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上消化道出血为首发表现的胰源性左侧门脉高压症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源性左侧门静脉高压症(pancreatic sinistral portal hypertension,PSPH)系胰腺病变引起单纯性脾静脉梗阻,门静脉脾胃区域压力明显增高所致惟一可治愈的少见的肝外型门脉高压症。该病若急性发作,易危及生命,此病早期确诊意义重大。近5年,我院共收治胰源性左侧门脉高压症10例,以上消化道出血入院4例,其中死亡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胰源性区域性门脉高压症是肝外型门脉高压症的一种,与门脉高压症一样可以上消化道出血、脾功能亢进为主要临床症状就诊;施行脾切除联合胃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仍是治疗该类疾病的有效方法,但手术难度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非胰源性门脉高压症高。现将本科室2012年收治的1例胰源性区域性门脉高压症术后并发胃结肠瘘诊治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区域性门脉高压(regional portal hypertension,RPH) 是由多种原因引起单纯性脾静脉梗阻导致门静脉脾胃区压力超过正常,又称"脾胃区门脉高压"、"左侧门脉高压"、"局限性门脉高压"等,其中多数由于胰腺慢性炎症或肿瘤引起,因此又常称"胰源性门脉高压".肝外型门脉高压占全部门脉高压的5%~10%,而RPH约占肝外型门脉高压的5%[1],因此本病临床少见,常导致误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胰源性门静脉高压并发消化道出血的病因、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11~2004-11间5例SPA胰源性门静脉高压并发消化道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发生出血时间、出血量,治疗方法采用经导管动脉(出血处)栓塞术(TAE)止血,再行脾切除术治疗。结果出血多发生在SAP发病后6~8周,出血量平均1800mL。治疗采用TAE加脾动脉栓塞,均获暂时止血效果,2例复发出血病例再次栓塞,1例成功,1例死亡。存活的4例均行脾切除术后治愈。结论胰源性门静脉高压并发消化道出血是SAP后期少见并发症,选择性动脉造影是诊断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的首选方法;对合并消化道大出血病人,TAE加脾动脉栓塞为首选治疗方法;胰源性门静脉高压最有效的治疗是脾切除。  相似文献   

5.
区域性门脉高压(Regional Portal Hyper tension),也有人称之为节段性(Segmental)或左侧(Left-sided)门脉高压,是指由于脾静脉梗阻而引起的其引流区域的门脉高压,较为少见,仅占肝外型门脉高压的5%左右。近年来随着对该病认识的深入及诊断技术的提高,所报道的病例有增加的趋势。由于该  相似文献   

6.
胰源性门脉高压症,又称胰源性区域性门脉高压症,是肝外型门脉高压中的一种,占区域性门脉高压症(RPH)的5左右,是目前唯一可以治愈的门脉高压症[1]。1988年6月至2007年12月我院共收治胰源性门脉高压症患者9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共9例,男5例、女4例;年龄32~74岁,平均52岁。  相似文献   

7.
胰源性左侧门静脉高压症8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胰源性左侧门静脉高压症主要是因胰腺疾病所致孤立性脾静脉梗阻 (ISVT) ,脾内高压 ,脾大和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据统计肝外型门静脉高压症占全部门静脉高压症的5 %~ 10 % ,而 ISVT仅占肝外型门静脉高压症的 5 %左右 [1 ] 。本症诊断困难 ,但却是唯一能够彻底治愈的门静脉高压症。我们近年收治 8例 ISVT病人 ,现结合文献就其诊治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8例病人中 ,男 3例 ,女 5例 ;年龄 36~ 6 5岁 ,平均 46岁。均以脾大和上消化道出血住院 ,术前肝功能检查均正常。8例均有胰腺病变 ,其中因急性胰腺炎术后并发胰体尾…  相似文献   

8.
区域性门脉高压症(RPH)亦称为“左侧门脉高压”、“局限性门脉高压”等,占肝外型门脉高压症的5%,但却是唯一可治愈的门脉高压症。据病因RPH可分为胰源性、脾源性和腹膜后源性三类,其中胰源性最为常见。可能的原因为随着酒类、脂质类消费上升,诊疗技术及认识程度的提高,目前对RPH、特别是胰源性RPH的发现率日益增高。  相似文献   

9.
胰源性区域性门脉高压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性门脉高压症(renional portal hypertension,RPH)亦有称为“左侧门脉高压”、“局限性门脉高压”等,占肝外型门脉高压症的5%,但却是唯一可治愈的门脉高压症。据病因RPH可分为胰源性、脾源性和腹膜后源性三类,其中以胰源性最为常见。可能的原因为随着酒类、脂质类消费上升,诊疗技术水平及认识程度的提高,目前对RPH、特别是胰源性RPH的发现率日益增高。  相似文献   

10.
左半侧门脉高压症占肝外型门脉高压症的5%左右,该病56%~69%的患者发生急性消化道出血,是唯一可治愈的门脉高压症,故早期诊断和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现就我科收治的2例报告于下。  病例一,男,30岁,因反复上腹部疼痛2年余,加重1月,黑便1天于1994年7月20日入院。无肝炎、血吸虫  相似文献   

11.
胰源性门脉高压症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性门脉高压症 (regionalportalhypertension ,RPH) ,亦称“左侧门脉高压症” ,“局限性门脉高压症” ,或“胃区门脉高压症” ,系多种原因引起单纯性脾静脉梗阻 ,致门静脉脾胃区域压力增高超过正常所致。RPH占肝外型门脉高压症的 5 % ,但却是唯一可治愈的门脉高压症[1] 。据病因RPH可分为胰源性、脾源性和腹膜后源性 3类 ,其中以胰源性最为常见 (72 3%~86 .7% ) [2 ,3] 。我院近 2 0年来共收治胰源性门脉高压症 9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全组 9例患者中 ,男 7例 ,女 2例 ,平均年龄 4 8 2(32~ 6 1)岁 ,其中慢性胰腺炎 3例 …  相似文献   

12.
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及肝源性溃疡并出血44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及肝源性溃疡并出血的内镜特点。方法:对131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48h内行胃镜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本组肝硬门脉高压性胃病及肝源性溃疡并出血44例,占33.6%,其中门脉高压性胃病29例,肝源性溃疡15例。结论: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及肝源性溃疡在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中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3.
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pancreatic portal hypertension,PPH)是一种因胰腺疾病导致门脉系血管(主要是脾静脉)梗阻,血液回流障碍而引起的门脉高压症。在门脉高压症中,肝外型占5%-10%;PPH是肝外型门脉高压症的一种特殊类型,约占后者的5%。  相似文献   

14.
介绍一例肝外型门脉高压症患者,表现广泛的直肠乙状结肠静脉曲张,腹膜后静脉曲张团块,促成直肠严重狭窄,并发下消化道大量出血和不完全性肠梗阻。对本病的临床特征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临床医师对胰源性左侧门脉高压的认识,为该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临床思路与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科收治的一例胰源性左侧门脉高压,对其诊断、治疗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论:胰源性左侧门脉高压是临床上较为少见,对于以门脉高压症状就诊且无乙肝病史的患者,应想到该疾病。必要时行增强CT或MRI检查,以排查胰腺疾病。一旦确诊,应及时治疗,大多数胰源性左侧门脉高压患者都能够得到治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胰源性门脉高压症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8年1月~2011年3月收治的46例胰源性门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46例患者的原发疾病:慢性胰腺炎40例(87%),胰腺肿瘤4例(8.7%),胰腺囊肿(不包括合并胰腺炎者)2例(4.3%)。全部患者均有脾大,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胃底静脉曲张,其中7例同时合并食管静脉曲张。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者25例(54.3%)。16例(34.8%)行手术治疗,脾脏切除术后预后良好;其他患者内科保守治疗后好转。结论:脾脏切除、胃底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是治疗胰源性门脉高压症可靠的手术方法。正确诊断,同时处理胰腺原发性疾病及其并发症是治愈胰源性门脉高压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2例门脉高压性小肠病并发大出血的诊断及治疗处理特点。方法:在2例中均应用术前、术中内镜等综合措施寻找出血部位,在处理出血病灶同时处理门脉高压。结果:2例均治愈,随访2-10年未再发生消化道出血。结论:对并发门脉高压的消化道出血,一定要重视门脉高压性小肠病的存在,手术治疗中既要处理出血灶,又要根据病人全身情况、门脉高压程度、脾脏大小等采取不同措施处理门脉高压,这是获得控制出血持久疗效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乔军 《中外健康文摘》2009,6(23):123-124
目的 提高对胰源性门脉高压症的认识和重视.方法 通过对7例病人诊治的回顾性分析,结合文献资料对胰源性门脉高压症的病因、诊断、治疗加以讨论.结果 本组7例病人在处理原发病同时行脾切除术,近远期疗效良好. 结论 脾切除是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治疗的首选,但应用时应对原发胰腺疾病做有效处理.如能早期有效地治疗胰腺疾病,有可能使脾静脉再通,避免脾切除.  相似文献   

19.
胰源性门脉高压症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ang CX  Li R  Cai XJ  Peng Z  Liang FQ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6):395-397
目的 探讨胰源性门脉高压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总结手术治疗经验,尤其是复杂病例和合并症的处理.方法 总结1990年1月至2006年11月收治的26例病例,行脾切除、胃底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并对复杂病例的术中应对措施和方法进行回顾性总结.其中7例合并胰腺囊肿者,因囊肿巨大、且不规则无法完整切除而行囊肿空肠Roux-en-Y 吻合;3例因胰腺炎后脾脏与膈肌粘连严重、界限不清,脾脏切除时首先行膈肌局部切开,解剖显露清晰后切除脾脏;2例胰腺肿瘤同时行胰腺体尾部肿瘤切除.结果 除1例术后5 d死于急性心肌梗死,25例获得临床治愈,随访2~15年(平均8年)无复发,无消化道出血.结论 脾脏切除、胃底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是治疗胰源性门脉高压症可靠的手术方法,正确诊断、同时处理胰腺原发性疾病及其并发症是治愈胰源性门脉高压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胰源性门脉高压症(pancreatic sinistral portal hypertension,PSPH),又名左侧门脉高压症或脾胃区门脉高压症,发病仅占门脉高压症约0.5%,却是唯一可治愈的门脉高压症[1],由于其特殊性,极易造成误诊、漏诊。笔者近来收治1例慢性胰腺炎合并胰源性门脉高压症病人,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