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爱因斯坦曾说过:“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语言。”小宝宝学习语言的意义,不仅在于学会说话的技能,也是思维与智力发展的重要过程。父母要如何对小宝宝说话,才更有利于宝宝的语言学习、思维启蒙?  相似文献   

2.
《医药与保健》2011,18(3):53-53
在办公室里与同事交往离不开语言.但是你会不会说话呢?俗话说“一句话说得让人跳.一句话说得让人笑”,同样的目的。但表达方式不同.造成的后果大不一样。在办公室说话要注意哪些事项呢?  相似文献   

3.
婴儿孤独症是发生于3岁前的一种精神发育障碍性疾病。可有如下表现: 一是人际交往障碍。患孤独症的孩子最显著的特点是孤独,不善交往,缺乏感情的交流;即使与父母亲人之间也无依恋之情,如同陌生人。这些孩子不会象正常儿童那样用眼神来表示自己的感情和需求,不与任何儿童交往,不参与集体游戏娱乐,对别的孩子缺乏情  相似文献   

4.
《健康必读》2005,(4):i0009-i0009
前不久,一个病人需输血浆,其亲人想给他提供,他是AB型血,而亲人是O型血,病人对于我们要给病人输同型血浆很困惑,他们认为血浆里没红细胞不会发生溶血反应,那么输血浆为什么也要同型呢?  相似文献   

5.
依恋是个心理学术语,用白话说,就是“亲”。孩子对父亲亲不亲,决定于孩子刚刚出生到1岁这个阶段。刚出生的婴儿虽然不会说话,但是他“精”得很,遗传程度使他对周围的一切,特别是亲人对他的态度已经可以分辨。如果妈妈从“坐月子”开始就对他照顾十分周到,在有任何...  相似文献   

6.
天下父母都一样充满爱心,但管教孩子却是各有差异。仅付出爱心还不够,必须讲求技巧。尤其当孩子犯错误时,别先急着批评,慢一拍、降降气,与他保持良好的关系比较理智。当然,批评在所难免,只不过方法要正确,不能影响了孩子看待错误和不足。你得提醒自己:批评是否有些言过其实?是否留给孩子撒谎解释的空隙?是否斥骂了他太多,而欠缺温和?  相似文献   

7.
天下父母都一样充满爱心,但管教孩子却差异很大。原来仅付出爱心还不够,教育还必须讲究技巧。尤其当孩子犯错误时,你别先急着批评,慢一拍,消消气,与他保持良好的关系比较理智,越是激烈的;中动就越糟糕,亲子感情也会随之越来越差。当然,批评在所难免,只不过方法要正确,不能影响了孩子看待错误和不足。整个过程中,你得提醒自己:批评是否有些言过其实?是否留给孩子解释的机会?是否斥骂他太多,而欠缺温和?  相似文献   

8.
人际交往最难的是什么?要叫我说,最难的是接近。道理再简单不过了:没有接近,就没有交往,就像没有开花就不会结果一样。  相似文献   

9.
晓蒂 《自我保健》2009,(9):24-24
孩子的心灵是一个神秘世界,当我们不了解的时候,要怀着敬畏之心,给他们爱和自由。可是,完全彻底的自由与放任,是否也意味着缺乏引导与督促呢?  相似文献   

10.
病人是上帝     
六六 《家庭医生》2011,(24):71-71
今天开纠风大会,院长的训话如下:我不要求你们每个人把病患当上帝、当亲人,我只要求你们把他们当人对待就行了。病人不是机器,病灶也不是我们操作的工序,你对他们赋予人的感情和理解,就不会有这些事故纠纷发生。  相似文献   

11.
《儿童与健康》2013,(9):13-13
二、语言: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语言的发展贯穿于各个领域,也对其它领域的学习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幼儿在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同时,也在发展着人际交往能力、理解他人和判断交往情境的能力、组织自己思想的能力。通过语言获取信息,幼儿的学习逐步超越个体的直接感知。  相似文献   

12.
“我和小丫是好朋友”、“我要去找小丫玩”……宝宝的嘴边是不是会有这样的话?你是不是觉得宝宝发出了与人合作的信号,开始学会交往了呢?当宝宝总是自己玩自己的,既不和小朋友一起玩,也不关心小朋友做什么,你是不是很担心他不会和大家一起玩?  相似文献   

13.
高雅静 《健康生活》2008,(11):47-48
如果问一个不善交际的人,“为什么不会交际”?多半会回答“没有口才”。他们以为只要有了流利、幽默的言辞就可以有效地与人交往了,因而不断在语言上下功夫。其实,这种看法是片面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见到这样的情形:一位知识渊博、口才极佳的教授,尽管他可以滔滔不绝地讲一大通如何做人的道理,可总是打动不了他那凶暴的儿子,  相似文献   

14.
苏珍辉 《健康博览》2014,(11):38-38
孩子两三岁了,还不会说话,要么只会说单个字或称呼语,要么只会模仿语言,多为无意义的语言。这种孩子往往自娱自乐,不听指令,喜欢独自玩耍或不愿意、不懂得如何与小朋友一起玩,对父母缺乏安全感及依恋,与人无目光交流或交流短暂。这样的患儿就有精神行为异常,在临床上就是所谓的孤独症倾向。  相似文献   

15.
教孩子花钱     
周林 《健康人生》2010,(2):16-16
“孩子这么大了,怎么还不会花钱!”“这孩子真不懂事,花80块钱买这么个破东西,连10块钱都不值!”“他爷爷又给了孩子100块,他又要到处乱花了!”“你再乱花钱,我就打断你的腿!”您呢?也曾同样因为花钱的事抱怨甚至“威吓过”孩子吗?  相似文献   

16.
《家庭医生》2008,(7):32-32
我的宝宝1岁了,老喜欢趴着睡。把他翻过来,一会他又翻回去。这样睡会不会影响他的正常呼吸?  相似文献   

17.
<正>作为一名麻醉医生,我听到过很多关于麻醉的误解,其中最深入人心的恐怕就是那句“麻醉会让人变傻”,似乎已经成为人们心中“公认的事实”。特别是对于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的小朋友,这个问题显得更加可怕!经常有家长问我这样几个问题:“一定要全麻吗?全麻会不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孩子胆小,让我进去抱住他,他不动可以不全麻吗?”实际上,孩子短时间接受一次全身麻醉,不会影响智力发育,家长不必过分担忧。同时,手术创伤和疾病本身也会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麻醉并不是唯一因素,家长不要盲目拒绝麻醉,而给孩子带来额外的伤害。  相似文献   

18.
通过掌纹来判断自己是否健康,是时下很热门的养生话题。很多人对掌纹看病津津乐道.认为其将祖国传统医学理论运用到了实际生活中:也有不少人对此表示置疑,认为看手相既然有一定的迷信色彩,掌纹看病的科学性也不会太高。到底掌纹与健康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每个人不同的掌纹,是否真的隐含着健康的“玄机”?  相似文献   

19.
有些人在社会上办事或与人的交往中,常常缺乏应有的气魄,当决不决,应断不断。自己刚刚决定的事情,马上又推翻了,人家让他表态,他思前想后,吱吱唔唔。其实这并不是什么小心谨慎,而是自己缺乏果断性。往往给人以“烦人”之感。据心理学家研究,这种性格的形成要追溯到童年,很可能是父母影响的结果。因此,父母亲应当从小培养孩子的果断性格。父母亲在孩子面前必须果断,用自己的果断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对于孩子提出的要求,该满足的就要满足,不该满足的,就要态度明朗地加以拒绝,并且向孩子讲明原因。如果家长不断向孩子说:“…  相似文献   

20.
爱笑的孩子多聪明文/王增婴儿生后3个月左右,当亲人的面孔情向他时,他便会注视亲人的脸,手舞足蹈并面带微笑。当婴儿吃饱、睡好后,也会自动露出微笑。这两种微笑,前者称为“天真快乐反应”,后者又叫“无人自笑”。美国华盛顿大学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如果婴儿笑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