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袁浩壬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2,29(5):518
解剖学上胰腺与门静脉系统有着密切联系,胰腺的病变有时可以影响门静脉系统的血流回流而引起区域性门静脉系统压力升高称为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症(pancreatic sinistralportal hypertension PSPH),又称区域性门脉高压症或左侧门 相似文献
2.
3.
胰源性门脉高压症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例 1 男 ,5 3岁。因间断性上腹胀痛 3年 ,血便 1月余 ,于 1999年 8月 19日入院。因进油腻食物时出现上腹胀痛 ,无发热、呕吐 ,曾行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 ,B超示胆石症 ,慢性胰腺炎。入院前 1个月 ,无明显诱因上腹痛加重 ,伴持续性暗红色血便 ,当地急诊行胃镜检查 ,未见明显异常 ,经内科止血治疗 ,病情无好转 ,血红蛋白持续下降 ,为进一步诊治收入院。查体 :贫血貌 ,腹平软 ,脾脏左肋下 3cm ,腹水征阴性。辅助检查 :胸片未见异常 ;B超示胆囊多发结石 ,脾大 (厚 7.2cm ,长径 15 .9cm ,脾静脉 1.1cm ,门静脉 1.4cm) ,胰腺… 相似文献
4.
1 病例报告 例 1 ,男性 ,51岁。黑便并呕吐咖啡色胃液入院 ,过去有类似消化道出血史及胰腺炎史 ,胃镜示胃底静脉曲张。无肝硬化、肝炎及血吸虫病史。经内科三腔管压迫止血、补液等保守治疗无效 ,转外科急行剖腹探查 ,术中见脾 2 0cm× 1 2cm× 9cm。质地略硬 ,肝大小、质地及色泽均正常 ,胃底环贲门周围有多处曲张之静脉团块 ,呈血管病样隆起 ,即行脾切除。胃底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术后病检 :纤维充血性脾肿大。随访至今未再有消化道出血。 例 2 ,女性 ,40岁。反复黑便入院 ,过去有“胰腺炎”史 ,无肝炎及血吸虫病史 ,胃镜示… 相似文献
5.
6.
胰源性门脉高压症,又称胰源性区域性门脉高压症,是肝外型门脉高压中的一种,占区域性门脉高压症(RPH)的5左右,是目前唯一可以治愈的门脉高压症[1]。1988年6月至2007年12月我院共收治胰源性门脉高压症患者9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共9例,男5例、女4例;年龄32~74岁,平均52岁。 相似文献
7.
8.
笔者于2005年9月—2006年3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一医院消化内科进修学习期间,诊治2例胰源性门脉高压症,临床上较少见,现结合病史并复习文献资料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病例1:患者,男,41岁,因进食火锅后出现上腹不适,并呕吐鲜红色血液和血块3次,总量约1000-1500ml,伴全身乏力、面色苍白、头昏、心悸,无便血,遂被家人送到医院急诊科,来院时查体:BP80/60mmHg,神清,皮温低,双肺未闻及干湿性鸣音,心率105次/分,律齐,无杂音,腹软,剑下压痛不适,移动性浊音阴性。经输血、止血、补液对症治疗,患者病情稳定,生命体征平稳,行急诊胃镜检查发现胃…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析我院3例胰源性门脉高压症的诊疗经过,探讨胰源性门脉高压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2008年确诊的3例胰源性门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例胰源性门脉高压症病因为急性胰腺炎,1例胰源性门脉高压症病因为胰腺癌,3例均表现为脾肿大及胃底静脉曲张,肝脏生化及影像学检查均未见异常。1例行脾切除+贲门、胃底血管离断术,预后良好,1例保守治疗亦取得满意效果,1例因属癌症晚期未采取治疗措施。结论胰源性门脉高压症有独特的临床表现,应根据不同病因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胰源性门脉高压(PPH)并发消化道出血的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2009 年8 月-2017 年5 月在洛阳市第二中医院诊治的12 例PPH 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 例PPH 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中,重症急性胰腺炎引起4 例,胰腺假性囊肿引起3 例,慢性胰腺炎引起2 例,胰腺癌引起2 例,胰腺结核引起1 例。4 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经导管动脉栓塞并脾动脉栓塞后暂时止血,病情稳定后接受手术治疗,其余8 例患者直接接受手术治疗,术后患者症状缓解。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随访2 ~ 99 个月,2 例胰腺癌患者于术后15 个月内因肿瘤复发转移死亡,其余患者恢复良好。结论 脾脏切除是治疗PPH 并发消化道出血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原因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303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及处理作了分析。结果表明,首次出血原因主要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53.1%),胃、十二指肠溃疡和门脉高压性胃病是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常见合并症,也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Hp感染不是门脉高压性胃病的主要发病原因,临床上无须常规给予抗Hp治疗。对于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治疗主要在于改善肝功能,降低门脉压,疏通胃粘膜血管回流以及H2受体拮抗剂的应用。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急症内镜下曲张静脉结扎术的止血率可达95%,其疗法安全可靠,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胰源性门脉高压症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科3年11例胰源性门脉高压症的临床诊疗过程、结果及随诊。结果 11例患者中,慢性胰腺炎引起4例,胰腺假性囊肿6例,胰腺体尾部肿瘤1例。均有脾肿大,胃镜示胃底(或伴食管)静脉曲张,肝功能基本正常。行单纯脾切除9例,脾及胰体尾切除1例,脾切除、胆囊切除加结肠切除1例。除肿瘤患者外余预后良好。结论 良性病变所致的胰源性门脉高压症能取得良好的根治效果。 相似文献
13.
胰源性门脉高压症(pancreatic sinistral portal hypertension,PSPH),又名左侧门脉高压症或脾胃区门脉高压症,发病仅占门脉高压症约0.5%,却是唯一可治愈的门脉高压症[1],由于其特殊性,极易造成误诊、漏诊。笔者近来收治1例慢性胰腺炎合并胰源性门脉高压症病人,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要点,特别是预防性护理的作用.方法通过对36例病例的观察,分析其发病和复发原因、护理方法、病情观察、抢救措施.结果本组36例中,1例转外科手术治疗;8例病情严重,进展迅速死亡;余27例经积极地抢救和护理使病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通过采取有效预防护理措施,可减少复发和出血,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胰源性门脉高压症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性门脉高压症 (regionalportalhypertension ,RPH) ,亦称“左侧门脉高压症” ,“局限性门脉高压症” ,或“胃区门脉高压症” ,系多种原因引起单纯性脾静脉梗阻 ,致门静脉脾胃区域压力增高超过正常所致。RPH占肝外型门脉高压症的 5 % ,但却是唯一可治愈的门脉高压症[1] 。据病因RPH可分为胰源性、脾源性和腹膜后源性 3类 ,其中以胰源性最为常见 (72 3%~86 .7% ) [2 ,3] 。我院近 2 0年来共收治胰源性门脉高压症 9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全组 9例患者中 ,男 7例 ,女 2例 ,平均年龄 4 8 2(32~ 6 1)岁 ,其中慢性胰腺炎 3例 … 相似文献
16.
胰源性门脉高压症(pancreatic sinistral D0rtal hy-pertension,PSPH)是由于胰腺疾病及其并发症致使脾静脉受压、扭曲、管壁炎性增厚或管内堵塞,孤立性脾静脉血栓形成,影响脾静脉回流,导致脾静脉压力增高,最终脾脏肿大和脾胃区静脉压增高。门静脉是由脾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两个主要分支汇聚而成,因此门静脉循环可分为内脏大循环支(肠系膜区)和内脏小循环支(脾胃区)。脾动脉内的血液经脾静脉、胃网膜左静脉、胃短静脉、胃左静脉回流至门静脉,故脾静脉回流受阻只累及脾胃区,形成区域性门脉高压,因此亦称“区域性门脉高压症”、“左侧门脉高压症”、“胃区门脉高压症”[1-2]。本病主要由胰腺疾病所致,亦称为胰源性门脉高压症,临床上较少见。本文回顾性分析28例胰源性门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78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出血后24h内行胃镜检查,明确出血原因。结果 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为主要出血原因(48.72%),门脉高压性胃病和胃、十二指肠溃疡是肝硬化门脉高压症常见合并症,也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结论 上消化道出血时应及时行急诊胃镜检查,明确出血原因,及时予以治疗,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肝硬化门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98例肝硬化门脉高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运用护理程序进行护理干预。结果:98例患者中康复出院83例,未愈自动出院12例,死亡3例。结论:增强预见性意识,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及再出血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