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患者 ,男 ,68岁。因反复发作黑、昏厥 7d于2 0 0 2年 1 1月 2 1日就诊 ,体检 :血压 1 0 0 /70mmHg( 1mmHg =0 .1 33kPa) ,心界不大 ,心率 68次 /min ,心律整齐 ,第一心音强弱稍不等 ,各瓣膜区未闻杂音 ,神经系统未见异常。血钾 3.9mmol/L。临床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心律失常———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AVB) ,阿斯综合征。图 1示Ⅱ导联 ,P波按序出现、外形直立、振幅正常。P P 0 .80~ 0 .94s( 76~ 63次 /min) ,为窦律不齐。除P5 下传外 ,其余直立P波都和QRS无传递关系。QRS呈qR型 ,时限、振幅正常。除R4外 ,R R间期为…  相似文献   

2.
冯桂华 《心电学杂志》1999,18(3):169-170
患者女性,70岁.因反复胸闷、心悸、头晕2年,加重半天并昏厥入院.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史20年.临床诊断:高血压病Ⅲ期,冠心病,心律失常.体检:BP25.3/12.5kPa(190/94mmHg).心率平均32次/min,律不规整,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心电图(图1)为V_1及V_3导联记录.可见窦性P波规整,P-P间期0.52s,频率115次/min,除箭头所示心搏外,P波均未下传.QRS波群有两种:一种主导心室搏动,呈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R-R间期1.30~3.64s,频率平均为32次/min,提示为室性逸搏  相似文献   

3.
卧位性高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燕 《心电学杂志》1999,18(4):226-227
患者男性,28岁.因间歇性夜间脉搏缓慢、胸闷、胸痛约6年来院就诊.患者5年前曾因相同症状在当地就诊,心电图示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经住院观察数天无异常而出院.平素身体尚可.体检:发育良好,心率75次/min,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超声心动描记  相似文献   

4.
邹竞 《心脏杂志》2004,16(2):194-194
房室传导阻滞(AVB)是一种常见的心电图征象,但AVB的发展、预后及治疗,不仅取决于ECG诊断的阻滞程度,更重要的是AVB在房室传导系统中发生的部位。所以,根据体表ECG分析判断AVB的阻滞部位很重要。  相似文献   

5.
我院发现1例Ⅲ度房室阻滞伴完全右束支阻滞并发旁路不同比例正传,当旁路正传时掩盖Ⅲ度房室阻滞和右束支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6.
彭芝琳 《心电学杂志》2001,20(3):158-159
患者女性 ,80岁。因反复头昏10年伴心悸5年 ,加重半天入院。体检 :BP24/12kPa(180/90mmHg) ,神志清。心界向左扩大 ,心率50次/min ,心律不齐 ,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实验室检查 :血清电解质正常。临床诊断 :原发性高血压Ⅲ期 ,高血压心脏病 ,心功能Ⅱ级。入院后患者出现短暂意识障碍。心电图Ⅱ导联连续记录 (图1)示窦性心律 ,频率88次/min ,A行连续5个窦性P波未下传心室 ,随后出现一个稍畸形的QRS波群 ,考虑为交接区性逸搏 ,其后连续8个窦性激动下传心室 ,P_R间期0.17s,频率88次/mi…  相似文献   

7.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CAVB),在临床工作中并非常见,现将1组23例CAVB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查阅1995年1月至1999年12月期间诊断为CAVB的53例住院资料,对其中资料完整的23例作以回顾性分析。 本组男14例,女9例。年龄3~75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 ,2 0岁。因心前区不适 1W来院就诊。体检 :BP10 5 70mmHg,心率 90次 min ,律不齐 ,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心电图 (图 1)示 :P -P 0 32~ 0 4 6s(187~ 130次 min) ,R -R不规整 ,呈房性心动过速 ,多数P波与QRS波无固定关系 ,QRS有 2种形态 :一种为正常 ,呈qR型 ,频率 90次 min ,另一种则宽大畸形 ,后者略提前出现。R4 前有 2个P波 ,第 1个P波落在前一次心动周期的T波上 ,第 2个P波与QRS波的升支重叠 ,P -R间期 <0 10s,此为脱落的P波。第 1个P波系下传给R4 ,为跨越式P波。R6 、R1 …  相似文献   

9.
10.
1病历摘要 患者,女,62岁。因“间断晕厥,心悸5年,加重12h”于2006年6月10日入院。该患者为老年女性,病程长,起病急,以间断晕厥、心悸,“偷停”为主,无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间断性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率最慢达35次/min。5年来反复发作头晕,黑噱。本次入院查体,血压150/90mmHg,脉搏95次/min,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性,14岁。因发作性头晕、恶心3d。晕厥5次。于2004年5月8日入院。查体:血压105/60mmHg,精神差。心率52次/min,心律不齐,心前区可闻及海鸥鸣样杂音。24h动态心电图(图1)示:窦性心律、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室内传导阻滞,偶发室早,ST改变。高度房室传导阻滞表现为窦性P波以2:1~7:1,甚至偶有10:1的比例下传心室。QRS波时限延长,长间歇有94次。晕厥发作2次,心室停搏均可达28s。  相似文献   

12.
沈颖婕 《心电学杂志》2000,19(2):110-110
患者男性 ,54岁。因反复发作性胸痛1年余 ,加重1天入院。入院时心电图基本正常 (图略 )。入院第2天 ,患者静卧时突感胸闷伴出汗 ,面色苍白。即时BP10.7/6.7kPa(80/50mmHg)。床边心电图检查 (图1)示 :P_P间期规则 ,频率68次/min ,PⅡ直立 ,PaVR 倒置 ,P_P间期<R_R间期。P波与QRS波群无传导关系 ,心室率缓慢而匀齐 ,频率44次/min。QRS波群呈室上性型 ,时间0.08s ,与窦性下传QRS波群基本相同。ST段在Ⅱ、Ⅲ、aVF、V4、V5 呈凹面向上抬高0.3~0.45mV …  相似文献   

13.
隐匿传导致假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刘仁光,朱庆录患者,男性,60岁。因头晕、心动过缓(40次/分)疑病窦综合征而行经食管心房调搏检查。测得窦房结恢复时间为2960ms,明显长于正常。在起搏周期为545ms时,测得房室前向传导有效不应期为400ms,在正常范...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 ,6 8岁。高血压 ,冠心病。心电图示 :PP间期规则 (0 .83s) ,P1~ 6 连续被阻 ,继而发生逸搏心律 ,逸搏周期 1.6 4s(心室率 37次 min) ,逸搏与窦性激动下传的QRS波形态接近 ,提示为交接性逸搏 ;图中R4 宽大畸形、提前出现 (可能源于左心室 ) ,并使其后出现的窦性P波 (P7~ 1 1 ) 1∶1下传心室 ,PR间期 0 .16s,心室率 72次 min。心电图诊断 :窦律 ,交接区逸搏心律伴右束支传导阻滞 ,以上共同构成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早搏 (PVS)致交接区韦金斯基现象 (见图 1)。图 1 说明见正文讨论 本图窦性激动 1∶1传导…  相似文献   

15.
王达群 《心电学杂志》1991,10(3):165-166
阵发性房室阻滞(PAVB)是一种与频率变化有关的特殊的房室阻滞。当窦、房冲动加快或减慢至临界速率时,突然发生单个或连续的冲动不能下传。前者易被忽视,后者因冲动连续不能下传时不易出现逸搏,造成长时间的心室静止,在临床上可导致晕厥、阿-斯综合征发作,甚至猝死,是一种严重心律失常,须及时给予恰当的处理。最近我们见到本病5例,现介绍其中3个典型病例。  相似文献   

16.
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是严重心律失常之一,临床极为常见。但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伴频率依赖型束支阻滞却不多见,现将我院遇到的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63岁。晕厥、反复发作阿一斯综合征10余年,每次发作大约持续几秒。随后自行好转。曾就诊于当地医院。做头颅CT、超声心动图、心电图等检查未获确诊。每当劳累、情绪波动时晕厥仍间断发作。近来因发作频繁。于2004年4月13日来就诊。做心电图正常,遂行电话传输心电图监测(TTM)。患者于4月15日晚再次发作晕厥,伴出汗、心悸、胸憋,不伴胸痛。经电话传输心电图到心脏监护中心显示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次日经红外线回放全程监护记录显示:窦性心律、间歇性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18.
房颤时长R—R概率及房室传导阻滞的推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18例有房颤(Af)-窦性心律(SR)转化条件的24h Holter资料和10例有转化条件且证实有Ⅰ度(8例)或Ⅱ度一型(2例)A-VB但仅有ECG资料的病例,经归属于二项分布的长R-R概率统计推断,发现:(1)清醒状态下Af每100个心动周期(相当于1次常规ECG)出现断续3次及以上R-R>2s或连续2次及以上R-R>1.5s罕见于不合并A-VB的Af(P<0.05);(2)以上述指标作为Af合并轻度(Ⅰ度或Ⅱ度一型)A-VB的阳性标准可能具有44%—97%的预测敏感性(95%可信限);(3)心室率甚缓慢(25—40/min)且规则或基本规则可能是重度(包括Ⅱ度二型)A-VB的标记.认为常规心电图诊断Af合并A-VB仍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临床及食管调搏检查,对动态心电图检出的33例不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绝大多数Ⅰ度和Ⅱ度一型房室传导阻滞用阿托品后房室传导功能改善,且临床上多无器质性心脏病;所有Ⅱ度二型和少数Ⅰ度、Ⅱ度一型房室传导阻滞用阿托品后房室传导功能不能改善,提示房室结器质性病变,临床上也多伴器质性心脏病。认为食管调搏联合阿托品阻断试验是评价动态心电图检出的不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一种简单,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万俊杰  张莉 《心电学杂志》2004,23(4):231-231
患者男性,69岁。因发作性胸痛1年,再发1周就诊。临床诊断:胸痛原因待查。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前心电图(图略)示:窦性心律,心率79次/min,大致正常心电图。采用Bruce运动方案次极量运动实验,运动至3级8min时患者出现面色苍白伴大汗,不能耐受,心率下降。监护心电图可见V1、V3导联ST段水平型压低0.2~0.3mY。突然出现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频发室性期前收缩。又转为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