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洛他唑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81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西洛他唑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16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81例,治疗组81例.两组均经糖尿病教育、控制饮食、合理运动及降糖药物治疗,血糖基本平稳后,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液体,静脉滴注,共2wk,腺苷辅酶B12500μg,3次/d,共8wk.对照组加用肠溶阿司匹林100mg,1次/d,共8wk;治疗组加用西洛他唑50mg,2次/d,共8wk.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67.9%,治疗组总有效率88.9%,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西洛他唑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合并上消化道出血(UGH)高危因素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西洛他唑片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120例合并UGH高危因素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阿司匹林组(A组,n=60):口服拜阿司匹林片100 mg,1次/天.西洛他唑组(B组,n=60):口服西洛他唑片100 mg,2次/天.观察随访疗程为6个月,监测治疗前后的血脂指标,记录治疗过程中消化道事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A组与B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8.33%vs.86.67%),P>0.05;治疗后,B组HDL-C水平显著升高(1.02±0.19vs.1.20±0.18),P<0.05;B组消化道事件显著低于A组(1例vs.9例),P<0.01.结论 合并UGH高危因素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西洛他唑抗血小板治疗是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川芎嗪、丁咯地尔联合应用对急性脑梗死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脑梗死急性期的患者随机的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复方丹参20ml,qd静脉滴注;肠溶阿司匹林片100mg,qd,po;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川芎嗪注射液160mg,qd静脉滴注;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丁咯地尔注射液200mg,qd静脉滴注。治疗14d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日常生活能力指数和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川芎嗪、丁咯地尔联合应用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曾志复 《海峡药学》2010,22(12):131-132
目的 观察西洛他唑片联合依帕司他片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6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给予西洛他唑片100mg1日2次口服,依帕司他片50mg1日3次口服;对照组30例单用依帕司他片50mg1日3次口服,两组疗程均为12周,治疗前后均进行肌电图检测四肢运动和感觉传导速度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经西洛他唑片联合依帕司他片治疗后,患者自觉症状明显改善,正中神经、腓神经感觉、运动传导速度均有好转,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西洛他唑片联合依帕司他片治疗糖尿病周固神经病变的疗效优于单用依帕司他片.  相似文献   

5.
潘晓峰  邵卫 《医药导报》2011,30(7):901-902
目的 观察蚓激酶肠溶胶囊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 方法 将100例首次发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在抗高血压、降糖、降脂、减轻脑水肿等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阿司匹林100 mg,po,每晚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蚓激酶肠溶胶囊,每次60万U,tid,饭前30 min口服.两组治疗前后分别检测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病残程度Barthel分级评分. 结果 治疗14 d后,治疗组各项指标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部分改善;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病残程度Barthel分级评分均有改善,治疗组恢复更加明显;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血液黏稠度较对照组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蚓激酶肠溶胶囊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优于单用阿司匹林,且未增加出血风险,蚓激酶肠溶胶囊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疗效。方法:180例进展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90例给予阿司匹林片100 mg,po qd,试验组90例给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 mg,po qd,阿司匹林片100 mg,po qd。15 d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和药品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试验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前降低(P〈0.05),且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88.9%,高于对照组的66.7%(P〈0.05)。两组不良发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进展型脑梗死效果显著,能显著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阿托伐他汀预防脑梗死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对照组同时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50 mg,po,qn;观察组同时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50 mg,po,qn,阿托伐他汀片10~20 mg,po,qn。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年后病死率、脑缺血事件发生率及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改变。结果:治疗后1年,两组患者病死率分别为3.3%和5.0%(P>0.05);但观察组脑缺血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5.0%vs 36.7%,P<0.05);观察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及hs-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可显著降低血脂及hs-CRP水平,减少脑缺血事件发生率,在脑血管病二级预防中应给予多方面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8.
韦庆  孙云  刘改玲 《海峡药学》2008,20(5):86-87
目的观察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评分和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择发病48h内的脑梗死患者72例,随机按1∶1配对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奥扎格雷钠80mg,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15d,第十六天起到第30d,改用肠溶阿司匹林100mg·d-1,每日3次,po;对照组一直给予肠溶阿司匹林100mg·d-1,每日3次,po,共30d,在此基础上,再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15d。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8.89%和63.89%(P<0.01);NDS评分两组在治疗15d后有明显变化(P<0.05),治疗30d后有显著变化(P<0.01),但两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血液流变学均有明显变化(P<0.05),但治疗组尤为显著(P<0.01)。结论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柴辉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9):163-164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64例我院住院治疗的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2例。两组均同时给予降糖、降压、调脂及改善循环、脑保护等治疗。其中对照组给予肠溶阿司匹林每次100mg,顿服,连用14d。治疗组同时给予氯吡格雷每次75mg,顿服,连用14d;治疗14d后,观察两组的疗效及NDS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NDS降低的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肝肾功能治疗前后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疗效好,明显改善了患者的脑功能,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青霉素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纤维蛋白原(Fib)含量的影响。方法将18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联合治疗组(97例)给予肠溶阿司匹林300mg/d、阿托伐他汀20mg/d口服,连服21d,青霉素4000000U/d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mL静脉点滴,连用7d;对照组(89例):给予肠溶阿司匹林300mg/d口服,连服21d。两组患者均允许使用抗高血压药物。于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评价临床疗效)、hs-CRP及Fib含量的检测及头颅CT检查。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4.85%)明显高于对照组(71.91%)(P<0.05),联合治疗组hs-CRP及Fib含量比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联合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头颅CT病灶缩小或密度改善分别为73例(75.26%)、39例(43.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青霉素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明显,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使hs-CRP及Fib下降。  相似文献   

11.
张杰 《中国实用医药》2013,8(19):169-170
目的对氯吡格雷(波立维)联合阿司匹林对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8例,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A组和观察组B组),每组44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A组仅给予肠溶阿司匹林每天100mg,观察组B组给予肠溶阿司匹林每天100 mg,氯吡格雷每天75 mg,每天一次,观察治疗期间(四周)心绞痛发生情况,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心脏功能的改善情况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结果两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发现观察组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再发心梗、心衰、心律失常、心血管性死亡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方面明显好于对照组,副作用方面,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出血,两组的胃肠道反应没有明显差异。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治疗效果显著,而且可以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副作用少,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有溶栓禁忌证的急性脑梗死有效治疗措施,防止进展。方法将发病6 h以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5例,采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 U,皮下注射,2次/天,连用3 d。同时肠溶阿司匹林片100 mg,口服,1次/天;硫酸氢氯吡格雷75 mg,口服,1次/天,连用14 d。余治疗同对照组。对照组45例,除不用低分子肝素钙外,其他与治疗组相同。结果治疗组无一例进展,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肠溶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治疗起病6 h以内的急性脑梗死,可有效控制病情进展,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联合丹星通络汤在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100例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阿司匹林组和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组。阿司匹林组(ASA组)予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片100mg,1次/d,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联合丹星通络汤组(ATT+ASA组)予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d,肠溶阿司匹林片100mg,1次/d。两组均治疗2年,观察两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血脂水平、急性脑梗死发生率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ASA组治疗前和ATT+ASA组治疗前血脂水平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SA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的血脂水平比较虽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TT+ASA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的血脂水平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ATT+ASA组脑梗死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ASA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阿司匹林联合丹星通络汤预防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差异。方法选择我院急性脑梗死患者共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均给予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措施,给予营养脑细胞类药物;给予活血化瘀中药类制剂;给予依达拉奉等清除抗氧化自由基类药物;合并有肺部感染的给予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合并有消化道症状的给予相应的对症处理。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康复治疗措施。观察组患者给予氯吡格雷,每天50 mg;对照组患者给予肠溶阿司匹林治疗,每天100 mg。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评定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评定的总治疗效果为96.6%(基本痊愈15例、显著进步9例、进步4例、无效1例);对照组治疗后的总治疗效果为72.4%(基本痊愈10例、显著进步8例、进步3例、无效8例);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不但疗效确切,同时不良反应少,优于阿司匹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5.
血塞通注射液联合常规疗法治疗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血塞通注射液联合常规疗法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2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6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胞二磷胆碱静滴,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片、都可喜、维生素等)和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加用血塞通注射液(主要组分为三七总皂苷)400 mg,每天1次,共治疗14 d.结果 治疗组神...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西洛他唑的药物基因多态性特点及其在脑梗死患者个体化给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6月就诊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神经内科的13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mg,1次/d,用药后均行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西洛他唑的药物基因检测,结合患者的一般信息对3种药物基因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依据基因检测结果和循证医学证据选择个体化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方案,记录患者住院期间和出院后90d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出现的不良反应和临床疗效。结果在139例患者中,氯吡格雷中代谢、慢代谢的患者有83例,阿司匹林高抵抗的患者有52例,西洛他唑弱代谢型的患者有9例,其中对氯吡格雷抵抗的患者比例最高,达59.71%。合并基础疾病的患者中,糖尿病为氯吡格雷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阿司匹林、西洛他唑则无统计学差异。对于氯吡格雷抵抗的患者均按基因检测的结果调整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方案,所有患者随访90d均未出现新发的脑血管事件。结论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基因多态性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西洛他唑联合曲美他嗪和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2例。治疗组给予西洛他唑、曲美他嗪和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和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观察2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心绞痛改善有效率为91.5%,高于对照组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96.3%,高于对照组6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西洛他唑联合曲美他嗪和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好,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通心络和西洛他唑对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现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通心络和西洛他唑对脑梗死阿司匹林抵抗(AR)患者血小板聚集率、血栓素B2(TXB2)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脑梗死阿司匹林抵抗(AR)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常规治疗组,B组通心络组,C组西洛他唑组;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测定血小板聚集率、TXB2;比较3组治疗前后及治疗后不同组别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①通心络和西洛他唑均可使脑梗死阿司匹林抵抗患者血小板聚集率下降,西洛他唑对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的下降更明显。②通心络和西洛他唑治疗后均可使脑梗死患者TXB2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同时与常规组治疗后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而尽管西洛他唑组使TXB2下降更明显,但与通心络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通心络和西洛他唑对脑梗死阿司匹林抵抗患者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脑梗死患者的AR。  相似文献   

19.
孙伟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3):443-444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120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一般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60例。对于一般对照组和联合静脉溶栓亚低温治疗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复方丹参注射液和奥扎格雷钠静脉滴注和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片;对于治疗组,给予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联合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钠联合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阿司匹林与西洛他唑治疗卒中后血管性痴呆合并脑白质病变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100例卒中后血管性痴呆合并脑蛋白质病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给予西洛他唑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6、12月后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好转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洛他唑治疗卒中后血管性痴呆合并脑白质病变的效果优于阿司匹林,其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且不良反应情况较轻,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