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琼脂糖免疫火箭电泳法测定50例次原发性肝癌患者插管治疗后前白蛋白(PA)含量均低于正常,阳性率为100%,优于血清白蛋白(阳性率16%)、谷丙转氨酶(阳性率76%),提示PA对观察原发性肝癌插管治疗后肝脏受损及判断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消耗性疾病(肝癌、胃癌)血清前白蛋白(PA)浓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肝癌组32例,胃癌组36例,健康对照组60例的血清前白蛋白浓度.结果 肝癌组血清PA为(208.7±40.9)mg/L;胃癌组血清PA浓度为(212.3±44.6)mg/L,健康对照组血清PA浓度为(336.7±52.8)mg/L,表明消耗性疾病血清PA浓度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 血清前白蛋白浓度测定是消耗性疾病低蛋白状态和营养评价很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肝癌与胃癌患者血清前白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①目的探讨消耗性疾病(肝癌、胃癌)血清前白蛋白(PA)浓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②方法测定肝癌组27例,胃癌组24例,健康对照组57例的血清前白蛋白浓度。③结果肝癌组血清PA为(206.7±40.9)mg/L;胃癌组血清PA浓度为(217.3±44.6)mg/L,健康对照组血清PA浓度为(333.7±62.8)mg/L,表明消耗性疾病血清PA浓度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④结论血清前白蛋白浓度测定是消耗性疾病低蛋白状态和营养评价很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明确肝切除术后肝癌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探讨术前血浆前白蛋白(PA)含量在评估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远期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2011年12月-2012年3月期间施行肝切除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病例资料及随访资料,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法分析术前多项指标对患者总生存时间及术后复发的影响.根据术前血浆PA含量的临界值,分为低PA组(术前PA含量≤152 mg/L)和高PA组(术前PA含量>152 m/L),用Kaplan-Meier法分析两组间预后的差异.结果 共373例行肝切除术的肝癌患者纳入本研究,中位生存时间32.3个月,中位肿瘤复发时间20.5个月.肿瘤大小(P=0.003)、TNM分期(P<0.001)、术前血浆PA含量(P=0.034)、血管侵犯(P=0.027)是影响患者术后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TNM分期(P<0.000 1)、术前血浆PA含量(P=0.002)、血管侵犯(P=0.048)是影响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高PA组中位生存时间和中位复发时间分别为41.3个月和28.8个月,优于低PA组的31.7个月和14.4个月,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结论 术前血浆PA含量低是肝癌患者行肝切除术后总生存期和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肝癌围手术期血清前白蛋白检测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realbumin,PA)检测在原发性肝癌围手术期肝储备功能评价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120例接受左半肝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围手术期血清PA水平与常规肝功能、肝硬化程度及术后肝功能衰竭的关系。结果:肝癌患者术前血清PA平均水平为(1 72±30)mg/L,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血清PA值异常的发生率较Alb、TBIL的高(P<0.01),血清PA值降低程度与肝功能Child分级和肝硬化程度一致。与Alb比较,术后血清PA值降低时间早且降低幅度明显,出现肝功能衰竭者术后第5天血清PA值为(67±13)mg/L,与未出现肝功能衰竭者[(118±15)mg/L]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血清PA值可以较敏感而准确地反映围手术期肝脏储备能力和肝功能的损害程度,术后动态观察血清PA值的变化能及时发现肝功能衰竭,并对判断预后提供了较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血清前白蛋白在肝病检测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了102 例各类肝病患者血清前白蛋白( PAB) ,并同时进行血清蛋白电泳分析。结果发现PAB 在各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病人血液中的水平下降,白蛋白( ALB) 水平( 除急黄肝外) 均下降,γ- 球蛋白水平( 除急黄肝外) 均升高,升高顺序与ALB 下降顺序一致。这表明血清PAB 检测对重症肝炎早期诊断及治疗效果的监测有重要意义,是判断肝硬化代偿期与失代偿期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7.
采用散射比浊法,测定125例肝病住院患者及29例正常人血清中前白蛋白(简称PA),结果表明,各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在治疗前血清PA均明显低于正常值(P<0.001),差异非常显著,经治疗后,血清PA值明显回升,除急性肝炎恢复到正常范围外,其它各型肝炎和肝硬化病人仍低于正常参考值,说明血清中PA的水平是肝功能试验的灵敏指标,它能可靠地反映各型肝炎及肝硬化时肝功能损伤的程度,并对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刘燕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5):584-585
目的:肿瘤患者的血清前白蛋白(PA)明显降低存在组织损伤,引起慢性出血蛋白质丢失,使PA浓度降低,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但不少医院对检测血清PA还没有引起重视,应该及早将PA检测列入正常工作开展,这是发展趋势。方法:用罗氏/日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体外免疫透射比浊法对肝、胃、肠道肿瘤患者进行血清PA含量检测。结果:测定胃癌(180.7±76.5)mg/L,肠道癌(204.85±80.3)mg/L,肝癌(157.8±68.2)mg/L均明显低于正常人(P<0.01)有显著意义。结论:检测PA可做为诊断恶性肿瘤的早期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在各种肝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比较前白蛋白与白蛋白(ALB)在判断病情上的敏感性。方法对217例各种肝病患者和40例正常人进行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前白蛋白的测定,并比较前白蛋白和白蛋白、总蛋白在变化程度和敏感性上的区别。结果前白蛋白、白蛋白、总蛋白三项指标在肝硬化组、肝癌组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01),前白蛋白在HBsAg阳性携带者组、急性肝炎组均有显著降低(P〈0.05),而白蛋白、总蛋白的变化则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清前白蛋白较其他肝功能检测项目更灵敏地反映肝功能损害;有助于判断肝病的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10.
血清前白蛋白在肝损害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血清前白蛋白(PA)作为肝功能损害诊断指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比较分析门诊及住院患者PA(免疫比浊)、白蛋白、谷氨酸氨基转移酶及总胆红素的不正常率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血清PA的低下限率(<200 mg/L)明显高于血清ALB,特别是门诊患者,且血清PA与其他肝功能检验指标(ALB、ALT、TBIL)的相关性小,同时在血清ALB水平的明显降低(<35或25 g/L)或ALT水平的明显增高(>80或400 U/L)或TBIL浓度的明显增高(>85.5或171 μmol/L)的患者中,有54%~92%的患者血清PA明显下降.结论血清PA的检测对判断肝脏的损伤,特别是早期损害及其程度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在临床工作中,应对血清PA的诊断价值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1.
任变玲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3):1728-1729
为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和总胆汁酸(TBA)在慢性肝病中的临床价值,分别检测慢性乙肝(轻度、中度、重度)、肝硬化(代偿期和失代偿期)患者及正常对照组的血清PA、TBA及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各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PA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血清TBA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轻、中度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肝)患者的血清PA、TBA异常率均高于同组ALB和TBIL的异常率(P<0.05)。提示联合检测血清PA和TBA有助于发现肝脏合成及代谢功能的早期损害。  相似文献   

12.
<正> 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大部分患者在确诊后6个月内死亡。虽然小肝癌手术效果较好,但因临床症状隐匿,往往不能早期发现,待症状或体征较明显时病程已进入中晚期,手术效果很差,据日本统计资  相似文献   

13.
顿德军 《吉林医学》2011,(21):4347-4347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测定在烧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重度烧伤患者综合治疗前后都进行血清前白蛋白测定。结果:与综合治疗前(26.74±4.52)g/L比较,本组患者血清前白蛋白综合治疗第7、14天的(29.34±5.32)g/L、(32.54±4.62)g/L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血清前白蛋白测定在烧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高,烧伤患者广泛较长期合并低白蛋白血症,而合理的治疗能提高血清前白蛋白水平,从而为改善患者生理功能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4.
血清前白蛋白检测在肝脏病变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血清前白蛋白(PA)检测在肝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检测107例肝病患者以及40例正常对照标本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水平,比较三者在肝病组和健康对照组间的差异。并比较各肝病组间PA水平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肝病组血清PA水平变化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各肝病组以肝硬化组血清PA水平下降为最明显。结论: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变化比ALT、ALB能更灵敏、快速地反映肝病患者肝脏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15.
血清前白蛋白测定在肝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清前白蛋白(PA)检测在肝病诊治中的应用。方法:分别对165例肝病患者及100例健康体检者检测血清前清蛋白(PA)及血清白蛋白(ALB)。结果:PA在各型肝病中均有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各肝病组PA降低率均高于ALB,急性肝炎组与慢性肝炎组P(0.05,重症肝炎组和肝硬化组最明显(P(0.01)。结论:PA较ALB能更灵敏地早期反映肝脏细胞受损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6.
血清前白蛋白检测在肝病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叙川  赖永才  陈斌 《西部医学》2003,1(2):138-138
目的 了解血清前白蛋白在肝病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浊法对 5 0例健康体检者和 130例各种肝病血清前白蛋白的含量进行检测。结果 健康对照组 PA值为 2 4 4± 5 7mg/L ,慢性肝炎组 PA值为 16 1± 5 4 mg/L ;急性肝炎组 PA值为 137± 6 3mg/L,重症肝炎组 PA值为 98± 4 2 mg/L;活动性肝硬化组 PA值为 72± 2 9mg/L。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 .0 1)。结论 血清前白蛋白检测是反映肝脏功能的一项敏感指标 ,在肝病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金俐 《实用全科医学》2006,4(5):613-614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治疗和护理原发性肝癌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将6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临床路径方法,观察两组间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医疗护理质量、病人满意度及病人自我保健能力。结果观察组病人的满意度、健康教育掌握的程度明显提高;住院天数缩短、住院费用减少。结论临床路径对于加强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心,深化整体护理,提高护理质量、健康教育效果、病人满意度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影响肝细胞癌(HCC)患者手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评价血清前白蛋白(PA)在预测SHCC患者术后复发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术后病理证明为HCC,且肿瘤单发、肿瘤直径≤5 cm、无血管癌栓的143例患者资料,并进行随访。以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分为无并发症组和并发症组,分析相关因素及实验室指标与术后并发症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各因素对肿瘤复发的影响。结果:与无并发症组比较,术后出现并发症组患者PA下降率较高(P<0.05),其他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 > 0.05)。143例患者总体复发率为44.7%,1、2和3年累积复发率为29%、39%和49%,总体中位无瘤生存期(DFS)43个月。HBV-DNA<103IU·mL-1和HBV-DNA≥103IU·mL-1患者1、2、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5%、77%、67%和67%、52%、47%;PA下降<43%和PA下降≥43%的患者1、2、3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91%、81%、64%和66%、55%、47%。结论:HBV-DNA水平和肝切除术后PA下降率是HCC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在危险因素存在的条件下,HCC患者复发时间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围产医学和新生儿生命支持的不断发展,各种早产危重症的抢救成功率逐年提高。然而早产儿感染仍是围产死亡最主要原因之一。早产儿感染由于缺乏特异性表现,早期诊断甚为困难,血培养阳性率低,病死率高[1]。我科自2008年起采用血清前白蛋白(Prealbumin,PA)测定进行监测,取得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前白蛋白(PAB)和白蛋白(ALB)在评价肝功能损害程度上的敏感性。方法使用OLYMUS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157例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和30例对照人群的血清中PAB和ALB进行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LB急性肝炎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慢性肝炎组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硬化、重症肝炎、原发性肝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血清PAB在各种肝病组相比有显著降低,肝硬化与重症肝炎病人PAB下降最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幅度与肝病严重程度一致。结论在评价肝功能障碍上,PAB是比ALB更为敏感的指标,其间变化更灵敏地反映肝功能的早期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