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使用大剂量(60ml以上)碘对比剂后对肾脏功能损害的几点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64排螺旋CT对38例需要进行碘对比剂增强扫描的患者,28例扫描前均实行详细分析及询问相关病史,并且进行采取有效预防措施;10例未采取任何防范措施进行盲法扫描,3天后均进行肾功能检测分析.结果 10例盲法扫描中,3例出现了对比剂肾病(CIN),发生率30%;在术前采取预防的28例中,1例由于糖尿病合并轻度肾功能不全患者,相继出现了轻度CIN反应,发生率为3.54%,两组中CIN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碘对比剂可引起一过性肾脏功能损害,有效的术前预防能减少碘对比剂对肾脏的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2.
对比剂后急性肾损伤(PCAKI),又称为对比剂肾病(CIN),是指使用碘对比剂后发生的急性肾功能损害,其发病机制主要包括对比剂的直接肾毒性作用、缺血缺氧、氧化应激、免疫炎症反应、表观遗传调控、凋亡等。识别高危患者并给予有效的预防策略是预防PCAKI的关键。PCAKI的预防策略主要包括停用非必要的肾毒性药物、合理选择对比剂类型、减少对比剂用量、以及在水化基础上联合药物治疗等,此外,中医药在预防PCAKI方面也有一定潜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CT增强扫描高速注射碘对比剂的观察,提高对CT增强扫描患者的认识,采取必要的急救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150例CT增强扫描注射碘对比剂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针对过敏等不良反应实行有效护理,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护理。结果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碘对比剂行CT增强扫描检查的患者通过针对常见不良反应的有效护理,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乔树新  曾庆  柴志辉 《医学信息》2009,22(6):1009-1010
目的比较非离子型对比剂(欧乃派克、优维显等)和离子型对比剂(泛影葡胺、安其格纳芬等)应用于静脉肾孟造影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机率、程度。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08年728例因各种原因需进行静脉肾盂造影的患者。其中507例使用离子对比剂,221例使用非离子对比剂,对两组在用药期间和用药后一周内发生不良反应进行对比,使用卡方检验两者发生率是否一致。结果非离子型对比剂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离子型对比剂(P〈0.01)。结论在静脉肾盂造影中尽量应用非离子对比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理疏导在动态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360例行动态CT增强扫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疏导组,其中男性192例,女性168例;年龄25~75岁,平均年龄55.5岁。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其中男性91例,女性89例;年龄25~73岁,平均年龄56.5岁;疏导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疏导措施,其中男性101例,女性79例;年龄26~75岁,平均年龄53.5岁。统计CT增强碘对比剂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疏导组发生碘对比剂轻度反应5例,中度反应1例,无不良反应174例,碘对比剂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6/180);满意166例,基本满意13例,不满意1例,满意度为99.44%(179/180)。对照组发生碘对比剂轻度反应27例,中度反应9例,重度反应3例,无不良反应141例,碘对比剂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67%(39/180);满意93例,基本满意41例,不满意46例,满意度为74.44%(134/180)。两组碘对比剂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患者满意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动态CT增强扫描时采取心理疏导措施可以有效淡化或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情绪,明显降低了碘对比剂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及检查成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低剂量扫描结合个体化对比剂用量在CT 肺动脉成像(CTPA)中的价值遥方法收集本院行CTPA的受检者 60 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 例遥实验组院管电压80 kV,对比剂用量=0.3 ml/kg伊体重曰对照组院管电压120 kV,对比剂用量 20 ml遥对比两组的图像质量尧有效剂量(ED)和对比剂用量遥结果两组图像质量满足临床诊断要求,且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跃0.05)遥实验组ED尧对比剂用量较对照组分别降低了70.00%尧12.50%(约0.05)遥结论低剂量扫描结合个体化对比剂用量在 CTPA 中,可保证图像质量,且明显降低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遥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蛋白(Alb)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对比剂肾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我院接受PCI的496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PCI术后是否发生对比剂肾病分为对比剂肾病组(n=56)和非对比剂肾病组(n=440)。采用ELISA法检测患者术前血清hs-CRP水平,使用血液分析仪测定术前血清Alb水平,并计算hs-CRP/Alb。Logistic回归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PCI术后发生对比剂肾病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hs-CRP/Alb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PCI术后对比剂肾病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非对比剂肾病组相比,对比剂肾病组患者术前血清hs-CRP水平、hs-CRP/Alb均明显升高(P<0.001),Alb水平显著下降(P<0.001)。与非对比剂肾病组相比,对比剂肾病组患者术前肌酐水平、对比剂剂量明显升高(P<0.05);对比剂肾病组患者术后肌酐水平显著高于术前(P<0.05),术后血尿酸显著低于术前(P<0.05)。Logistic回归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诊疗中不同剂量非离子型对比剂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冠状动脉造影和/或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500例,其中男性280例,女性220例;年龄53~78岁,平均年龄65.0岁。单纯冠状动脉造影280例,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220例。根据使用非离子型对比剂的剂量随机分为3组:低剂量组(<100 mL)180例,其中男性100例,女性80例,平均年龄60.2岁;中剂量组(100~200 mL)200例,男性110例,女性90例,平均年龄65.6岁;高剂量组(>200 mL)120例,男性70例,女性50例,平均年龄66.9岁。分别检测各组对比剂应用前及应用后8、12、24、48、72 h反映肾功能情况的血清肌酐(SCr)、胱抑素C(Cys C),比较每组内和组间不同时间段的SCr、Cys C。结果低剂量组中,SCr仅在对比剂应用后48 h升高,而Cys C仅在对比剂应用后24 h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时段均与基线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低剂量组相比,中剂量组血SCr、Cys C在各个时间段升高幅度明显增加(P<0.05),而高剂量组比中剂量组SCr、Cys C在各个时间段进一步升高(P<0.05),并且随着对比剂应用剂量的增加,如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其SCr、Cys C升高的程度均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恢复速度明显变慢,部分患者对比剂应用72 h后仍未恢复到基线水平,并且较基线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在冠状动脉介入诊疗中,应用非离子型对比剂对肾功能的损害与对比剂剂量明显相关,低剂量(<100 mL)对肾功能影响小且恢复快,而中剂量(100~200 mL)和高剂量(>200 mL)随着剂量的增加其对肾功能的影响越大,且恢复越慢,部分患者由对比剂造成的肾功能损害在一定时间内持续存在。  相似文献   

9.
《微循环学杂志》2016,(3):16-20
目的:前瞻性对照观测肢体缺血后处理(LI-postC)对预防对比剂肾病(CIN)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行冠脉造影和经皮冠脉介入(PCI)且存在轻-中度慢性肾功能不全[血肌酐(Scr):123-442μmol/L或肾小球滤过率(eGFR):15-60ml/min/1.73m~2]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LI-postC组(n=50,造影后立即进行间歇性前臂LIpostC,4个循环)和对照组(n=50,不行LI-postC)。平行检测两组术前及术后24h、48h的Scr、eGFR、胱抑素C(CysC)、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酯质运载蛋白(NGAL)水平,分析两组主要终点事件及复合心血管终点事件发生率。结果:LI-postC组术后24h及48hScr、CysC、NGAL低于对照组,eGFR高于对照组(术后24hScr和eGFR除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发生CIN患者共27例,LI-postC组8例(16.00%),对照组19例(38.00%),LI-postC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发生复合心血管终点事件20例,LI-postC组4例(8.00%)、对照组16例(32.00%),LI-postC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LI-postC可能减少轻-中度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CIN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术前合并轻度肾功能不全的心脏手术患者的临床特点,观察对术后早期结果的影响。方法根据肌酐清除率(creatinine clearance,CrCl)60-90 mL/min划分轻度肾功能不全,对术前合并轻度肾功能不全(MR)及肾功能正常患者(C)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前、术中各项数据,术后早期死亡率、并发症、呼吸机支持时间、ICU停留时间等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MR组患者术前年龄更大,心功能显著受限者更多,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及高血压等合并疾病的发病率更高;MR组患者术后早期死亡率更高,急性肾功能衰竭及非肾性并发症发生率更高,呼吸机支持时间、ICU停留时间及住院时间延长。结论心脏手术前合并轻度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具有老龄化、心功能显著受限及合并疾病发病率高等特点;术前轻度肾功能不全显著升高心脏术后早期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影响术后恢复。对该类患者应术前重视,术后积极监测,加强围手术期肾脏保护及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11.
《基础医学与临床》2007,27(8):943-943
土耳其Adnan Menderes大学的Alper O.Onbasili博士及其同事在6月的《心脏》(Heart,2007;93:698—702.)杂志上报告,在输注的等渗盐水中加入曲美他嗪(trimetazidine)可帮助预防进行冠脉介入术、并有高血清肌酐水平患者发生对比剂诱导的肾病。此方法对于预防放射性对比剂诱导的暂时性肾功能不全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探讨双源炫速CT-flash低剂量扫描技术及低对比剂注射方案结合迭代重建CT血管成像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拟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行心脏血管扫描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实验组(44例)与对照组(42例),分别采用双低扫描方案与常规扫描方案,记录两组患者的对比剂用量,容积CT剂量指数和剂量长度乘积,计算有效辐射剂量(ED);由两位经验丰富的放射医师独立诊断并采用4分法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估,对结果一致性评价采用Kappa检验;测量两组图像的信噪比和对比度噪声比(CNR);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或手术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扫描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实验组患儿的ED为(0.30±0.16) mSv,对照组患儿ED为(0.97±0.34) 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比剂注射剂量分别为(10.01±1.87)和(16.04±3.17)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图像质量评分(3.40±0.57)分,优于对照组(2.90±0.89)分,两组图像均符合诊断要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图像C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诊断敏感度分别为97.4%和97.9%,特异度分别为98.7%和97.7%,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8.3%和9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低扫描方案结合迭代重建技术可大大降低婴幼儿患者的CT辐射剂量与对比剂注射剂量,图像质量优于常规扫描方案,且诊断准确率高,适合在临床扫描中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在对比剂低耐受度患者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检查中应用超低对比剂剂量和流率扫描的优势。方法:收集对比剂低耐受度患者40例(观察组),对比剂用量20 mL,流率2 mL/s,所得图像行40 keV单能谱重建;选取同期普通患者40例(对照组),对比剂用量50 mL,流率5 mL/s;两组患者体质量均在70 kg以下。比较两组患者图像的主观评分、CT值、信号噪声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和辐射剂量。结果:两组动脉显影图像主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主动脉弓水平,观察组图像CT值、SNR和CNR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双侧颈总动脉分叉处及双侧大脑中动脉M1段,两组图像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图像SNR和CNR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间容积CT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有效辐射剂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层探测器光谱CT在低耐受度患者头颈CTA检查中应用超低对比剂剂量和流率的扫描方案可以满足诊断需求,降低了对比剂肾病、对比剂外渗等副作用风险,且未增加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4.
陈吉虎 《医学信息》2019,(17):174-175
目的 探讨检测尿蛋白/肌酐(Up/Cr)、24h尿蛋白(24h Up)及肾功能检测在慢性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9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肾病患者526例,根据肌酐清除率(Ccr)分为肾功能正常组100例、轻度损害组105例、中度损害组105例、重度损害组108例和尿毒症组108例。比较五组血肌酐(Scr)、Up/Cr、24h Up水平,并分析Up/Cr和24h Up的相关性。结果 中度、重度损害组和尿毒症组Scr高于肾功能正常组和轻度损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功能正常组和轻度损害组S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中度、重度损害组、尿毒症组Up/Cr高于肾功能正常组,轻度、中度、重度损害组、尿毒症组24h Up高于肾功能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功能正常组、轻度损害组、中度损害组和重度损害组Up/Cr和24h Up有相关性(P<0.05);尿毒症组Up/Cr和24h Up无相关性(P>0.05)。结论 UP/Cr和24h UP早期诊断慢性肾病效果优于Scr,当Ccr超过了10 ml/min时,其可用于临床慢性肾病的早期筛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剂量低辐射手动触发技术在CT肺动脉血管成像(CTP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90例疑似肺栓塞(PE)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n=45)和小剂量组(n=45),常规组行常规模式(120 kV,50 mL对比剂)的CTPA扫描,小剂量组行低管电压小剂量对比剂(80 kV或100 kV,30 mL对比剂)的CTPA扫描。比较两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结果:CT值和SNR在两组肺动脉主干和右肺S10段肺动脉中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NR在两组肺动脉主干和右肺S10段肺动脉中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右肺S1段肺动脉中,常规组的CNR则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位观察者对图像质量分析有着极好的一致性(Kappa=0.865, P<0.001)。常规组CTDIvol、DLP、ED值分别为(8.89±1.96) mGy、(296.5±78.4) mGy[?cm、(4.45±1.76) mSv,均明显高于小剂量组的(3.12±0.68) mGy、(99.6±17.3) mGy[?cm、(1.09±0.27) mSv(P<0.05),小剂量组的ED值相比常规组降低约76%。结论:小剂量低辐射手动触发技术应用于CTPA中是可行的,在获取满足诊断需求图像质量的同时,能够有效减少辐射剂量及对比剂用量,提高检查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循证护理结合水化疗法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PAD)患者介入术后对比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秦皇岛市第一医院2013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行介入手术的130例PAD患者,利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发一种能辅助CT增强扫描高压注射器及时、安全和准确杜绝对比剂外渗的导流报警系统,以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利用新型的压力传感器模块瞬时感应皮肤张力的变化,通过自毁式导流阀,准确实施对比剂外渗后的警示、导流和自毁功能,将对比剂外渗的危害控制在渗漏初期。并采用动物实验检测该系统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安全性。结果通过动物实验,有效验证了报警系统在高压注射器对比剂外渗的初期可瞬时、准确报警,及时切换通道实现导流、自毁。结论该系统设备结构简单、技术可靠,可及时、有效防止高压注射器对比剂外渗对肢体的损害,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Micro-CT对使用福尔马林进行固定并浸泡了碘对比剂的鼠脑进行无损的离体成像,以此来区分其灰质和白质,甚至一些更细微的鼠脑部结构,为后续鼠脑的研究提供一些实验依据。方法:成像之前,分离出鼠脑的离体样本,并分成两组,将其中一组浸泡在福尔马林溶液中进行固定处理,另外一组先浸泡福尔马林溶液(48h)后再浸泡入碘对比剂溶液中(21d)。而后对鼠脑进行Micro-CT成像,利用成像后的数据进行三维重建,获得能从各个方向进行观察的Micro-CT三维离体鼠脑成像。结果:浸泡了碘对比剂的鼠脑成像相比于未经碘对比剂浸泡的鼠脑成像,成像后脑的灰白质之间的对比度要好得多,一些细微的鼠脑结构也更为清晰。其中,碘对比剂对灰质的对比度增强效果最好,对周围的白质对比度增强效果居中,对密集的白质束纤维,如胼胝体、扣带、外囊、前连合的增强效果最小。结论:Micro-CT成像可以用于浸泡了碘对比剂后的离体鼠脑结构成像,并最终获得直观、立体的三维鼠脑成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肘部固定夹板对预防CT增强检查时碘对比剂渗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行CT增强检查的200例患者,其中男性113例,女性87例;年龄35~72岁,平均年龄56岁。随机分为对照组(96例)和试验组(104例)。对照组在进行CT增强检查时静脉穿刺留置针后未使用肘部固定夹板;试验组在进行CT增强检查时静脉穿刺留置针后使用肘部固定夹板,比较两组碘对比剂渗漏的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发生渗漏13例,发生率为13.54%。试验组发生渗漏5例,发生率为4.81%。试验组碘对比剂渗漏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肘部固定夹板杜绝了因手臂弯曲导致碘对比剂渗漏的情况发生,大大降低了碘对比剂渗漏的发生率。而且此种肘部固定夹板制作简单,成本低,在起到固定作用的同时又不会对患者的手臂造成挤压、疼痛等不适感,患者很容易接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对比剂磁共振成像(MRI)动态增强扫描对骶前区血管网三维成像的效果,并评价减少对比剂用量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2月至5月间于本院就诊的40例因盆腔良性病变常规行MRI检查的成年女性患者,数字随机法随机分为两组,A组对比剂剂量为钆浓度0.5mol,L20ml,B组为40ml。采用ACHIEVA3.0TX双源磁共振扫描仪对患者行盆腔e-THRIVE3D等体素动态增强MRI序列扫描,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重组(VR)后处理技术进行骶前区血管网重建成像,观察骶前区血管的正常解剖及走行,计算骶正中动脉、骶前区横干静脉显示率和骶正中动脉横径。以骶正中动脉为靶点,分别对两组MIP图像质量采取5分制主观评价方法,通过测定信号强度(SI)、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的客观评价指标进行综合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图像中骶正中动脉均显示清晰,成功率为100%;骶前区横干静脉的总显示率为72.5%(29/40),其中A组显示率为75%(15/20),B组显示率为70%(14/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e-THRIVE序列横断位图像上A组骶正中动脉横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2±0.06)mm比(1.38±0.07)mm,P=0.117]。A组骶正中动脉MIP图像质量主观评价评分略低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95±0.69)分比(3.10±0.66)分,P=0.479]。A组骶正中动脉MIP图像质量客观评价SI、SNR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I:719.63±124.91比811.66±170.60,SNR:61.71±17.35比74.97±27.91,均P〉0.05),而CNR低于B组(45.68±13.35比62.41±23.37,P〈0.05)。结论采用体素动态增强成像序列扫描及后处理技术可以清晰显示骶前区血管网。0.5mol/L20ml钆双胺的剂量同样能达到双倍剂量的显像效果,均可显示骶正中动脉及横干静脉的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