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完全腹腔镜巨脾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总结完全腹腔镜下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手术技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了2005年3月—2006年9月间,一个治疗小组对23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致食管下端静脉曲张患者应用超声刀行完全腹腔镜下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23例中有20例在处理脾蒂前结扎脾动脉;中转开腹3例(13.0%),其中脾叶静脉破裂出血2例,左膈静脉破裂出血1例;20例顺利完成手术,其中18例应用二级脾蒂离断法处理脾蒂一逐支分离脾叶动静脉,边分离边用血管夹夹闭或丝线结扎离断血管,2例应用腔内直线型切割钉合器(Endo—GIA)集束离断二级脾蒂血管。手术时间180—350min,平均235mill。术中失血200—1600ml,平均520ml。术后经输血浆、利尿、预防抗炎治疗。术后发生胸腔积液3例,左膈下脓肿1例,B超引导穿刺治愈,轻度腹水2例。无死亡病例。术后住院时间6—17d,平均8.5d。术后平均随访时间9个月,再出血率0%。结论娴熟的互相配合的腹腔镜技术、术中应用超声刀和预先结扎脾动脉,应用二级脾蒂离断法处理脾蒂是完全腹腔镜下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手术成功的关键技术要素。手术仍具有微创的优势。【关键词】腹腔镜脾切除术;门奇断流术;高血压,门静脉;食管和胃静脉曲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血管离断术(LSPD)防控门静脉高压症复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PHRVB)的临床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21年6月黄山市人民医院肝胆胰外科采用LSPD治疗的41肝硬化患者临床资料。其中,乙型肝炎肝硬化37例,丙型肝炎肝硬化、血吸虫肝硬化、胆汁性肝硬化和不明原因肝硬化各1列。观察患者手术中转率、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分析手术安全性。结果 完全腹腔镜手术39例,中转开腹手术2例,中转率4.88%(2/41)。选择性贲门血管离断(sPD)35例,非选择性贲门血管离断4例。中位手术时间240(100,430)min,中位出血量300(50,1 500)mL,术中输血10例,输血率24.39%(10/41),术后住院时间12(7,31)d。围手术期再出血2例,其中1例剖腹探查止血,1例腹腔镜探查止血,其余无严重并发症及围手术期死亡病例。39例随访中位时间35(3,79)个月,未见再出血;2例患者失访。结论 LSPD防控PHRVB是安全有效微创术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完全腹腔镜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方法、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进行的43例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患者的临床资料。43例中19例行腹腔镜手术,24例行开腹手术。比较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发热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等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发热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均明显优于开腹组。腹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略长于开腹组。结论 完全腹腔镜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尤其在右斜位下是安全、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LS)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ED)在肝硬化脾机能亢进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17年7月我院接收的120例肝硬化脾机能亢进患者,其中行LS+ED治疗60例,行开腹脾切除术(OS)+ED治疗6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并于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的外周血细胞数量及肝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术后2周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均较术前显著上升(P0.05),但红细胞计数无明显变化(P0.05);且两组手术前后以上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周ALT、AST、TBIL水平均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但ALB无明显变化(P0.05);且两组手术前后上述肝功能指标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00%(9/60),与对照组[48.33%(29/60)]比较显著降低(P0.05)。结论 LS联合ED治疗肝硬化脾机能亢进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解除脾亢进状态,且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探讨完全腹腔镜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脾切除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CPH)的临床疗效。 方法 纳入2016年6月~2019年10月间收治的140例CP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完全腹腔镜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脾切除术,对照组采用开腹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脾切除术。比较两组围术期状况(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评估患者术前、术后1周肝功能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评估患者术前、术后1天、术后1周时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 6(IL-6),随访3个月记录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术后1年远期随访结果。 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长、术后下床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短(P<0.05);术后1周时,两组ALT、AST均低于术前(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1天及术后1周时,两组CRP、TNF-α、IL-6均上升后降低(P<0.05),观察组术后1天及术后1周时CRP、TNF-α、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再发上消化出血、死亡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完全腹腔镜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联合脾切除术有利于改善患者围术期情况,降低其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1986年5月以来,开始采用贲门胃底周围血管离断并脾切除治疗食管下端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6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回顾18例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手术前后脾功能亢进症状、肝功能、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手术时机及术后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18例患者痊愈17例,死亡1例,治愈率达94%。结论:该术式对肝炎后肝硬化所致门脉高压有确切的疗效,且手术操作简单、手术适应证范围广,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道静脉曲张出血是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主要死因.外科治疗的目的是采取各种措施阻止致命性的大出血,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是治疗门静脉高压出血的手术方式之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复杂手术的开展成为可能.近年来,进行了许多腹腔镜贲门周围去血管(devascularization)的动物实验.继巴西圣保罗Zilberstein进行临床尝试后,国内也相继开展了腹腔镜或手助腹腔镜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加脾切除术后并发胃瘘临床分析。方法我院2000年1月至2009年10月采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加脾切除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并发胃瘘19例临床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年龄〉50岁发生率78.94%;肝功能C级发生率63.15%;术前有过腹水史和低蛋白血症占并发胃瘘总数分别达78.94%、84.21%;脾切除时直接损伤胃壁占总数42.10%;胃壁缺血坏死发生胃瘘占总数21.05%;胃潴留占总数21.05%。结论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加脾切除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时术前应着力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纠正低蛋白血症和贫血、改善肝功能、手术中细致的操作、手术后严密的术后管理能够有效的防止并发胃瘘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理念下腹腔镜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7年6月确诊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脾功能亢进、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且行ERAS理念下腹腔镜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手术时间120~210 min,平均146 min;术中出血量50~220 mL,平均110 mL;术后住院时间5~9 d,平均7.2 d。围术期无肝性脑病发生,无营养不良等表现,术后无感染、出血、胰漏等并发症,术后出现少量腹水2例,予以利尿、营养支持等处理后,腹水消失。14例患者随访至2018年1月,无消化道出血,无肝性脑病,肝功能均为Child-Pugh A级,发现门静脉系统血栓3例。所有患者随访期间复查上消化道钡餐未发现食管下段-胃底静脉曲张。结论:ERAS理念下腹腔镜巨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能有效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合并脾功能亢进、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具有安全、可靠、恢复快、美观等优势,同时能有效预防门静脉高压导致的上消化道大出血,近期效果显著,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脾大部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联合肠腔静脉侧侧分流术治疗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出血的疗效.方法 对65例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出血患者分别行脾大部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联合肠腔静脉侧侧分流术(32例)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联合脾肾静脉分流术(33例).结果 两组术后再出血率分别为9.4%和12.1%(P>0.05);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率分别为6.3%和6.1%(P>0.05).两组术后门静脉自由压下降及门静脉直径缩小差异无显著性(P>0.05);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升高差异无显著性(P>0.05),外周血lgG,IgM及促吞噬激素(tuftsiu)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O.01);B超显示残脾显像良好,无明显增大.结论 脾大部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联合肠腔静脉侧侧分流术既能有效地阻止上消化道出血、降低肝性脑病发生率,又能维持机体免疫功能,是治疗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出血的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 12.1%(P>0.05);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率分别为6.3%和6.1%(P>0.05).两组术后门静脉自由压下降及门静脉直径缩小差异无显著性(P>0.05);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升高差异无显著性(P>0.05),外周血lgG, gM及促吞噬激素(tuftsiu)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O.01);B超显示残脾显像良好,无明显增大.结论 脾大部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联合肠腔静脉侧侧分流术既能有效地阻止上消化道出血、降低肝性脑病发生率,又能雏持机体免疫功能,是治疗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出血的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 12.1%(P>0.05);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率分别为6.3%和6.1%(P>0.05)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完全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的短期治疗效果,并进一步探讨完全腹腔镜的优越性、可行性及手术技巧。方法:统计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2月陕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完全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26例患者与同期开腹手术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腹腔镜组术中出血、术后排气、术后拔管、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而两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及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症安全可行,较传统开腹手术,其具有损伤小、恢复快、伤口美观等优点,近期疗效明显优于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可行性及优点.方法 总结18例腹腔镜下脾切除术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在完全腹腔镜下完成,8例在手助腹腔镜下完成,6例同时切除胆囊,均无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138 min,平均术中出血260 ml,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平均70.1 h,平均术后住院时间9.8 d,术后不需镇痛,早期可下床活动.有2例术后发生脾窝积液和左侧胸腔积液,保守治疗后痊愈,术后无大出血,无胰漏.结论 腹腔镜下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手术安全、可行、并发症少,手助腹腔镜使镜下操作简单化、安全省时.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对腹腔镜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患者的临床护理方式进行探讨分析.方法:2011~2013年我院一共接收了16例腹腔镜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患者,对其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资料进行研究.结果:患者对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满意度达93.75%;上述患者住院时间9~21天,平均住院时间10.05±1.01天,护理效果良好,均治愈出院.结论:腹腔镜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患者接受基础护理之外,增加心理护理、特殊护理,能够对其康复和治疗配合度提升起到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17.
18.
19.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采用二级脾蒂离断法腹腔镜脾切除术(LS)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8月至2011年12月共施行的15例LS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7例,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2例,脾囊肿2例,脾血管瘤2例,肝硬化伴脾功能亢进2例。结果:15例患者均采用二级脾蒂离断法行LS,其中1例因脾门出血改为手助腹腔镜脾脏切除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30~245 min,平均165 min,术中出血量80~900 ml,平均210 ml,术后住院时间5~12 d,平均7.2 d。1例术后出现胰漏,1例术后出血,均予以保守治疗后康复。结论:基层医院开展LS是安全可行的,二级脾蒂离断法行LS可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