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临床护理中给新生儿鼻导管吸氧时,一般采用一次性头皮针管,该管短,质地较硬,在使用中易脱落。2006年9月-2007年1月采用一次性微量泵延长管对新生儿吸氧,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一次性吸氧管在临床上非特殊性科室使用较少 ,一般科室备用不多。在急诊室偶尔遇到新生儿窒息、心衰一类需吸氧的患儿时 ,发现了一种巧妙连接和制作一次性新生儿鼻导管的方法 ,经临床使用 ,效果良好 ,现介绍如下。制作方法  (1 )材料。一次性成人鼻室吸氧管 1根和一次性头皮针 1付 (5、7、8号均可 )。 (2 )装接方法。将一次性成人鼻室吸氧管盖帽剪去 ,隆起部不要剪 ,再取出头皮针 ,将针柄针头剪去 ,留下皮管及连接管口 ,然后将吸氧管末端隆起部 ,插入头皮针连接管口 ,使其紧密结合 ,在头皮针皮管末端侧管上剪一个洞 ,减缓氧流量 ,给…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输液需严格控制输液速度 ,我科使用浙江医科大学仪器厂的微量注射机 ,需用一次性无菌注射器 5 0ml1支 ,延长管 1根。当输液完毕 ,因注射器与延长管连接后形成死腔 ,延长管内16ml液体不能进入血管内 ,造成药液浪费和药量不足。传统的方法需再取5 0ml注射器 1支 ,抽液 16ml,此方法不但增加护理工作量 ,而且增加病人经济费用。因此 ,我科采用以下方法解决了此问题。当输液泵报警 ,护士准备 1个 4号头皮针 ,将延长管上茂菲氏管的橡胶帽用碘酒消毒 ,将头皮针扎入 ,从泵上取下5 0ml注射器 ,与延长管一同挂于输液钩上 ,头皮针处进入空气 ,延…  相似文献   

4.
任迎红 《全科护理》2012,10(8):768-768
我科几年来一直将一次性微量泵连接管用于小儿及新生儿鼻前庭吸氧,取材方便、制作简单,最大的优点是适于小儿及新生儿使用。现介绍如下。1材料一次性微量泵连接管、剪刀、胶布2条。2方法  相似文献   

5.
气道湿化对于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患者非常重要,其效果直接影响人工呼吸道的护理质量,传统加法用输液器滴入湿化液,滴速不易控制。在2007年我科应用微量泵持续泵入湿化液,效果满意,介绍如下:1材料微量泵,一次性延长管、50 ml注射器,头皮针(去掉针头)。2方法将注射器抽取湿化液,连接延长管,延长管连接头及针将50 ml注射器置于微量泵上,将头皮针置于气管套管(5~8cm)。气管插管(15~18 cm)并妥善固定遵医嘱调节泵速。3讨论用输液泵输注湿化液,能将湿化液匀速持续注入呼吸道,方便实用,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值得推广使用。微量泵在气道湿化中的应用@郝…  相似文献   

6.
<正>气管插管患者常需要呼吸道湿化,以稀释痰液,利于吸出。我科使用YYX型一次性吸氧管,其管道直径粗约2mm,呼吸道湿化管管径约为1mm,而小儿气管插管其管径细,将氧气管和湿化管放入后几乎完全将管道堵塞,严重阻碍了正常的通气,使得CO2潴留,PO2降低,影响了患儿康复。为此,我科将一次性头皮针应用于小儿气管插管中,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制作YYX型一次性使用吸氧管鼻塞型1根。(1)用剪刀将吸氧管鼻塞上1/3剪掉(鼻塞头剪掉),留下接头,将头皮针连接在接头上,使其密闭不漏气;(2)微泵泵入的湿化液连接管末端连接一次性头皮针,将头皮针针头刺入改良后的氧气管内,刺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7.
在静脉复合麻醉中,我院麻醉科医生常规采用静脉微量泵给药,所用材料除一般常规器材外还须增加一次性专用延长管、1副一次性7号针头。为了减少一次性耗材的使用和感染发生的机会,提高工作效率,我科2002—2005年采用一次性输液器头皮针(以前废弃)来取代一次性专用延长管、一次性7号针头。并将此方法应用于临床近万例患者,在保证了给药质量的同时为患者节约经济开支和减少操作程序,得到全院医务人员的首肯,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改良气道内湿化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90例重度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5例,对照组45例,2组均予0.45%的生理盐水用微量泵持续泵入湿化气道,对照组予微量泵的延长管接上头皮针软管,将软管放入气管套管内;试验组予微量泵的延长管接上头皮针后,将针头刺破吸氧管而泵入气道内.结果 实验组痰痂形成、气道出血、肺部感染情况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气道内湿化方法起到充分湿化气道的效果,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9.
在静脉复合麻醉中,我院麻醉科医生常规采用静脉微量泵给药,所用材料除一般常规器材外还须增加一次性专用延长管、1副一次性7号针头。为了减少一次性耗材的使用和感染发生的机会,提高工作效率,我科2002-2005年采用一次性输液器头皮针(以前废弃)来取代一次性专用延长管、一次性7号针头。并将此方法应用于临床近万例患者,在保证了给药质量的同时为患者节约经济开支和减少操作程序,得到全院医务人员的首肯,现报道如下。材料一次性输液器。操作方法在无菌技术操作下,将一次性输液器打开,插入输液瓶后,将输液器从头皮针头处分开分别夹于指缝中,同…  相似文献   

10.
对人工开放气道患者采用传统的吸氧、吸痰、气道湿化治疗,有很多不便。临床上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患者吸氧通常是将7号针头连在氧气管上,剪去钢针部分,然后将余下软管部分插入气管导管或气管套管内;气道湿化是将配好的湿化液用注射器每隔30min向开放气道内推注2—5ml,或用60ml注射器抽吸湿化液后连接延长管、针头,将湿化液用微量注射泵以10ml/h速度持续泵人气道的方式,然后用胶布将吸氧和湿化2根头皮针软管沿气管导管或气管套管口进行缠绕固定,从而进行吸氧和湿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一次性吸氧管长度一般不超过2m,限制了吸氧患者的活动范围,特别是小儿心脏术后,吸氧管太短使患儿家属怀抱患儿或喂养患儿活动受限。通常情况下,用玻璃接管将两根或多根管子连接在一起来延长吸氧管长度,而玻璃连接管口的内径或外径常与吸氧管管径不匹配,连接不够紧密,稍有不慎容易破碎,带来了安全隐患。为保证吸氧管连接紧密、方便、安全,我们采用一次性1mL注射器的针筒(清洗、处理干净后)连接多根吸氧管,临床使用方便、安全、效果好。现将方法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临床患者常因各种原因需要吸氧,传统方法将给氧管塞入患者鼻腔内或使用面罩给氧,此装置易脱落,且因传统给氧管质地偏硬,鼻腔黏膜或面部皮肤经常与其摩擦,易出现破溃,增加患者不适与痛苦。我们在患者吸氧时,将一次性头皮针接给氧管,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材料:一次性头皮针1个,给氧管1根。  相似文献   

13.
为了给新生儿提供更舒适有效的鼻旁吸氧,有护理人员曾采用新生儿胃管及尿管自制鼻旁吸氧管为新生儿提供氧气吸入,但是胃管及尿管成本较高(每根胃管8元左右,每根尿管20元左右)、质地较硬,制作时受型号、规格的限制,不利于临床上的推广。现我科使用头皮针制作新生儿鼻旁吸氧管,在原有制作方法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我科使用的美国 3M微量输入泵 ,须根据不同患者的需要配备不同长度 ,如 5 0cm、80cm的专用延长管。此方法不仅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 ,局限患者的活动范围 ,而且 ,对于使用频率较少的科室 ,需库存不同种类的延长管 ,易造成保存期过长而失效。因此 ,我科采用以下方法解决问题 :1 材料 普通一次性输液管 1副 ,无菌剪刀 1把。 2 操作方法  ( 1)打开输液管包装 ,1人提取输液管头从高往低展开输液管 ,勿触及管身 ;( 2 )另 1人一手拿输液管的头皮针处 ,一手拿无菌剪刀轻夹输液管 ,测量患者所需长度并剪取 ,确认输液管夹在头皮针断端侧 ;( 3 )在…  相似文献   

15.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新生儿或小儿面罩吸氧等操作。我们采用一次性尿怀和一次性吸氧管制作面罩,方法简单,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材料:一次性尿杯一个;一次性吸氧管一根;3 L胶带一卷。方法:在尿杯的底部用刀片做两条十字交叉的切口,将一次性吸氧管的下端从小口放入,胶布固定勿漏气。  相似文献   

16.
2009年1~10月,我们对70例新生儿采用延长管固定经鼻留置胃管的方法,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采用微量延长管一根(型号YV-1细管,)适合新生儿合适胃管一根.  相似文献   

17.
黄霜华 《护理研究》2012,26(19):1803
临床上静脉微泵治疗多采用一次性精密微量泵延长管接普通一次性输液针,再接静脉留置针上的肝素帽,予妥善固定针头,便操作结束。但在巡视病人时会遇到延长管与一次性输液针连接处松脱导致管路断开的现象,引起静脉回血、药液外溢,给病人造成不必要的恐慌,甚至延误治疗。原因主要是延长管  相似文献   

18.
于宁宁 《全科护理》2013,11(13):1232-1232
应用呼吸机的病人试脱机是否成功,是能否拔除气管插管的关键。近年来,我们应用一次性头皮针在呼吸机试脱机病人中吸氧,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1方法将一次性头皮针前段针头处剪掉,头皮针后段根据吸氧管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3种吸氧方法对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 以单纯随机抽样法,对心血管病患者210例,随机分为3组:鼻塞组、双鼻吸氧管组、头皮针导管组,每组70例.鼻塞组选用一次性鼻塞吸氧,双鼻吸氧管组选用一次性双鼻吸氧管,头皮针导管组选用一次性静脉输液头皮针,将头皮针导管与吸氧导管相连接,给患者吸氧.结果 3组患者吸氧30 min、60 min后,3种吸氧方式均能使血氧饱和度提高(P<0.05),达到吸氧目的.3种吸氧方法吸氧前后血氧饱和度的比较,3组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3种吸氧方法之间吸氧效果相同.结论 头皮针导管吸氧与鼻塞吸氧、双鼻吸氧管吸氧一样能达到吸氧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前 ,市售的一次性输氧管有 2种规格 ,因其鼻塞太大而不能用于新生儿及较小的婴幼儿鼻塞法吸氧 ,只能用于面罩法吸氧 ,给临床带来不便。1999年以来我们用一次性输液器代替输氧管 ,方便实用 ,但因它易与输液通道相混淆 ,因而具有潜在的危险。1 使用方法剪去输液器头端 ,即进气管及插入输液瓶的针头部分 ,再剪去头皮针的金属针头部分 ,将输液器上端连接中心吸氧装置 ,头皮针的塑料管尾端用胶布圈绕成“鼻塞” ,即可用作鼻塞法吸氧 ,如用于面罩法吸氧和头罩法吸氧直接与面罩、头罩连接即可。2 优 点(1)取材方便 ;(2 )无菌 ,一次性使用 ,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