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在Ⅰb2~Ⅱb期宫颈癌辅助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4年5月至2007年5月本院收住的40例Ⅰb2~Ⅱb期宫颈癌患者,采用IP方案行1~2个疗程的静脉化疗之后全部行宫颈癌根治术,观察其近期疗效.[结果]化疗有效率为85.0%,其中10例完全缓解.手术切除率达100%.术前新辅助化疗可提高手术切除率,化疗效果与期别无关,而与病理类型有关.鳞癌的有效率明显高于腺癌(P<0.05).[结论]宫颈癌新辅助化疗是安全有效的,可以提高宫颈癌的近期疗效,其作为治疗宫颈癌的一种新手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术前新辅助化疗对Ⅰb~Ⅱb期宫颈癌高危患者的近期疗效。方法:43例宫颈癌术前采用1~3个疗程的静脉化疗后手术,观察近期疗效。结果:临床近期有效率达69.8%,手术切除率达100%。结论:术前新辅助化疗对Ⅰb~Ⅱb期宫颈癌高危患者有效,能明显缩小局部肿瘤,提高手术切除率,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和进一步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术前PF方案新辅助化疗对巨块型宫颈癌的近期疗效。方法:我院经病理确诊的30例Ⅰb2~Ⅱb期巨块型宫颈癌,采用PF方案动脉化疗1疗程后手术,观察近期疗效。结果:术前新辅助化疗可提高手术切除率,对腺癌和鳞癌的有效率基本相同。结论:术前新辅助化疗可提高巨块型宫颈癌的近期疗效;PF方案对腺癌的有效率较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对宫颈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病理确诊的43例宫颈癌患者,用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方案治疗1个疗程后手术,观察近期疗效与毒副作用.结果 临床近期有效率76.64%,手术切除率100%.术前接受新辅助化疗可提高手术切除率和症状改善率,所有手术患者均能顺利切除病灶并距离病灶1 cm以上.结论 术前接受新辅助化疗对宫颈癌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可提高宫颈癌的近期疗效且有较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巨块型宫颈癌Ⅰb~Ⅱb期术前新辅助化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病理检查确诊为巨块型宫颈癌47例Ⅰb~Ⅱb期(Ⅰ b期21例,Ⅱa 16例,Ⅱb 10例)患者采用PVB方案化疗2个疗程后,行子宫广泛性切除及盆腔淋巴清扫术,观察近期疗效.结果:38例化疗后肿瘤直径较化疗前有不同程度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总有效率81.3%;13例肿块完全消退,7例术后病理标本中未见残留癌,手术切除率100%.结论:术前新辅助化疗可提高宫颈癌的近期疗效,为根治性手术创造条件,是治疗宫颈癌的一种新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术前新辅助化疗(NACT)对早期巨块型及局部晚期宫颈癌(LACC)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病理确诊的Ⅰb2~Ⅱb期宫颈癌患者49例,采用顺铂+5-氟尿嘧啶静脉化疗一个疗程,于化疗结束后10~14 d行广泛性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观察患者病灶大小的改变、化疗毒副反应、术中情况等,评价新辅助化疗在宫颈癌治疗中的作用及安全性。结果临床近期有效率达87.7%,手术切除率达98.0%,所有患者切缘无肿瘤残留。化疗毒副反应轻微,患者能较好耐受。结论术前新辅助化疗可有效缩小病灶,提高宫颈癌的近期疗效,为根治性手术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7.
陈亦乐  肖辉  夏蛮 《医学临床研究》2002,19(12):484-486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子宫颈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94例早期巨块型(≥4cm)和中晚期宫颈癌病人,采用Seldinger技术髂内动脉插管灌注化疗,平均2个疗程,观察并评定其近期疗效.[结果]本组有效率Ⅰ b期88.8%,Ⅱa期85.7%,Ⅱb期73.6%,Ⅲb期56.5%,Ⅳa期1例CR.总有效率74.5%,化疗后手术切除率52.1%(49/94).[结论]介入治疗宫颈癌可缩小肿块,提高疗效,提高中晚期病人的手术切除率,并可使部分病人免除术后放疗,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术前新辅助化疗(NACT)对巨块型宫颈癌的疗效。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经病理确诊的21例ⅠB2~ⅡB期巨块型宫颈癌,采用顺铂、长春花碱、博菜霉素联合方案(PVB)化疗2个疗程后手术。结果化疗后临床有效率达85.7%,肿瘤直径较化疗前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患者均能顺利切除病灶。结论术前新辅助化疗可提高手术切除率和症状改善率,提高宫颈癌的疗效,为治疗该病的一种有效手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宫颈癌术前动脉介入化疗并发症,探讨其防护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宫颈癌病人行术前动脉介入化疗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临床近期有效率81.6 %,手术切除率94.7%,2例进行化疗后放疗;化疗后出现白细胞严重降低4例,不同程度胃肠道反应18例,发热13例,尿潴留3例,穿刺部位血肿2例,持续性下腹痛2例,存在轻度神经系统并发症2例,造影剂变态反应1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针对以上毒副反应及各种并发症,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护措施后,病人均恢复良好.[结论]术前动脉介入化疗可提高宫颈癌的近期疗效,其毒副反应较轻;针对介入并发症,采取及时有效的防护措施,是提高介入治疗安全性和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子宫颈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94例早期巨块型(≥4cm)和中晚期宫颈癌病人,采用Seldinger技术髂内动脉插管灌注化疗,平均2个疗程,观察并评定其近期疗效。[结果]本组有效率Ⅰb期88.8%,Ⅱa期85.7%,Ⅱb期73.6%,Ⅲb期56.5%,Ⅳa期1例CR。总有效率74.5%,化疗后手术切除率52.1%(49/94)。[结论]介入治疗宫颈癌可缩小肿块,提高疗效,提高中晚期病人的手术切除率,并可使部分病人免除术后放疗,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寻找预测子宫颈癌新辅助化疗效果的分子生物学指标.方法 采用real time 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0例子宫颈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癌组织中mdrl、肺耐药蛋白(LRP)mRNA及其编码蛋白P-gP、LRP表达水平.结果 新辅助化疗前后子宫颈癌组织中mdrl的表达量分别为(45.800 ±0.636、62.381±0.743,t=-66.582,P<0.01);新辅助化疗前后子宫颈癌组织中LRP mRNA的表达量分别为(50.048±0.770、66.912±0.752,t=-78.604,P<0.01);新辅助化疗前后子宫颈癌组织中P-gP的阳性表达分别为40.0%(16/40)、70.0%(28/40),χ2=7.273,P=0.007;新辅助化疗前后子宫颈癌组织中LRP的阳性表达分别为62.5%(25/40)、92.5%(37/40),χ2=10.323,P=0.001,新辅助化疗后mdrl、LRPmRNA及其编码蛋白P-gP、LRP表达水平较化疗前明显升高,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gP、LRP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无关(P>0.05);P-gP蛋白的阳性与阴性患者其化疗有效率分别为6(37.5%)、17(70.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65,P<0.05).LRP蛋白的阳性与阴性患者其化疗有效率分别为12(48.O%)、13(8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80,P<0.05);P-gP与LRP成正相关(χ2=4.177,r=0.323,P<0.05).结论 P-gP、LRP表达状态有可能作为预测化疗效果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对宫颈癌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Ⅰb2~Ⅱb期宫颈鳞癌患者,分为研究组(新辅助化疗后行子宫切除术)和对照组(直接手术)。研究组行1~2个疗程新辅助化疗后,观察化疗前后癌灶的变化及手术切除的效果评价,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新辅助化疗使肿瘤体积缩小或消失,有效率高达80.77%。研究组术后淋巴潴留囊肿及盆腔淋巴结转移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所有入选患者3年总生存率为83.33%(研究组为84.62%,对照组为81.82%),两组患者术后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可使肿瘤体积缩小或消失,扩大了手术适应证,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谭学军  曹玉梅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10):1892-1894
【目的】探讨术前全身新辅助化疗(NAC)对巨块型宫颈癌的疗效。【方法】选择2000年12月至2005年12月邵阳市中心医院初治病理确诊宫颈癌患者35例,采用PVB(顺铂50mg/m^2 d1+长春新碱1mg/m^2 d1+博莱霉素20mg/m^2 d1~d3)静脉化疗1~3疗程并化疗后15~20d行子宫广泛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观察组)。与同期单纯手术的病人39例为对照组在术后病理及生存率等方面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化疗有效率为80.00%,所有病人阴道切缘均未见癌细胞,术后5年生存率为77.50%。而对照组患者阴道切缘有4例见癌细胞,5年生存率为52.49%,两者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经术前全身辅助化疗配合妇科手术治疗宫颈癌可提高病人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寻找预测子宫颈癌新辅助化疗效果的分子生物学指标。方法采用real time 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0例子宫颈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癌组织中mdr1、肺耐药蛋白(LRP)mRNA及其编码蛋白P-gP、LRP表达水平。结果新辅助化疗前后子宫颈癌组织中mdr1的表达量分别为(45.800±0.636、62.381±0.743,t=-66.582,P〈0.01);新辅助化疗前后子宫颈癌组织中LRP mRNA的表达量分别为(50.048±0.770、66.912±0.752,t=-78.604,P〈0.01);新辅助化疗前后子宫颈癌组织中P-gP的阳性表达分别为40.0%(16/40)、70.0%(28/40),x^2=7.273,P=0.007;新辅助化疗前后子宫颈癌组织中LRP的阳性表达分别为62.5%(25/40)、92.5%(37/40),x^2=10.323,P=0.001,新辅助化疗后mdr1、LRPmRNA及其编码蛋白P-gP、LRP表达水平较化疗前明显升高,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gP、LRP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无关(P〉0.05);P-gP蛋白的阳性与阴性患者其化疗有效率分别为6(37.5%)、17(70.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65,P〈0.05)。LRP蛋白的阳性与阴性患者其化疗有效率分别为12(48.0%)、13(8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980,P〈0.05);P-gP与LRP成正相关(x^2=4.177,r=0.323,P〈0.05)。结论P-gP、LRP表达状态有可能作为预测化疗效果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辅助介入化疗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价值及对MMP-2、Fas和FasL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本院妇产科收治并确诊的60例肿瘤直径大于4cm的Ⅰb~Ⅱb期宫颈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30例.A组患者手术前采用动脉介入新辅助化疗及根治性手术治疗;B组患者手术前采用常规静脉化疗及根治性手术治疗,考察各组疗效及副作用.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治疗前后三组患者MMP-2、Fas和FasL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A组和B组有效率分别为83.33%和73.33%,A组疗效显著高于B组(χ2=2.116,P=0.045);Ⅰb期有效率显著高于Ⅱa和Ⅱb,Ⅱa显著高于Ⅱb,鳞癌患者的化疗有效率显著高于腺癌,低分化宫颈癌患者有效率显著高于中分化和高分化(P<0.05).A组中共有14例出现化疗副作用,分别为呕吐或恶心(6例)、中度贫血(2例)、下腹胀痛(4例)、脱发(2例);B组共有11例出现副作用,分别为呕吐及恶心(5例)、中度贫血(1例)、脱发(5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17,P>0.05);MMP-2和FasL治疗后的阳性率在A组和B组中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而A组和B组中Fas阳性率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结论]新辅助介入化疗在局部晚期宫颈癌治疗中的效果显著,MMP-2、Fas和FasL细胞因子与宫颈癌肿瘤细胞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张晓英 《检验医学》2020,35(2):108-111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胸苷激酶1(TK1)、细胞分化抑制因子-1(ID-1)水平变化与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行新辅助化疗的宫颈癌患者200例,检测化疗前、后的血清TK1、ID-1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项指标判断宫颈癌化疗有效性的效能。结果 200例宫颈癌患者的化疗有效率为56.00%。化疗无效组化疗后血清TK1、ID-1水平明显高于化疗前(P<0.05)。化疗有效组化疗后血清TK1、ID-1水平明显低于化疗前(P<0.05)。化疗有效组化疗后血清TK1、ID-1水平明显低于化疗无效组(P<0.001),且化疗后TK1、ID-1水平下降比明显高于化疗无效组(P<0.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TK1下降比判断宫颈癌化疗有效的最佳临界值为>24.0%,曲线下面积(AUC)为0.756,ID-1下降比判断宫颈癌化疗有效的临界值为>36.0%,AUC为0.738,二者联合检测的AUC为0.902。结论 TK1、ID-1可作为评估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指标,二者联合检测的评价效能更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子标志物Survivin、HER-2、p53对预测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本院接受新辅助化疗的晚期乳腺癌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瘤体组织化疗前后分子标志物Survivin、HER-2、p53进行检测,通过统计学分析化疗前后各因子表达变化及其与各因子间的相关性.[结果]化疗前后各因子表达因疗效区别不存在差异(P>0.05),Survivin、HER-2的阳性表达在化疗后明显低于化疗前(P<0.05),而p53的阳性表达变化在化疗前后并无差异(P>0.05),化疗前Sur-vivin与HER-2表达呈正相关,与p53表达无相关性,化疗后Survivin与HER-2、p53均呈正相关.[结论]Sur-vivin、HER-2、p53在化疗前可能不具有预测新辅助化疗治疗晚期乳腺癌的效果,但可作为评价化疗疗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