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蓉  谈介凡  胡军  张建华 《检验医学》2009,24(4):264-267
目的建立β-D-半乳糖苷酶(GAL)自动化分析方法。方法用2-氯4-硝基苯基-β-D-半乳糖苷(CNP—GAL)为底物,在pH值4.8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体系下,在405nm处测定产物吸光度值的变化,得出GAL活性。用此方法检测了58名正常体检者及88例患者(包括急性肾功能衰竭15例、尿毒症32例、糖尿病肾病18例、高血压肾病23例)的GAL水平。结果本方法最适pH值为4.8,基质浓度为2.5mmot/L。批内、批间平均变异系数(CV)分别为3.44%、5.17%。米氏常数(Km)为0.45mmol/L。正常对照组GAL中位数(范围)为6.2(4.8~7.8)U/gCr,急性肾功能衰竭组为190(74.2~285.6)U/gCr,尿毒症组为39.6(8.9—161.0)U/gCr,糖尿病肾病组为11.3(5.5~67.0)U/gCr,高血压肾病组为16.1(4.1~137.5)U/gCr,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5)。结论该法简便、快捷、精确,可用于自动化分析,并且留样方便,适宜临床常规应用。GAL可作为评价肾小管疾病及肾实质性疾病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以2-氯-4-硝基苯基-β-D-半乳糖苷(CNP-GAL)为底物,建立测定尿β-D-半乳糖苷酶(GAL)活性的连续监测法,并探讨GAL在肾小管病变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基于GAL能催化水解底物生成色原2-氯-4-硝基苯酚(CNP)的原理,对最适p H值、底物浓度、反应时间等条件进行研究,建立用于检测尿GAL的连续监测法,并用该法检测125例肾脏病变(30例继发性肾损伤、36例肾小管肾炎、25例肾癌、34例肾囊肿)患者及80名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尿GAL活性。结果建立了检测尿GAL活性的连续监测法,采用柠檬酸缓冲液为最佳缓冲体系,酶促反应最适p H值为4.8,最适底物浓度为2.0 mmol/L。该法批内、批间平均变异系数(CV)分别为2.44%、4.47%,线性范围为3.2~25.6 U/L,当GAL1.6 U/L时不能被检出。继发性肾损伤、肾小管肾炎、肾癌患者的尿GAL活性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肾囊肿患者的尿GAL活性无明显增高。结论建立的GAL活性连续监测法敏感性高,结果准确,操作简便,可用于肾小管疾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β2-MG、NAG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β2-微球蛋白(β2-MG)、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对高血压肾病早期诊断和预防的意义。方法对180例高血压病患者尿液进行MA、β2-MG、NAG测定并分3组比较。结果高血压病患者40~49岁组尿MA(12.2±7.2)mg/L、β2-MG(4.5±2.1)mg/L、NAG(1.9±0.81)U/mmol;50~59岁组MA(19.5±12.2)mg/L、β2-MG(9.8±4.8)mg/L、NAG(2.6±1.1)U/mmol;60~70岁组MA(25.5±15.5)mg/L、β2-MG(15.4±10.5)mg/L、NAG(3.8±2.4)U/mmol,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且阳性率有增高的趋势。结论尿MA、β2-MG、NAG可作为高血压病患者肾损伤早期诊断指标,建议这些项目应该列为高血压病患者常规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肾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糖尿病肾病合并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伴发抽搐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19例血液透析终末期糖尿病肾病(尿毒症期)患者(糖尿病肾病组)及91例非糖尿病肾病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结果 糖尿病肾病组有17例患者发生了抽搐,发生率为14.29%(17/119),对照组有5例发生抽搐(5.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494,P<0.05).2组透析间期体重增长幅度(增长≥3.5 kg糖尿病肾病组为2870例次、对照组为1431例次,增长<3.5 kg糖尿病肾病组为1630例次,对照组为2656例次)及心功能状态(糖尿病肾病组心功能Ⅱ级为2171例次、对照组为2833例次,糖尿病肾病组心功能Ⅲ级为2280例次、对照组为1203例次)、血清尿素氮[透析前后差值糖尿病肾病组为(20.11±3.04)mmol/L、对照组为(9.68±2.02)mmol/L](u=29.800,P<0.01)、肌酐[透析前后差值糖尿病肾病组为(393.25士151.89)μmol/L、时照组为(261.52±32.17)μmol/L](u=9.195,P<0.01)、血钙[透析前后差值糖尿病肾病组为(0.41±0.09)mmol/L、对照组为(0.08±0.05)mmol/L/L](u=33.7615,P<0.01)及血糖[透析前后差值糖尿病肾病组为(10.35±5.51)mmol/L、对照组为(0.81±0.75)mmol/L](u=18.6626,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由于高透析材料的应用、透析效率的不断提高,以及糖尿病肾病合并尿毒症患者本身存在体液、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机能的不稳定状态等因素,引起以神经精神症状为主的失衡综合征仍然是糖尿病肾病合并尿毒症透析患者不可忽视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H(ApoH)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肾损害及肾实质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采用PCR-单链构象多态技术(PCR-SSCP),对黑龙江地区96例高血压-肾功能正常患者(EH-NRF)、92例高血压-肾功能衰竭患者(EH-CRF)和104例肾实质性高血压-肾功能正常患者(RH-NRF)、112例肾实质性高血压-肾功能衰竭患者(RH-CRF)及100例健康对照者(NC)的ApoH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黑龙江地区汉族人ApoH基因3号外显子存在G341A(Ser88Asn)多态,EH-NRF及EH-CRF组G341A(Ser88Asn)多态A等位基因频率高于 RH-NRF、RH-CRF及NC组(P<0.05,P<0.01);EH-CRF 组A等位基因频率高于EH-NRF组(P<0.05);RH-NRF及RH-CRF组等位基因频率与NC组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G341A(Ser88Asn)多态A等位基因可能是黑龙江地区汉族人高血压的遗传危险因素,但不能用ApoH基因多态性来解释肾性高血压,说明高血压并发尿毒症与尿毒症并发高血压存在不同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6.
食酸丛毛单胞菌致感染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男性患者,55岁,因反复发热20余天入院,病程中无咳嗽、头痛、咽痛、呕吐、腹泻等,但诉头昏,体温37.5~38℃,10年前患“高血压”病,间断服药治疗,2个月前因“高血压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入院治疗。入院查体:T37.4℃、R20次/min、P70次/min、BP145/85mmHg,神清,呼吸平稳,心肺腹阴性,神经系统阴性。门诊辅查:外周血象示WBC14.6×109/L、N0.88、L0.12,尿常规蛋白+++,WBC+/HP、RBC+/HP、肾功能:BUN22.2mmol/L、Cr351μmol/L,胸片无异常。入院诊断:发热待查;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肾病、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给予抗感…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一种以2-甲氧基-4-(2′-硝基乙烯基)酚-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MNP-NAG)为基质的全液体试剂测定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方法在pH4、6条件下以连续监测法测定尿液NAG并作方法学评价。结果该试剂线性范围198U/L,平均回收率为101.8%,批内变异系数和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2.2%和3.8%。CNP-NAG和MNP-NAG基质法有良好的相关性,166例健康体检者尿样NAG活性参考范围为1.59~10.83U/gCr(x±2s)。结论液体MNP-NAG基质液测定尿NAG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结果可靠,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 (EH)肾损害及肾实质性高血压 (RH)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技术 ,对黑龙江地区 4 8例高血压 -肾功能正常病人 (EH -NRF)、4 6例高血压 -肾功能衰竭病人 (EH -CRF)和 5 2例肾实质性高血压 -肾功能正常病人 (RH -NRF)、5 6例肾实质性高血压 -肾功能衰竭病人 (RH -CRF)及 5 0例健康对照者 (NC)的ApoE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 共检测出 3种基因型 ,纯合子缺失型 (DD)、纯合子插入型 (II)、杂合子插入 /缺失型 (ID)。EH -NRF组与NC组比较D等位基因及DD基因型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EH -CRF、RH -NRF、RH -CRF组D等位基因及DD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EH -NRF、NC组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P <0 0 0 1)。结论 ApoE基因I/D多态性与EH发生无关 ,而与EH并发症呈明显相关 ,可能参与肾损害过程。D等位基因可能是黑龙江地区汉族人肾损害的遗传危险因素 ,但不能用ApoE基因多态性来解释EH ,说明高血压并发尿毒症与尿毒症并发高血压存在不同的遗传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糖尿病肾病与高血压肾病在尿毒症期肾脏弹性变化的特点,并测量肾脏皮质厚度,分析其与皮质弹性指数(elastic index,EI)的相关性。方法:尿毒症期患者38例,其中糖尿病肾病组20例、高血压肾病组18例,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别比较两组肾脏皮质、髓质及肾窦EI值及皮质厚度的差异,并分析皮质厚度与皮质EI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尿毒症期,糖尿病肾病组皮质区的EI值高于高血压肾病组(t=-2.37,P0.05);在髓质区,糖尿病肾病组EI值低于高血压肾病组(t=2.43,P0.05);两组肾窦的E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5,P0.05)。糖尿病肾病组与高血压肾病组皮质厚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1,P0.05)。肾脏皮质厚度与皮质EI值存在正相关(r=0.35,P0.05)。结论:在尿毒症期,糖尿病肾病与高血压肾病患者的肾脏EI值有不同变化,皮质厚度与皮质EI值之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定量检测24 h尿液样本微量总蛋白(mTP)、微量白蛋白(mAlb)、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和肌酐(Cr)在肾脏疾病、糖尿病肾病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邻苯三酚红/钼酸盐法、免疫散射比浊法、比色法和酶法分别测定81例不同肾脏疾病肾功能损伤患者24 h尿液样本中的mTP、mAlb、NAG和Cr水平,分别计算mTP/Cr比值、mAlb/Cr比值、NAG/Cr比值及其相关性。结果 81例患者24 h尿液样本中mTP、mAlb、NAG和Cr水平分别为185.0(40.0~987.5)mg/24 h、29.1(8.0~197.2)mg/24 h、20.3(8.8~37.9)U/24 h、0.83(0.63~1.08)g/24 h;mTP/Cr、mAlb/Cr、NAG/Cr比值分别为154.2(53.5~1 348.8)mg/gCr、60.1(14.8~376.2)mg/gCr、21.6(11.0~47.3)U/gCr,三者的相关系数(r)分别为0.973、0.884和0.718,均呈良好的正相关。结论 24 h尿mTP/Cr比值、mAlb/Cr比值、NAG/Cr比值可为肾脏疾病、糖尿病肾病的...  相似文献   

11.
对我们在积极治疗糖尿病的基础上采用前列地尔注射液(PGE1 )加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79例总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治疗组79例,男36例,女4 3例,年龄4 5~6 9岁。其中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13例,Scr133~2 2 1μmol/ L ;肾功能衰竭期(尿毒症早期) 4例,Scr2 2 1~4 4 2μmol/ L ;肾功能衰竭终末期(尿毒症晚期) 3例,Scr>4 4 2μmol/ L ,合并高血压4 1例,冠心病2 5例,心力衰竭13例,肝硬化腹水1例。对照组78例,男37例,女4 1例,年龄4 2~71岁,其中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10例,尿毒症早期6例,尿毒症晚期2例。两组在年龄、病情的严重…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4):872-873
将2010年7月~2014年6月我院门诊、血液透析、腹膜透析中心收治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53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慢性肾功能衰竭病因主要包括慢性肾小球肾炎140例(26.02%),糖尿病肾病135例(25.09%),慢性间质性肾炎99例(18.40%),高血压肾损害25例(4.64%),其他(紫癜性、狼疮性、痛风性肾病等)43例(7.99%);CKD3~4期有292例,其中首位病因为糖尿病肾病(87,29.79%);CKD 5期有246例,其中首位病因为慢性肾小球肾炎(75,30.49%)。慢性肾小球肾炎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首要病因,但与糖尿病肾病构成比较接近。CKD 3~4期慢性肾功能衰竭首要病因为糖尿病肾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以2-甲氧基-4-(2'-硝基乙烯基)酚-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MNP-NAG)为底物的全液体试剂两点终点法测定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活性.方法 尿样中NAG作用于底物MNP-NAG水解产生游离MNP,其生成速率与酶活性在一定范围内成正比.结果 该法显色最大吸收波长为505 nm,试剂1和试剂2最适pH值分别为4.6和10.2,最适底物浓度为16 mmol/L,线性范围达198 U/L,批内变异系数(CV)和批间CV分别为2.2%和3.8%.166例健康体检者尿样NAG活性参考范围为:(6.21±4.53)U/gCr((x)±1.96 s).结论 MNP-NAG底物法测定尿NAG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结果可靠,适合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尾加压素Ⅱ与2型糖尿病和肾功能不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和肾功能不全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尾加压素Ⅱ(urotensinⅡ,UⅡ)水平的变化。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浆UⅡ含量,并进行相关指标检测。结果2型糖尿病肾功能正常组及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尿毒症组血浆UⅡ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人。而糖尿病组和肾功能不全尿毒症组在治疗前后,血浆UⅡ含量无明显变化。肾功能不全组在合并与否糖尿病时血浆UⅡ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空腹血糖、血肌酐的水平改变对UⅡ水平并无影响。结论UⅡ可能在2型糖尿病和/或肾功能不全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糖尿病前期合并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伤的敏感检测指标。方法选取健康对照(NGT)组、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减低(IGT)组、高血压合并空腹血糖受损且糖耐量减低(IFG/IGT)组,每组各检测100例。测定各受试者尿液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β-D半乳糖苷酶(GAL)活性,测定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尿微量清蛋白(mALB)浓度、血清尿素氮、肌酐浓度,并镜检尿红细胞数量。结果高血压合并IGT组、高血压合并IFG/IGT组的尿NAG、GAL活性、尿β2-MG浓度、尿Cystatin C浓度均高于NGT组(P值均小于0.05)。并比较IGT组、IFG/IGT组的阳性(异常例数)检出率,发现尿NAG、GAL、β2-MG、尿Cystatin C的阳性检出率均显著大于尿微量清蛋白、尿红细胞、血清尿素氮、肌酐的阳性检出率(P值均小于0.05)。结论联合检测尿NAG、GAL、β2-MG、Cystatin C是发现糖尿病前期合并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伤的敏感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本文旨在通过直接测定肾功能不全各阶段SOD及GSH-Px的含量来探讨其变化与临床的关系。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正常对照组为某单位体检后的健康人员32例,年龄23~65岁;慢性肾功能不全53例,为我院住院患者。根据肾功能不全分类方法,将其分为4组,其中肾贮备能力丧失期组14例〔血清BUN(7.34±3.86)mmol/L,Cr(126.63±31.42)μmol/L〕;氮质血症期组10例〔血清BUN(11.76±4.23)mmol/L,Cr(188.62±36.33)μmol/L〕;肾功能衰竭期组14例〔血清BUN(25.23±10.44)mmol/L,Cr(562.40±220.11)μmol/L〕;尿毒症期组15例〔血清BUN(31.46±10.28)mmol/L,Cr(1022.36±320.43)μmol/L〕。  相似文献   

17.
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在糖尿病肾病不同临床阶段的变化规律,进而探讨TIMP-1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健康对照组(NC)20例,2型糖尿病组(DM)20例,临床期糖尿病肾病组(DN)20例及糖尿病肾病肾功能衰竭组(DNF)20例为研究对象,利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分别检测各试验对象血清中TIMP-1的含量,采用方差分析和q检验比较各组TIMP-1水平的差异性;TIMP-1在不同性别间的差异分析用t检验,TIMP-1水平与年龄的关系采用直线相关分析和t检验。结果正常对照组血清TIMP-1水平为825.97±137.34(ng/ml),糖尿病组1259.05±218.47(ng/ml),临床期糖尿病肾病组1508.31±282.57(ng/ml),糖尿病肾病肾功能衰竭组2131.42±441.25(ng/ml)。糖尿病组、临床期糖尿病肾病组及糖尿病肾功能衰竭组血清中TIMP-1水平比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均<0.01)。临床期糖尿病肾病组比糖尿病组、糖尿病肾病肾功能衰竭组比临床期糖尿病肾病组的TIMP-1水平也明显增高(P<0.05,P<0.01)。TIMP-1血清水平在性别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DM组和DNF组,TIMP-1水平与年龄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4866(P<0.05)和0.6229(P<0.01),两相关系数差异无显著性。结论随着糖尿病肾病的病情进展,血清中TIMP-1水平逐渐增高,提示TIMP-1可能参与了糖尿病患者动脉硬化、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及高血压的血管重塑过程;TIMP-1可能介导了肾小球细胞外基质(ECM)积聚、肾小球基底膜(GBM)重塑、肾小球硬化,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肾病患者利用MR扩散加权成像在肝硬化后肾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选取2015年3月~2016年5月就诊于我院的34例慢性肾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13例慢性肾病患者为肌酐正常组,21例慢性肾病患者为肌酐升高组;并选取同期的18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测量并记录各组的ADC值,并分析ADC值和血清肌酐水平与肌酐清除率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在不同b值(弥散敏感梯度系数)下的ADC值分别为(316.42±10.05)×10~(-5)mm~2/s、(275.52±4.89)×10~(-5)mm~2/s。肌酐正常组在不同b值下的ADC值分别为(251.52±8.26)×10~(-5)mm~2/s、(217.44±21.85)×10~(-5)mm~2/s;肌酐升高组在不同b值下的ADC值分别为(280.87±5.22)×10~(-5)mm~2/s、(272.64±10.08)×10~(-5)mm~2/s;肌酐正常组、肌酐升高组患者在不同b值下的ADC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酐升高组患者平均的血清肌酐水平达(827.48±698.36)μmol/L,肌酐升高组患者ADC值和血清肌酐的水平呈负相关,在不同b值下的ADC值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肌酐升高组患者平均的肌酐清除率达(15.41±14.53)mL/min,肌酐升高组患者ADC值和肌酐清除率呈弱正相关,在不同b值下的ADC值比较差异均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扩散加权成像是一种对肾脏的扩散加权成像与测量ADC值的无创且具有潜力的肾功能评价手段。  相似文献   

19.
资料与方法 一、对象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42例,男23例、女19例,年龄27~79岁,平均43.2岁。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25例,慢性肾盂肾炎9例,肾病综合征3例,糖尿病肾病3例,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2例。分两组:①血液透析组24例,患者血肌酐SCr(871.9±201.8)umol/L,尿素氮BUN(21.8±4.58)mmol/L。②非透析组18例,SCr(682.1±222.4)  相似文献   

20.
陈俊明 《临床荟萃》2006,21(24):1760-1761
目的观察糖尿病肾病不同时期患者血浆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方法分别检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30例(A组),糖尿病肾病肾功能正常患者25例(B组)和糖尿病肾病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25例(C组)的外周血HGF及TGF-β1水平,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外周血HGF及TGFβ-1分别为(285.33±80.27)ng/L,(94.25±27.45)μg/L;B组为(2 000.23±835.65)ng/L,(138.96±26.75)μg/L;C组为(985.44±92.23)ng/L,(183.78±45.68)μg/L,各组间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随着肾损害的出现,其HGF及TGFβ-1水平亦逐渐增高,但进入终末期肾功能衰竭后HGF水平明显降低,而TGF-β1水平仍持续高水平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