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p53、p16、Cyclin D1表达与胃癌细胞增生状况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58例胃癌中p53、p16、CyclinD1和PCNA的表达状况,并对PCNA免疫阳性细胞作半定量分析。结果 p53、p16、Cyclin D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7%(30/58)、48.3%(28/58)、53.4%(31/58);p53、Cyclin D1阳性组织中,单位面积PCNA阳性  相似文献   

2.
大肠癌及癌旁粘膜中p21,p185,PCNA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癌基因相关蛋白P21,P185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大肠癌癌旁移行粘膜、近端断端大肠粘膜、腺瘤型息肉中表达的意义及其与大肠癌的关系。方法 应用化学方法对40例原发性大肠癌及癌旁移行粘膜,20例腺瘤 肉中P21,P185及PCNA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P21,P1785及OPCNA在大肠癌癌旁移行粘膜中的表达率分别为22.5%*(9/40),17.5%(6/40),100%(40/  相似文献   

3.
肝细胞肝癌中p53、ras基因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肝细胞肝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与p53,ras基因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45例肝癌标本VEGF,p53及ras基因的表达。结果 VEGF的表达率为64.4%(29/45),p53的表达率为48.9%(22/45),ras表达率为53.3%(24/45),经连续切片对比分析表明,在VEGF表达较高的区域,p53,ras的表达亦较强,但X^2检验仅提示p53  相似文献   

4.
高复发及浸润性膀胱癌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膀胱癌多发,复发和浸润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方法 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膀胱癌实体肿瘤 T G Fα, E G F R,p16 和p53 基因表达、缺失及生物学意义进行了研究。 结果 34 例膀胱癌中85 % (29/34) T G Fαm R N A 阳性表达,肿瘤的表达量是癌旁正常对照的2 ~5 倍, P<0 .01 。膀胱癌 E G F R m R N A 表达率为44 % (4/9) 。50 例膀胱癌p53 蛋白免疫组化阳性核染率42 %(21/50 ) ,其中 P T3 82 % (9/11) , G3 72 % (13/17) , P T2 40 % (12/30) , G2 32 % (8/25) , P T1 和 G1 级肿瘤未见阳性核染。随访25 例,p53 阳性核染者中76 % (10/13) 有复发转移。20 % (2/10) 实体膀胱癌有p16 基因的丢失。结论  T G Fαm R N A 高表达可能是膀胱癌发生的早期事件。 E G F R 和p53 基因异常表达可能与膀胱癌的分化和恶性度相关。  相似文献   

5.
大肠癌组织中MTS1/p16基因产物的表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探讨MTS1/p16基因失活与大肠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了MTS1/p16基因产物在110例大鼠癌组织的表达情况,并与非典型增生,部旁移行粘膜及正常粘膜进行了比较。结果 癌组织p16阳性分级表达低于正常粘膜及移行粘膜,粘膜液癌低于管状腺癌。  相似文献   

6.
在胆管癌组织中检测p53,p21WAF1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胆管癌中p53,p21^WAF1基因表达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以期为找到一种早期诊断及判断胆管癌预后的方法找下一个基础。方法 本研究采用30例人胆管癌及癌旁组织配对资料,应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53、p21^WAF1基因表达经们之间的关系。进而分析它们与临床病理资料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原位杂交检测30例胆管癌中有14例(14/30,46.7%)呈p53阳性,12例(12/30,40.0%)p21^WAF1阳性。p53,p21^WAF1原位杂交结果与胆管癌的临床病理资料无明显相关性。免疫组化检测30例胆管癌中,P53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无局部淋巴结转移组;临床Ⅲ期的病人P53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临床Ⅰ和Ⅱ期的病人,并且有P53蛋白表达的病人其生存期明显短于无P53蛋白表达的病人。p21^WAF1  相似文献   

7.
ras、p53基因突变和蛋白表达与尿路上皮肿瘤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ras、p53 基因突变和蛋白表达及DNA 倍体异常与尿路上皮肿瘤预后关系。 方法 应用PCRSSCP和流式免疫荧光法检测52 例尿路上皮肿瘤Kras 和p53 基因突变及蛋白表达和DNA 含量变化。 结果 Kras、p53 基因突变分别为5 例(9 .6 % ) 和22 例(42 .3 % ) ;ras p21 、p53 蛋白阳性表达分别为36 例(69 .2 % ) 和33 例(63 .5 % ) ;异倍体和二倍体肿瘤分别为22 例(42 .3 % ) 和30 例(57 .7 % ) ;DNA 倍体异常、p53 基因突变及ras p21 和p53 蛋白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分期及预后密切相关( P< 0 .01) ;异倍体肿瘤其p53 基因突变、ras p21 和p53 蛋白表达率均明显高于二倍体肿瘤( P< 0 .01) 。 结论 DNA 倍体异常、p53 基因突变及ras p21 和p53 蛋白表达对尿路上皮肿瘤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p53单抗M126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M126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组织学分级和病理分期之间的关系。方法用PCR扩增编码p53N端180个氨基酸的DNA片断并将其克隆在谷胱苷肽转移酶(GST)的表达质粒PGEX2T中。用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诱导产生p53GST融合蛋白,免疫小鼠,制备M126单抗。用M126对6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石蜡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46例(77%)表达融合蛋白,平均阳性细胞指数为(345±29.0)%,并与肿瘤的组织学分级和病理分期相关(P<0001,P<005)。与进口单抗PAb1801相比较,M126识别不同的抗原表位,染色强度和阳性细胞指数均明显增高,而且对不经微波修复的抗原也有很好的反应性。结论作为第一株国产抗p53单抗,M126将在肿瘤p53表达和突变的研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0例直肠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粘膜肿瘤相关抗原的表达以及癌旁粘膜粘液性质的变化。结果显示:T抗原在癌组织的表达明显高于癌近侧端10cm处粘膜的表达,但与癌远侧端5cm处粘膜的T抗原表达则无明显差异。在距直肠癌远端5cm及近端10cm处粘膜唾液酸粘蛋白反应分别为45%(9/20)和20%(4/20),癌旁远侧端5cm处粘膜T抗原与唾液酸粘蛋白均呈阳性反应者为40%(8/20),均呈阴性者为30%(6/20),两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但在癌旁近侧端10cm处两者之间则无显著差异(P>0.05)。由此表明,直肠癌旁粘膜肿瘤相关抗原的异常表达及其分泌的粘液性质的改变可能提示癌旁粘膜存在某种程度的恶性潜势。  相似文献   

10.
p53基因和C—erbB—2基因在胃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p53基因和C-erbB-2基因与胃癌组织分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肝转移、腹膜种植及预后关系,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胃癌组织中的p53基因和C-erbB-2的表达情况,结果发现p53阳性染色率为24/72(33.3%),C-erbB-2阳性染色率20/106(18.9%)。p53阳性染色与胃癌淋巴结转移、胃癌组织分型及C-erbB-2基因表达呈高度相关。C-erbB-2阳性染色与胃癌腹膜种植、肝转移以及肿瘤组织分型呈正相关。p53阴性表达5年生存率(48.9%)显著高于阳性表达(17.6%)(P<0.05)。C-erbB-2阴性表达5年生存率(38.6%)高于阳性表达(21.7%),但无统计学差异。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p53表达是一个独立的预后因素。单因素分析C-erbB-2表达对预后无影响。  相似文献   

11.
P21、P185、P53蛋白表达及ras、P53基因突变与膀胱癌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癌基因及抑癌基因改变与膀胱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了8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P21、P185、P53蛋白表达及38例ras、P53基因突变。结果表明:P21、P185、P53蛋白表达阳性分别为51例(62.2%)、48例(58.5%)、26例(31.7%)。P21、P53蛋白表达阳性率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呈正相关(P<0.01);P185蛋白阳性率与膀胱移行细胞癌分级、分期呈负相关(P<0.05)。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15例(39.5%)有Haras癌基因第12位密码子突变;12例(31.6%)有P53抑癌基因突变,其中全部有第280位密码子GC突变;3例合并有248密码子突变;1例有249密码子点突变。Haras癌基因及P53抑癌基因点突变与膀胱癌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预后显著相关(P<0.05);且死亡率高于点突变阴性者。6例既有Haras基因突变,又有P53基因突变的病例中4例死亡。  相似文献   

12.
结直肠癌中p53基因缺失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中国人结直肠癌p53基因缺失的情况。方法 应用Southern印迹杂交技术检测24例结直肠癌p53基因缺失。结果 发现24例结肠癌中10例(41.7%)存在p53基因缺失,且发生淋巴结扩散和远处转移的结直肠癌中,p53基因缺失率较高(分别为60%和66.67%)结论 p53基因缺失是结直肠癌的一种常见的结构改变,可能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胆囊癌组织中p21、p53及bcl-2癌基因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为探讨胆囊良恶性病变组织中p21,p53及bcl-2癌基因蛋白的表达及其与胆囊癌预后的关系,以及在胆囊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中的作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分别测定了40例胆囊癌及8例胆囊腺瘤型息肉组织中p21,p53及bcl-2癌基因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胆囊癌组织中p21,p53及bcl-2癌基因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2.5%,52.5%和70.0%,在胆囊腺瘤型息肉中3者分别为0%,0%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和p53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检测HCCp53基因第7外显子点突变,研究来自黄曲霉素B1(AFB1)污染严重的南宁地区的HCC标本55例,结果 34例HCCp53基因249密码子中的点突变,突变频率为62%(34/55),伴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组p53基因突变率62.5%,HBsAg阴性组p53基因突变率57  相似文献   

15.
直肠癌旁移行粘膜病理变化的动态观察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直肠癌旁移行粘膜(transitional mucosa,TM)的性质及其与术后吻合口癌复发的关系。方法:应用组织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67例直肠癌手术切除标本及其近切端肠管(对照组)与远切端肠管粘膜,以及33例术后1年,31例术后2年以上直肠粘膜活组织检查标本(自吻合口至其下3cm),同步检测其p21ras 与p53蛋白表达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指数。结果:癌组织的TM,p21ras与p53蛋白表达率及PCNA指数均显著高于近远切端肠管粘膜(P<0.01),远切端肠管粘膜除p53外的上述指标仍高于近切端肠管(P<0.01),术后直肠残端肠管粘膜TM的阳性率,在第1、2年均高于近远切端肠管(P<0.01),而p21ras与PCNA指数均显著低于远切端肠管,但p53表达率在术后第1,2年与远切端肠管相比无差异(P>0.05),直肠远切端肠管粘膜TM无论是阳性或阴性,其p21ras与p53蛋白阳性率及PCNA指数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术后第1,2年复查吻合口及其以下1-3cm间的直肠粘膜未见癌复发;发现TM分布无规律性,多出现在粘膜慢性炎症明显区域附近。结论:直肠癌旁移行粘膜是一种继发的非特异性改变,而不是原发性癌前病变,其存在与否和术后吻合口癌复发无关。  相似文献   

16.
rasP21和P53在膀胱癌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LSAB法)对58例膀胱癌和6例非癌膀胱粘膜标本进行rasP21及p53蛋白产物检测。结果:58例膀胱癌标本中37例P21检测阳性(63.8%),33例P53检测阳性(56.9%),对照组6例膀胱粘膜均未见阳性着色。P21阳性率在Ⅰ、Ⅱ和Ⅲ级肿瘤中分别为28.6%、46.7%和77.8%,在Tis~T1期和T2~T4期肿瘤中分别为45.0%和73.7%。P53阳性率在Ⅰ、Ⅱ和Ⅲ级肿瘤中分别为14.3%、40.0%和72.2%,在Tis~T1期和T2~T4期肿瘤中分别为30.0%和71.1%,显示P21和P53表达阳性率均随着膀胱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上升而升高,表达强度也随之增强。P21和P53阳性者的复发率和死亡率均明显高于阴性表达者。认为P21和P53可作为膀胱癌的生物学瘤标。  相似文献   

17.
mdm2基因和P53基因在膀胱癌中预后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mdm2基因单抗SMP14和抗P53基因单抗DO-7对70例原发性膀胱移行细胞癌(TCC)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IHC-ABC)检测。结果mdm2基因蛋白核染色阳性表达率为44.29%(31/70)与肿瘤的分级,分期有关,而与肿瘤的生长方式无关,且复发或转移率较低(P〈0.05),P53基因蛋白总阳性表达率为45.71%(32/70),其中G3和T2-4肿瘤的P53基因蛋白阳性表达率较高(P〈0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重组腺病毒介导胞嘧啶氨酶(CD)基因和人野生型p53基因共转染对直肠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 用携带CD/p53、CD、p53基因腺病毒感染直肠癌细胞SW837,计数瘤细胞集落数,采用四唑蓝比色(MTT法)检测瘤细胞存活率。于60只裸鼠移植瘤内注射重组腺病毒、磷酸盐缓冲液(PBS),测定肿瘤生长抑制率。结果 用CD/p53、CD、p53重组腺病毒感染SW837细胞,加5-FC后细胞集落形成分别为:6、38、69。裸鼠移植肿瘤生长抑制率分别为78.6%、56.5%、22.3%。CD/p53重组腺病毒感染组肿瘤细胞集落形成和存活率下降最显著(P〈0.01),对肿瘤的抑制作用明显。结论 CD自杀基因与野生型p53基因共转染对肿瘤细胞有更强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丁强  张元芳 《中华外科杂志》1995,33(11):684-686
作者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和直接测序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分析检测了21例膀胱移行上皮癌p53基因5~8外显子。结果,在14例浅表性膀胱癌中,发现1例(T_1期)p53基因突变;7例浸润性膀胱癌中,4例发现p53基因突变,其中T_2期1例,T_3期2例,T_4期1例。4例G_1级膀胱癌无一例检出p53突变,5例G_2级膀胱癌1例检出p53突变,12例G_3级肿瘤4例发现p53基因突变。结果表明:p53基因突变在膀胱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抑癌基因P16及P53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59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抑癌基因P16及P53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显示:59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P16及P53基因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7.26%和54.24%,P16及P53基因有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在肿瘤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等方面分别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P16及P53基因表达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提示P16及P53基因的异常表达在膀胱肿瘤的发展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