显,但散光度越高,欠矫及回退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部分相对禁忌证近视眼LASIK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使用鹰视准分子激光机和Moria旋转角膜板层刀对66例118只眼相对禁忌证近视者进行常规LASIK手术。高眼压症38例68只眼,瘢痕体质12例22只眼,弱视8例14只眼,精神疾病4例8只眼,哺乳期妇女4例8只眼,单眼者2例2只眼,糖尿病1例2只眼,甲亢1例2只眼。结果在6~30个月(16±9)个月的随访期内有97%眼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后裸眼视力曾达到1.0、1.2、1.5、2.0,眼数分别为13%、36%、46%、5%。无角膜感染、激素性高眼压、弥漫性层间角膜炎、角膜溶解和角膜瓣愈合延迟等严重并发症。68只高眼压症眼术后平均眼压为(14.2±2.45)mmHg,术后1年复查视野、杯盘比(C/D)无明显改变。12例瘢痕体质者术后无角膜瘢痕形成。14只弱视眼中,裸眼视力达到1.0以上8只眼,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较正视力6只眼。结论LASIK相对禁忌证的近视患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试行LASIK手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在中高度近视LARK手术中应用飞秒激光和微型角膜刀制作角膜瓣的厚度,并对术后视力及屈光度进行对比.方法 中高度近视患者82例164眼,根据制作角膜瓣方法分为A,B两组,各41例82眼,A组由飞秒激光(Intralase FS 60KHz)制作角膜瓣,B组由Moria M2 90号微型角膜刀制瓣.所有病例均在Wavescan波前引导下采用VixsS4IR准分子激光机进行切削.采用美国DGH-550A超测量术前角膜厚度及术中角膜基质床厚度,计算角膜瓣厚度后加以比较,并比较术后1天、1周、1月及3个月的视力和屈光度.结果 A组平均角膜瓣厚度为(109.56 ±12.89)um,B组平均角膜瓣厚度为(148.83±13.28)u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阶段裸眼视力超过术前最佳娇正视力1行以上的比例A组均高于B组,在术后1天、1个月及3个月时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各阶段平均等效球镜度的恢复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高度近视眼LASIK手术中采用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可以获得更薄的角膜瓣,并在术后大多阶段可获得更好的视力.术后视力恢复的速度以及术后屈光度恢复的程度与机械刀制作角膜瓣相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应用IntraLase FS60飞秒激光与Moria M2微型角膜刀制作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 ASIK)角膜瓣的特点.方法 选取IntraLase FS60组(激光组)患者100例200眼及Moria M2微型角膜刀组(角膜刀组)99例198眼,应用RTVueOCT傅立叶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分别测量LASIK术后1周每个角膜上0°和90°两条子午线所在截面上特定7个点的角膜瓣厚度.两组角膜瓣预计值均为110 μm.结果 术后1周激光组制作的角膜瓣形态均一、规整,形状近似规则的平面,两条子午线间角膜瓣厚度无明显差异(f=1.582,P=0.114).角膜刀制作的角膜瓣呈周边厚,中央薄的新月形,两条子午线间角膜瓣厚度无明显差异(t=1.010,P=0.313).激光组与角膜刀组相比,仅中央点两者厚度无明显差别,其余各点两者间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激光组角膜瓣实际厚度与预计值的差值(7.15 ±4.89) μm明显小于角膜刀组(18.97±1 1.56)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飞秒激光组制作的LASIK角膜瓣比微型角膜刀制作的LASIK角膜瓣更精确;重现性更好;形态更均一、更规整.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研究传统与个体化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中实际角膜切削深度的差异。方法:前瞻性对照研究,随机选取采用Technolas217z100型准分子激光机进行LASIK手术的中低度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87例161只眼,分为传统切削组和个体化切削组。术中采用OCP(online optical coherence pachymetry)实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两种不同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出现角膜上皮病变及对角膜知觉恢复的影响。方法 2015年6月至2015年12月,LASIK术后伴角膜上皮病变患者6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每组患者30例,LASIK组,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采用角膜板层刀对角膜制瓣;飞秒激光LASIK组,行飞秒激光治疗,采用飞秒激光制作的角膜瓣厚度。观察两种制瓣方法对角膜上皮糜烂消失时间、手术前后角膜知觉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角膜上皮糜烂消失时间,LASIK组(7. 65±7. 4)d;飞秒激光组(2. 91±1. 5)d,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患者的术后角膜知觉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的下降(P0. 05),随着时间的推移均逐渐恢复,两组患者角膜知觉恢复至术后时间,飞秒LASIK组6个月;LASIK组术后12个月(P0. 05)。结论 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后角膜敏感性的恢复更快,对角膜知觉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飞秒激光小切口透镜取出术(Femtosecond laser 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在矫正散光中的疗效。方法 2015年8月至2016年3月,近视散光患者65例130只眼,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33例66只眼,散光(-1.26±0.6)D,采用SMILE矫正屈光不正;对照组患者32例64只眼,散光(-1.34±0.7)D,采用波前像差引导的飞秒激光LASIK手术(Wavefront guided femtosecond laser assisted,LASIK)。术后常规处理,术后1和7 d,1、3和6个月常规复查,记录裸眼视力、非接触式眼压、电脑验光、裂隙灯检查、Pentacam(眼前段分析系统)检查。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6个月的散光矫正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手术顺利,未出现最佳矫正视力下降、角膜瓣移位、角膜感染、严重的偏中心切削等并发症。实验组术前散光(-1.26±0.62)D,术后6个月散光(-0.44±0.3)D,与术前散光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前散光(-1.34±0.7)D,术后6个月散光(-0.42±0.3)D,与术前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后6个月散光镜性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MILE安全有效,在矫正散光中能取得与波前像差引导的飞秒激光LASIK手术一致的矫正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手术矫正中低度近视术后角膜Q值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2013年,接受准分子激光手术治疗中低度近视患者100例100只眼,分为两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组,患者50例50只眼;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r 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组,患者50例50只眼。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角膜Q值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年,裸眼视力均≥1.0;安全性指数均>1.0;有效性指数均接近1.0。两组患者术后Q值均从负值变为正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能够有效、安全地矫正中低度近视,效果稳定可靠。术后角膜前表面Q值变为正值,角膜形态呈扁椭球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