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内毒素休克大鼠肝损伤中一氧化氮的检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悦  姜浩力  杜少辉 《广东医学》2005,26(4):471-472
目的 研究内毒素休克中大鼠肝损伤的因素。方法 以内毒素和D -氨基半乳糖诱导大鼠肝损伤,检测大鼠血浆中NO ,ALT ,AST的水平,观察光镜下大鼠肝损伤的情况。结果 在不同时间段同正常组比较,内毒素休克大鼠血浆中NO ,ALT ,AST的水平升高(P <0 0 5 ) ,同时大鼠血压下降,血浆中AST ,ALT的水平升高(P <0 0 5 ) ,光镜下可见严重的肝细胞损伤。结论 NO作为一种炎症介质,在内毒素休克中合成增加,并参与肝细胞的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2.
采用内毒素(LPS)诱导腹腔感染来研究一氧化氮(NO)对肝脏的作用。给大白鼠单独注射LPS可致血浆中NO水平明显增高;先注射LPS,同时再注射NO合酶抑制剂——精氨酸甲基酯,则显著抑制大白鼠血浆中NO水平的升高,同时加重肝脏损伤程度。提示NO在内毒素血症时对肝脏可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一氧化氮在大白鼠内毒素血症时对肝脏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内毒素诱导腹腔感染来研究一氧化氮对肝脏的作用。给大白鼠单独注射PLS可致血浆中NO水平明显增高;先注射LPS,同时再注射NO合酶制剂-精氨酸甲基酯,则显著抑制大白鼠务 中NO水平的升高,同时加重肝脏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4.
内毒素对肝部分切除大鼠急性肝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肝大部切除大鼠腹腔注射小量外源内素后血浆内毒素含量和谷丙转氨酶(SGPT)活性的变化,结果:大鼠肝2/3切除并腹腔注入小量内毒素后24h,动物死亡率明显增加,血清内毒素含量和SGPT活性亦显著升高,相反,假手术组注入同量内毒素,对机体却无任何影响,提示:小剂量内毒素加剧了肝大切除大鼠所致的急性肝损伤。  相似文献   

5.
韩伟    沈道华 《镇江医学院学报》1996,6(2):119-120,122
Wistar大白鼠腹腔注射Ecoli内毒素纯制剂,12小时后,其肝脏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活力显著降低,胞浆还原型谷胱甘肽水平明显下降。线粒体内丙二醛类脂质过氧化物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6.
生脉散对急性肝衰竭大鼠内毒素诱导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生脉散在不同时间点对急性肝衰竭大鼠内毒素(脂多糖,LPS)诱导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D-氨基半乳糖腹腔注射建立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拟用LPS攻击建立肝衰竭内毒素血症模型。用生脉散治疗与对照组比较。取造模后2h及8h两个时间点,检测大鼠血清LPS与细胞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一氧化氮(NO)、诱导型一氧化氮舍酶(iNOS)和总一氧化氮合酶(zNOS)水平。结果2h后生脉散可减低急性肝衰竭内毒素血症大鼠血清LPS、TNF—α、IL-1β、IL-6、ICAM-1和NO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h后生脉散可减低急性肝衰竭内毒素血症大鼠血清LPS、TNF—α、IL-1β和ICAM—1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急性肝衰竭状态下,可存在不同程度的内毒素血症,并引起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的炎症级联反应,生脉散通过调节细胞因子水平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胡泽华  王琳琳 《医学综述》2009,15(7):1047-1050
内毒素进入血液后形成内毒素血症。内毒素对肝脏损伤的机制可分为直接和间接两方面的作用;直接作用主要是通过对肝脏能量代谢和微循环的影响实现的,间接作用主要是通过诱导炎性介质的产生和释放来介导肝损伤。本文就内毒素血症肝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8.
研究肝大部切除大鼠腹腔注射小量外源内毒素后血浆内毒素含量和谷丙转氨酶(SGPT)活性的变化。结果:大鼠肝2/3切除并腹腔注入小量内毒素后24h,动物死亡率明显增加,血清内毒素含量和SGPT活性亦显著升高。相反。假手术组注入同量内毒素,对机体却无任何影响。提示:小剂量内毒素加剧了肝大部分切除大鼠所致的急性肝损伤。  相似文献   

9.
一氧化氮在小鼠肝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研究一氧化氮(NO)在小鼠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以卡介苗(BCG)加大肠杆菌内毒素(LPS)诱导免疫性肝损伤来研究NO在肝损伤中的作用。结果给小鼠单独注射BCG可引起小鼠血浆中NO水平轻微升高及肝脏轻微损伤。注射BCG12天后,由静脉注射微量LPS,可导致血浆NO显著升高,并伴随严重的肝损伤。NO合成酶抑制剂——单甲基精氨酸(NMMA)在显著抑制BCG+LPS诱导的血浆NO升高的同时,加重肝损伤的程度。NMMA的这种作用可被NO合成酶底物——左旋精氨酸部分逆转。结论NO参与了BCG+LPS诱导的肝损伤,且呈现一种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Wistar大白鼠腹腔注射E.coli内毒素纯制剂(2mg/Kg体重),12小时后,其肝脏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SDH)活力显著降低(P<0.01),胞浆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明显下降(P<0.05)。线粒体内丙二醛类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显著增加(P均小于0.01)。线粒体膜脂质成分PE、PS、PC含量均明显下降,lySo-PC显著增加。组织学和电镜观察表现为一定程度的肝细胞损伤。用地塞米松按4mg/Kg体重,分别在内毒素处理的同时、2小时后4小时后注射。结果显示:同时注射和2小时后注射组,上述各项生化指标与内毒素组比较均有显著改善,而4小时后注射组无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检测再生肝细胞表面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分布状态 ,对肝细胞再生程度作出动态评价。方法 :制备亚急性暴发性肝功能衰竭模型 ,以 PCNA单克隆抗体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结果 :大白鼠术后不同时期 ,AL T、TB水平呈进行性增高 ,术后 2 4h PCNA阳性细胞百分率进行性下降 ,与对照组相比分别为 2 4h(18.8± 11.2 ) % / (30 .7± 16 .8) % (P <0 .0 5 ) ,36 h (7.7± 5 .7) % / (2 8.5± 12 .3) % (P <0 .0 1) ,48h(5 .7±8.9) % / (2 5 .8± 8.9) % (P <0 .0 1) ,72 h(2 .8± 6 .4) % / (15 .6± 7.2 ) % (P <0 .0 1)。结论 :实验性亚急性暴发性肝功能衰竭模型中肝细胞的再生进行性受到抑制 ,可能与机体免疫因素参与有关。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NO在急性肝衰竭肝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将雌性BALB/C小鼠按不同时间分组,建立急性肝衰竭动物模型,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NO代谢产物NO2^-的产生及iNOS基因在肝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发现:动物模型建立后血清NO2^-浓度随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经原位杂交检测,正常肝细胞内无iNOSmRNA表达,各模型组可见肝细胞内iNOSmRNA呈不同程度的表达,模型组表达情况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提示过量产生的NO作为机体免疫反应的一部分参与了肝细胞的损害,是急性肝衰竭肝损伤的重要介质之一。  相似文献   

13.
实验性暴发性肝衰竭大鼠肝脏NK细胞与肝再生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实验性暴发性肝衰竭时大鼠肝脏自然杀伤 (NK)细胞与肝再生的关系。方法 :制备实验性暴发性肝衰竭大鼠模型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分析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阳性细胞百分率 ,采用乳酸脱氢酶释放试验计算NK细胞活性。结果 :实验组肝细胞PCNA表达占 (9.2 0± 2 .6 4 ) % ,低于对照组 (2 6 .6 5± 3.91) % ,P<0 .0 0 1;实验组肝脏NK细胞活性 (16 .38± 3.32 ) % ,高于对照组 (11.70± 3.17) % ,P<0 .0 0 1。实验组肝细胞PCNA表达百分率与实验组NK细胞活性之间呈较强的负相关。结论 :实验性暴发性肝衰竭大鼠肝再生不充分 ,肝脏NK细胞活性增加 ,肝再生与NK细胞活性呈较强的负相关。提示实验性暴发性肝衰竭时大鼠肝脏NK细胞对肝再生可能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L-精氨酸诱导大鼠暴发性胰腺炎(FAP)肝损伤模型,并探讨FAP肝损伤机制。方法:L-精氨酸分次间隔2h分别于腹腔和皮下注射。末次注射后观察120h内大鼠死亡率以及6、12、24、48、72和120h血清淀粉酶、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以及门静脉血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含量变化;同时观察各时点胰腺、肝脏病理改变及肝细胞凋亡变化。结果:注射后大鼠120h内死亡率为53.33%;AST、ALT、TBIL、IL-6、TNF-α于6h升高,其中AST、TBIL、IL-6于24h达高峰,ALT、TNF-α于48h达高峰;胰腺、肝脏病理改变以及肝细胞凋亡均于6h开始变化,48h达高峰。结论:大剂量L-精氨酸可诱导大鼠FAP肝损伤模型,TNF-α、IL-6、细胞凋亡可能参与其损伤机制。  相似文献   

15.
大鼠肝纤维化过程中NO及NOS水平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大鼠肝纤维化过程中一氧化氮(NO)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水平的变化规律。方法 给予大鼠皮下注射CCl_4建立肝纤维化模型,采用比色法测定造模后不同时间点血清NO水平及肝组织NOS活性,并进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动态观察肝纤维化过程中NO及NOS水平的变化。结果 注射CCl_4后5、10d,肝组织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肝细胞坏死、气球样变性及炎性细胞浸润,NO及NOS水平明显升高(模型组NO、NOS水平比对照组NO、NOS水平分别为8.95±0.34μmol/Lvs3.33±0.46μmol/L及1.75±0.51nmol·min~(-1)·g~(-1)vs0.26±0.12nmol·min~(-1)·g~(-1),P均<0.01);20、30、45d,肝组织除上述病理改变外,汇管区逐渐出现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并向小叶内延伸,N0及NOS水平维持在高于对照组水平(模型组N0、NOS水平比对照组NO、NOS水平分别为8.60±0.89μmol/Lvs2.45±0.51μmol/L及/1.88±0.10nmol·min~(-1)·g~(-1)vs0.39±0.20nmol·min~(-1)·g~(-1),P均<0.01)。结论 大鼠肝损伤及肝纤维化时NO及NOS水平均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16.
一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合成酶在肾功能衰竭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急性和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清一氧化氮 (NO)和一氧化氮合成酶 (NOS)含量及其意义。方法 测定 10例急性肾功能衰竭及 47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清 NO和 NOS含量。结果  1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NO、NOS含量高于正常人组 ;2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 NO、NOS含量低于正常人组 ;3慢性肾功能衰竭 NO、NOS与高血压、血肌酐和病程有一定相关性 ,即重度高血压、血肌酐≥ 70 7.2 μmol/L 和病程≥ 5年的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 NO、NOS明显降低。结论 肾功能衰竭时 NO变化具有双向性 ,作用具有双重性。  相似文献   

17.
一氧化氮与血吸虫病肝损伤发病机制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一氧化氮在血吸虫病肝损伤发病中的作用,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家兔(n=40)经皮肤感染血吸虫尾蚴后8、12、16、20、24周家兔肝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和巨噬细胞(CD68)的免疫组织化学表达与定位。结果显示,血吸虫病家兔肝的虫卵肉芽周围、门静脉分支管壁、肝窦壁、中央静脉壁有iNOS和CD68阳性免疫反应物,肝细胞内有iNOS阳性免疫反应物。正常家兔肝脏iNOS和CD68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均为阴性。认为一氧化氮在血吸虫肉芽形成及肝脏微循环障碍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The beneficial dffects of human fetal liver cells on the D-galactosamine-inducedfulminant hepatic failure were observed in rats and the mechanisms of the effects investi-gated.The survival rate of the rats intraperitoneally injected with liver cell suspensionand cytosol was 47.37% and 42.11% respectively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5.26% of the controls(P<0.05).There was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between the differ-ence of the survival rates due to two preparations.The administration of cytosol two hours before the intoduction of D-galactosamine re-sulted in a significant lowering of the plasma level of endotoxin and hepaticmalondialdehyde in rats and a marked increase of ~3H-thymindinc incorporation intohepatic DNA(DPM/OD_(260))as compared with the parameters of the controls.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re might be some biological active substance in human fetal liver cellswhich is responsible for thc effects to increase the survival rate.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O)在实验化学性肝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 :选用 Wistar纯系大白鼠 ,通过皮下注射四氯化碳复制肝纤维化动物模型。于注射 12周后将已经发生肝纤维化的大白鼠随机分成两组 ,一组尾静脉注射NO合成酶抑制剂 L- NAME,另一组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 ,4周后检测血清 NO浓度及肝脏病理改变。结果 :血清NO浓度在肝纤维化过程中呈升高趋势 ,尾静脉注射 L - NAME后 ,血清 NO浓度下降 ,病理检查提示 L - NAME组较生理盐水对照组纤维组织增多 ,纤维间隔增宽。结论 :NO不但参与了化学性肝纤维化过程 ,并在此过程中起到抑制纤维化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O)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大肠杆菌内毒素 (LPS)和N 单甲基 L 精氨酸 (L NAME)激发和抑制兔体内NO合成 ,检测血清中亚硝酸盐 (NO2 )、脂质过氧化产物 (LPO)、谷丙转氨酶(GPT)的含量 ,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LPS能激发NO合成 ,6h达高峰 (P <0 .0 1) ,而L NAME则能抑制NO合成 ,NO上升导致肝缺血再灌注时的GPT上升 (P <0 .0 1) ,加重肝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 ,现时伴随LPO显著升高 ,而L NAME测能逆转这种现象。病理组织学变化与GPT变化一致。结论 :NO可能通过加剧脂质过氧化而加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