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87例EHF患者在应用病毒唑双盲随机对照治疗中,血清明离子隙(AG)变化的动态检测结果表明:接受病毒唑治疗后,EHF患者降低的出现率增高,AG升高的幅度缩小,且AG升高者的病情和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的程度均减轻。AG升高的原因有变,由血清Na ̄+浓度升高所致的相对增多,而由血清Cl ̄-浓度降低所致的则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2.
3.
通过对97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阴离子隙(AG)变化的动态观察发现,EHF 的 AG可呈升高、正常和降低三种类型的变化;在 EHF 病程中,少尿期 AG 显著高于正常和其他各期,其他各期间无显著性差异;EHF 的 AG 变化还与病型和预后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危重型患者的 AG>重型>中型=轻型的 AG,病死者 AG 显著高于存活者 AG。这些变化规律提示在 EHF 检测 AG 不仅对于酸碱平衡紊乱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 EHF 患者的病情和预后的判断与估计也可能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5.
6.
7.
大剂量(平均12397.2mg/10d)病毒唑治疗6例早期流行性出血热的结果表明:有4例从发热(或发热低血压期)越过少尿期而进入多尿期,副作用轻微,无死亡病例。初步认为其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用双盲、对照法,观察病毒唑对发病4天以内的165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治疗组91例、对照组74例)病程中外周血白细胞及血小板的变化。用药后,病毒唑组增高的白细胞的下降,降低的血小板的回升,在第2,4、6研究日,较对照组明显(P<0.05及<0.01)。类白血病反应,亦较对照组低(P<0.01)。淋巴细胞百分数及异型淋巴数,分别在第2、4、10研究日较对照组低(P<0.05)。表明:病毒唑具有抗-EHF病毒感染的作用。如在病程早期应用,可阻断病情的发展,减轻疾病的严重程度,从而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采用微量酶联免疫吸附技术对病毒唑-安■剂双盲法对照治疗EHF的患者血清特异性IgG及IgM抗体进行了系统的动态观察和比较,发现病毒唑治疗组两种抗体水平均较安慰剂对照组为低,说明患者用药后体内特异性体液免疫反应水平有所下降,从而减少免疫复合物的形成,有利于病情改善。  相似文献   

10.
以双盲法,用病毒唑治疗流行性出血热患者110例。对照107例,观察对血液红、白细胞及血小板的影响;并用电镜观察了12例血小板α颗粒的变化。结果表明:病毒唑对红细胞的生成有可逆性的抑制作用,但对血小板有迅速而显著的升高作用,临床用于早期出血热的治疗有利于防止出血的发生发展及疾病的转归.对升高血小板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12.
6例经病毒唑和安慰剂治疗的早期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治疗前后血小板超微结构研究结果表明:疾病早期即有大量血小板变性、空泡化、膜裂解及不可逆性的血小板聚集体出现,α颗粒明显减少;经病毒唑治疗后或疾病恢复过程时,血小板结构则趋向正常,α颗粒明显增加,但治疗组优于安慰剂组。研究结果认为患者血小板数量减少及功能障碍与其结构破坏密切相关,病毒唑治疗EHF 有效。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97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阴离子隙(AG)和血清 Na~+、K~+、Cl~-、HCO_3~-、白蛋白和钙的含量以及内生肌酐清除率变化的同步动态监测,结合临床资料分析,本研究发现,EHF 中 AG 降低的主要原因是低白蛋白血症和血液稀释所致的未测定阴离子减少.AG 降低的出现率依轻中型、重型、危重型而递减:病死者生前未见 AG 降低,且 AG 降低者无1例死亡;AG 降低时的内生肌酐清除率显著低于 AG 正常时,且显著高于 AG 升高时,维持在正常的50%左右.提示在 EHF 中 AG 降低的出现标志着病情较轻、肾小球滤过率中等程度下降,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
采用双盲法,大剂量病毒唑(345mg/kg)治疗 EHF 的同时,观察了用药组126例与安慰剂组118例,各病期肝脏功能损害情况,血清 GPT 及 GOT活性升高,总蛋白及白蛋白含量明显下降,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说明 EHF 患者肝实质细胞的损害较普通,应用病毒唑后,不会加重肝脏的损害。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97例 EHF 患者的阴离子隙(AG)和血清 Na~+、K~+、Cl~-、HCO_3~-、白蛋白、钙含量以及内生肌酐清除率变化的同步动态监测,结合临床资料的分析,本研究发现,EHF 中 AG 升高的主要原因是未测定阴离子(UA)增多和血液浓缩。而 UA 增多主要是由于严重的急性肾功能衰竭肾小球滤过率极度下降所致的 UA 排泄减少而潴留体内所引起的,重症患者和少尿期的 AG 升高尤为如此;UA 生成过多则为 UA 增多的次要原因,由血液浓缩所致的 AG 升高只见于存活患者。本文首次提出并论证了 AG 升高对于 EHF 患者不仅提示可能有代谢性酸中毒存在,还能提示肾小球滤过率极度下降、病情严重、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155例HFRS在较大剂量病毒唑双盲随机对照治疗中对血清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进行了动态监测,以探讨病毒唑是否有利于患者心肌细胞受损的矫正,、并为评价病毒唑对HFRS的疗效提供部分依据。文中将病毒唑组与安慰剂组各期、各型中CK-MB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病毒唑组发热期CK*MB明显低于安慰剂组,分别为55.25和69.63μ/L,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病毒唑组重、危型患者CK-MB均值为47.7μ/L,明显低于安慰剂组66.08μ/L(P<0.05)。以上结果表明,较大剂量病毒唑具有抗病毒感染的作用,使心肌细胞因病毒感染造成的水肿、坏死、细胞膜通透性增加等所导致的CK-MB外滥有所减轻,故能降低HFRS患者血清中CK-MB含量。此作用尤以发热期和重、危型患者更为明显,因而有助于减少或防止心脏并发症的发生,减轻疾病的严重程度,从而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18.
通过对97例 EHF 患者的预后与住院期间的 AG 变化的关系的进一步探讨,本文发现高AG 型病死者血清 Na~+显著低于高 AG 型存活者,且前者伴少尿率显著高于后者(P<0.01).EHF高 AG 型、高 AG 型伴少尿、高 AG 型伴少尿及低钠血症患者的病死率分别为:26.19%、60.00%85.71%,病死的相对危险度为14.4、47.2、72.6,均呈进行性增高趋势.故认为,以 AG 与尿量及血清钠浓度的同步变化作 EHF 预后估计的方法既简单实用又准确率高(可达85.71%).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