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是调节血管生成、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等的关键调控因子。通过阻断VEGF与VEGFR-2的结合可抑制新生血管形成,而新生血管的形成是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基础。介绍VEGF/VEGFR-2在血管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具有抗肿瘤作用的靶向VEGF/VEGFR-2的血管生成抑制剂的研究近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活血软坚方(SEHM)在斑马鱼和内皮细胞模型上的促血管新生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VEGF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II,VRI)诱导的斑马鱼节间血管损伤模型,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活血软坚方在不同浓度下对节间血管的保护作用和对斑马鱼肠下静脉的干预作用;Real-time PCR检测活血软坚方在不同浓度干预下斑马鱼体内flt-1、kdr、kdrl的mRNA表达;MTT法检测活血软坚方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的毒性作用和促增殖作用;Western blot检测同一浓度下,6、12、24 h 3个时间段各组细胞Akt、p38、p-p38、p44/42、p-p44/42以及VEGFR-1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活血软坚方对斑马鱼肠下静脉有明显的促血管新生作用(P<0.01),对VRI诱导的斑马鱼节间血管损伤有保护作用(P<0.01);且可明显促进VRI抑制的斑马鱼体内flt-1、kdr、kdrl mRNA的表达(P<0.05);与对照组比较,活血软坚方对HUVEC细胞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且能增加细胞内Akt、p38、p-p38、p44/42、pp44/42以及VEGFR-1的蛋白表达量(P<0.05)。结论活血软坚方在体内和体外具有促血管新生作用,其机制与上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3.
肿瘤细胞可以分泌多种血管生成因子,如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C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等,同时也产生许多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如血管抑制素(angiostatin)、血管内皮细胞抑制素(endostatin)等。血管内皮细胞抑制素是迄今最强的血管形成抑制因子,能有效地抑制血管内皮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几乎所有的实体癌的生长和转移。本文介绍其作用,并探讨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 3年,Senger等发现一种可使豚鼠皮肤血管通透性增高的因子,称其为血管通透性因子(VPF)。1989年,Gospodarow等从牛垂体滤泡中分离纯化得到一种蛋白质,能特异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并在体内诱导血管形成,遂命名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 gro  相似文献   

5.
<正>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可发生淋巴管内皮细胞及淋巴管的增生。乳腺癌早期主要经淋巴道转移,淋巴结受累程度是一个关键的预后指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C是第一个被发现的淋巴管生成因子,其受体VEGFR-3是毛细淋巴管内皮细胞特异性的标志物,VEGF-C与VEGFR-3特异性的作用于淋巴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因子,它可以诱导淋巴内皮细胞增殖、迁徙,并形成淋巴窦[1],并且与  相似文献   

6.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又称血管通透性因子(VPF),是具有高度特异性的促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能与肝素结合的双价糖蛋白分子,其蛋白质结构具有高度的保守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子宫内膜的表达,反映了新生血管的形成,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因此,研究VEGF在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可能为寻找子宫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在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中的表达。方法分离人脐带中的脐静脉和脐动脉,冰冻切片后以免疫荧光法检测VEGFR-3的表达。结果VEGFR-3荧光信号表达于脐静脉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以及脐动脉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外周细胞。结论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均表达VEGFR-3。  相似文献   

8.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妇科疾病中的表达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一种多功能的肽类细胞生长因子,能直接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刺激血管内皮细胞有丝分裂,进而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还可通过磷酸化滋养细胞fit-1促进NO的合成释放,增加血管通透性。近年来的研究已  相似文献   

9.
<正>新生血管形成是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基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能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对肿瘤血管形成有重要作用。Mukhopadhyay等[1]和Fontanini等[2]认为,p53基因突变可通过调控VEGF的表达水平来影响肿瘤血管的形成。为了解突变型P53、VEGF和肿瘤内微血管密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制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降解缓释微球,考察其生物活性的保存情况以及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方法采用W1/O/W2超声乳化法制备羟基丁酸与羟基辛酸共聚物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纳米微球,采用三步梯度筛网法培养肾微血管内皮细胞,按照培养液中所含成分不同分为3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组、纳米微球组、对照组,其中前两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有效质量浓度分别设为10、20、50μg/L。结果培养第1、3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组与纳米微球组吸光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吸光度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肾微血管内皮细胞具有明显促增殖作用;第5、7天纳米微球组吸光度值高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组(P〈0.01),即纳米微球缓慢释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明显提高生物利用度;第7、10天载药纳米微球组微血管内皮细胞仍有较强的增殖能力,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VEGF—P(HBHO)NPs对生长因子具有良好缓释作用,比单纯VEGF对肾微血管内皮细胞有更为明显的生物学效应,可以持续促进其增殖。  相似文献   

11.
宋艳  张岭  渠凯  李长龄  朱海波 《中国药学》2005,14(3):181-185
目的研究羟基红花黄色素A(HSYA)对常氧低氧两种条件下体外培养的犬胸主动脉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且探讨其增殖作用是否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有关。方法采用内膜消化刮取法获取犬胸主动脉内皮细胞;分别在常氧(21%)低氧(10%)两种条件下,以噻唑蓝(MTT)法观察HSYA对血管内皮细胞(VEC)增殖的影响,VEGF作为阳性对照;并且观察VEGF抗体及其两种酪氨酸受体(Flt1和KDR)的抗体对HSYA促VEC增殖及分泌VEGF的影响,采用ELISA法检测VEGF水平。结果HSYA1×10-3mol·L-1、1×10-4mol·L-1在常氧条件下孵育72h、96h和120h或在低氧条件下孵育24h、48h、72h对VEC都有明显促增殖作用,并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HSYA1×10-3mol·L-1与VEGF2.6×10-7mol·L-1在同样条件下对VEC的促增殖作用强度相当;10μg·mL-1的VEGF、Flt1和KDR的抗体均能明显抑制1×10-3mol·L-1HSYA的促VEC增殖作用,尤其10μg·mL-1的VEGF抗体和Flt1抗体能明显抑制1×10-3mol·L-1HSYA的促VEC分泌VEGF作用。结论在常氧低氧两种条件下,HSYA均具有明显促VEC增殖作用,尤其在低氧条件下更为明显;而且HSYA的促VEC增殖作用可能与VEGF或VEGF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12.
王尔兵 《肿瘤药学》2012,(5):398-400
Folkman于1970年首次提出了肿瘤血管生成理论,并认为肿瘤的生长和转移都依赖于新生血管的形成[1]。研究发现众多的促血管生成因子和抑制因子在肿瘤血管生成过程中起调控作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类。VEGF是血管生成的主要调控因子,可特异性地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在体外及体内都是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强烈刺激因素,对肿瘤血管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实体瘤生长和进展过程中重要的调节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痔疮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武汉市第八医院肛肠科手术切取的痔疮组织40例,另取痔疮组织周围正常组织5例作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痔疮组织及周围正常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利用HPIAS-2000图像分析系统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以上两组中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和平均阳性面积率。结果:痔疮组血管内皮细胞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呈阳性表达,正常对照组血管内皮细胞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呈阴性表达。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表明痔疮组血管内皮细胞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血管内皮细胞,有显著性差异(P<0.01)。图像分析结果显示,痔疮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平均光密度及阳性面积率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痔疮的形成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脉络宁注射液对人血管内皮细胞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脉络宁注射液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缺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常规进行人血管内皮细胞(HUVECs)培养,将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缺氧组和脉络宁20 mg.L-1组。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Hochest33258荧光染料检测细胞凋亡率;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2(Ang-2)mRNA表达水平。结果:脉络宁注射液可显著提高缺氧损伤细胞的存活率(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缺氧组细胞内VEGF和Ang-2 mRNA表达水平明显增高。与缺氧组比较,脉络宁组VEGF和Ang-2的表达进一步增强,各组间比较均有差异(P<0.05)。结论:脉络宁注射液可减轻血管内皮细胞缺氧损伤,上调缺氧血管内皮细胞中VEGF和Ang-2的表达,对血管内皮细胞缺氧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KDR)及其信号转导在血管内皮细胞的存活、增殖、迁移及通透性增加中起主导作用,是肿瘤发生、发展的限速步骤,KDR及其信号转导通路是抗肿瘤治疗的良好靶标。本文就血管生成中VEGFR-2的作用及相关信号转导,以及在抗肿瘤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恶性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依赖于血管新生。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A(VEGFA)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不仅参与病理性血管新生[1],对正常血管生长和维护也有重要的调节作用。VEGFR-2只在肿瘤血管内皮细胞有表达,炎细胞和血管壁细胞不表达或很少表达,而后者在肿瘤性血管新生中确实发挥作用。VEGF家族的另一成员胎盘生长因子(P1GF)及其受体(VEGFR-1)长期以来被忽视[2]。最新研究表明P1GF和VEGFR-1参与病理性血管新生和炎症过程,它们的作用才引起足够的重视。动物实验结果证明PIGF/VEG-FR-1的抗血管新生作用具有多效…  相似文献   

17.
《中国药房》2019,(24):3364-3368
目的:探讨补骨脂素和补骨脂酚舒张血管的作用机制。方法:取大鼠胸主动脉制备离体血管环及去内皮血管环。采用血管收缩率为考察指标,分别以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N-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100μmol/L)预孵育内皮完整或去内皮血管环后,考察低、中、高剂量补骨脂素或补骨脂酚(0.1、1、10μmol/L)对去甲肾上腺素(NE,1μmol/L)或氯化钾(KCl,60 mmol/L)预收缩血管环的舒张作用;分别以钙依赖型钾离子通道抑制剂氯化四乙胺(TEA,0.1 mmol/L)、内向整流型钾离子通道抑制剂氯化钡(BaCl2,0.1 mmol/L)预孵育去内皮血管环后,考察低、中、高剂量补骨脂酚(0.1、1、10μmol/L)对NE(1μmol/L)预收缩去内皮血管环的舒张作用。采用胶原酶-中性蛋白酶混合消化法分离大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考察低、中、高剂量补骨脂素或补骨脂酚(0.1、1、10μmol/L)对细胞中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各剂量补骨脂素和补骨脂酚均能显著降低NE预收缩的内皮完整血管环收缩率(P<0.01),中、高剂量补骨脂素和补骨脂酚能显著降低KCl预收缩的内皮完整血管环收缩率(P<0.05或P<0.01),而去内皮和抑制一氧化氮合酶后血管环收缩率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中、高剂量补骨脂酚能显著降低NE预收缩去内皮血管环收缩率(P<0.05或P<0.01),而抑制血管平滑肌内向整流型钾离子通道后血管环收缩率显著升高(P<0.01)。各剂量补骨脂素和补骨脂酚均能显著提高大鼠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中e NOS蛋白表达水平(P<0.01)。结论:补骨脂素和补骨脂酚可能通过内皮依赖性的NO途径以及促进内皮细胞中eNOS蛋白表达来发挥血管舒张作用;补骨脂酚还可能通过开放内向整流型钾离子通道这一非内皮依赖途径发挥血管舒张作用。  相似文献   

18.
张建中  古金海  刘勇 《江西医药》2005,40(11):761-763
肿瘤的血管生成是近几年研究的热点.其过程受多种因子的调控,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e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研究最早的血管生成因子之一.而EphrinB2是新近发现的一种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生长因子.与EphB4结合,促进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并形成管样结构,可能在血管生成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EphrinB2及其受体EphB4在肿瘤及其血管生成的关系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9.
扇贝裙边糖胺聚糖对OX-LDL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目的 研究扇贝裙边提取物糖胺聚糖 (SS GAG)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进而探讨其抗动脉粥样硬化 (AS)作用机制。方法 本研究采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OX LDL)建立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株 (HUVEC ,CRL 2 4 80 )损伤模型 ,用MTT法和化学方法分别从细胞和分子水平观察SS GAG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活性及细胞内一氧化氮 (NO)水平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 (eNOS)活性的影响。结果 OX LDL能明显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活性 (P <0 0 1) ,降低血管内皮细胞内NO水平及eNOS的活性 (P <0 0 1) ;用SS GAG(终浓度为 5 0 ,10 0 ,2 0 0mg·L-1)预处理后 ,能逆转上述效应 (P <0 0 1)。结论 OX LDL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 ,降低内皮型eNOS的活性 ,减少细胞内NO的生成 ;SS GAG对血管内皮细胞的脂质过氧化物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乳腺癌VEGF-C和VEGFR-3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究乳腺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 取2006年10月至2010年4月我院接收治疗手术切除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标本54例为研究对象,另取10例乳腺纤维腺瘤标本作为对照,用免疫组化验查两组标本中VEGF-C、VEGFR-3的表达情况.结果 乳腺癌组VEGF-C、VEGFR-3阳性表达率及表达程度均高于对照组;乳腺癌淋巴结转移阳性组VEGF-C、VEGFR-3表达率及表达程度均高于非淋巴结转移组,VEGF-C、VEGFR-3的表达与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关系;VEGF-C与VEGFR-3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乳腺癌组织中VEGF-C、VEGFR-3表达增多,VEGF-C、VEGFR-3表达能有效促进乳腺癌淋巴结的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